被遗忘的1985
繁体版

第069章 打扰惬意

    我们和老红军一起上山的第五天,几经周折之后,我的文稿《高手在致富农民之中》和宋运福老同学的文稿《新时代遇见新机遇》终于见诸报端了。

    我最敬佩的就是省报编辑的匠心排版——老同学宋运福的个人文稿就安排在我的公家文稿侧面,和我的文稿相互照应,并驾齐驱,在左边的一个方框位置还安排了一篇编者按。

    编者按中对这两篇稿件涉及到的同一个主人做了画龙点睛式的评论和表扬。编者认为,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新时代,致富农民不仅获得了极大的物质利益享受,而且还获得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也彰显了农民兄弟的自我提高意识的觉醒。

    编者认为,像宋运福这类人才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农民致富的典型代表。这就紧扣了我的主管部长所一贯坚持和提倡的“要善于把握和抓住致富带头人这一关键核心进行及时宣传,及时报道,把社会正能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的主题了。

    编者还从三个不同角度对这两篇文稿进行了点评和推荐,从中可以看出,我的文稿和老同学的文稿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或许这就是我无意中,或者说是冥冥之中的“匠心安排”或者说是“独到之处”。

    我不知道此时此刻我的老同学看到了没有,如果他看到了也不知道他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和表情。但是,我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我的主管部长看到后欣喜若狂的表情状态。

    很显然,这是对我县致富带头人最有力的宣传和推介,通过一篇篇这类弘扬致富能人的文稿,达到提高我县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社会影响之目的。

    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部长就可以抱着功劳去争取名利和仕途了。这虽然是我个人的直观感觉和个人看法,但是,凭我调整到宣传部以来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我的判断至少应该有百分之八十的准确度。

    “喝点水吧,科长。你知道现在已经几点了吗?”

    郭鲲对于我的文稿和老同学的力作都给与了极高评价。在我反复看完之后,他也仔细看了不下三遍,后来还递给了小燕去学习。

    我看完之后的情绪是非常复杂的。这一点小燕和郭鲲都是心知肚明的。他们也认为我还在为上次县高官定稿一事耿耿于怀。

    所以,他们见窝看完之后,进入了沉思阶段,谁也不敢打扰我。

    可是,这时间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两个半小时,也该是我自拔的时候了。因为见我沉浸其中而不能自拔,郭鲲才说了几句提醒我的话。

    这一天是我时间最为宽裕的时刻。因为经过连续几天对老红军的采访,也包括到山区农村、学校、矿区、工棚等地的采访任务基本完成,剩下的时间是整理、提炼、思考与写作阶段。所以,时间对于我来说,相对自由了许多。

    郭鲲的话刚刚落下,小燕的茶水已经沏上了。

    那刚刚从开水中冲泡出来的茶香一时间陶醉了我。那种清香似乎没有在我呼吸之外,而是沿着我的毛细血管流进了血液里面。甚至,我的整个身心都被这清香浸润起来了。

    因此,我的大脑更加活跃,也更加通透起来。

    “小燕,把你们采访的照片给我看看,我想把这几天采访老红军的先进事迹串联一下,然后,我想,然后,准备今晚一气呵成。”

    我从来没有遇见过这种亢奋的精神状态,我不敢错过这样的有利时机。于是,除了要搜集一下必要的采访照片意外,也给郭鲲要了一些实践性强,关键性时间地点的采访要点整理出来。

    “科长厉害!”

    “科长英明!”

    小燕和郭鲲你一言我一语,都快把我捧上了天。

    经过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准备,我感觉应该有了六七成把握。那么,剩余的时间,白天继续做一些致富典型的先进事迹采访,而夜晚则是集中精力大干一场的时候了。

    当然,除了我要撰写文稿,小燕和郭鲲都要提前为我准备好阶段性的,或者是不同地方上的材料的整理和写作。所以,他们也都不会没事干。

    这几天下来,我们的工作进展基本顺利。

    每天都是晚睡早起,每天都是吃食堂,下乡采访,跋山涉水,过河入户,上山进村。总之,体力上,脚力上确实非常辛苦。

    当然,最苦的还是这张嘴。这几天都是米汤、咸菜,外加炒菜、泡菜和苦累、馒头等,吃饱为止,不图美味。

    我的决心在于给主管部长挣个荣誉,也好洗白原来的“耿耿于怀”也好继续在领导面前“坦然处之”“自然成长”。

    晚饭时间很快到了。夕阳西下,晚霞把整个世界染成了红色。几乎所有的原野和村庄都穿上了红色服装。

    由于下午兴奋有些过度,越是到了饭店越是有些疲倦了。

    我心里想,原来还准备在今晚大干一场,把文稿一气呵成,可是,从刚才的精神状态来看,似乎有些力不从心了。

    于是,我带上门一口气跑到北边的一个不太高的土岗上透透空气,顺便也欣赏一番深山区晚霞的流光溢彩。

    果然没错,一位赶了一群牛进村的放牧人发出了厉声的长长的吼叫:“牛回来了吆,谁家主人赶紧领牛吆!赶紧领牛吆!赶紧领牛吆!……”

    叫声一直持续到各家各户把自家的牛领完为止。

    再向村庄看去,那红遍山川河流的霞光,把人们都包围了起来。村里的小树缝隙里都是红霞的笑脸和搞怪。

    “臣科长,车科长,回来吧,有人找。”

    我沉浸在晚霞的风景里,温暖欣慰,自得其乐,有一种独自陶醉的忘我情怀。听到有人在叫我,我还真的不想让人打扰我的惬意。

    可是,人在外身不由己啊!

    “听见了。”

    我只好应声着,沿着刚才的叫声往山下走去。

    “子震,在城里可沾你光了。我媳妇现在没事了,这不我刚从底下上来。今晚我带来了好酒好菜,我还邀请了老红军和你一起参加。”

    这是我老同事的盛情,我不还意思推辞。可是,我知道,如果进了酒场,恐怕今晚的“一气呵成”就会泡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