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1985
繁体版

第014章 理顺本末

    “你可别糊弄我,你宋叔不吃这一套。”

    后来的车辆附近有两个人正在激烈争论。一个是黄山虎留着胡子的侄子小黄,另一个就是老同学宋运福。他们争论的焦点就是“先来后到。”

    小黄一再强调是他第一个接到了车主邀请,而宋运福强调的是重合同守信用。

    “宋叔,大家可以作证,大家伙,你们说说是不是我第一个跑来的?”

    旁人中有个别不知情的人叫了一声:“是。”

    “是你个屁!”

    宋运福听到这种奇谈怪论的声音后,狠狠地骂道。他明着骂的是那个应声说话的人,其实是骂给这个小黄听的。

    “宋叔,你刚才听到了吧?我没有糊弄你吧?”

    挨了骂还不知羞耻的小黄死皮赖脸地继续纠缠道。

    “废话!我问你,这辆车是你请来的吗?他凭什么就得收购你的韭菜?这是我们蔬菜联盟跟人家车主订立的合作项目。让出部分空间来是为了……”

    宋运福看有些人不够清楚,就想把中间的疙瘩揭开。宋运福这一问,小黄自知理亏,也就暂时停止了闹剧。

    因为购买韭菜的车辆都是宋运福他们“蔬菜联盟黑豹突击队”合作伙伴。只是这种合作模式才刚刚开始,很多菜农还不够了解。甚至有的人误认为是人家车辆自己找上门来的。这也难免会造成一些误会。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经过他们突击队内部协商,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假如收完他们几家蔬菜之后,假如车上还有空余,就把这些空余出来的指标让给其他菜农。

    他们这样做,就是为了让其他菜农也都顺便搭搭便车。这项措施也算是一项惠民措施吧。他们这样既可以拉菜农一把,又可以满足车主,还可以提升他们在乡亲中间的影响力。

    于是,宋运福向大家作了详细解释。

    “我还是不信。你嘴上说了算数吗?合同呢?我要看看你们到底有没有合同。”

    在宋运福解释的时候,小黄得到了喘息,又赖上了宋运福。

    “好好好,你小子不信是吧?大热天的,老子也正要去喝一碗水呢?走,跟我走,到了家里,我把合同那给你看。”

    宋运福心里还装着老同学的事,不想跟他有过多纠缠,于是,借此机会,非要拉着小黄去见证一下他们签下的合同。

    “你是草鸡了吧?是怕这里的乡亲看笑话吧?”

    小黄简直就是无赖,死皮赖脸,纠缠不休,就是不肯跟宋运福走。这时候,看热闹的社员知道了事情真相之后,都纷纷离场,各自忙活去了。

    宋运福见只有他一个人纠缠了,干脆向老同学这边走来,不再搭理这个胡搅蛮缠的家伙。

    刚才得到老同学宋运福的邀请,心里非常愉快。那时候喝酒论小酒盅,没有说喝上几杯的。本想采访结束了到老同学家喝几盅,顺便叫上村支书,再好好聊一聊,可是,这中间突然间出了岔子,于是喝酒的心情也大打了折扣。

    更要紧的是,还得搞清楚这个临时突发情况。

    经常在农村生活的人,对于刚才的突发事件莫衷一是,各表其理,有的讳莫如深,默默远离。农村这种风气对于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带来了巨大困难。

    更何况我们一行三人既没有采访经验,又是来到一个相对陌生之地,并且还得从拟写题目开始,来了解“干架”过程,掌握主题要义,真实反映社情民意,并且还得把写出来的文稿提高到与目前农村改革开放新形势一样的高度。

    这样以来,我们感觉更是难上加难了。这样一堆难题摆在我们面前,从内心里真想把宋运福定的酒局给撤了。

    我们紧张工作了大约接近一个小时左右,在现场不仅了解到因蔬菜生意“干架”的来龙去脉,也了解到不少致富带头人的情况。

    尽管这些素材是零散的,有的甚至是片面的,但是,我鼓励我的两个同事说,我们这次来采访真的不虚此行。

    我说的不虚此行,还包括刚才这种意外。

    有意外就会有意外收获。

    我相信,我们进入夏季以来,特别是我被安排到宣传部报道科第一次出门采访,是上天又一次给了我们优厚待遇,或者说是智商情商的考验——领导安排的采访方向在致富带头人这里,而我们先发现了保护致富带头人,维护致富环境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实例,把领导指引的方向带偏了,而且偏向了另一个领导没有考虑的方向。

    这才是向领导陈述我们之所以这样撰写第一篇文稿的真实原因。这才叫做本是本,末是末。这才称得上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样的采访才是真正意义上本末就位,各得其所的的“本位主义”。

    “车叔,还是缺少一些镜头。比如,刚才您提到的那位村支书。他应该才是我们今天要报道的主题啊。咱是不是再去采访他一下?或许见了人会有更精彩的内容呢。”

    小燕这个水灵姑娘,泛着鲜红脸蛋,带着腼腆神情,用小手指把头上的汗甩在旁边地上,有些羞涩地把目光投向我,小声问道。

    我这才知道天气热的厉害,已经快到正午。

    “嗯,小燕提醒的对,咱们这就去。我考虑除了村支书,还得再去采访一个人。”

    我回复了小燕的问话,又严肃地提出了一个新任务。

    “另外一个人?”

    小燕有些摸不着北,不自觉地挠了挠头。就在她挠头的空当儿,一点汗水又从她尖尖的下巴上滴到了浅红色衬衫的衣襟上。

    “车科长,那边的情况我基本了解了。”

    我正要继续接着追问身边那位见证人问题的时候,郭鲲急匆匆跑过来汇报了他的进度。

    “留下记录了没有?”

    我急忙转身问他。

    “放心,都记录好了。”

    尽管我在文联和作协时就认识了郭鲲,但是,我们接受任务后出门采风还是第一次。这个文艺小伙给我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机灵、干练、爽快、阳光。

    “老车,时间不早了,咱们回家吧。”

    刚才还满脸严肃的宋运福,此时就跟在郭鲲后面也来到我跟前。他见到我仍然露出坦然的微笑,看上去亲切又热情。他仍然想着喝几盅的安排。

    “我看还是算了吧?今天出了岔子,恐怕大家心情都不好。你那边谈得怎么样了?妥了没有?”

    我非常关心今天的事态发展,只怕我们在场的情况下,宋虎庄村出问题。

    “你放心吧老同学,就这么个小村,还能掀起风浪不成?”

    宋运福说话间表现出刚毅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