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1985
繁体版

第012章 燃烧大脑

    “走,咱得赶快过去看看。小燕,一定要抓拍几张关键镜头。这才是有利的证据。小郭,你去过问几个社员,找到事发理由。”

    我看宋运福和几个社员快速向那边的车辆处跑去,就马上动员自己的两位干将。

    “根喜,你混蛋。”

    我们几个刚来到闹事现场,就看到宋运福一拳打在村支书的大儿子黄根喜的肩头。根喜年轻气盛,有些不服,拨开宋运福继续和对方揪打在一起。

    “宋运福拉偏架啦?大家都来看啦!”

    旁边的一位中年妇女见根喜挨了宋运福一拳,立刻厮声裂肺地高呼,以便寻求社员们的声援。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在第一辆车跟前准备结账的社员们也都赶来了。这部分人当中,少数就是来看热闹的,只怕事情闹得不够大,而大部分都是来见机劝和的。

    在农村,大凡盖大场的人,都会第一时间用一种在外人看来是拉偏架的那种方式,先把自己家解放出来。宋运福对黄根喜的做法就属于这种。

    因为他毕竟跟根喜在一起搭伙计的时间长了,他知道这个活计是村支书的儿子,因为身份特殊,多数情况下,都会落得个仗势欺人的坏影响。

    宋运福的举动和根喜媳妇的判断完全颠倒了方向,颠倒了是非。

    “卡卡卡”小燕说时迟那时快,抓住关键环节一连拍出多张照片。其中包括了根喜媳妇不分青红皂白撒泼的镜头。

    而郭鲲那边也和几个社员聊了起来。

    “打死他,狗仗人势的东西。欺行霸市,还让不让人过啊?”

    说这话的是一位满脸胡子,村里有名的困难户——依靠服装生意致富的黄山虎家的一个侄子。村里人都知道黄山虎这个侄子35岁还是一条光混汉子。

    这家伙就是靠着耍赖要挟别人,才弄得威信扫地,至今娶不上媳妇。

    听说最近人家谈了一个对象,对象也在他叔叔的服装厂上班,是巴结他叔叔黄山虎的“有心人”给他们撮合到一起的。只是暂时还没有公开,很多人都不知道。估计一旦有人知道了,他们这段姻缘恐怕也难成就。

    “你混蛋,你小子嘴上没毛也敢胡说?滚一边去!”

    宋运福见起哄者是暴发户黄山虎的侄子,因为他知道黄山虎和黄茂生因为修配厂租赁问题闹过意见,所以,他见黄山虎侄子带头闹事,就知道这家伙是有人指使的。

    于是,他大声吆喝着拉开了这个长着长胡子的年轻人。

    不知道什么时候,村支书已经站立在社员们身边。他一言没发就把大儿子黄根喜拉走了。

    关键时刻,这个老支书做事向来低调稳妥,从来不在众人面前耍威风,也从来不在众人面前吆喝人。他的低调风格却在乡亲们中间引发了巨大反响,得到了社员们普遍赞誉。

    宋运福看到老支书的大儿子有些委屈,想趁着村支书在场来一个现场黑白见分晓,还黄根喜一个公道,可是,黄茂生并没有给他留下任何机会。

    我也看得傻了眼。因为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这位息事宁人的低调的村支书。

    作为一村之主,眼瞅着儿子挨欺负,还居然遇事无动于衷,不言不语,简直太少见了。我从内心产生了敬佩。我私下里想,日后我一定要会一会这位村支书。

    眼前看到的,难道不正是一手维护改革开放大好环境的好材料吗?难道不正是维护改革开放大好环境的积极倡导者和坚定维护者吗?难道不正是县里要宣传的维护改革开放大好环境的正能量吗?难道不正是县里要宣传维护改革开放大好环境的典型人物吗?

    他究竟为什么甘于吃亏?他为什么低调行事?他为什么维护村民团结?他又为什么丢下自己的颜面?难道他胆小怕事吗?难道他暗藏私心吗?

    一个个问题在脑海里像星星之火,很快燃烧了我整个大脑。

    于是,我决定有必要见一见村支书黄茂生,有必要见一见那个所谓的“教唆犯”黄山虎。

    原本想按照宣传部领导意图来完成一次重要的采访任务——把宋虎庄村的致富典型找出来、树起来,宣传出去。谁曾想到因为一场出售韭菜风波引发了我思考方向的转变,我居然顶着“抗旨”的风险暂停了既定方针,转而走向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方向。

    于是,我临时召集小燕和小郭到身边,向他们说明了我的临时决定,并且简要阐释了我做出这个决定的正当理由。

    “车叔,这样行吗?”

    小燕听了我的解释,立刻收起照相机,就像一只惊弓之鸟,非常担心我这个报道科长回去见了领导挨批,红润的脸蛋上面露难堪地问道。

    “车科长,要我说还是尽快撤销你的临时决定吧!老百姓民间有句话说得好,叫什么来着?干活不随东,累死也无功。如果咱这样干,这不明明违背了领导的意图吗?恐怕领导也不会答应的!”

    尤其是小郭,听到我这个临时决定后,居然心惊肉跳的,脸色都变了。引经据典,苦口婆心劝我“纠错”。

    因为这个临时决定也是我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尽管他们两个这样说那样劝,最终也没能拗过我的犟脾气。

    其实,我已经找到了向领导交代的最合理理由,并且领导听完后还一定会大加赞赏。

    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一个政府只宣传致富带头人,不宣传维护营造致富带头人社会环境的先进典型,那致富带头人从何而来?这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

    我的这些“歪理邪说”把我带来的二位同事说得动摇了立场,但是,他们提出必须做好一点,这就是,一定要把今天“干架”的事了解清楚。

    他们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因为我们作为国家的宣传干部在出事现场,如果连我们自己心里都没数,日后一旦舆论发酵,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我们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果然,很快因为外地车辆采购宋虎庄蔬菜导致的本地菜农发生争执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并且越传越离奇,后来不知道有哪个好事者居然上报了县政法委,理由是这件事影响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必须调查处理。

    好家伙,这不正迎合了我临时做出决定的这个主题吗?为什么天底下的事居然如此巧合呢?简直巧合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

    现在好了,这不正是给了上报者的一个正确答案吗?

    关于宋虎庄村外地车购买本地蔬菜引发的“干架”事件,谁再清楚还能有我亲自眼见的更清楚吗?这件事本身充其量只不过是因为菜农急于兜售自己的韭菜而导致的一场生意之争而已,哪里像好事的上报者所说的影响改革开放大环境那么严重,纯属蛊惑民心,胡说八道。

    由此引发了我有生以来最深刻的感悟:

    “一切扯淡都是扯淡者干出来的,一切争议都是争议者干出来的,一切正义都是正义者干出来的。真理永远都是远离捕风捉影者的。”

    在去宋运福家的路上,我感触颇深,向二位同事发出了我由衷的感叹。

    “车科长高见!”

    “车叔深谋远虑,向车叔学习。”

    不管是处于真心,还是处于奉承,二位年轻同事不约而同向我伸出了大拇指。

    其实,宋运福家之行,让我了解了更多内幕——这次蔬菜地里的闹剧,完全是暴发户黄山虎暗地支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