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白衣
繁体版

第四十三章 二月二醉仙楼开张

    原来一品阁的几名厨子也经过了凌綯几天的集中培训,基本掌握了后世炒菜的技巧,当然所有的工艺还需要慢慢熟练提高,但是对于没有吃过炒菜的长安百姓已经够用了。

    酒楼的一层被开辟成散座区,被半人多高的隔挡分成几个区域,摆放着大小不等几十张桌子,有方桌也有长条桌,用来招待人数不等的客人,这一点是凌綯在后世从洋快餐身上学到的,尽量不浪费每一寸空间;二楼被分隔成十几个雅间,里面是大圆桌和带有靠背扶手的椅子,这在长安绝对是首次面世。

    与后世一样,新开酒楼总要先请一些亲朋故旧以及各方得力人士品尝一番,当然这个品尝肯定是免费的,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扬名和推介。

    时近中午,请的各路宾朋陆续到来,来客多是长安的权贵。当然,这些人主要是郭仲文请来的,虽然凌綯的前身也认识一些狐朋狗友,但是因为凌楚的贬谪,情事变迁,而且凌綯二世为人,委实记不清之前的种种人事,因此他也与这些人也断了往来。

    凌绹与郭仲文站在门口迎接客人,郭仲文不时为凌綯介绍来人的姓名和身份,凌綯也面带微笑对来宾频频抱拳行礼。因为今天来得人多,温庭筠和李商隐被拉来临时客串小二的角色,引领着客人进入楼上不同的雅间,二人对这个新的身份倒是充满了热情,毕竟可以藉此结识不少的权贵。

    郭芙蓉依旧是一袭红衣,像只蝴蝶一样不时从酒楼里飞进飞出,她对各种设施都充满了好奇,不停地向凌綯问东问西。在试坐了一下新式靠背扶手椅子之后,立刻要求凌綯也给她准备一套。

    凌綯正在绞尽脑汁跟郭芙蓉编造八仙桌的名字来历,忽见郭仲文向一个中年文士迎了过去,一边向自己招呼道:“子直,赶快过来见过杜先生。”

    凌綯忙扔下郭芙蓉,上前两步,只见眼前站立一中年文士,身穿一袭白衣,看样貌不到四十岁年纪,面如冠玉,颌下一捋长须,却有几分倜傥模样。

    郭仲文笑道:“子直,这正是我常与你说起的杜樊川先生,不日要赴任黄州刺史的。”又对那人介绍道:“樊川兄,这是我的义弟凌綯凌子直。”

    听到“樊川”二字,凌綯心中一动,心想这莫非就是杜牧么,忙上前两步,一揖到地,恭声道:“小可见过樊川先生,久慕先生文采风流,今日一见,真乃三生有幸。”

    “哪里,哪里,”杜牧忙拉起凌綯的手道,“这一向听说长安城里又出了一位才子,名字唤作凌綯的,填得一手好词曲,前日里又传出了一阙《青玉案元夕》,端的是构思巧妙,举世无双,今日见了,竟然如此年轻,真真愧煞我辈了。”

    “承蒙先生错爱,小可哪里敢当。”凌綯口里谦虚道,心中却止不住汗颜,忙转了话题道:“今日能请到先生的大驾,敝店实在是蓬荜生辉,先生先请进去奉茶,待会儿定要敬先生几杯水酒。”说着唤过李商隐让他引着杜牧进入店中。

    那李商隐和杜牧在后世虽合成“小李杜”,但杜牧实是比李商隐大上十来岁,可称前辈了。此时杜牧已然成名,而李商隐才出茅庐,因此在杜牧面前表现极其谦恭。

    又过了半刻,却见那边飘然而来两个道士,一老一小,前面的正是吕洞宾。二人忙迎上去,凌綯笑道:“仙长大驾光临,有失远迎,实在罪过。”那吕洞宾道:“传法师叔相邀,怎敢不来,况且听得这酒楼有许多美食,小道可有口福了。”

    二人本已熟络,随意寒暄两句,吕洞宾对身后小道童吩咐道:“湘子,将礼单送上。”凌綯这才注意到吕洞宾身后跟随的小道童,却见那小道生得唇红齿白,甚是俊俏,身穿一身道袍,背后却背着一支洞箫。

    那小道忙双手将礼单奉上,凌綯接过,笑道:“这是道长新收的徒弟么,却是没有见过,真是一副好面相。”

    吕洞宾道:“我这小徒姓韩,名湘子,原是韩昌黎公之侄孙,我与他父兄有旧,见他机灵,又与道门有缘,便暂跟我修行学道,望师叔今后多多提点与他。”凌綯心下诧异,原来这是八仙之一的韩湘子,面上却不动声色,忙将两人让进店内。

    眼见得时近正午,邀请的客人差不多都已来到,凌綯与郭仲文便回到店内,凌綯吩咐后厨开始上菜。

    一时间,后厨柴火大旺,油烟四起,锅铲碰撞之声不绝于耳。须臾,几个跑堂的手捧着红漆托盘,上面用白瓷盘子装着各色菜品,开始在楼上楼下穿梭上菜。

    今日准备的菜品多是首次在大唐出现,诸如毛氏红烧肉、糖醋排骨、鱼香肉丝之类,当然这些放在后世也只算做家常菜。鱼类的制作一律是重口味——“垮炖”——这对于之前习惯吃生鱼片的唐朝人民来说,足以震撼他们的味蕾了。再配上凌氏出品的“凌小卤”,一桌丰盛的菜肴便基本成型了。

    可惜素菜少些,唐时的蔬菜品种本就不多,且时令未到,各种野菜山菌也都很难寻觅,能充作青菜的也只有白菜、萝卜、豆芽之类,因此凌綯只好在烹饪上下功夫。那葱姜蒜等调料经过热油的高温,瞬间将其中的香味逼出,然后融入食材中,几个厨子都经过凌綯的点拨,着意在色香味上下功夫,因此虽是素菜却也让人垂涎欲滴。

    不一会儿,楼上楼下便弥漫着一股前所未有的香味。

    待酒菜基本上齐,郭仲文与凌綯开始在楼上包间内挨桌敬酒,大家又不免寒暄客套一番。

    今日郭仲文所请来的客人多是大唐的功勋世家,很多人身上都荫着爵位。自古是“爵以赏功,官以任能”,对于有大功劳的臣子,朝廷往往是赏赐给爵位,便是所谓的“公、侯、伯、子、男”,而各级官职则是给能员干吏,适合这个岗位的人做的,爵位可以世袭,但是官位不能世袭。

    史书记载,安史之乱后,唐肃宗问李泌说,像郭子仪、李光弼这些人现在都作着宰相,以后收复了两京,平定了天下,再没有官位可以封赏,该怎么办呢?李泌回答说,“爵以赏功,官以任能”,他建议把官和爵分开,用爵位来封赏功臣,而不给官做,因为“非才则废事,权重则难制”。

    大唐的勋贵们自开国便有很多,诸如跟随太宗征战天下的秦琼、尉迟恭等人,他们也都有封赏爵位,后人可以世袭,然而经过了二百来年的岁月流转,这批开国功臣的后人也早已凋零,不复当年的盛势。

    延至武宗一朝,如今当朝的勋贵多是“安史之乱”中立功的将士后人,其中自以汾阳王郭子仪一族为最尊。且郭氏一门多与皇族联姻,因此百十年来,郭氏一门荣宠不衰,在勋贵之间也颇有声望。

    今日凌綯的酒楼开张,各勋贵们冲着郭仲文的面子,均都前来捧场,何况郭仲文请客之时已然声明,有“前所未有之美食”,因此自然更应者云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