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婆胡大嘴
繁体版

十四、鬼子进村(3)

    到了麦熟的季节,本应该是晴空万里的天气,却显得阴沉沉的。天空中的太阳笼罩在战场上燃烧的汽油弹浓烟中,透不出一丝阳光。这些麦子沐浴在硝烟弥漫的火药气味中,金灿灿的麦穗上蒙上一层厚厚的黑色尘土。人们没有听到喜报丰收的布谷鸟叫,因为这些鸟早就被隆隆的大炮声吓跑了。洛阳古城的城墙成了断垣残壁,就在这些古老城墙的外围,挖出了一条巨大的战壕,这条战壕足有二十米深,十五米宽。立崖陡壁,深沟高垒。在战壕里罗列着各类大炮和碉堡,四道城门前装了类似古代战争用的大吊桥。

    随着国际战局形势的变化,日本人因为发动的侵略战争战线拉的太长,给后勤保障和兵员带来很大的麻烦,也给国内的经济带来巨大的负担。他们决定加快对中国的侵略的速度,想渡过黄河占领中国的西北地区。于是,日寇发动了“中原战役”,准备攻占洛阳、打通平汉线,并向潼关西安进犯。

    日本人集中开封和郑州的兵力,准备对洛阳展开攻势,打通进攻西北的通道。洛阳战斗打响前,洛阳守城的军官就高喊誓死与洛阳共存亡。战场总指挥汤司令的大字赫赫的告示贴出来了。前边写着“誓与洛阳共存亡”的豪言壮语。然而,背地里开始做好弃城西逃的准备。最后,在日本人换没有放一枪一炮的情况下,国民党部队一路上丢盔弃甲,提前逃跑了。洛阳负责的城防部队是一个军,驻守城外警备的有两个军,这些部队都是“中原王”汤司令的部队,在日本人刚到洛阳南郊时,就全部向西撤退。居然只留下战斗能力极差的后勤部队断后。

    汤司令的部队在洛阳整整驻扎了五六年。对于老百姓来说,他们开创了有史以来驻军纪律最坏的记录。当时曾经有这样的谚语:“能叫日本鬼子烧火,不叫汤司令驻扎。”“宁挨三颗炮弹,不管汤司令一顿饭。”但即便这样,在日本人面前,善良的洛阳人民还是把打下的粮食交给部队,扛着锨、扛着镢头给他们垒城墙、挖战壕,为的是他们能够抵抗攻城日本鬼子。汤司令的部队牛皮也吹的天响!他们坚称不会让一个鬼子攻进洛阳城。还定下严明的战时纪律。下边用了十几个杀字!什么“造谣惑众者杀”,“通敌资敌者杀”,“破坏戒严者杀”,“扰乱市场者杀”……这一连串杀气腾腾的告示,给老百姓恐慌的心里刚带来一丝安慰,汤司令的部队就已经带着老百姓捐的钱粮逃跑了,他们没有看到期望的是“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洛阳城里的百姓脸上布了一层恐惧的阴云。本来洛阳城里的人们还是有恃无恐的,他们听说洛阳四周有四十万国民党的军队守护。洛阳城外有一条四十公里长的战壕,单是这一条战壕就有上千个碉堡和几百门大炮。报纸上说:这条战壕是中国的“马其诺防线”,因此洛阳是“固若金汤”的。

    可是,这次战役还没有打,“马其诺防线”里的军队全都溃散跑光了。粮食、辎重、车辆沿路扔得到处都是。老百姓啃着冷窝窝头开挖的这条战壕,本来说是阻挡日本鬼子坦克车的。可是守军连敌人坦克车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跑到西边一带的山沟里了。老百姓没有看到敌人的坦克栽进战壕的戏剧性场面,他们看到的却是,一门门大炮孤零零地蹲在战壕里,瞪着它的一只独眼,好像在对天叹气。

    胡大嘴随着一批被疏散的难民,想离开了这个城市,但洛阳火车站的火车上已经停开了。汽车都被国民党军队扣起来运送家属。难民们照例是推着小车、挎着篮子被赶到城西门一带的大路上。

    胡大嘴问一个留守的的士兵。当时他们三个当兵的在推磨。

    “你们是守洛阳的军队?”

    “不!我们是后勤保障的部队,负责阻击日本人断后的。城防军都撤退了。”

    “你以前打过仗没有?”

    “打过。”那个当兵的骄傲地说。

    “打仗怎么样?”

    “日本人也是人养的,子弹打进去也会有个洞……”

    胡大嘴随着城里的难民们跑到城西门外时,又遇到从洛河南岸逃过来的一群农民。他们的村子被日本鬼子烧了。有些妇女上吊自尽了。他们逃出来时,还牵着他们的牛和驴子,他们没有来得及带上锅碗和干粮,肚子实在饿了,只好采着地里的青麦穗往嘴里填,一把放在自己的嘴里,一把喂在自己的牛嘴里。就在这时候,一队国民党的溃兵,从西边向东折回来。他们截住了这群难民,开始抓他们的牲口,农民为了保住牲口,死死抓住绳子不放,任他们脚踢拳打。后来来了个军官,他向农民讲明是要回去拉他们丢在战壕里的大炮。因为他们“撤退”得太快了,没有顾得上把大炮带上。现在发现日本鬼子还远着哩,所以要借农民的牛、驴把大炮拉回来。农民们默默无语地牵着牲口跟着他们去了,因为既然养活了他们六七年,撤退时总得让他们把大炮带上。

    胡大嘴在路上看到的这些情景,使她的心变得冰冷了。扒黄河,扒城墙,挖战壕,要差要粮,老百姓把小孩子裤带上的一枚铜钱都拿出来支援他们,但他们还没有看见日本鬼子,就放羊逃跑了。她厌恶地向他们吐了口唾沫,嘴里小声骂着:“平常耀武扬威,还不如黄泛区的一群妇女。”

    但国民党部队也不都是草包,留下断后的后勤部队的杨司令就是有血性的汉子。他带着伤病残将,开始修筑工事,准备应战。

    日本鬼子已经占领了洛河以南的村庄,从城里边已经看见城南冒起的浓烟和大火。日本鬼子的飞机,肆无忌惮地向洛河岸上的国民党军队阵地俯冲着、扫射着。北邙山上的制高点“上清宫”已被敌人占领,隆隆的炮弹向战壕里飞落着,整个洛阳城郊变成了一片火海。

    胡大嘴和李翠云商量,决定留在洛阳城,不再向西逃了。如今不把鬼子打跑,逃到哪里都一样。她们带着村民,给送饭。他们把救命粮都拿出来支援部队。司令的小妾在胡大嘴的感动下,也拿出所有的陪嫁、首饰去换粮食。

    田明他们团自从划归新四军豫东游击建制后,打响了夺取水东县城的豫东抗日第一枪,他们又回到熟悉的两河口。民众自发的抵抗无法对日军形成有效震慑,田明他们的返乡极大鼓舞了豫东地区和皖北地区人民的抗日决心。刘寨作为豫东游击队的驻地,这里茂密的树林、环绕的壕沟、斑驳的老墙成为他们抵御日本人的天然屏障。

    端午过后的一个夜晚,田明接上级命令,进攻开封和郑州,战略目的是“围魏救赵”,缓解鬼子进攻洛阳的压力。只在外围打,不夺城。

    田明率新四军游击支队向开封进军。这时,开封的日军大部分去支援攻打洛阳城。为阻止日军前进支援,田明派一个大队快速西进,插到开封和郑州之间及郑开公路两侧,相继攻击敌人。对分散的留守日本人和伪军进行分割包围。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我军大获全胜,打死打伤日伪军百十人,俘虏一百多人。切断郑州和开封的联系后,开封陷入游击队包围之中。田明他们又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开始形成对郑州的攻势。日本人放弃进攻洛阳的计划,回援郑州和开封。

    这场战斗的胜利,粉碎了敌人侵犯洛阳的企图。这场战斗意义非常深远。它的胜利奠定了苏鲁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基础,在整个苏鲁豫皖地区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场战斗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在当地早已妇孺皆知,其爱国精神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得以沉淀、发扬。

    见敌人向东撤回攻击洛阳的部队,上级立即命令田明他们撤出正面战场。田明他们从战场撤出后,埋伏在敌人回撤的公路两旁,对回援之敌沉重打击。日军有飞机、坦克掩护下,等撤到开封城里时,已经是溃不成军。游击队指战员勇猛冲杀,击毁敌坦克和汽车10余辆,击落敌机1架,毙伤日伪军1000余人,重创了回撤的日军后,然后从容的向两河口驻地撤回。此次战斗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还创造了游击队用轻武器击落飞机的战例,被光荣地写进我军军史。

    日军人回到开封城里,他们对田明恨之入骨,开始对两河口的游击队视眈眈。但他们龟缩在炮楼里不敢轻易出来。

    我国的抗日战争,已进行到进攻阶段,胜利在望。可是日伪军仍然作最后的挣扎,他们在当地作威作福,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血腥镇压迫害抗日家属。当时正值麦收季节,涡河两岸数千倾小麦一片金黄,丰收在望,野蛮的日军对收获在即的麦田投入燃烧弹,数千倾小麦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农民生活无望被迫扶老携幼逃生他乡。

    日伪军建立堡垒,调动一个师的兵力驻扎在安溜镇一带,并构筑工事,修建炮楼,形成和开封首尾相连、左右照应之势,妄图与我游击队长期对抗。当时我们只有地方武装,况且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政治环境极其恶劣,日伪军到处捉拿追杀我党的革命志士,他们夜里睡觉都换几个地方,有时候睡在树丛里。战士们吃的都是秫秫面,就这有时候还吃不饱。虽然条件艰苦,可是战士们没有一个叫苦的,精神状态非常高涨,通过党组织细心地做工作,发展了很多党员,还争取了许多民主人士积极参加抗日斗争。

    上级党领导决定,一定要消灭这伙敌人的嚣张气焰,拔掉安溜镇和水东县城的这颗钉子。田明他们团负责打安溜镇,主攻安溜镇驻守之敌。因为安溜镇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易守难攻。镇的四周都建有炮楼,每座炮楼上都有岗哨。寨墙有一丈多高,上面有一米多宽,还有射击孔。寨墙外边有一丈多宽、一丈多深的寨沟,大门口修一座吊桥。司令部就设在后院的西北角。当夜,另外一支部队包围了水东县城的敌人据点,首长拿一个土广播开始攻心战术,他站在一块高地上高喊道:“我们新四军游击队的大部队已经来啦,你们的据点被我们包围了!负隅顽抗,死路一条!只要你们投降,放下武器,我军将宽大处理,许你们回家见妻子老小,还发路费,在县城的东北角,我们专门留一个缺口,想活命的就从那里逃出来!”这一喊大大削弱了敌人的战斗力,有的偷偷地逃出来。接着向据点发起总攻,一时间枪声大作,火光冲天,老百姓都缩在家里不敢出门。负责包围安溜镇田明的队伍却不动声色,战士们早已是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田明告诉大家说:“别着急,咱今天先来个引蛇出洞,然后再来个抄家底。”他把部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在水东县城到安溜镇的必经之路旁边,其余的队员在敌人安溜镇据点的四周埋伏起来。

    安溜镇守敌得到了水东县被打的信息,不一会安溜镇守敌就集合队伍,向水东县城挺近,妄图解除水东之围,当他们走进我们的伏击圈时,顷刻间枪声大作,一条条火舌向他们喷来,打得这些日伪军晕头转向,惊慌失措。潜伏在安溜镇据点外的游击队员,听到那边已经打响,这边突然开始进攻,据点里本来就没有多少守敌,碰到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没有过半个时辰,就顺利地拿下安溜镇的据点,在路上被伏击的敌人,觉得大势已去,也不再恋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很快就结束了战斗。在强大的攻势下,住在水东县的敌人也很快被消灭。

    驻扎在西淝河渡口的敌人,他们是开封通往水东、安溜据点的咽喉要道。这里驻扎的是一股顽敌,他们依仗着工事坚固,炮楼外边的西淝河水面,居高临下,隐藏在炮楼里拼命还击,火力非常猛烈,游击队主力进攻了几次,都难以接近敌人。后来架上了大炮,随着两声巨响,敌人的吊桥飞上了天,随机战士们冲上去和敌人拼杀。到第二天凌晨,战斗才结束。这次战斗,我们以牺牲20多人伤十多人的代价,击毙敌人80多人俘虏200多人,缴获步枪400多支,机关枪10挺,还有大量的弹药和手榴弹。据老百姓讲,光尸体就拉了一大太平车。从此,在豫东猖獗一时的日伪军烟消云散。

    水东县城内的日军和豫东地区的日军都撤退到开封,不敢轻易出来。抗日人民自卫军、各地游击队配合下收复了豫东地区。随后,田明他们先后在各村建立了民兵组织,他们不仅有步枪,手榴弹,而且还能制造土地雷。这些地方武装力量,对保卫豫东、皖北根据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新四军游击队在豫、东皖北实现了一片红。

    日本人放弃进攻洛阳,退回固守郑州后。洛阳向西逃窜的国民党部队听到日本人退兵的消息,立即又返回洛阳,整个洛阳城里又是一阵骚乱。国民政府高层对洛阳守卫战的胜利大肆宣扬。杨司令当然受到上峰表彰,但弃城逃跑的事情也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