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兴亡二百载
繁体版

第五十一章 松锦大战(二)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农历三月,皇太极再次发兵围攻锦州,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兵攻占锦州外城。

    至此清兵完成了对锦州城的包围,填补护城河,毁坏城墙,明朝的外援给养全部断绝。锦州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的粮米仅供一月余,而喂马的豆连一个月都支撑不了,倘若清兵再次急攻,宁锦两城就要攻破,那么松、杏、锦三城就岌岌可危、朝不保夕了。”

    崇祯帝命蓟辽总督洪承畴,巡抚邱民仰,带了王朴、唐通、曹变蛟、吴三桂、白广恩、马科、王廷臣、杨国柱八个总兵,统兵十三万,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洪承畴等由蓟州东指,直到宁远,所带粮草,足支一年。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战事十分凶险,想要急于解围锦州,兵马形势实在难以平缓。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洪承畴进军,崇祯帝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七月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明清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清朝的兵马,死伤甚多。初战清兵失利,几至溃败。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气勇略,两年来,以清廉和英勇大大振奋辽东兵马的勇气,作战的气势更足,特别是此次作战战功犹多。”二十九日,洪承畴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兵失利心急如焚。

    皇太极亲率大军向松山进发,昼夜兼行500余里,《清史稿太宗本纪》记载此时皇太极正流鼻血,原来松山在锦州城南十八里,西南一座杏山,两峰相对,作为锦州城的犄角,向有明兵屯扎,保护锦州。皇太极率范文程等,上山了望,见冈峦起伏,曲折盘旋,遥望杏山的形势,与松山也差不多,只有杏山后面,还有一层隐隐的峰峦。

    皇太极把鞭遥指,问范文程道:“杏山外面的峰峦,叫什么山?”

    范文程答道:“便是塔山。”皇太极望了许久,又俯瞰山麓,见远远的有旗帜飘扬,料是明军大营,见洪承畴的阵势布置严整,感叹道:“都说洪承畴善于用兵,果然是这样的,我们的兵将一定要小心”。便下山回帐,令全军摆成长蛇一般,自松山至杏山,接连扎寨,横截大道。明军见清营挡住去路,忙来冲突,被清兵一阵炮箭击退。次日,清兵亦去冲突明营,明军照例对敌,也将清兵射回。

    是夜太宗复与范文程等商议军务,皇太极道:“我兵依山据险,立住营寨,尽可无虑,只是彼此相持,旷日持久,如何是好?”

    范文程道“何不前去袭他辎重。”

    这一番但是提醒了皇太极,明军重兵集结在前,后队的疏漏肯定很大,自然首尾不相顾。便道:“他的粮草,我想定在杏山后面,莫非就在塔山这边。”

    范文程道:“据臣所料,也是如此。”范文程把辽西地图,仔细审视,寻出一条僻径,乃是从杏山左首,曲折绕出,可通塔山,忙将地图呈阅。

    皇太极阅过地图,心下大喜,便召多尔衮、阿济格入帐,令率领步卒,连夜去袭明军辎重,并将地图交给二人,嘱他们按图觅路,不得有误。二人领命,急选健卒数千名,静悄悄的出营,靠着杏山左侧,盘旋而去。正巧星月双辉,如同白昼,疾走数十里,到了塔山,昂头四望,并没有什么粮草。

    阿济格道:“这都是老范的主意,叫咱们白跑了许多路程。”

    多尔衮道:“且待上山一望,再定行止。”

    二人便令军士停住山下,只带亲兵数十名,上山探视,见前面复有一冈,冈上林木蓊翳,辨不出有无辎重,只冈下有七个营盘扎住,寂静无声。

    多尔衮对阿济格道:“我看前面七营,定是护着粮草的人马,正好乘他不备,杀将过去。”遂即下山把部兵分作两翼,阿济格率左,多尔衮率右,杀向明营。这明营内军士,因有松山大营挡住敌兵,毫不防备,正是鼾声四起的时候,猛被清兵捣入,人不及甲,马不及鞍,连逃走都是无暇,哪里还能抵敌?霎时间七座营盘,统已溃散,清兵驰至冈上,见有数百车辎重,立即搬运下山,从原路驰回。至洪承畴闻报,率兵追赶,已是不及,急得洪承畴面如土色。

    当洪承畴出师时,颇小心谨慎,步步立营。可是由于崇祯帝和兵部尚书陈新甲不顾实情一味催促,洪承畴被迫放弃了“且战且守”的“持久之策”,只得出师松山,把粮草运至笔架冈,留兵七营守护,此时仅有三天军粮,眼看粮已断绝,将士大为恐慌,多有逃跑之心。

    在此危急时刻,久经征战的洪承畴召集诸将会议,拟与清兵大战一场,分个胜负,皇太极料知明军前来,必舍命冲突,只饬部下坚壁不动。承畴率将士冲杀数次,毫不见效。

    洪承畴此时亦无可奈何,对诸将士道:“以往诸位将领都说要誓死报效国家,如今正好有机会。虽粮食已尽,但如果奋力一战或许能够死中求生。我智术短浅决意孤注一掷,明天望诸位能够竭尽全力。”随令军士饱了夜餐,扎束停当,静待中军号令。是夕天色微黑,淡月无光,到了三更,传令王朴、唐通为第一队,白广恩、王廷臣为第二队,马科、李辅明为第三队,曹变蛟、吴三桂为第四队,依次进发,后先相应,自己与巡抚邱民仰守住大营。

    王朴、唐通,率兵到清营附近,只见清营中裹着一股杀气,阴森逼人。

    王朴素来胆怯,向唐通道:“我看清营有备,不如退归。”

    唐通道:“奉命前来,有进无退,安可中道折回?”于是唐通在前,王朴在后,整队望清营扑入。猛听得一声号炮,骨辘辘的弹子,豁喇喇的箭杆,从清营齐射出来,把前队冲锋的明军,一半打倒。王朴、唐通,急令军士退回,行不数步,两边突出两支清兵,左是多尔衮,右是多铎,将明军冲作两截。

    唐通、王朴忙夺路逃走,清兵随后赶来。正危急间,白广恩、王廷臣已杀到,两边酣斗起来,互有杀伤。忽又杀到一支人马,为首的有三员大将,红顶花翎,乃是清降将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白广恩、王廷臣,见有清兵续至,无心恋战,遂且战且走,清兵不住的追赶,幸亏马科、李辅明兵到,得了援应,方得走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