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虞氏歌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

    六月盛夏,天已大热,气温的变化牵引着人的情绪,知了就是夏季的“鸣时官”,在炎日的炙烤下,它叫的最响,最能拨弄人的烦躁。

    “再去弄些冰来!”

    酷夏笼罩着整个长安,皇宫的深墙高门也阻挡不住暑气的侵袭。大虞的历代皇帝在盛夏时移居骊山的行宫避暑,可李宪急于求治,整日把自己堆在龙案的奏章中,正值酷暑也毫不懈怠,整日在崇德殿理事,可今年的六月实在太热,大殿内放着的几盆冰似乎未能将这里的暑气消减分毫。

    内侍们遵李宪的吩咐又添了些冰块来,添完后迅速抽身出殿,不敢有片刻耽搁。因为李宪极厌恶宦官弄权,只要是处理朝政或者是接见大臣都不许有宦官在场,内侍们均是小心翼翼的在殿外听候吩咐。

    被酷暑折磨的不仅是皇帝,还有几位辅政大臣。李宪这位少年天子自登基就向众臣表明自己孜孜求治的心思,他隔三差五便要接见大臣商议国事。

    李宪似乎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和三位辅政大臣商议国政时,与其说是商议,不如说是决议,对一件事情,他往往先发表看法然后在询问辅臣的意见。大多数时候几位辅臣并不能给出什么意见,他们发现皇帝的看法常能切中要害,无奈只能照其意行事。

    “边疆三镇(并州振武军、幽州耀武军、凉州奋武军)的粮草军需都准备的怎么样了?”李宪问几位辅臣道。

    “回陛下,三镇军需粮草都筹措好了,照往年的惯例,都是先拨发给振武军,秋后再陆续给其余两镇送去。”回话的是大将军朱执礼,朝中军机大事大多由他主持。

    “嗯!”李宪点点头,“军旅之事有大将军操持,朕便放心了。”

    “微臣不敢居功,这都是陛下圣明烛照,还有几位宰辅之力。”朱执礼应道。

    李宪不做理会转而问赵秉谦道:“朕想要整顿吏治,朝中有许多大臣要么老迈昏聩,要么才能不足,品行不端,这些人通通都要清理出去。治天下在于择人,择贤臣则小人远退,吏治清明,用小人则贤臣毁败,民不聊生。赵秉谦,你接管吏部,朕让你去浊扬清,你办的怎么样了?”

    赵秉谦从袖中拿出早早准备好的奏章呈上,中书舍人王衡接过转呈李宪。

    “回陛下,这是臣会同二位宰辅以及本部几位官员考察商议后决定清退的官员,以及空下来各职位的后选名单,请陛下过目。”

    李宪接过仔细看过奏表名单后问道:“就这些?”

    “目前就这些!”

    李宪将奏表轻掷在龙案上,三位辅臣瞧不出他的脸上是喜是怒,是认可还是不满。

    “你们看看这个,”就在三人疑惑不定时李宪指着龙案上的一摞奏疏说道:“这全都是弹劾韦见清品行不端,秽乱朝纲的文书,御史台乃是朝廷的耳目,纠举不法,监察百官,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让这种人进去,为什么清退的名单上没有他?”

    李宪的语气很硬,三位辅臣不敢大意,赶紧起身谢罪。

    “都是臣等失职,请陛下降罪!”

    降罪?能降什么罪呢?韦见清是太后一手提拔任用的,还和太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打击他岂不是挑战太后。朱执礼是太后之兄,封德彝老奸巨猾,赵秉谦虽有刚直之名却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刚位列宰辅就开罪太后。

    看着跪下的三人,李宪首先扶起朱执礼,然后才叫其余二人起身。

    “非是朕苛求你们,你们的难处朕知道。可这御史台职责太重,朕整顿吏治也不得不慎啊!”

    难处?什么难处?李宪自然不会明说韦见清由太后撑腰,但韦见清身为御史中丞,手中有不小的监察大权,可以肆意弹劾纠察百官,而且他还顶着个不伦不类的“中外采风使”之衔,刺探百官隐情,打击异党,是朱太后的有力爪牙。李宪借增添辅臣之机暗中削弱朱执礼权柄,如今再借整顿吏治罢黜韦见清,明摆着是打压后宫,抑制朱家。

    “陛下,这些奏表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也不可轻信,韦见清还是有些功劳的,况且年纪尚轻,再加历练还可,若因一些街头巷议骤然罢退,岂不有伤陛下圣明!”中书舍人王衡圆场道。

    李宪看了眼王衡,这个自己最欣赏的潜邸旧臣,王衡才识宏博,是个可造之材。李宪急于求成,又不愿成为第二个李宓,逮住时机便要揽权,为此不喜王衡稳重的行事风格,但念及他忠心耿耿,擢升六品中书舍人,常留在身边,负责草拟诏书,时不时询问国政。

    “王中书说的极是,韦见清曾任羽林郎,忠心侍主,其心可嘉,任御史中丞纠举过不少不法贪吏,招人嫉妒,难免有人暗中诽谤,切不可随意罢退,如此有失公允。”朱执礼接机说道。

    “哦!?赵秉谦,你怎么看?”

    “此次吏治整顿,牵涉内外官员众多,许多都是朝中重臣,封疆大吏,臣也以为应当慎重才是。”

    “嗯,好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朕也就虚心纳谏。不过韦见清年纪尚轻,俗话说宰相必举于州郡,猛将必拔于卒伍,现在交州长史出缺,就放他出去历练历练吧!”

    交州地处偏远,华夷杂处最难治理,李宪此举显然跟罢退无异。

    “陛下,交州偏远且民情复杂,长史不过一州之副佐,韦见清由御史中丞调任,是不是太屈才了?”

    韦见清远调交州无疑会重创太后权势,少了他威慑百官,朱执礼在朝中影响力必定大减,唇亡齿寒,朱执礼也不得不出手相救。

    李宪一口回绝:“越是这些民情复杂的地方才越需能臣治理,你们都觉得韦见清才能不错,此去正好展露他的才能,也好堵住悠悠之口。赵秉谦,你觉得呢?”

    “圣明无过陛下!”

    又是赵秉谦,朱执礼心中越发不快。李宪登基,深为赏识赵秉谦,既任他为吏部尚书,坐拥六部之首,又添为辅臣,与自己平起平坐,如今皇帝如此重用于他,事事都要询问他的意见。而且竟纳其同宗侄女为妃,显然是要借他来抗衡自己。

    现在韦见清远调交州,朱执礼权柄又被削,朱太后又没了临朝听政之权,在这么下去,朱家被赶出朝堂是迟早的事!

    仅是赶出朝堂还罢了,可朱家势大得罪过不少人,若是失势……朱执礼想起以前的种种,背后直冒冷汗。

    “启禀陛下,护军将军范维均有急事求见!”通传内侍进殿禀道。

    范维均统领南军,护卫皇宫之南,照例禁军将领无诏不得进宫,会是什么急事?

    “叫他进来。”

    “宣范维均进殿!”通传内侍扯着嗓子喊道。

    “臣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范维均脸上布满急迫之色。

    “平身吧。你进宫所为何事?”

    “启禀陛下,南军中护军刘祥率部出走,现已经冲出东明门,往并州去了!”

    范维均说得众人一愣,禁军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出走,不往别处,偏往并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