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暴君李世民
繁体版

第三章 梦境 兄妹

    乱世,门阀士族赖以生存及发展壮大的最佳时代。

    盛世,削弱门阀士族势力与影响力的最佳武器。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

    门阀士族的存在,同样是如此。

    世道越乱、战争越多,门阀士族的根基也就越加稳固。

    尤其是以诗书传家的门阀士族,在乱世凭借一身文人傲骨、博学才识,往往都能够得到大部分统治者的青睐与尊重。

    从东汉灭国到三国鼎立,短暂的晋王朝昙花一现,五胡十六国祸乱中原,南北两朝分而治之,四百多年的时间里,可谓是给门阀士族提供了足够生存壮大的肥沃土壤。

    一个个政权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门阀士族却能够在乱世洪流中屹立不倒。

    凭借的便是在乱世吸附了无数为了保全自己家人、财产的大大小小的高门望族,以及单纯只是为了活着的最底层百姓。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在受到外力的威胁时,人类总是会选择抱团取暖,抱团生存。

    而后在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推举出一位可以号令大家、代表当地利益的领袖。

    所以当一个外来政权,凭借其强大的武力来到一个地方后,只要门阀士族愿意接受被统治,那么当地的绝大部分百姓都可以平安无事。

    而统治者为了吏治当地,自然而然的就会率先选择跟当地门阀士族合作,甚至还要依靠门阀士族推举的人才为官,帮着其吏治百姓。

    当然,这种合作方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统治者,尤其是那些只为掠夺财富,不想往后地方吏治的游牧统治者。

    就像五胡十六国时期,衣冠南渡便是最好的证明。

    管你是门阀士族还是普通百姓,老子要的就是财富跟女人,不给就杀。

    所以也正是从东汉亡国到唐立国前的四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短暂政权的更迭,造就了世人对于政权与统治者的不信任。

    “因而,若想削弱门阀士族对地方的影响力,消除门阀士族对朝廷政令的掣肘,唯一的办法便是……。”

    李承乾看了看半天没说话的李世民跟高俭,咽了口唾沫道:“与门阀士族争夺天下百姓的信任度,争取天下百姓对朝廷的信任大过门阀士族,那么门阀士族到时候必然会土崩瓦解。”

    李世民与高俭此时有些目瞪口呆。

    “这真的是晋王所言?”高俭被震惊的语气都有些颤抖。

    相比较于孔颖达、颜师古那读史、说经的冗长与枯燥,最后还把问题分析的如同一团乱泥,让人云里雾里的,还找不到任何解决问题的有效之策来,晋王只是简单的一番话,就让人有种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明朗感。

    而更难能可贵的是,晋王所提出的方式,显然不管是对于朝廷还是社稷而言,都是一个堪称完美的双赢之策!

    想要赢得百姓的信任,官员必然要励精图治,而官员要励精图治,必然需要一位具备文韬武略的英明君王来督促。

    所以这可算是一个,能够让大唐绵延不绝的伟大国策啊!

    李世民同样是显得难以置信。

    这真的是……那想把自己百年之后,安葬于昭陵外面,给他们母子四人守陵的混账逆子所说的?

    “你确定这是那混账逆子说的?不是谁人教他的?”李世民有所怀疑道。

    目光看向高俭,高俭沉思了下,而后道:“陛下,这绝不可能是谁人教晋王的,若是真有人教,那么也应该献策于陛下才是,甚至也可以献策于太子殿下,怎么也不会傻到献策于晋王,不是吗?”

    李世民默认的点了点头。

    其实连他都不得不承认,李治所说的与门阀士族争天下百姓信任的谋略,确实比他修撰《氏族志》要高明、且光明磊落的多。

    瞬间感觉修撰《氏族志》有些不香了的李世民,问道:“那他有没有说,用什么办法来争取天下百姓的信任?”

    “雉奴没有说,只是说他要回去好好想想,等想好了后再去东宫告诉儿臣。”李承乾如实说道。

    李世民下意识的张了张嘴,本想反问那混账逆子为什么跟你说,却不跟朕说。

    但话没出口,他就明白了:可能是因为自己短短十来天的时间,连番揍了他三次的缘故吧。

    但……李世民一想到那混账逆子打算在他百年后,让他给他们母子四人守陵一事儿,就又有些手痒痒的想狠揍那混账逆子一顿。

    夜已深,见从李承乾嘴里,无法再问出什么有用的东西后,便让李承乾、高俭二人各自回府。

    而后李世民怀着复杂的心情,在太监与宫女手里宫灯的引领下,向着立政殿的方向走去。

    立政殿是他称帝后,一直与长孙皇后所居的寝殿。

    随着长孙皇后离世,这里就成了他与九子李治、以及两个女儿的居住之所。

    刚一开始,立政殿因为少了长孙皇后的音容笑貌,李世民还有着很大的不适应。

    那段时期,整个立政殿仿佛就是用来承载悲痛的,也让李世民在哀思感怀长孙皇后之余,甚至变的有些意志消沉。

    甚至时常还要面对李明达、李清的哇哇大哭,以及九子李治的悲痛欲绝。

    但自从那次李治哭的昏死过去醒来后,立政殿的悲痛仿佛便开始慢慢在龟裂、消散着。

    尤其是每次揍李治时,李治那鬼哭狼嚎般的杀猪声,仿佛总是能够破除立政殿那无形的悲痛之墙,招来一份许久不曾出现于立政殿的温情氛围。

    守夜宫女小声向李世民禀奏着:两位公主与晋王殿下已经早早入睡了。

    李世民欣慰之余,还是不自觉的向李治跟李明达、李清所在的偏殿走去。

    昏黄的灯光下,整个房间显得静悄悄。

    睡榻上,趴着睡觉的李治面朝内,看不清楚到底有没有流哈喇子。

    李明达被李治护在里侧,此时已经睡的四仰八叉,胖嘟嘟的脸颊紧贴于李治的腰间,差点儿就要枕在李治那通红肿胀的屁股上了。

    李世民的视线继续往下,这才看见了熟睡的小女儿李清。

    长长的睫毛偶尔会颤抖一下,紧闭着小小的嘴巴,脸颊肉嘟嘟的。李治的一只脚被抱在怀里,就像从前会夹在他与长孙皇后中间,转个身会搂着他的胳膊睡觉那般。

    但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李清便不再喜欢跟他一同睡觉了。

    几次他都想让李清陪着他,但每到快入睡时,李清总是会吵着要找她九哥。

    而如今李清喜欢抱着李治的一只脚睡觉的姿态,还是拜他李世民所赐。

    无法让清醒的李清陪他,那就在熟睡后抱走她。

    一来二去有了那么两次后,当李世民再一次悄摸摸进入李治的房间,想把李清抱走时,就看到此时眼前看到的这一幕。

    显然小家伙对他已经有了防备之心,这难免让李世民有些伤心。

    但好在,如今眼前三个子女的和睦友爱,尤其是李治能够帮着他照顾两个小女儿这件事情,还是很让李世民欣慰的。

    轻轻抚摸着李清那肉嘟嘟的小脸颊,只见小家伙嘟囔了两下,顺势把怀里李治那臭脚丫子竟然还抱的更紧了。

    李世民看的是一阵皱眉,但又不想弄醒熟睡的李清,于是便悄悄退出了房间,甚至还不忘对守夜宫女小声叮嘱几句。

    李治已经很久没有做梦了,刚一开始做梦时,还会梦见后世跟他有关的一些事情。

    比如他当初所在的龙城理工大学,比如大学时期谈的女朋友,比如走上社会后的各种人事物。

    而后在渐渐适应了大唐的生活环境后,他就没有再做过梦了。

    这让李治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死了。

    如今的所感所知,其实是人死后的灵魂感知呢?

    但好在,昨夜的梦让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看来没死,是真的穿越了。

    阳光洒进房间,睁开眼睛的李治首先就看到了李明达,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正无声的看着他。

    见他醒来后,李明达也只是继续侧躺着冲他无声傻笑。

    揉了揉李明达那凌乱的头发,随即下意识的抖了抖左腿,感受到有个树懒似的东西还挂在脚上后,这才慢慢的费力往起爬。

    随着他爬起收腿的动作,抱着他脚丫子的李清,也被他拖到了跟前。

    小家伙不情愿的嘤嘤几声,抗议着有人打扰她睡觉。

    “我昨天晚上做梦了。”李治跪在睡榻上,把抗议的李清抱在怀里,对侧躺的李明达说道。

    “有梦见母后吗?母后有说什么吗?有没有想我啊,你有没有告诉母后,兕子很想她。”李明达瞬间弹了起来,嘴像机关枪似的。

    “那个……。”

    李治的心头竟然有些失落,因为身为李世民跟长孙皇后三子的他,其实并不是很清楚长孙皇后这个母后到底长什么样儿。

    “梦到了,母后还跟我说了,过几天她就去梦里找你。”李治安慰李明达道。

    而此时刚被他抱在怀里的李清,也悠悠醒了过来:“母后……九哥……。”

    看着李明达期冀的样子,再看看怀里李清迷迷糊糊的样子,李治心头莫名多了些伤感。

    也不知道再过几年,李明达跟李清的记忆中,是否也会模糊了长孙皇后的模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