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凉崛起
繁体版

第一百一十九章 赚杨修(四)

    李式的反应让大殿内一片哗然,杨彪虽然和赵温以及张喜同为三公,但在地位上却要高出不少,弘农杨氏可不是其他世家大族所能比拟,这也是能让赵温改变立场的主要原因。

    天下间能够担得起四世三公这般殊荣的家族只有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袁氏兄弟在关东拥兵自重,已经被朝廷定义为逆臣。在这等时刻,朝廷能够得到弘农杨氏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关系到世家大族的站队问题,这也是杨彪能够担任太尉,地位超然于旁人的主要原因。

    “太狂妄了!征西将军,杨太尉的问话你为何不答?让随从应付了,你是在藐视朝廷吗?”卫尉士孙瑞率先发难。李式除掉金吾卫之后,他这个卫尉就彻底成了光杆司令,虽然此事里边另有玄机,经不起彻查,但这并不妨碍他仇视李式。

    “随从?应付了事?仲达是原京兆尹司马防的次子,家学渊博,出身并不比士孙大人低,可不要小视于他。再说了,我去年底就已将讨伐西部诸羌的战报提交到车骑将军府,车骑将军也及时上报了太尉府,可杨太尉刚才却说要稍后再议此事,难道拱卫西部边陲就显得这么微不足道吗?杨太尉,微臣斗胆问您一件事,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太尉府在忙于何事,竟然要置十数万浴血奋战的将士们于不顾,太让人寒心了!”李式一边不咸不淡地应付着士孙瑞,顺便质疑太尉府的不作为。

    “你……”士孙瑞被臊得面红耳赤,正欲争辩却被杨彪抬手给制止了,只得悻悻地坐回座位上。

    只见杨彪缓缓地站起身来,先是向天子刘协施了一礼,又很是郑重地向李式行了一礼,不过被李式起身躲开了。他也不以为意,依旧沉稳如常,淡淡地说道:“此事是我疏忽了,但也请征西将军放心,明日下午,我定会将五万金交于将军,必不让拼死戍边的将士们寒心!”

    李式佯装愤怒地看着杨彪,但还是躬身行了一礼,抱拳道:“不必了!我雍凉男儿艰苦惯了,吃糠咽菜也能坚持,万一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劳烦杨太尉拿着五万金去募兵,亲自领兵守卫边疆吧!”

    “兴业何必说此等气话,你乃国之栋梁,拱卫边陲义不容辞。令尊李车骑勤于国事,连赴宴的时间都没有,你若有所懈怠,当心我将此事告知车骑将军,命他责罚于你。此乃陛下为你送行的酒宴,我们只谈风月,勿论国事!”杨彪装模作样地训斥了李式一番,又将益州的事务一笔带过,希望能够圆回一些局面。

    天子刘协也反应了过来,笑着对李式说道:“大丈夫不做意气之争,征西将军身负重任,不可有丝毫的懈怠啊!来,众卿请举杯,满饮!”

    “谢陛下!谢杨太尉!”李式满饮杯中之酒,又恭恭敬敬地向刘协和杨彪行了一礼,然后转身向徐晃使了个眼色,高声吩咐道:“公明,你即刻离宫,带着一千亲卫骑赶至太尉府等候。明天日落之前,务必将五万金带回军中,我许你便宜行事,不了耽误了归程!”

    “诺!”徐晃恭声应诺,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向大殿外走去。

    李式的命令和徐晃的应诺之声响彻大殿,同时也惊掉了一地的下巴,众人都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他,仿佛在看官场白痴一般。

    可李式是真的不懂官场吗?显然不是。从他打击杨修,拉拢司徒赵温,讽刺张喜、士孙瑞和朱儁等人的过程来看,无一不在展示他那高超的政治手段。众人回过神后又再次陷入了沉思,拼命地思索他的真正用意,毕竟去质疑一个坐拥两州之地封疆大吏,还不如去反思个人更靠谱一些。

    杨修最先反应过来,攀附在杨彪的耳边低语了几声,他先是一愣,随即脸上竟露出了些许赞许之色,然后又化为浓浓地悲哀,为大汉而悲,亦为杨氏一族未来而感到担忧。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有些虚弱地说道:“征西将军,明日午时之前,抚恤金会如数送至征西将军府,不用劳烦将军派人登门了。”

    李式连忙起身行了一礼,躬身笑道:“微臣代戍边的将士们谢过陛下,也谢过杨太尉了!公明,回来吧!”

    天子刘协和大殿里的官员先是一愣,只见徐晃又风风火火地跑了回来,重新站在了李式的身后。众人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图,恍然大悟之际,一种羞愤之意不觉涌上心头,这个征西将军果然是个不按套路出牌之人,可恰恰又是一个极度务实之人。

    “既然抚恤金之事已经有了着落,那宴会过后杨太尉负责筹款,征西将军带回雍州抚恤伤亡将士即可。此事已罢,诸公请尽享美酒佳肴,朕有个提议,接下来若是有人谈及朝政,就要为大家吟诗助兴如何?”天子刘协笑着说道,也顺便转移了话题。众臣在李式面前讨论政治实在是对牛弹琴,对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可偏偏却又拿对方无可奈何,他索性就用吟诗作对的方式终止这种无意义的话题。

    “谨遵陛下旨意!”众臣齐声应诺,他们巴不得停止这种无意义的争论,同时也佩服天子刘协的聪慧,用吟诗作对来堵住李式的嘴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陛下,我有一言启奏,无关朝政,只与风月有关。”杨修起身行了一礼,向刘协请示道。

    天子刘协笑着说道:“哦?好啊!不过,启奏之前德祖要先吟诗一首助助兴如何?”

    杨修躬身应诺,思虑了片刻后,一篇华美的诗赋就呈现在众人面前,众人品味过后无不拍案叫绝,纷纷盛赞他才思敏捷。

    “德祖文采非凡,也算是给众卿开了个好头,大家切勿孤芳自赏,若有佳作,拿出来共同品鉴一番如何?对了,德祖刚才所奏何事?”刘协笑着问道,但他已经大致猜出了杨修的意图。

    “谢陛下!征西将军的《蜀道难》传遍天下,无数学子争相模仿将军的豪情壮志,却无一人能做到十之一二,恰逢陛下设宴,不如让征西将军再露上一手,为陛下以及诸公助助兴如何?”杨修笑着说道,他已经学聪明,知道拿天子刘协做挡箭牌,让李式出丑。不仅是他,就连在场的众人都不相信李式能写出《蜀道难》这样的佳作,认为是有人为其代笔。

    刘协并不介意被杨修推到台前,反而笑着问道:“车骑将军以为如何?”

    李式自然能看出杨修和刘协的计谋,对方无非是想要他当众出丑,可他也不是泥捏之人,堂堂的后世中文系大学生,就算不会作诗,背上几首总行吧!想到这里,他不禁冒出了一丝恶趣味,笑着说道:“既然陛下金口已开,那微臣就献丑了,但总要有个彩头吧?我欲跟杨德祖比一比,若是我输了,就恭恭敬敬地给杨太尉道歉如何?”

    众人皆以为李式转性了,他这是主动向杨彪道歉的意思,而且顺水推舟,手段很是巧妙。就连杨修都自信满满地向刘协以及众臣行了一礼,并请众人做个见证,若是输了就答应对方一个条件。

    李式微笑着站起身来,也没有顾及司马懿那频频提示的眼神,径直走到了大殿中央。他先是给天子刘协行了一礼,然后又象征性地踱了几步,之后才缓缓地开口吟唱道: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杨太尉,赵司徒,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卢公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随着李式吟唱完最后一句,众人都沉浸在他描绘的壮丽场景之中无法自拔,大殿之中寂静无声,他的吟唱竟犹如余音绕梁般不绝于耳。

    “妙极!妙极!征西将军的佳作当真是震古烁今啊!前有《蜀道难》,今有《将进酒》,今后的文坛一定会有将军的一席之地啊!”赵温回过神来,率先对两篇佳作进行了评判。他虽没有明言胜负,但李式的《将进酒》明显要高于杨修的佳作数个层次,这是不争的事实。

    沉默了许久之后,杨修缓慢地走到李式跟前,恭恭敬敬地俯下身子,沉声说道:“征西将军,我输了!”

    “嗯!你还算是条汉子,就留在我身边担任三年的将军府从事吧!也请杨太尉请放心,三年后的去留由令郎自行决定,期间的安全问题由我全权负责。”李式笑着说道,也算是给杨彪父子一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