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逍遥客原为人间仙
繁体版

第三章、安顿

    陶云行第二天一早便醒了过来,自己人生地不熟的,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老赵早已起床,早饭也做好了,看到陶云行起床了,就挥手示意他过来吃饭,陶云行急忙回答:“好的,谢谢您”。

    发现老人还是在挥手,随即明白过来,老赵应该是没听懂自己的话呢,即刻点头示意。

    走向堂屋的饭桌,看了眼外面,感觉自己有点晕呼呼,转身出门在昨晚洗澡的那个水缸里打了桶水,然后洗个脸,让自己精神精神。

    洗完脸回到堂屋里,坐在长凳上,老赵示意陶云行用餐,陶云行也没客气,两人一边吃饭一边,试着交流。

    用完早餐,老赵带着陶云行去了张博林的医馆,让张博林瞧瞧陶云行是否还有什么后遗症。把了把脉,又看了一遍陶云行的舌头和眼镜。

    “他没事了,只是饿了两天,身体有点虚弱,休息两天就好了”,张博林对着老赵说道。

    老赵看了一眼正坐在长凳上的陶云行,转身又看向张博林,开口便问:“那这个小伙子怎么安排,他一个外人,人生地不熟,连话也听不懂,赶他出去,估计他也要不了几天又变成乞丐”。

    张博林听了这句话便明白老赵想把这个外地人留下。思索了下张博林开口就说:“我们还没问过他的想法呢,先问问他自己的意愿吧”。

    老赵也点了点头,然后拍了拍正坐在长凳上发呆陶云行,口中说着话再比手画脚的询问陶云行的意见,比画了半天陶云行终于明白老赵的意思。

    “这个地方是哪里我也不知道,我又不会说这里的话,我记得在故乡古代,没有官府的允许,老百姓是不能随意迁移走动的,特别是我还是个黑户,官府里没我的户籍,出去多半会被抓起来”。

    听了老赵的话,陶云行脑子里想的就是故乡古代的规矩。思索片刻之后,陶云行还是决定留下来,要往外走,那也得等自己学会这里的语言,那时想走就走,而且不用怕沟通问题。

    陶云行起身对老赵和张博林点了下头,表示自己想留下来,老赵看到陶云行同意留下以后,就带着陶云行走出医馆。

    两人直接往村长家走去。走了一会儿就到了村长家,此时正是中午,村长赵武也没下地,在家里歇着呢。

    陶云行看着屋里正在磨着锄头的大汉,大概四十岁左右,和昨天抬自己去医馆的几个大汉一样强壮。

    心想:“这个村的劳动力不少,还很强壮,比我老家的都还壮,有点像鲁地之人”。

    村长赵武听到脚步声,抬头看到老赵进来,赶紧放下手中的锄头,起身招呼老赵进屋坐。

    “叔,您咋来了,堂屋里坐,这是有什么事吗?您这位兄弟是…”。赵武引着俩人往里走。

    “这个人是昨天流浪到我们村的,饿得头晕眼花,晕倒在村口树下,我叫大牛他们抬到小张那里看了,没什么问题就是身子虚了点,他听不懂我们的话,他说的我们也听不懂”,对着赵武答道。

    赵武再问:“那您带他过来是有什么事啊”。

    老赵看了一眼站着的陶云行,随即对赵武说道:“我和小张问过他了,他想留下来,我过来就是跟你这个村长说声,让他留下来跟我住,我教教他说话,让他了解一下这里”。

    两人讨论了半天,赵武觉得留下也行。村里那么多壮汉,也不怕这小伙子有什么心思。

    老赵跟村长说清楚之后就带着陶云行回到了家里。示意他以后就跟着自己住。

    就这样陶云行便在这个村子里安顿了下来。

    不曾想时间一晃就是五年,渐渐的,陶云行也融入了这里。这五年陶云行终于学会了这里的话,也知道了自己现在这个村子的名字。

    这里是赵村,村里有八十多户人家,只有少数几户不姓赵,但也是赵氏族人的亲戚,就如医馆的张博林,他的母亲就是赵村人,所以他父母在这里定居了下来。

    这里属于乾国西南边疆地区,四周高山林立。而且陶云行脑海中记得故乡古代朝代里的大国,似乎没有叫乾国的,这让他更加确定自己应该已不在蓝星了。

    陶云行从山林里走出来的那条石板路确实是茶马古道,跟着茶马古道一直往山上走,翻过几座高山以后就到了另一个国家,一个叫天罗国的地方。

    这条茶马古道便是两个国家之间的一条小小的商路,不过因为山高路不平,全是石板路,所以全是马帮在行走,货物也全靠马匹运送。

    这五年间陶云行发现,大概每半个月就会有一个马帮从县城那边过来往山上走去。半个月之后又会有另一个马帮从山上下来,两个马帮轮换运送货物,马帮每次都有二三十人,马匹大概五十匹左右。

    马帮每次都会在村里休整一碗再上山,因为要翻过这后面的原始森林,也得需要两天时间。

    今晚村里唯一的客栈格外热闹,这个客栈是村里除了种地之外的唯一收入,客栈是村里集资修建的,由村长的弟弟赵文管着,他是村里唯一识字的人,曾在县城里读过一年私塾。

    客栈每年年底分红,虽然每户都拿不了多少,但大家伙心里都高兴啊,靠着来往的马帮以及少量的商客,客栈还是维持得不错。

    赵文看着门外走进来的陶云行,随即喊道:“云行,快过来帮下忙,把这坛酒给他们马帮抱过去”。

    农村一般都是叫小名,没有小名的就叫姓名后俩字,如果姓名就俩字,那就最后个字叠起来喊,这几年大家都接受了村里这个新来的人,都知道他叫陶云行,大家熟悉之后都叫他云行。

    “好的,文哥,我这就拿过去”,从柜台上抱起酒坛,走向马帮饭桌那边。

    这些年通过数次交谈,陶云行认识了两个马帮的头领,这个头领脸姓马,叫马兵,五十多岁了,仅比老赵小几岁,但常年赶马,身体依旧健朗。

    “马叔,这是你们要的酒”,陶云行把酒放到马叔的桌上。然后就坐到旁边的空桌上,听着马叔他们谈论天罗国那边的事,也听听县城里的事,这也是陶云行接收外界消息的主要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