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姜
繁体版

淑妃

    “卫昭跟你说了什么?”

    卫颉冷着脸,因为今日独自等了太久而略显怏怏。

    我长久地看着卫颉,最终也只淡淡笑了下。

    “你猜不到么?卫颉,你装什么傻。”

    卫颉本就不快的表情更加冰冷,咬牙半晌,又平静了下来。

    “不管你想做什么,别牵扯到母妃。倘若你让母妃高兴,那我便护你周全。”

    “若我不呢?”

    卫颉第一次露出了一种堪称恐怖的神情。

    像是头狼张嘴显出的锋利獠牙,透着血腥味的残酷和危险。

    他高高的俯视着我。

    “卫箐,做个聪明人。”

    浓夜中,我与卫颉剑拔弩张。

    远处有人的脚步声急急赶来。

    淑妃差人来催。

    催我一人。

    圆脸的宫女笑意盈盈地说淑妃已在宫中等我多时,她不看卫颉一眼,像是他不曾存在。

    卫颉也习惯了一般,收了威势,把自己掩在黑暗里。

    他垂头不言,哑巴一样无声无息。

    我正要跟着圆脸宫女离开,却听见卫颉低低开口。

    “萼梧姑姑,母妃近来可好?”

    圆脸宫女停了一瞬,这才回头行礼,似才看见卫颉。

    “殿下大安,娘娘一切都好,殿下不必挂念。”

    我清楚的看见这个叫萼梧的宫女脸上的冷漠和疏离。

    她讨厌卫颉。

    卫颉哽了哽,态度堪称卑谦。

    “多谢萼梧姑姑告知。”

    萼梧略一颔首,抬步向前。

    我跟着萼梧的步子,走向远处的宫殿。

    在走出一段距离时,我回头望去,看见远处的黑影仍旧停驻,像沉默的雕塑。

    圆脸宫女一路上都没再开口,直到灯火通明,人声渐起。

    早有宫使通报,我迎着月色看清了萼梧神情的舒展。

    她一路上紧皱的眉头终于松开。

    她朗声禀报。

    “娘娘,奴婢把殿下带回来了。”

    隐隐含着雀跃和撒娇。

    我走进淑妃的住处,鼻尖先触到了一抹香气。

    月色摇晃无知处,森森影动旃檀香。

    “四公主,好久不见。”

    就着稠密的香气,我见到了淑妃——

    她称不上美艳。

    那张雌雄莫辨的脸上带着中性的美感,乍一看去,并不能一眼认出是女子。

    眼角的细纹不曾透出常年礼佛的慈悲和宽和,反而凌厉异常。

    淑妃名萧璃,据说自小体弱,养在闺中不曾见人。

    我见过古宿云,她走起路来轻盈灵动,但淑妃不同。

    她一步一动,都走的笃定而坚实,拢着极盛的气势。

    像一件兵器,一把见过血的长剑。虽然生锈,但利刃不减。

    我笑不及眼底,姿态放低。

    “请淑妃娘娘安。”

    淑妃不耐地挥了挥衣袖。

    “起来吧。”

    我站起身来,突然被动作极快的淑妃掐住了脸颊。

    她的面容在我眼前放大。

    我没有闻到极重的檀香,反而是一种冷肃的潮气。

    淑妃的指尖划过我的下颌,搓了搓。

    “不是易容,也没生病,你怕不是被夺舍了。”

    我抬眼,面色如常,连呼吸都平稳,一丝异样也无。

    “淑妃娘娘说笑了。”

    淑妃眼神鹰隼般犀利,带着沉沉的压迫感,她呵笑一声。

    “本宫当年问你所求为何,你说要安稳一生,喜乐顺遂,如今不到十年,你求的就变了个彻底?”

    我点了点头。

    “娘娘,人心难测,变换无常,您应该知道的仔细。”

    “殿下慎言!”

    萼梧侍候在淑妃身侧,脸上已然消了笑容,神情肃杀,紧盯着我,比起面对卫颉还要厌恶那么几分。

    淑妃抬手止了萼梧的话,仔细端详着我,突然笑笑,拍了拍手。

    “书院当真养人。离宫不过几时,嘴快不说,连心思也多了几分。”

    虽然话显得刺人,但我敏锐地发现淑妃的态度稍有和缓。

    她只带了萼梧,起身走回内室。

    “随我来。”

    我落后萼梧两步,走进淑妃的寝殿。

    作为大卫国中唯一能与皇后共治后宫的嫔妃,淑妃的住所素雅到简朴。

    璎珞珠串,瓷瓶铜镜,都灰败地仿佛无人使用。

    倒是符合书中淑妃不求外物,一心向佛的性格。

    所以唯一亮眼的是佛堂。

    手持净瓶的菩萨前供奉的瓜果沁着水珠,燃的香已经厚厚积了半坛。

    檀香如同丝线,把整个宫殿缠的密不透风。

    淑妃捻了一支香,点在坛中,却并不祈祷。

    她只是注视着菩萨宽和的眉眼,平静到冷漠。

    萼梧默不作声地关好房门,转身离开。

    这是要密谈的意味。

    我端详着淑妃,揣测出大半的人生经历,又觉得违和。

    传闻淑妃自小多病,四处求医,极少见人。

    萧家世代恪守边疆,可族中人丁凋零,氏族便也逐渐没落。

    人们熟知萧家,还是淑妃的孪生兄长——那个卫王还是皇子时最亲近的陪读、在战场上屡立奇功的萧小将军,萧淙温。

    关于淑妃,便只有性情温软,与卫王琴瑟和鸣这样似假还真的消息,又说淑妃梦有所感,神有所念,所以立佛常拜,再不入红尘。

    ——不论哪样,都与面前的淑妃对不上。

    捻上我面颊的手指虽然柔软,但覆着一层薄茧。

    皇后娘娘的手青葱玉指,露软纤纤,即使是目视也能看出尊贵和不沾春水。

    淑妃的手,绝不是一个柔弱的娇小姐的手。

    她习武,呼吸匀称,目光熠熠,心神坚定。比起皇后,淑妃的腰略粗,即使宫装繁复,也能看出她腰杆笔直,不怒自威。

    想来淑妃也曾是快意恩仇、鲜衣怒马的少年人。

    世家对女子严苛,淑妃与萧淙温一母同胞,多有相像,借兄长身份男装示人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画本子无非这些故事,一个武将世家出身的小姐,在严苛的世道中借兄长身份出街游玩,和兄长侍奉的皇子误打误撞后相知、相爱但却难得一心相守。

    天下人各有各的幸运,而不幸总是会有其相似之处。

    佛堂布置的再精致,那蒲团崭新,连跪的痕迹都没有,流苏泛黄,却依旧暄软。

    若只这一点也没甚异常,可淑妃身上的香气,比起萼梧还要淡上几分。

    常年礼佛,衣物总会染上味道,况且淑妃节俭,穿着皆为旧衣。

    最主要的还是淑妃的眼神。

    新发于硎,边霜凛凛。

    她拜的又不是斗战胜佛,如何能有似刀如剑的杀意和那般敏锐的直觉。

    不温软、不体弱、不拜佛,自然也不是对尘世全无留恋。

    花嫣在去看望旧友时还心有忧虑,她一方面念着受淑妃娘娘点拨才得以出宫脱离苦海,一方面又害怕淑妃要挟她说出我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