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道行天下
繁体版

第58章 袁府议事

    刘宏继续翻看奏本,突然,眼睛一直盯着某一处。

    此时,张让便看到刘宏的双手直发抖,显然是气愤至极!

    陛下!息怒啊!龙体要紧!

    息怒?息什么怒?鲜卑几万大军攻破定襄郡和代郡,两郡官员直接弃城逃走,致使城破人亡,鲜卑人烧杀奸淫掳掠,几万百姓沦为鲜卑的奴隶。

    朕为何不知?那些朝堂大臣为什么不报?难道他们一点都不知情?

    都是朕的好大臣啊!都是大汉的忠良啊!真是可笑至极!

    说着说着,愤怒至极的刘宏使劲的把奏本摔在了地上。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的一个团垫上,胸脯一起一伏的,口中不停的喘着粗气。

    张让连忙跪下,替刘宏轻轻拍打着后背,边拍边说:陛下!息怒啊!这些党人大臣心里想什么,奴婢心里清楚,陛下心里也清楚,他们一直想除掉奴婢等人,一直想从陛下手里夺回大权。

    他们妄想!妄想!只要朕在一日,他们都是妄想!刘宏瞪着红通通的眼睛,狠狠地骂道。

    是!是!陛下!有陛下在一日,他们都是妄想。

    这些人都该杀!

    陛下!这些人肯定要杀,只是要慢慢的除掉,以免引起朝廷动乱。

    现在陛下要保重龙体,才能好好的跟他们斗!

    让父说的有理,就是太便宜他们了。

    刘宏在张让的安抚下,情绪慢慢的平静下来。

    让父,放出声去,看看那些忠臣的反应。

    奴婢遵旨!

    雒阳袁府,正堂正做着几个人,几人脸色都有些肃穆。

    其中坐在上首的是一位五十余岁的老者,现在大汉朝廷的司空袁逢,也是现任袁氏家主。

    袁逢正襟危坐,突然叹口气后,睁开双眼,看着左下首的中年人,大约有四十几岁。

    次阳,定襄郡和代郡的事你怎么看啊?雁门郡太守和马邑县令已经联名上奏朝廷了,从宫内传出消息,奏本到了尚书台后,直达台阁,已经被张让递到宫里了,为此,天子大怒!

    次阳,袁逢的弟弟袁隗的字,大汉朝廷现任司徒。

    兄长不必忧虑,虽说定襄郡和代郡太守是我袁家的门生故吏,但那关系较远罢了,朝廷也不会因此事责问我袁家。

    话虽如此,可毕竟是弃城逃跑,致使城破人亡,老夫觉得是我袁家识人不明,有愧于朝廷啊!

    识人不明?袁隗轻轻一笑。

    兄长此言差矣!想那十常侍,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百姓不堪剥削、压迫,纷纷逃亡。现在大汉各地流民遍地,这才是大汉的大祸啊!至于,定襄和代郡,地处边地,汉人本就不多,大多都是匈奴、鲜卑、乌桓等胡人,即使城破人亡对大汉天下也只是芥藓之疾病而已。而如今,太平道人张角兄弟几人广传信徒,通过广施符水治病救人,招摇撞骗,发展了超过十万信徒。

    兄长,这才是我大汉的祸乱之源啊!

    袁逢听后,则是冷笑几声。

    太平道?若他们身后没有世家大族的影子,没有地方官府的纵容和疏忽,几个黔首何能成今日之局面?随后瞥向坐在右侧的兄长袁平。

    我袁家不也是在里面安插了人嘛。

    袁平则是讪讪笑了笑。

    周阳,这也不是没办法的事嘛,天子信任宦官,两次党锢之祸,我等士人势力大为衰退,本希望借张角等人以为后援,可谁曾想太平道传播竞如此之快!

    周阳,袁氏家主袁逢的字。

    哼!老夫早就说过,此事不妥,万一失去了掌控,大汉将危矣!可尔等......

    家主教训的是!可陛下不信啊!不认为太平道等人有害大汉江山社稷!此时,袁平也是一脸的无奈。

    算了!算了!此事以后再提!

    兄长,现在最终要的是我们士人要团结一致,对抗十常侍。否者,再让他们把持朝政,我等士人还有立足之地吗?

    万一要再来一次党锢之祸,怎么办?

    此言一出,场中众人皆神色巨变。

    桓帝刘志在位时期,先有外戚专政,后成宦官擅权之局。外戚和宦官除了胡作非为,大肆搜刮外,还把持着官吏的选拔大权。他们滥用亲朋,混淆黑白,让很多有品行、有学识的知识分子无法进入仕途。为夺回属于士人的大权,打击消灭宦官势力,儒臣集团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攻,惩治杀死了依附宦官势力的小人,甚至一些小势力的宦官。此举深遭宦官集团和桓帝刘志的忌恨,随后时任河南尹的李膺以肃清寰宇,打击奸佞宦官为己任,再次惹怒了宦官集团。经一帮宦官鼓吹煽动后,刘志震怒,昭告天下,逮捕“党人”,李膺及牵连者200余人被捕入狱。只因桓帝刘志深知治天下还得靠这些士大夫读书人,才没有扩大化,而这就是第一次党锢之祸,所参与的士大夫及其所牵连的读书人皆称为“党人”。

    刘宏继位后,宦官势力因扶助天子继位大功,再次势力大涨,深遭外戚窦武势力的痛恨。于是,外戚和儒臣联合对抗宦官集团,只是遭宦官暗算,窦武自刎而死,太傅陈蕃被杀死在狱中,陈蕃的宗族、学生都受到了株连,被杀被锢者不计其数。后又发生张俭事件,年幼的刘宏偏听宦官一面之词,下令各地大肆抓捕“党人”,被杀害、流放者多达六七百人,3000太学生中有1000多人被捕。李膺、杜密、范滂等名臣再次被捕并死于监狱之中。

    经过两次“党锢之祸”后,儒臣的政治势力几乎丧尽,而宦官势力得到空前增强。之后朝中又出现了“十常侍”,宦官势力更加猖獗,引发了更加深重的灾难。直至黄巾之乱爆发后,汉帝刘宏迫于局面才大赦“党人”。

    正堂中人都是经历过两次党锢之祸的幸存人,对此,他们问党锢而色变。

    袁逢再次叹口气,撸着胡须望向远处。

    只是时局如此,又能奈何?

    周阳,所以才有那些世家大族扶持纵容太平道人。

    这是饮鸩止渴!一旦太平道人起事,我等的势力也要受挫。袁逢顿时严肃的看着袁成。

    今日休再提此事!一旦传入宫中,我袁家休矣!

    场中众人均拱手称是。

    那定襄郡和代郡的事呢?

    兄长,此事我们当不知即可,我们有没有收到奏报,不知者无罪嘛。只是马邑县令刘开立下大功,又是汉室宗亲,想必天子必会大用,我袁家要不要笼络一番?

    袁成轻蔑一笑。

    小小马邑县令而已,次阳莫要在意,即使重用也不会放到中枢来,何必大惊小怪。

    不可小视!袁逢瞪着袁成。

    刘开就算了,不过奏本里不是说他的儿子刘道屡立奇功嘛,就让本初、公路他们去接触,我等就不参和了。

    随后,袁逢又问道:本初和公路去哪了?

    这时,一直坐在右侧末位的袁遗拱手答道:本初、公路和曹操今天下午去了新月楼。

    哼!不学无术!袁隗闻言顿时拉下脸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