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之道行天下
繁体版

第25章 使君问策

    刘道快步走到客厅门前,站在门前,深深呼吸了一口气,又整理了一下衣服。

    随后,便不紧不慢的走进客厅,只见客厅右上首处跪坐着一中年人,年级大约在三十五到四十之间,穿着一身官服,身材微胖,国字脸,剑眉高鼻,目光炯炯,留着三绺长须。一举一动之间,无不透露着威严。

    至于身高,因为是跪坐着,所以无法直接看出多少,但以刘道的经验,预测是七尺有余,也就是现代一米七多点的身高。

    而父亲刘开却是跪坐在左下首,两人在闲谈叙话,不时响起一阵爽朗的笑声。

    刘道见此连忙躬身施礼。

    这时二人才停下叙话,望向在下方不远处施礼的刘道。

    刘开微笑道:道儿,起来吧。

    刘道遂起身,然后恭恭敬敬的站在那里。

    为父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我的上官,也就是雁门郡太守郭使君,今天刚到马邑县,我们郭刘两家在太原也是世交。

    郭縕出身太原郭氏,而刘开父子也是出身太原刘氏。

    大汉建武二年,刘縯之子刘章被光武帝封为太原王,之后刘章立足在太原封国内,只是在建武十二年,被改封为齐王,并迁至齐地,故刘縯才被追封为齐武王。只是刘章离开太原时留下了一支血脉,并繁衍至今,成了太原刘氏。

    在中国古代,大族之间相互通婚是非常普遍的,刘家和郭家不过是继续遵循这一传统而已,而且大族之间的通婚还有助于家族在政治上的延伸。

    所以,刘道和郭家姑娘的婚姻也属于政治上的联姻。

    刘道忙朝着郭縕躬身施礼道:侄儿刘道拜见郭叔父。

    刘道父亲刘开和郭緼是同辈相交,而且两家在几代前就有姻亲关系,所以以晚辈侄子身份称呼郭縕叔父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郭縕在刘道进来时就注意到了刘道,只是一直在和刘开叙话。

    此时,听到刘道的拜见,便看向刘道微笑着说:贤侄,请起!

    之后,郭縕才认真的端详起刘道来。

    只见刘道着一身竹青色的常服,乌发束着青色的丝带,腰间束一条青绫长穗绦,上系一块羊脂白玉,身姿挺拔,五官端正,浓眉大眼,鼻梁秀挺,皮肤白皙,处处散发着一股子英气。

    好一个英武少年郎!郭縕心中不由赞道。

    郭縕看着刘道,真是越看越喜欢,不由得用手撸着胡须,满脸笑意的看着刘道。

    随后说:老夫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贤侄了,记得第一次见你时,还是在太原,刘贤弟为你摆满月酒时。当时老夫还亲自抱了你一会,只是贤侄不太欢迎老夫,尿了老夫一身尿。

    说完,便和刘开一起哈哈笑起来。

    刘道听此则是十分的尴尬,你郭使君好歹也是一郡太守,大汉朝廷的封疆大吏,牧守一方,说这个岂不有损你老的威严?再说了,我当时才满月,我哪知道这些事,我父亲母亲也没跟我提过啊!

    还好还好,这里没有旁人,不然真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但刘道还是得尴尬的陪着二人笑,没办法,谁让人家一个是自己父亲大人,一个是自己未来的岳父大人呢,很可能是。

    其实原因是郭縕和刘开关系非常好,又是在家里,开这个玩笑无伤大雅,反而显得双方关系更为亲近。

    于是,刘道只能孤零零的站在那里,陪着二位大人尬笑一会。

    郭縕笑罢后,面向刘开,有些伤感道:时间过的真快啊!你我的儿女都已经十几岁了。

    说完,便露出了回忆之色。

    是啊!刘开感慨道。

    之后,客厅又是一片寂静。

    此时,刘道心中有些无语,这二老一会笑一会伤感,这闹的是哪出啊?我怎么感觉我就像一个被耍的猴一样呢?

    随你们闹吧,反正老者为尊。刘道无奈的想。

    突然,便听郭縕问道:贤侄,老夫听刘贤弟说你在家常读诗书典籍,不知读的是哪些书呢?

    刘道听后心中又是一阵尴尬,常读书那是前身,现在的自己可未必,这几天还是为了应付你老特意读书的。不过,老爹也真是敢说!

    读过《尚书》、《汉书》、《春秋》等书,当然,还有一些兵书,如《孙子兵法》、《太公六韬》、《尉缭子》等,刘道恭敬的答道。

    还有兵书?郭縕一脸的惊喜。

    咦?这位郭使君不是出身经学世家吗?怎么对兵书还感兴趣些?

    自己好像读书读偏了,准备了一大堆,结果......

    而且,这些兵书是自己前世在网络上读的,而且只看了一部分,现在早忘的差不多了。

    是的,叔父。刘道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那老夫就考考你吧,郭縕撸着胡须沉思片刻,就考你一个近前的问题吧。

    随后,郭縕正色道:这些年朝廷式微,胡人渐渐坐大,前几年甚至歼灭了我大汉北征的三路大军三万多人。说到此处,郭縕一脸的怒意和悲愤。

    缓了一会,郭縕接着道:自此,朝廷便无力北征,也不敢贸然北征,使得草原的鲜卑人越来越猖獗,几乎年年大规模南下打草谷,而今年他们很可能再次南下,这也是老夫来马邑巡视防务的原因所在。

    郭縕顿了顿,又道:那么,贤侄以为应如何防备草原鲜卑人南下?

    还好还好,这个问题自己还能回答。刘道心中长舒一口气。

    随即答道:回叔父的话,侄儿有三策要说。

    奥?请说!郭縕一脸的意外和惊喜。

    第一,坚壁清野,把边地所有边民全部迁往大后方或者城中,以避免鲜卑人南下时掠夺百姓和粮食,还能避免百姓成为鲜卑人攻城时的炮灰。但要实施这一点,就要提前多日,若临时施行,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第二,鲜卑人大规模南下前,肯定会提前派出探子深入汉地,探取情报为南下指明方向。所以,我们就要及时找出这些探子,消灭他们,打掉鲜卑人的眼睛,让他们成为睁眼瞎。

    第三,派出一支敢战奇兵,深入草原鲜卑人的老巢,逼迫鲜卑人回军。

    说完,刘道便静静地站在那里。

    此时,郭緼和刘开则是一脸的震惊,这小子小小年级竟有如此想法,真是,真是孺子可教也!

    随后,便撸着胡须,深深的点点头道:贤侄一席话让老夫受教了!

    郭緼本以为刘道只是读了一些兵书而已,却没有想到刘道能思考的这么深入。

    又道:这第一策可以实行,只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至于迁移后鲜卑人没有南下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老夫一力承担!

    刘道听后,心中直竖大拇指,有魄力,敢作敢为,是个做大事的人!

    随后又听道:这第二策,得马上执行,派出哨探四出侦查。

    至于这第三策?

    郭緼犹豫了一下,然后叹口气道:深入草原,九死一生啊!汉武之后,大汉再无卫霍之将啊!

    这个时候,刘道很想说:我敢,让我去!但还是止住了这个想法。因为若是刘道说出来,刘开和郭緼会把刘道当成宠物一样,深锁家院养起来。

    此刻,刘道动了动身子,有些犹犹豫豫的。

    郭緼见此说:贤侄,还有未尽之言?

    刘道闻言定了定身子,道:侄儿还有一策。

    郭緼闻言奇道:贤侄请讲!

    随后刘道一脸坚定的说:火烧草原!

    话音刚落,就见郭緼和刘开同时起身惊道:

    不可!

    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