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习武
繁体版

第4章 武学加密,步步是坑

    第二天。

    常升猛地惊醒,脸上残留着恐惧。他摸了下平坦的肚子,心中有仍有余悸。

    那深入骨髓的绞痛,绝不想再体会一次。

    他完全没料到,第一次尝试就差点整出事。不知是不是穿越的缘故,他的意识活跃得过了头,当闭上眼开始静坐时,脑子里的种种杂念就像沸腾的水,不由自主地漫出来。

    强行以思维约束杂念,待他面相如佛后,用第一个释义进行“意守丹田”。将理性的思维淡化,仅作单纯的感受,停留在脐下三寸。

    这一步,按照释义,守字还有防御之意,这种感受应该像一种斗争形态的抵抗,一种由内而外的防备。要斗争就要将力量集中,因此感受不能散,必须紧紧聚拢在丹田处。此外,守还预设了一个秩序的前提,没有秩序不能守,如守城,要是城里混乱一片,显然守不住。所以这里的感受除了集中,还要秩序化,不能在丹田中乱来。

    用句形象的比喻,如令行禁止的精兵一样扎营在丹田。

    这便是第一步。

    这一步常升没出什么岔子,淡化思维,体验感受的过程很顺利。只是,留下一丝仅作引导感受变化的思维很是费劲。思维稍稍一动,感受瞬间淡化,乃至消失。他必须将思维变成一种若有若无的状态。不刻意,但又要主动。

    他试了很多次,才体会到那种状态下的思维,像是一种本能,亦或是潜意识。

    就像突如其来的灵光一闪,不自觉间完成了引导。

    做完第一步,腹部开始有明显的温热感,像是上面放着一个暖手袋。这种感觉,或许就是名为气的东西。

    接下来是“搬运周天”。

    这一步难到了常升,那本武功秘籍里,似乎并未详细书写搬运过程中的各个“站点”,仅是给了大致路径,与某些重要的位置。比如从什么经脉走,经过某处关隘,到达某个地方,后回转丹田。

    而且搬运这个词语中,搬字里隐藏着一种费力的预设前提。这说明,搬运周天的过程,应该很慢,效率有些低下。

    这不是走路,偏离了主道还能达到终点,没了力气还能歇息。搬运周天要一气呵成,需极强的耐心与稳定,一个不好就会前功尽弃。再说人的身体很脆弱,稍不留意,受伤都是小事。

    他很怀疑,所谓的走火入魔,是否就与这些武功秘籍如此粗糙有关。或者说,大量的细节、操作规范与具体的含义解释,都是口传而不立文字,用以垄断武学知识。

    换句话说,凡写进书里,能被流传出来的内容,全经过加密。

    常升试了很多次,每当准备用思维去引导感受转移时,丹田处的感觉就会立马淡去。他发现,意守丹田和搬运周天这两件事,很可能自相矛盾。

    转念一想,主动引导不成,被动如何?

    此时,他想到了温度计里的水银柱,会在热胀冷缩下向上延伸。意守丹田的整个过程,感受不断聚集,并且秩序化。是否可以让其像水银柱一样,在一定条件下,朝某个方向进行延伸?

    再一想任督二脉,不正是两条上下行走的路径!

    他似乎明白了为何叫搬运,搬的运载工具通常是人,里面还包含着与重力对抗的一层意思。

    这种升降机一样的运转机制,不就像人在往楼上楼下搬东西?

    可以将整个上下搬运的过程,看成是一种做功。耗损的“气”,自行散入了身体的其它部分,形成了一种“气”体充盈的感觉。而其它部位因为有了“气”,搬运周天会逐渐从小周天变成大周天。从简单的上下连贯,变成了四通八达。

    在这种想法的指导下,常升开始了新的尝试。

    这一试,试出了问题……

    回忆夏然而止,他为自己后来的不严谨感到懊悔。果然,任何没有经过推导的猜想,都不要轻易去尝试。不然,后果相当严重。

    好在,今天也和前几天一样,没留下后遗症。

    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虽然结尾出了点幺蛾子,但他的收获还是不少。至少坚实地踏出了第一步。而且,也验证了他确实具备一定程度的试错条件。

    某种意义上说,他现在有了更激进一点的本钱。

    初见收获,常升并未停下实践的脚步。把实践心得写在账本前面记账处的背页上,并对之前的一些释义进行了删改。

    反复数次查看是否有遗漏之处后,开始了第二次尝试。

    这次,他没再等到入夜。

    哪怕心中有准备,进展之缓慢还是出乎他意料。任他想尽办法,仍是不得要领。丹田处那团气稳稳待着,无一点挪窝的打算。他不敢如昨晚那样冒进,只能小心翼翼地用那若有若无间的意,使丹田中的气进一步收缩,让其被迫往上挤。

    可惜,气无动于衷。

    又是多次尝试无果后,常升宣布了这方法的死刑。

    他只好换个思路,或许可以试试扎气球的方式。本来意守丹田的一角向上出现一个缺口,那么气会不会自动往上走?

    要想出现缺口,就得在一开始意守丹田的时候留下。

    希望很快破灭。

    他低估了塑造意守丹田存在形态的难度。能做到自内而外的,守的形式已经是极限。唯一的可行操作,便是如昨晚一样。用若有若无间的意进行引导,强行将丹田处的感受无限收敛,以达到足够的压力使其上升。

    这操作他无法细化控制,直接飙岔了气,差点人没了。显然,他的破译工作,还远未结束。

    从桌上下来,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大腿。

    实践陷入了僵局,得从理论上看看能否找到破局之法。但再此之前,他先得缓一缓。

    常升发觉,身处这样一个压抑的环境里,让自己隐隐有些浮躁。这种浮躁,只能在他心无杂念的情况下,才能感觉到。仿佛是求生本能所带来的警觉。

    人不是机器,高强度的运转大脑,终究难以承受。

    他躺在椅子上,渐渐发起呆。

    过了好久,常升闭上了眼,嘴角勾起,不知梦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