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子
繁体版

第五章 三年奠基

    三年后……

    二世元年,一月,天气似乎到了最寒冷的时候。

    自从上一年,始皇帝突然离世,整个大秦,似乎都在一种微妙的状态下,六国遗族们也有些蠢蠢欲动,尤其是得知继位的并非公子扶苏后。

    酝酿了大半年诡谲气氛,让项曾的生意也有些难做了。

    “家主,我们从蜀中运回的粮食又被扣押了,我们是不是暂时断了那边琉璃的供货?”

    陆伤拱手对项曾禀报。

    就在三年前……

    十月份的立春节(相当于现在的春节)刚过,项曾通过各种手段,从自己外祖父手中,拿到了吴县北边的数百亩土地,以及近百户‘家奴’。

    为此,一开始,项曾还与陆氏其他旁支,发生了不少龌龊。

    只是在陆漮的强硬态度下,硬是给项曾划了大片良田。

    不过,因为项曾的打算是建工厂,所以挑了靠近山谷的荒地,并承诺三年内按照良田的价格,归还陆氏钱粮,这才缓和了下来。

    项曾也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这些家奴,必须要自己挑选,可以用最高的市价交易,无分老幼。

    这时候,大多数人都是无姓(此时的氏),也就是没有氏族的人,他们仅仅用一个字或两个字做为名,来区分彼此。

    而且,他们大多依附在大氏族中,与奴隶一般,好似氏族的私有财产。

    所以,陆氏家族中的那些旁支,根本就不在意家奴,甚至还希望项曾多挑些,一来他们可以赚一笔,第二嘛,就是这边受到六国战争波及不太大,有些人多地少。

    这很不利于氏族地主们,获得到更多的粮食,少了一部分家奴,那他们就可以多一份收入,何乐而不为呢!更何况冬天就要来了…

    至于为什么不抛弃家奴,这个时代对名声的看中,可不是后世。

    而且相对来说地广人稀,他们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微妙关系。

    陆伤、陆丙两人皆是如此,只是他们被陆漮挑选出来了,这才摆脱了被轻易贩卖命运。

    这时候的家奴,有些像明清时期的佃户,却又没有自由,他们的户籍大都是倚靠在家主,或者氏族之下。

    所以这些人相对更加可靠,项曾也通过陆伤二人,以及自己的观察,一天时间挑选了近百户老实的人家。

    项曾还刻意选择了家中有十四五虽的男丁,自己并不需要他们干活,自己那些工作岗位,他们三十多岁的父母都可以胜任。

    选完之后,项曾把他们晾了一天两夜,他们也忐忑了一天两夜。

    直到了挑出来的第三天清晨,项曾才集中他们来到自己的荒地。

    看着眼前荒地,家奴们都快绝望了,感觉自己倒了霉运,才会到这六岁的小公子手中;只盼望早些种点东西,或许今年冬天能够熬过去。

    看着下面神色悲切的人们,项曾知道时机已经到来了,更高兴的是,他没听到有人吵嚷这要回去,也没有一人抱怨出声。

    项曾爬上高台,用稚嫩的嗓子吼出:

    取消他们只保留口粮的交税,(因为自己也没地可种)而且,每人每天一斗粮食,提前发一个月粮食!

    项曾虽然感觉有些剥削得狠了,但是,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不得了的‘工资’了!

    “每人一天一斗粮食!!”

    “提前发一个月的!!”

    “就是陈粮,麸面也……”

    一时间,数百人颤抖着跪地,就连懵懵懂懂的小孩子,也被拉着匍匐了下来。

    项曾在高台上看着,并没有让他们起身,而是冷眼观察了片刻,才让他们起身。

    人心思变,不能一直怀柔!不可以想着恩情能管多久,斗米恩,升米仇!

    虽然项曾不想承认,可他不得不防。

    有些脑子聪明的,或许担心把小公子吃破产了,未来没有了依靠。又或许只是单纯的淳朴!!

    比如一个叫井的老头颤颤巍巍地上前,劝项曾少给一些。

    看来自己还是看扁你古代人,他们是如此的朴实。

    项曾有些欣喜,反而安慰他说,每个月还有一两肉吃,还有不管是大人、小孩都是一样的。

    消息传开,大家又是感激涕零地跪倒在地。

    这个时代,贵族之间的效忠不过是拱手弯腰,家奴见家主,也仅仅是单膝跪地,可见这些家仆以前是多么困苦!

    至于为什么项曾挑了不少老人,主要是为了安全,他选择的都是整整齐齐的一家人,便于断绝和外面的联系,减少走漏的风险。

    项曾不知道的是,这让他在这群家奴中的口碑提高不少!

    至于这个叫井的老人,成为了第一个村长。

    (因为无氏族的家奴更加可靠,有姓氏的人容易有异心,万一人家想要恢复祖上荣光呢?出去告密一番,那……所以这里选择的都是没有氏族的人)

    看着人们高兴的领着粮食,项曾有些牙疼,因为在他们刚被挑出来的第二天,他就变卖了母亲不少嫁妆,买了足够这些人过冬,甚至到明年的粮食。

    虽然向外祖父陆漮购买粮食时,他不要钱,可是项曾一再坚持,要知道‘名’与‘义’不假于人,这粮食不像之前的土地和人口,可以赊欠。

    倘若扯不清楚,到底最后是陆漮给了他们吃喝,还是项曾?这不得不防,尽管项曾自己相信他的外祖父!

    就像刚才在高台上喊话,项曾也没有让陆伤或者陆丙代替,尽管嗓子像撕裂了一般的疼痛,他依然坚持到最后。

    就连分粮食都地方,他也一直站在旁边,直到分完为止。

    这些十几岁的小伙子是将来的班底,都会被项曾挑出来,每日进行军事训练、识字,而且是简体字,以作保密使用。

    不仅如此,每个通过训练的小伙子可以自己选一个姓氏,可以让他们一家使用。

    只是项曾没想到,大多数人都选了项氏,就连陆伤他们俩都打算改姓,还是项曾直接禁绝选择择项氏,才阻止了这股‘歪风邪气’。

    这也让大家颇为失望,这是这个时代的影响,只有获得主家的姓氏,他们才会得到认可一般。以至于,项曾逼着大多数人,选择了其他的姓氏。

    并且,承诺以后表现优秀的人可以改姓项,这才安抚了众人,还让他们燃起更多的斗志。

    或许这就是我不太融入这个时代的表现吧!项曾默默想到。

    项曾打算军训一月之后,让他们会轮流上山打猎,也好为兑现自己发肉食的承诺。

    主要是项曾家中已经快破产了,从工厂所需原料、建材就花了家中大部分财产,而且大半年之后可能才有收入,他还得辛苦坚持这半年再说。

    项曾想不通,母亲陆瑶是怎么想的,就这么相信自己,让自己几乎败尽家产!

    就连外祖父也陪着自己胡闹,难道这就是氏族子弟?这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

    项曾越想越觉得,难道自己不干净了,这是新一代的纨绔子弟(资本继承者)?…

    安排到最后,还得给这些人建房,既然建了就不能太差,虽然不是工厂那样青砖绿瓦,但也要是大瓦房。

    房梁是他们自己砍的,瓦是工厂用剩下的劣瓦,而且是自己建窑烧的,可以让他们住着窝棚,但是得给他们希望。

    除了从自己外祖父那里,借了几个建窑烧砖瓦的工匠有些麻烦,项曾其实也没有付出太多。

    因为项曾不大放心外人,尽管他们可能不会接触工厂内部,但是还是会和里面的人接触,所以就让他们一边建窑一边培养了几个自己人。

    相信以自己的见闻,也不怕他们没学好,可能有学得不精的,自己再提出一些现代的建议,甚至还可以改进不少。

    也在此基础上,项曾秘密建了琉璃窑,虽然几经失败,不过还是在三个月后烧出了第一批琉璃。

    半年后,那些小伙子就该依仗着陆家的商队,开始外出贩卖第一批货物了。

    贩卖货物,其实更多的是掩盖他们的真实目的,只是让他们有外出经验,熟悉路线,以及该怎么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

    一块晶莹透亮的香皂,对于这个时代是高端奢侈品,根本就不需要他们自己贩卖,自有世家大族找上门。

    因为他们外出贩卖的最终目的是:绘制各个地方的舆图,为将来做好准备;同时打探各地矿藏,还有隐瞒身份购置一切军需物资,尤其是粮食和铁锭。

    在大秦严苛的管制下,铁锭十分难得,尤其是这个产铁量不高的的时候,运输铁矿又极易被查到。

    明面上,项曾只拿出香皂,在会稽投放后,也随着陆氏商队传播到各地,甚至还上供到了咸阳宫中。

    根本就不需要项曾往外拓展市场,就有很多人前来求购,价格甚至高过了他的定价,可见垄断的利益有多大!

    因为项曾一直压着出货量,所以在某些地方,香皂甚至接近于黄金,这也为项曾带来了不少麻烦。

    我还是太低估这些贵族了,六国灭了,他们都还那么有钱,就像大明灭了之后,那些士大夫一样!!!

    这些贵族们这么有钱,可见普通百姓被压榨的多狠。

    为此,自己还不得不主动舍弃了,明面上的六成收益,分配给吴县三大世家,还是依仗陆氏的颜面,才留下了明面上的四成,还是毛利。

    这也让三个氏族以为自己只有一成不到的利益。然而,实际上自己只给了他们三成不到的纯利。

    主要是自己花了不少钱,去蜀中寻大秦第一女商人——巴寡妇清,从其买了不少硫磺和硝石,卖朱砂的肯定有硫磺。

    只是没想到,她没有硝石矿。

    都怪自己忘记这时候没有硝石矿,只有芒硝,而芒硝是管制物资。

    自己又因为花费大代价收购芒硝,这才让自己的账面好看了一些,不至于还要作假!

    至于自己为什么要买硫磺?和硝石?

    毕竟做个手雷在身边,在有些时候,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的嘛!

    强龙不压地头蛇,在吴县,除非始皇帝带大军来,不然这一亩三分地,还是三大氏族说了算。

    也或许是产量‘有限’,自己得到利益不太那么诱人,所以项曾才相对安稳的度过三年。

    至于剩下的琉璃和纸张,项曾没有拿出来,香皂生意就有人想虎口夺食了,何况琉璃?

    纸张,我想想还是用它绘制地图,暂时还不想暴露出去。

    琉璃,自己不敢卖,也不想卖。

    自己可以暗中用它去与各地氏族交易,换取铁锭之类的敏感物资。

    比如说这次的粮草,就是琉璃换的,只是在南郡被扣下了,似乎是发觉这些是自己这个卖琉璃的家伙买的,不过对方似乎不打算上报。

    反而是更有兴趣敲诈一批琉璃的意思。

    自己手下这些人,不是没有人打探他们的来历,只是被项曾传授的反追踪手段给甩了,又或者消失!

    没有个三五年,或者大秦直接动手,基本上不大可能被查到。

    近些年始皇年迈,难免有些昏聩;至今的二世,更是草包一个,只顾玩乐,朝堂上乱哄哄的,怎么会从蛛丝马迹中查到项曾。

    “去告诉他们,可以交易,价格也可以降一半,但是不可能白送,若不愿意,那几万石粮食不要也罢!”

    项曾思索片刻,无所谓地说道。

    这些世家大族就是恶狼,若是双方交易,那大家还是平等的;若是送了,恐怕不仅仅粮食回不来,可能就是扑上来揪着自己,吸血吃肉了。

    至于自己说粮食不要了,他们真的敢扣下,那就代表着撕破脸皮了!

    到时候结果如何就各凭手段了!相信他们在没有查明:琉璃生意的后台之前,是不敢轻易动手的。

    “是!”

    陆伤懂得该怎么做,三年来他也成长了不少。

    起初随着那些小子军训,他还没感觉什么,后来看着公子挣下如此大的家业,他已对项曾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记得军训时,公子说:

    以后就叫他家主吧!

    从此以后,自己和那几十户人家,与陆氏再无瓜葛!与公子的父亲也没有关系,所以公子也就变成了家主。

    三年来,陆伤越看越心惊,他可是看着家主从小长大的。

    从依照家主的交代,做着各种训练,到游刃于天下各大氏族之间,自己只要照做,就没有任何一次失误。

    尽管多次置于险境,可是每一次都有惊无险。

    其实这又是自己‘穷’出来的,除了自己,手下这两百人,最小的才十二岁,最大的二十六七,自己这才凑出这么点的班底,怎么舍得损失!

    看着陆伤转身离去,项曾发现这家伙也长高了不少,大约有一米六七了,和成年人一样了,也成熟了很多,性格反而更像三十岁的中年人了。

    看了看旁边不言苟笑的陆丙,项曾有些无奈,这个家伙就完全不像陆伤,还是傻乎乎的,只有在办事的时候假装冷着脸,还是自己逼的!唉~

    “陆丙,你去交代一下,让琉璃坊那边和肥皂坊那边全力制造,造纸坊那边暂时停工,保存好纸张,然后都去另外两个坊帮忙。”

    项曾想到还有半年!半年后,天下就要大乱了,自己没时间发育了,尽可能多的捞钱,转换成自己的势力。

    自己这大半年来,存了不少原料,一来是为了做账,让利润看起来不那么高;第二嘛就是为此时此刻做的准备。

    至于南郡,那群扣留自己粮草的王八蛋,就半价给他们,他们敢吃多少就给多少,看最后亏不死他们!

    呵呵!论聪明,自己可能不如他们,但是自己比他们多了几千年的经验,还玩儿不死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