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罗先生
繁体版

模拟训练场

    ……车子驶进835团暂驻营地,我把车窗玻璃拨开,往外看了看:

    营地里清一色迷彩帐篷,士兵是全套迷彩服、高帮特制解放鞋、迷彩涂装钢盔。仔细看了看还发现835团的携行装具和常规部队不一样,官兵穿戴的应该是作战部队根据任务属性自行制造的携行装具。

    这阵势,这装备,把随行的通讯员小战士都惊呆了,他可从来没有见过迷彩军服,馋得口水直流,心想什么时候也发一套穿穿就好了。

    车子还未停稳,我就焦急的推开车门,深呼一口气,迈开腿要踏出车外。

    车外,是那些可爱的人!

    车外,是那些三天后要一起浴血拼杀的前辈、战友!

    脚踏出车门的那一刻,我看到时间仿佛变慢了……不是仿佛变慢,是真的变慢了~

    我的大头皮鞋慢慢变成高帮特制解放鞋、鞋子往上的制服从65式慢慢蜕变为迷彩、然后是绑在胸口上的特制携行装具、腰部枪套、最后是迷彩涂装的缓冲钢盔。

    “什么情况?”

    我脑子一懵,瞬间又清醒过来。人却已经从车里下来。紧接着下意识的去摸摸腰上的枪套,确定枪在枪套里我才安心下来。多年的军队生活习惯,让我对枪特别的敏感。军人的枪就是生命,万万不能丢的。

    意识到一切正常之后,我转过头去用眼神示意余亮:是你的“灵境技术”出了什么问题吗?

    余亮否定的摇摇头。

    而通讯员一晃眼看到我已经换了新迷彩军服,又羡慕又疑惑:

    “团长换装动作真快!”

    刚要质问余亮有无说老实话,战士们却已经围了上来,热情的和我敬礼握手。有个别调皮的,竟然把我架起来抬着走,边走边喊:团长回来了,萧三命回来了……!!

    营地里一片沸腾,像过节一样。战士们这么热情,我也不忍坏了气氛,只顾配合他们嗨!不过,我倒是明白了一点,这位萧团长很受官兵们欢迎,但是“萧三命”又是什么情况?在之后为期三天的模拟训练里,我才慢慢了解到这位“萧团长”、“萧三命”的事情,也才明白了他为什么被官兵们如此爱戴,自发的那种爱戴!

    从893师部出来已经是中午,再驾车到这个模拟训练场,我估摸着也快下午3、4点了,得抓紧时间训练磨合才行。我找找人群外的余亮和黎可可,他们竟然还是65式军服男女装,和来时一样。这两货此刻在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傻笑。我抬手示意余亮看看时间。余亮看了看手表,回了一个“3点30正”的手势。

    “咱们把团长抛高一点……!”不知道谁喊了一声,

    “好!!”众人齐声叫好。

    众将士越玩越嗨,合力把我抛到半空,然后散开,想把我摔个屁股墩。可是他们太低估我的平衡力了~

    我在空中很快找到重心,并调整好姿态稳稳的落地!连我自己都觉得帅呆了!

    众将士皆愕然,紧接着欢呼雀跃拍手叫好,什么样的都有:

    “团长负伤回来之后,功夫见长啊!”

    “对啊!”

    “团长,救护队的姑娘漂亮吗?”众人大笑。都是血气方刚十几岁、二十出头的年纪。有些战士连姑娘的手都没有牵过。

    “姑娘,自然是漂亮的。但比姑娘更漂亮的,是祖国的河山!”

    我摆摆手,示意大伙先停一停,

    “谁借我一个哨子!”

    “团长,我们都有哨子啊!”战士们掏出上衣口袋的哨子。

    “您口袋上也有一个……”

    这时候我才注意到,每一位战士除了装备特制的携行具、迷彩服高帮解放鞋、钢盔之外,还用红绳绑着哨子,揣在迷彩服上衣口袋里。

    原来当年为了解决战斗中人员失去联系,特别是有人掉入深坑呼喊战友的难题,团长萧三命想出用哨子呼喊战友,告诉战友自己的准确位置的办法。这种方法虽然奏效,但是暴露自我位置的几率也是不小的。这也是逼不得已的办法,当时士兵与士兵之间没有装备无线通讯设备,在这种山高林密的南方边境地区,一旦失联就不好说了。

    “集合……”我吹响哨子,也吹响了征战的预备号角。我一把抢过余亮手腕上的手表,开始计时,目的是想看看这支部队的快速反应时间。

    这余亮对自己可不薄,还是梅花牌手表,这次归我了。

    余亮嫌弃的斜视我,手腕一晃,又亮闪闪一个新表。第一次觉得这灵境技术真不错,能满足人的物质欲望。

    也就两分半钟,部队1000来号人马已经集合完毕、装备带齐并清点人数上报、稍息。我看看手表,再看看军容严整的部队,感叹真是一支铁军,不愧为“猛虎团”的称号。

    我们一行三人,找了一个高处,俯瞰整个队伍~~

    清一色迷彩服、钢盔等新式武器装备,还有一些武器装备之前在师部的岩洞里看见过。看来这些武器和眼前的士兵一样,都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这些服装、装备,在现在看来很平常甚至老旧。但是在80年代,就是精锐部队才有的配置了。

    在80年代初期至80年代中期,65式军服在当时现役部队里人手一套标配。军用迷彩在当时推广甚少,只有极少数特别作战部队才会配给。而军用迷彩服和市场上销售的迷彩服,在肉眼看来,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用专用设备一测就可以分辨出真假。我记得没错的话,当下835团的迷彩是分别借鉴了越战时期美军的MitchellPattern迷彩及二战时期的DuckHunterPattern样式。这样一来,它能够与阔叶植物的背景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对付近红外及可见光侦察,起到较好的伪装效果。

    “讲一讲!!”

    看到部队集结完毕,我站到队伍正前方的最高处,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然后喊了一嗓子。部队默契的从“稍息状态”迅速转变成“立正状态”,钢枪紧握、气氛肃杀。

    我告诉战士们,这次战斗的目的是夺回在拉锯战中丢失的605、969高地。军部组织第47集团军步兵893师835团,选拔步兵第9连为基干力量,配属工兵、喷火和火器分队,分别组成第一、第二突击队及火力队、战勤队作战。于八月一号拂晓发动攻击,也就是三天后(严格来说两天半)。

    “前面这两座高地,是军部挑选出来的模拟训练场,地形地貌和“605、969”非常相似。”

    我指指那两座高地的方向,

    “第一、第二突击队、火力队,各队长出列……”

    三位精英战斗人员迅速从队伍中跑步出列,

    “第一突击队罗朴一报到!”

    “第二突击队李存根报到!”

    “火力队马建华报到!”

    我从高台走下来,走到三位战士面前,四个人相视一笑~~他们一定认识我,因为这个我是带领他们出生入死过的“萧三命”。而真正的我和他们素未平生,甚至连他们的姓名都没有听过。

    我伸出手来,逐个检查他们的携行具,也叫携行背心。背心由前后两片组成,前片可以放4个81式步枪弹匣或79式弹匣、包括两个急救包和8个82式无柄手雷。后片可以放两根爆破筒和两枚40火箭弹,还有一个置物小包。前后两片的连接方式用日字扣和魔术贴,这样更便于脱掉和紧固。携行具实用与否,在实战中至关重要。第一要保持紧固不能松垮丢失装备;第二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脱掉抛弃。

    整理好他们三人的携行背心,我继续检查他们的枪支,问了一声,

    “这些都是精挑细选的武器吧!?”

    “报告团长,是的!”罗朴一面向前方,回答响亮。

    “报告团长,这不是您之前要求师部这么选的吗?……唉,你踢我干嘛!”

    罗朴一醒目的用脚踢了踢调皮的李存根,

    “踢你是因为你傻,团长不是头部重伤刚出院吗?傻货……”

    这两人一闹,把不苟言笑的马建华逗乐了。马建华是火力队的队长,在部队里,火力队扮演着火力支持的角色,比如对敌方火力压制、进攻中支援步兵、坦克兵冲击时的火力突击,为部队遂行作战任务创造条件。

    “会使什么武器?”

    “报告团长,轻重机枪、40火箭筒、60迫击炮、82无坐力炮、火焰喷射器等都会。”马建华回答。

    “不错,谁教你的?!”

    三人相视无言,不约而同朝我顶顶下巴使眼色。

    “是我………?抱歉!我真不记得了。”我怎么可能记得,萧三命是萧三命,我是我。

    说着说着,最调皮的李存根竟然抹眼泪伤心的抽泣,

    “团长,要不是为了救我,你也不会伤成这样,人都傻了……”

    “你这小鬼,我只是忘了,不是傻!枪拿好了,拿正了,眼泪擦掉!”

    我是又好笑又好气,在年龄上,这些战士都是前辈、但是在当下我们又是战友又是上下属,还得带领他们打仗呢,不会真把我当傻子了吧?谁也不愿意在一个傻子的指挥下打仗。这该死的灵境技术,把我搞得有些不知所措,还好不是真的失忆。

    “行了,别哭了!”我拍拍李存根的肩膀,脑海中却忽然过电般闪现了我在835团的各种工作、训练画面,还有在战场上为了救李存根导致负伤的画面……

    “团长……团长……”

    在一阵急促的呼喊声中,我清醒过来。

    “莫喊了,我没事!”

    我摆摆手示意我没有什么事情,

    “我想起来了,打无名高地,迫击炮……”

    “对对对!团长你想起来了,太好了,我以为您被炸傻了……”

    李存根一边说一边抹眼泪,罗朴一则斜着眼鄙视他不会说话。

    李存根为人调皮说话直,但是看得出来没有任何恶意,只是表达的方式比较欠揍。这一点和余亮倒是蛮像的,只不过余亮是那种闷骚型直,李存根是那种傻直。

    不过,这三人的武器配备倒是蛮符合他们的秉性~

    罗朴一配备的是最新式的八一杠一式,看来是第一波冲锋的梯队,也符合他精明、醒目的个性。

    李存根配备的则是79式冲锋枪,这枪射速快,重量轻威力大,适合丛林近战。由此看来,是罗朴一第一波肃敌之后,李存根补上二次肃清战场。

    火力队的马建华看装备(火焰喷射器、40火箭筒)就知道是强攻梯队。在前两个梯队肃清战场之后,仍然有个别顽固火力点存在的情况,就用40火箭筒、火焰喷射器来伺候。

    “我们对一下时间……”

    四人对好时间后,我指指对面的两座山头:

    “半个小时之后,所有人员到达指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