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到底咋回事
繁体版

第112章 什么战神 车神!

    关键时候,一个人开始发挥作用。

    他就是幽州城防二把手、主管军事的耶律学古。

    话说这哥们挺有意思,宋军围幽州之前,他不知道因为什么带兵跑到城外去了,继而宋军迅速地将城池围住之后,他就被挡在自家城池外面进不去了。

    但毕竟是自家单位,这么多年了院里院外的情况也都熟悉。

    耶律学古经过了一番隐蔽,带着手下的300人于一天乘夜色在城外挖地道,沿着此前废弃的排水道回到了城中。

    耶律学古这一回去起到了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熟悉军事,部署防御处处得当;

    二是他了解了城外耶律斜轸与宋军的对峙情况,将此通告全城军民,并勉励大家朝廷知道了幽州被围,一定会派兵增援,大家一定要坚定信心死守下去,这下幽州城的防御才稳固下来。

    然而此时的辽国中央到底是如何决策的呢?

    自宋军六月二十五日开始围攻幽州成以来,直到六月三十日这天消息才传到了正在北方巡行的辽景宗耶律贤的行营,辽国上层了解前线战况后,当即商议对策,并做出了2项部署:

    1.命南府宰相耶律沙领兵支援幽州;

    2.皇帝耶律贤下旨严厉斥责耶律奚底准备不足、侦察不细,遇敌一战即溃丧失主动,严命其重整部队、拼死守城;

    我们看一下这两项部署:

    首先说第二项,耶律奚底虽然战败,但并没有表现出畏敌开溜的意思,皇帝斥责一顿也就是再给他上个压力而已。

    此时耶律奚底的部队已经被耶律斜轸统一指挥了,所以皇帝的这项部署其实用处不大。

    再看第一项,这就更搞笑了。

    耶律沙的部队之前就已经在白马岭被郭进打了个稀碎,这么短的时间难有什么大的恢复。

    此时让他领兵再投入幽州战场,说完全没用吧不客观,但指望他这点力量其实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所以,真正决定这次高梁河之战最终结果的是最后的一项部署,而这个和辽国的不败战神有关,他就是耶律休哥。

    自赵匡胤死后,论战场统兵、决胜千里,可以不夸张地说,耶律休哥现在就是整个东北亚地区的一哥,这尊大神的出场,我们一定要好好介绍一下。

    耶律休哥出身契丹贵族,祖父、父亲都担任过辽国高官,年少时便展现出非凡的能耐,入仕后曾参加过平定辽国内部乌古、室韦等部族的叛乱,并且还率兵征讨过党项(大破之),累功升迁。

    截至此时宋军进攻幽州,耶律休哥正担任惕隐一职,惕隐是主管皇族政教风化的衙门大惕隐司的一号长官。

    因此从官职序列上来讲,耶律休哥此时并未主管军队事务。

    但逢此国家紧要关头,耶律休哥却没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是在看出幽州防守力量不足后,主动向皇帝耶律贤请缨,要求领兵支援幽州。

    耶律贤大喜,做出了第3项部署:

    命耶律休哥率领精锐骑兵3万支援幽州。而这项部署,才是辽国能够打赢这场战争的唯一关键。

    再回到幽州战场,宋军经过持续10天的攻城,在七月初六这一天,终于再次见到了辽国新来的援兵,定睛一看,原来是之前被郭进杀的大菜渣渣耶律沙。

    然而这次耶律沙根本不怂,上来就硬怼,于是赵光义亲率部队迎敌,双方交战的地方就是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的南长河)。

    经过一番交战,耶律沙所部开始向北后退,此时赵光义做出了第一个错误的决定,命令部队向北追击。

    然而结果是如何呢?

    宋军从白天追击到夜幕降临,竟然只追出去了10余里路。

    就这么简单的两行字,其实已经显示出了多个可怕的细节:

    第一,耶律沙突进到高粱河才与宋军交战,这说明什么?

    此时宋军的布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与耶律斜轸对峙的军队,驻扎在清沙河(今北京北五环附近的清河);第二部分就是围攻幽州城的部队。

    我们再结合幽州城的位置来看一下,根据考证:

    辽幽州城的位置大体在今天正阳门的西南方向,城墙北垣大体在今天的白云观到头发胡同一线,东垣在今天的校场五条一线,其中烂缦胡同为当时的东垣外护城河,南垣在今天的白纸坊东西街一带,而今天的莲花河则是西垣外的护城河。

    搞清楚了幽州城的具体位置,我们就可以知道从城墙西北角(白云观与莲花河延伸线交汇点)到高粱河,这距离也就将将10里而已。

    换句话说,从发现耶律沙的部队到宋军前出进行阻击,交战的地方离宋军的围城部队非常之近,基本上算是敌人杀到自家门前了才阻击上。

    这表明了什么?

    宋军全力攻城,对周边的侦察非常弱,而且没有在外围部署任何小股部队作前沿狙击点。因此才会让耶律沙直接冲到高梁河这里。

    第二,面对实力不足的耶律沙部队,宋军只能击退无法歼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即便是追击,也只能在穷尽一个白天的时间里追出10多里路而已。

    说明连续攻城之下,宋军已经疲惫到了极点,战斗力下降的非常快。

    第三,宋军阻击耶律沙的部队是由赵光义亲自统领的。

    而赵光义的中军大营本来是设在城南一带的,为什么在那么多精兵猛将的情况下,要由皇帝亲自带兵从南到北绕一个大圈去打阻击?

    这里还有一个细节我们之前没讲,宋军在六月二十五日布置攻城的时候,是留下了战役预备队的,这支部队由桂州观察使曹翰与洮州观察使米信统帅,驻扎在幽州城东南方向。

    那为什么到了七月初六这天,迎击辽军的不是这支预备队呢?

    以上几个细节综合下来,基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

    宋军为了迅速攻下幽州城,已经将包括最初布置的预备队在内的所有力量都投入到了攻城战斗中,完全放松了对城外围可能出现的新增的辽国军队的侦查和防御。

    此时面对耶律沙这一支新加入的力量,宋军仓促之下已经抽调不出多余的将领和兵力,只能由皇帝赵光义带着护卫自己行营的亲军前出阻击。

    赵光义在赌博!

    在他看来,除了盯住的耶律斜轸之外,没必要再额外分散力量去防备辽国增援,对方真有援军来了再临时出击也不迟,趁着形势好就把所有的军力都投入到攻城作战中,力求毕其功于一役拿下幽州,他在梭哈!

    然而赵光义你意识到了没有,连你精锐的亲军都已经疲惫到了一口吃不下耶律沙,并且追击还都跑不动了的情况下,你就不怕人家辽国留有后手?

    你就不怕耶律沙的败退是诱敌之计?

    你就不怕你这个帝王之尊前出之后会成为敌人第一波次突进的目标?

    你知道如果大宋皇帝第一个被敌人突突了,那么几十万人的战局将再无挽回的可能?

    之前的所有努力将一瞬间前功尽弃?这场国运之战将彻底失败?

    你都知道?

    赵光义啊赵光义,谁给你那么大的自信让部队从白天追到天黑的!

    但凡是个知兵的、谨慎的主帅,都会在打跑了耶律沙之后,一看情况不对马上停止追击(耶律沙是向北跑的),就地组织防御、重新调整部队部署,兵家最核心的道理“未虑胜先虑败”你赵老二懂吗!

    接着来说战斗,名场面要来了:

    随着夜幕降临,追击耶律沙的宋军突然发现远处有辽军赶来增援耶律沙了,而且通过举着的火把数量来判断,这部分军队要有数万之众,由远及近望不到头。

    一时之间宋军惊恐,这才想到停止追击,准备撤退至高粱河一线沿河布防,但此时已经太晚了。

    宋军看到的这伙辽军正是耶律休哥的部队,此时的战况皆是耶律休哥之前就计划好了的。

    他与耶律沙早先隐蔽赶到战场后,就做出了诱敌深入的部署,并与耶律斜轸所部约定了反攻计划。

    然后耶律休哥才命令耶律沙主动出击再佯装败退,待到入夜以后,战场情况不明,耶律休哥令所部3万骑兵全部每骑双手持火把,以此来夸大数量震慑宋军,所以此时耶律休哥怎么会给宋军从容撤退调整部署的时机呢?

    他当即命令耶律沙掉头追赶宋军,通过粘战的办法迟滞宋军撤退,而他自己则与耶律斜轸所部的骑兵从两个方向追击杀伤宋军。

    相比于辽军,宋军的部队是以步兵为主。

    用步兵对抗骑兵最好的办法就是逼迫敌方骑兵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按照规定的方向与我方重步兵构筑的防线交战,在稳固防御的同时利用弓弩的优势大批量杀伤骑兵,待到对方骑兵失去了机动性和士气之后,再让我方骑兵出击歼敌和追击,进一步扩大战果。

    而步兵对抗骑兵最害怕的一种战况就是步兵撤退,在这种失去了稳固的阵地和队形情况下,一盘散沙的步兵会轻易的被骑兵分割歼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从最后的战役结果来看,宋军无愧为精锐。

    在极度疲惫、且被敌方算计无法预先布防的情况下,他们没有丧失指挥和勇气全力逃跑,而是且战且退、层层布防。

    整整一夜,以逸待劳的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骑兵都差点没能冲破宋军的阵线,甚至是在宋军撤出包围幽州的军队前来增援布防,而幽州城的辽军在耶律学古的带领下也都杀出城来配合耶律休哥两面夹击的情况下,战场局势仍然是一片胶着。

    如果这种情况保持到天明,宋军就会在了解了战场态势的情况下进一步稳定军心、强化防御,那么耶律休哥蓄谋已久的打击将会失去效果。

    而这已经是他在调集了所有力量且按照最有利于辽军的作战方式情况下展开的雷霆一击,这就是辽军最好的取胜机会,如果不成,局面将再次回到五五开的情况。

    或许辽军能够守住幽州城,但也很难再有机会给予宋军巨大杀伤了。

    战神耶律休哥当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当所有的指挥都无法在进一步发挥作用之时,为将者便只剩下了一条路:

    亲自冲锋。

    以此来激发部队一往无前、血战到底的士气和决心。

    耶律休哥就是这么做的,并且他的目标不是别人,正是距离自己比较近的、但也是部队最为精锐的、战斗力最强的赵光义。

    几十万数量的宋军,在有组织指挥的情况下是无法一下子击溃或者歼灭的,除非打掉他的指挥中枢。

    正巧,赵光义自己这个最高指挥中枢,白天的时候主动送上来,在距离辽军最近的地方溜溜的晃了一天了。

    在耶律休哥的带队冲锋下,辽军最终冲破了赵光义身前的层层防御,然后就是名场面中的大镜头:

    高粱河车神诞生了。

    赵光义屁股(或大腿)中了两箭,仅以身免。

    皇帝行营中的服御宝器、从人宫嫔皆为辽军所获。

    这个时候的赵光义别说什么战马、御辇了,啥都没有,他不知道从哪里搞来了一辆驴车,并在七月初七天明之后,先于大部队撤退到了涿州城。

    但此时的他惊魂未定,担心涿州城守不住,所以强忍着屁股的疼痛,继续熟练地驾驶着小毛驴向南奔走,一直到金台屯才停下来。

    到了金台屯之后,赵光义一直未见到撤退而来的宋军,命人前去打探消息后才知道。

    此时的宋军大部队已经撤退到了涿州城,由于找不到皇帝,他们以为皇帝可能是在战乱中失踪了,于是决定拥立此时在军中的赵匡胤长子赵德昭继位为帝。

    小心眼的赵光义一听这个消息更加的闹心了,赶忙让崔翰去涿州把部队召回金台屯。

    至此,举世闻名的、成就了赵光义高粱河车神万古威名的高梁河之战,就此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