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臣
繁体版

第六百九十二章:赵国公府

    …

    车驾出太极宫,沿着朱雀大街行不多远,便转进安业坊。

    在这安业坊内,最大的门第便是赵国公府,现如今高冲虽然爵封燕国公,但是尚未单独开府,一门两国公,在这偌大的长安城只此一家。

    当皇帝车驾抵达坊门时,便有引驾侍从通报。

    赵国公府,中门大开,高君雅亲自在府门相迎。

    对于高氏而言,一年到头,打开中门的次数屈指可数,即便是房玄龄等人前来,也不过是从侧门而进,因为现在大唐朝廷上,论资历、论官位,值得高君雅大开中门,亲自相迎的人也并不多。

    李世民早早地下令停车,下车走向府门,不待高君雅拜见,便是摆手道:“今日我来探望六娘,君雅公不必多礼”。

    既没有称朕,也没有摆驾,足以见得李世民对高氏的亲近。

    如今的高君雅已不是当年的高君雅,虽然李世民威势日盛,但高君雅也非同往日,大可不必卑躬屈膝,当即微微侧身,拱手延请道:“有劳陛下挂念,陛下请”。

    各自见礼过后,将李世民引入中堂。

    还不待李世民相问,便见李秀婉由侍女的搀扶着缓缓走来。

    “二哥来啦”,李秀婉高兴的笑道:“一大早便听见府上忙活着接驾,还不让我出府迎接呢”。

    听见这声亲切的二哥,李世民心里也是一暖,忙是起身笑道:“六娘你赶紧坐着,挺着大肚子要你迎接作甚”。

    然后慨叹道:“这次真快啊,年初攸之离京时,刚刚显怀,现在转眼间竟是过去半年了”。

    李秀婉温柔的抚摸着大肚,闻言掩嘴笑道:“听二哥这口气,倒是比我更加想念郎君呢”。

    李世民听得妹妹打趣,无奈一笑,“你啊,还跟当年一样”。

    众人见状也是失笑。

    “说来惭愧,若非昨日皇后出宫,我还不知六娘产期将近”,李世民看向高君雅笑道:“君雅公勿怪啊”。

    高君雅脸色一正,“陛下操劳国事,有劳挂怀了”。

    听得这话,李世民朝左右摇头苦笑说道:“伱们看看,高相公在家里竟也是这般严肃”。

    长孙无垢白他一眼,然后起身说道:“薛夫人,六娘,我们女人家到后院聊些体己话,让他们在这严肃吧”。

    薛氏笑着哎了一声,将高君雅拍打一下便是跟长孙无垢扶着李秀婉离去,李承乾在后面亦步亦趋的跟着。

    高君雅一脸古怪。

    李世民见状也是觉得好笑,“君雅公,这个月攸之有来家信吗?”

    高君雅摇摇头,“还是上月随着奏报递来一封,岭南山高路远,传递一次也不容易”。

    李世民点点头,然后直接说道:“我有意让彦兴彦章兄弟入宫,陪同承乾进学,君雅公觉得如何?”

    “侍读?”高君雅一怔,随后问道:“太子侍读不是长孙郎君吗?”

    李世民摇头苦笑,“承乾那小子跟长孙家庆合不来,常有争执,今日一早还大吵一架,既然合不来,也没必要强硬安排了”。

    高君雅若有所思,还没有回应。

    李世民见状继续说道:“承乾跟彦兴彦章一直关系亲近,脾性也处得来,今日听闻我来高家,特意央求我带他同来”。

    高君雅点头附和道:“能得太子亲近,这是孙儿辈的福气”。

    李世民闻言摆摆手,“你我两家,还有我跟攸之这关系,那些话语君雅公就不必说了,看见六娘身体甚好我就放心了,所以特意问问你的想法”。

    高君雅沉吟一番,既没有同意,也没有表示拒绝,只是说道:“若能侍读,自是吾孙的福分,不过还是要看他们相处如何吧”。

    李世民眼底一凝,端起茶杯点头笑道:“君雅公说的是”。

    高君雅跟高冲的性格也是天差地别,一个天马行空,性格洒脱,一个沉稳持重,性格谨厚,不过也正是由于父子二人如此秉性,更是才德兼备,如今的渤海高氏才有如此名望。

    其实按照高君雅的内心之意,伴君如伴虎,尤其是在储君这件事情上,他是不愿意两个孙子全部入宫侍读,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李世民正值青壮年,未来的日子长的很,万一将来东宫储君有变,那对于彦兴彦章兄弟二人极其不利。

    但若是从另一层面上来讲,东宫侍读,便是未来皇帝的潜邸之臣,一旦储君继位,必将重用。

    更何况只看现在,皇帝亲自来府上询问,虽然口头上是说征求家长的意见,但实际上,皇帝大可以一言而决,也容不得高氏拒绝,毕竟这是天大的恩典。

    只是不待高君雅多想,李世民便是朝左右侍从挥挥手,“阿难,门外候着,任何人不得靠近”。

    张阿难躬身应着,高君雅见状也是朝门口的高雄挥挥手。

    待厅中仅有二人,李世民便是直接说道:“有件事想听听君雅公的意见”。

    “陛下请讲”,高君雅拱手俯身,肃穆敬听,他无论何时何地从来都是恪守礼制,未尝有一丝一毫的随意。

    李世民略一思索,便是说道:“昨夜凉州急报,长乐王手底下那些地痞泼皮,竟欲劫持长乐王叛逃突厥”。

    高君雅闻言一惊,皱眉问道:“可是已经拦截?”

    李世民抿了一口茶水,闷声应着,“宇文仁人应该已到凉州,君雅公觉得应当如何处置?”

    “严惩不贷!”高君雅不假思索的说道,言辞铮铮,不带一丝宽容,“那些泼皮一个不留,另外,针对长乐王,还请陛下严查,务必探明心意”。

    “说说看”,李世民也不意外,对于高君雅这种持正君子而言,这种叛国之举,肯定是不能容忍。

    “长乐王身为皇亲贵胄,若是叛逃突厥,其政治影响极其恶劣,现今突厥内部有变,正是大唐砥砺奋进之时,绝不可因此败坏朝廷威名”。高君雅直接说道。

    李世民也是十分认可,只听得高君雅继续说道:“长乐王远在凉州,朝廷鞭长莫及,或可由宇文仁人……便宜行事”。

    李世民眉头紧蹙,“若是宗正寺出面……”。

    “可由大理寺协同宗正寺,一同赶赴凉州,无论宇文仁人是否有所处置,也可顾全礼法”,高君雅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李世民眼睛一亮,“甚好,便依君雅公所言”。

    当即也不迟疑,对外喊道:“来人”。

    “陛下”,张阿难快步进来应诺。“传旨,命大理寺少卿孙伏迦,宗正寺少卿李长文即刻赶赴凉州,协同凉州都督宇文仁人,查察长乐王不遵法度一案”。

    张阿难躬身应诺,迅速命人传旨。

    简单一句话,里面信息量极大,首先便是将长乐王定性,不遵法度,对于走私军械盐铁,私交境外之事,李世民那是只字不提,毕竟这可不是光彩的事,堂堂大唐宗亲,皇帝的堂叔,结交境外异族,好说不好听啊。

    另外便是命令大理寺和宗正寺以宇文仁人为首,听其调遣。

    高君雅的提议也是确保不违礼法,这个礼便是宗亲之礼,按照规定,皇室宗亲违法乱纪,审理时必须要有宗正寺首肯,毕竟宗正寺是管理皇族谱牒的部门,这也是许多皇室宗亲嚣张跋扈的原因,没有宗正寺出面,司法部门奈何不了他们。

    另一方面便是法,大理寺审理违法乱纪的官员,这是职责所在。

    简单来说,若是李幼良在凉州有异动,宇文仁人不能杀他,甚至不能用刑,但若是有大理寺和宗正寺协查,那便是合礼合法,更加方便宇文仁人行世,不至于掣肘于礼法。

    想到可以将李幼良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李世民的心情也是明朗不少。

    正在这时,听得一阵孩童闹哄,高君雅眉头一皱,还来不及说话,便见一个气毬飞进来,直奔李世民而去。

    “陛下当心”,高君雅眼睛一凝,急忙喊道。

    李世民何许人也,饶是这两年没有亲自上阵杀敌,每日也在玄武门操练百骑,身体素质不减当年,伸手一接,便是稳稳的接住气毬。

    气毬,便是以动物膀胱充气制成的毬,在内吹气,再外裹上麻布,即可以踢高,也是蹴鞠的毬,早在先秦时期,便有蹴鞠,那个时候多是皮球,没有弹性。

    中唐时期,有一位酷爱气毬的文人仲无颇还专门写了一篇《气毬赋》:“气之为毬,含而成质,俾腾跃而悠利,在吹嘘而取实。尽心规矩,初因方以致圆,假于弥缝,终使满而不溢”。

    这种气毬不仅可以用来蹴鞠,也常用来踢高,尤其是孩童,谁若是踢得高,那就可以赢得喝彩,王维有诗曰:“蹴鞠屡过飞鸟上”,将气毬踢上天空,甚至比鸟还要飞得高,当时的人都把气毬踢高作为能事。

    文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一个叫张芬的人,在寺庙里踢球,气毬飞起来的高度可以达到塔的半腰上,众人啧啧称奇,称之为能。

    李世民接过毬来,在手上一转,朗声笑道:“好毬”。

    高君雅的脸色一黑,转头看去,只见三个孩童在门口探头探脑,当即沉声呵斥道:“进来”。

    高彦兴拉扯着不情不愿的高彦章低头走进来,后面跟着脸色慌张的李承乾。

    “见过太子殿下”,高君雅起身拱手见礼。

    “见、见过高相公”,李承乾忙是乖乖行礼。

    李世民摆手笑道:“君雅公不必多礼,你是长辈”。

    “君臣之礼不可失”,高君雅郑重其事的说道,即便李承乾年幼,那也是大唐储君。

    李世民也不以为意,直看向三个垂头不语的孩童,饶有兴趣的问道:“刚刚这毬是谁踢的?很有力道啊”。

    “是我踢的”,一听这话,高彦章便是昂首挺胸的说道:“是不是很大力,他们都踢不过我”。

    “不得放肆”,高君雅板着脸训道。

    李世民很是高兴,直笑道:“你是彦章吧?好,很壮实”。

    然后看向高彦兴,和煦笑道:“彦兴,过来让舅舅看看,有没有长高”。

    高彦兴是万春公主的嫡长子,李世民那便是名副其实的舅舅,高彦兴整理衣襟,上前恭谨拜倒,“彦兴拜见舅舅”。

    “好,好孩子”,李世民拍拍高彦兴的肩膀眯眼笑道。

    看着一表人才的兄弟二人,李世民也是笑道:“君雅公好福气啊”。

    “一个好文,一个好武,若是可以互补一下,那再好不过了”,高君雅揉着眉头苦笑道:“彦兴每日里读书习文,彦章每日里舞刀弄枪,真是性格迥异”。

    李世民见状笑道:“一文一武,相得益彰啊”,然后看着彦兴,“最近在读什么书?”

    “回舅舅,正在读《孟子》”,高彦兴就如同高君雅的翻版一样,一板一眼的回道。

    李世民含笑点头,然后随口考教几句,高彦兴一一解答,李世民更是高兴,再看向高彦章,“彦章喜欢练武?”

    高彦章一个劲的点头,眼里满是兴奋,“我不爱读书,我要成为大将军,我要跟冠军侯一样,纵横大漠”。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然后笑道:“你还知道冠军侯,不错,可是你要知道,冠军侯不仅武艺超群,他可是还懂兵法军阵,打仗可不是仅仅有武艺就可以的”。

    高彦章脸色一苦,李世民见状笑道:“我是皇帝,我答应你,只要你好好读书,勤练武艺,以后一定让你去打仗,你看如何?”

    “真的?”高彦章兴奋叫道。

    “不得无礼”,高君雅再次训道。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自是真的”,李世民笑着回应。

    “那什么四匹马我听不懂,不过我一定读书,一定会成为大将军”,七岁的高彦章昂头挺胸,信心满满的说道。

    李世民将气毬抛给他,高彦章稳稳接住,然后得意洋洋的搂着高彦兴的脖子笑道:“皇帝已经答应让我做大将军,大哥你想要做宰相,那就快跟皇帝说啊”。

    李世民闻言一顿,顿时失笑,他什么时候就答应了,他觉得这个高二郎有些遗传高攸之的脾性,好不要脸。

    高彦兴撇撇嘴,将这个老二推开,“阿翁的书房里有句话,功名当在马上取,你要当大将军,就不能靠皇帝给予,你要自己去争取”。

    李世民脸色一正,击掌称赞,“彦兴说的很好”。

    随后看向后面的李承乾,“承乾过来”。

    李承乾正在目瞪口呆看着高彦章肆意言笑,他想不明白为什么高彦章不怕他阿耶。

    听得李世民唤他,当即浑身一颤。

    还没反应过来,高彦章便是推搡他上前,“你阿耶喊你呢,你抖什么”。

    李承乾幽怨的看他一眼,挪动脚步上前,“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