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臣
繁体版

第五百四十四章:草原局势

    …

    刘弘基深深看一眼在座的数名胡酋,终于是满意的点点头。

    “刘都督,我这便上表朝廷,请求归附”,老于世故的阿会苏支心领神会,立即出列拜倒在地,“请大都督收容”。

    大贺摩会等人对视一眼,纷纷下座拜倒,“请大都督收容”。

    事到如今,他们再不会犹豫,只怪东突厥对他们压榨太狠。

    若在先前,他们还惧怕突厥报复,但是頡利这一次声势浩大的进攻长安,结果无功而返,这使得頡利可汗的威望大跌,原来,东突厥汗国也不是表面上的那样厉害。

    然而当诸位胡酋请求内附的时候,刘弘基竟是摇摇头,含笑说道:“你们不是臣服大唐,而是臣服于粟末靺鞨”。

    突地稽闻言咧嘴直笑,关于这一点李世民已经跟他下达密旨言明,这也正是高冲的谋划,正所谓草原上的事便由草原部落解决。

    现在时机未到,大唐不适合开启国战,一旦契丹等部落直接在明面上归附大唐,必将彻底激怒頡利可汗,而大唐也将承担破坏盟约的名声。

    到时候契丹等部上书归附,激怒頡利可汗,打也不是,大唐国力不足,但更不可能拒绝接受契丹等部,所以这个概念只需要转换一下即可。

    今年苦寒,契丹等部难以生存,便依附于营州的粟末靺鞨,这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实属正常,一如先前,契丹等部依附于突利小可汗,然后突利小可汗依附于頡利可汗一样,层层归属的关系,本身突厥汗国便是部落联盟。

    至于頡利可汗降罪于粟末靺鞨,那就更加简单,突利小可汗志大才疏,自诩名士,向来好名,先前幽燕军演之时,突地稽在高冲的授意下便有意接触突利,到时候假意附从突利,自有突利在前面抵挡来自于頡利可汗的怒火。

    大贺摩等人闻言顿时明悟,当即便对突地稽行礼拜见。

    突地稽心中大喜,没想到他粟末靺鞨也有今天,可以得到契丹等部臣服,但是突地稽并没有得意忘形,他很清楚契丹等部并非是真心臣服于粟末靺鞨,是臣服于他背后的大唐。

    也正是这个思想觉悟才使得突地稽这一生善始善终,富贵一生,得享高寿。

    等拜见突地稽过后,大贺摩会看了看刘弘基,一副欲言又止的神色。

    刘弘基见状便直接说道:“大贺酋长有话直言”。

    大贺摩会略一迟疑,便是说道:“今年草原白毛风格外厉害,族人已经支撑不了多久,可否请求朝廷救济一些物资?”

    刘弘基闻言眼睛一眯,这也在情理之中,这些部落背弃突厥,暗投大唐,一方面得益于突厥对他们的剥削,一方面便需要大唐赐予他们一些好处。

    “大贺酋长放心”,刘弘基和煦笑道:“尔等既然已经归附大唐,便是大唐的子民,我已上书朝廷,请求调拨粮草,赈济各部灾民”。

    说这些话的时候,刘弘基心里其实是在滴血,现在大唐也穷啊,粮价居高不下,但是没有办法,若只是支援一些物资便可以赢得这些部落的臣服,那也是相当划算。

    大贺摩会大喜,立即拜谢。

    这时,刘弘基忽然想起高冲当时给他预留的锦囊,当时高冲说等契丹等部臣服之后,再打开锦囊。

    刘弘基不敢耽搁,当即命人取来锦囊,众人不明所以,见刘弘基没有说的意思,便各自谈论。

    突地稽捻须笑道:“你们要感谢大唐皇帝的恩赐,不然今天严冬可就难挨了,你们空守着那些牛羊也只有忍饥挨冻的份”。

    见突地稽“小人得志”的神色,阿会苏支等人也不拆穿,纷纷点头应诺。

    “突地都督说的是,可惜那些牛羊,再过半个月又该冻死大半了”。

    上首李绩正在跟任瑰聊天,他们二位是奉命来镇场压阵,不经意听到阿会苏支的话,李绩心里一动,当即来到刘弘基耳边细语一阵。

    刘弘基听后眼睛一亮,二人当即低声商议。

    这时,随从已从后衙取来锦囊,刘弘基拆开一看便是愣住,当即递给李绩。

    李绩接过一看,只见一张绢布上面写着:“若胡酋索要粮草,需以牛马羊来换……”。

    二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笑意,李绩叹道:“攸之这眼光实在长远,早就想到这一点”。

    在草原上,遇到今年这样的寒冬,白毛风肆虐,游牧民族的牛马羊很多都会冻死,草原上白茫茫一片,没有牛马粪以及草木生火,没有新鲜的马牛奶乳,更没有多余的盐巴去腌制那些冻死的马牛羊。

    所以每到冬天,便是游牧民族最难熬的时候,特别是今年这样的极端严寒天气。

    不要以为草原上的冬天,只需要吃那些冻死的牛羊就可以,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冬天草原上物资的匮乏是全方面的,没有保暖的衣物,没有生火取暖的物资,一个冬天过去,冻死的牛马羊以及牧民便是不计其数。

    李绩刚刚听到阿会苏支的话后,便是想到用牛马羊来换,如果说米面等粮食,现在大唐也是稀缺,但是盐巴、柴火、衣物等物资,就没有那样稀缺了。

    白灾越来越严重,契丹等部落可以用他们的牛马羊来换取大唐的盐巴、柴火以及衣物等物资,有了盐,冻死的牛羊就可以腌制,有了柴火,就可以生火取暖烤肉,有了衣物,就不怕冻死。

    这对于双方来说,互通有无,百利而无一害。

    刘弘基当即上前,将这一互通有无的策略提出,不出所料,大贺摩会等人很是高兴,没有任何的抵触情绪。

    反正对于他们来说,那些牛马羊再过半个月,也将冻死,不如来换取一些盐巴、柴火以及衣物,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物资。

    双方一拍即合,刘弘基、突地稽等人立即下令辖地内,准备大量的盐巴、柴火等物资,双方定于十天后在蓟门关外的幽州台进行交易。

    营州、幽州、燕州等地全部临海,并不缺少盐巴,而茫茫燕山连绵千里,冬天草木凋零,更是不缺柴火。

    突利火急火燎的赶回幽州牙帐,唯恐后方起火,结果回到幽州后顿时傻眼。

    契丹那些部落不仅没有反叛,反而对他这位小可汗愈加恭敬,主动进献许多牛羊,还有盐巴、衣物等稀缺物资。

    然后刘弘基更是声称奉李世民之命,派人给突利送来一些过冬物资,以表兄弟之情谊,也是盐巴、柴火这些大唐并不缺少的东西。

    突利看着堆积如山的柴火,还有那些盐巴,当场愣住,扭头看向弟弟阿史那结社率,忽然问道:“我让你在牙帐守家,你做什么了?”

    结社率一脸茫然,“我……外面天寒地冻,我都没出过牙帐”。

    随后结社率上前高兴的抱起一捆柴火,“这可是好东西啊”。

    突利沉默良久,然后便是咧嘴笑起来了,这应该就是李世民兄长的馈赠了,正是草原急缺的物资,应该是李世民兄长为感谢他退兵的赠礼,就连依附于大唐的粟末靺鞨也进献一些物资给突利,这就让让突利小可汗感到兴奋。

    頡利回到定襄城的牙帐后,前思后想,终于觉得有些不对劲,但是已经错过最佳时机,頡利虽是愤怒,也是无可奈何,只得将怒气发泄到漠北的一些部落,以及东部的突利身上。

    突利自不必说,一直以来对頡利便是口服心不服,而这次頡利领兵南下,漠北的拔也古、同罗等部落受灾严重,便拒绝向頡利进献过冬物资,頡利大怒,决意等白灾过后便领兵北伐。

    草原上白毛风依旧肆虐,牧民挨饿受冻,不少人哆哆嗦嗦的缩在帐篷里啃食着冰冷的肉干,马牛羊等牲畜死伤无数。

    贵族们依旧在大帐里载歌载舞,熊熊燃烧的马粪牛粪烘得帐里暖洋洋,热乎的马酪酒,烤得滋啦冒油的牛羊肉,使这群贵族们完全忘记他们的子民正在受苦受难。

    与此同时,大漠西部的局势也是异彩纷呈。

    北齐天保三年,突厥族首领阿史那土门横空出世,一举战胜漠北的柔然、铁勒等族,在漠北建立横跨数千里的突厥汗国,称号伊利可汗。

    突厥汗国建立不久,伊利可汗的弟弟阿史那室点密,奉命征伐西域。

    耗时十余年,阿史那室点密征服天山南北,室点密受封突厥汗国的西部小可汗,其地位仅次于大可汗。

    阿史那室点密将汗庭建立在龟兹北边的三弥山,这个时候,依旧是统一的突厥汗国,室点密这位小可汗依然受大可汗统辖。

    直到阿史那室点密死后,其子阿史那玷厥继位。

    这时突厥汗国的大可汗是阿史那摄图,号沙钵略可汗。

    沙钵略可汗是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的孙子,按照辈分,阿史那玷厥便是沙钵略可汗的叔父。

    但是阿史那玷厥叔侄二人不睦,互相攻伐,再经过隋朝的分化之策,突厥汗国开始持续二十余年的内战,终于在开皇年间正式分裂,分为东突厥汗国和西突厥汗国,阿史那玷厥在西域自立称汗,号达头可汗。

    从开皇二年,突厥汗国分裂开始,至武德八年,西突厥已传至第六任可汗,即统叶护可汗,东突厥也是第六任可汗,即頡利可汗。

    值得一提的是东西突厥的两位可汗,统叶护可汗和頡利可汗在位时期,全部是各自最鼎盛的时期。

    东突厥頡利可汗自不必说,征伐不臣,威压草原,连年侵扰大唐。

    而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也不简单,颉利可汗继承父兄基业,统叶护可汗也是继承父兄基业,统叶护可汗的兄长是射匮可汗。

    射匮可汗之于西突厥,便如同东突厥的始毕可汗,二人皆是奠定霸业之人。

    在西部,统叶护可汗继位之后,积极整军备战,如同颉利可汗一样,征伐不臣,北灭铁勒九部,西跨阿姆河,吞并吐火罗,拓地千里,将汗国重心西迁,置牙帐于西域石国的千泉(今托克马克)。

    统叶护可汗雄深懂“以夷治夷”的道理,在讨灭西域诸国后,分封西域各国统治者,号称“俟利发”,继续统治故地,然后派遣一名突厥贵族,统领当地的军队,负责征收赋税,号称“吐屯”。

    凭借这一手“以夷治夷”的羁縻政策,统叶护可汗迅速稳固统治,并且在武德二年,主动遣使入唐,请求结盟,联兵共抗东突厥。

    随后数年间,西突厥鼎盛至极,东起敦煌,西尽里海,控弦数十万,国力十分强盛,在外交政策上,统叶护可汗十分理智,东联大唐,以抗东突厥,西拒波斯。

    武德二年,大唐跟西突厥联盟后,来往十分密切,李渊采取裴矩“远交近攻”的策略,派遣高平王李道立前往西突厥表示联姻,后来因为东突厥頡利可汗从中作梗,并连年侵扰河西,中断西突厥和大唐的联系,联姻只得作罢。

    只能说天意使然,东西突厥分裂到如今,两位可汗全部是雄主,称霸一方,但也似乎是冥冥中自有天意,这两位可汗到晚年后,变得一样的刚愎自用,猜忌自负。

    并且在这一点上,西突厥的统叶护更甚于东突厥的頡利可汗。

    頡利可汗在晚年是横征暴敛,猜忌多疑,把臣服于他的部落首领当做奴隶一般,随意鞭笞辱骂,最后逼得东突厥各部落纷纷反叛。

    但頡利可汗对突厥贵族还是留有几分体面,不仅封侄子阿史那什钵苾为突利小可汗,对宗室里面的可造之材也是有心启用,比如阿史那思摩封为特勤(贵族称号),阿史那社尔封为拓设(小酋长)。

    最先开始反叛颉利可汗的是那些漠北部落,回鹘、薛延陀等部落,而不是突厥部落,至于突利小可汗的反叛,那完全是积累数年的恩怨,是为争夺大汗之位。

    而西突厥的统叶护可汗不然,反叛统叶护的人是他的同族,更是他的至亲。

    统叶护可汗采取分封羁縻的制服,任用突厥贵族在西域各国担任“吐屯”,执掌军队,征收赋税,实际上这些吐屯已经是独立的一方诸侯。

    这种方式在前期的效果十分显著,有利于稳固统治,并且可以很好的镇压各国。

    但是但统治后期,那些吐屯开始坐大,类似于大唐后期的地方藩镇,有些不该有的心思逐渐萌生。

    再加上统叶护可汗年老后,性格十分暴戾,随意打杀部落首领。

    终于,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之西的铁勒族葛逻禄率先起兵,随后许多部族纷纷反叛,西突厥汗国自此大乱。

    面对乱局,统叶护可汗分别让西突厥小可汗阿史那屈利俟,特勤阿史那咥力领兵平叛。

    这个时候,统叶护可汗开始不信任外族人了,阿史那屈利俟是他的叔父,阿史那咥力则是他的儿子。

    然而,恰恰是统叶护可汗的这个举措将自己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