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太子带偏了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

    “唰”,一众目光齐齐地看向王无咎,挥舞的手臂停在了空中。

    卢象升:魔障了?

    吴阿衡:这小子要疯?

    边关将士:难道要跳崖,自绝于大明?

    王无咎有些尴尬,高举着的手臂无处可放。只得再往高处举了举,嘿嘿一笑:“那啥,我的意思是给大伙发银子!”

    听到有银子,那些将士一改懒散的模样,两眼露出贪婪的目光,下一秒就要一拥而上。

    王无咎:尼玛,这是要吃人。

    两位总督的亲卫赶紧维持秩序,把一场皇家抚慰边关将士的好戏,演绎成了防止少年被人撕碎了的桥段。

    只好象征性的将银票递到几个将士的手中,详细讲解了如何领取银两,卢象升赶紧转移话题,听取隘口的百户介绍防御情况。

    百户名叫高壮,长得既不高也不壮,身材瘦小,面带菜色。年近六旬头发花白,目光有些浑浊,一身的鸳鸯战袄已经变成了黑褐色。

    同样是蓟州一代的军户,继承了祖上的基业,世世代代在这里镇守。

    “大人,这里的长城是南北走向,向南有南水峪,将军台和黄崖关,往北是黄崖口和黑峪关。六处关隘,一共两个千户所,2400人。”

    “这么少的人,清军来了能守住?”

    瞥见王无咎满怀疑虑的表情,高壮咧了咧嘴:“少爷有所不知,军户只是负责日常的值守。遇到敌袭,可以点燃烽火,寻求后方的支援。”

    听着百户的解释,少年踱着脚步,明白这些人不过是哨兵,真正抵抗清军,还是要靠前来支援的募兵。

    登上瞭望台,发现了两座炮台,却只有一门大炮。

    他用手抚摸炮台上锈迹斑斑的大炮,继续发问:“这里有多少火炮,弹药存量如何,你们都会使用吗?”

    百户看了看蓟辽总督,低着头沉默不语。

    见到卢象升也看向自己,吴阿衡对少年是一肚子怨气。皇后让你劳军,跟着游山玩水就行了,打听那么多干嘛。

    可小家伙的身份在这里摆着呢,只得开口表态。

    “高百户,有什么情况直说,没必要藏着掖着。”

    有了总督大人的许可,高壮再无顾忌。

    “少爷,依照规制,此处应配置红夷大炮两门,虎尊炮六门。现在只剩下这老掉牙的家伙。至于火药和炮弹,小老儿就没见过,更不用说会打炮了。”

    看着吴总督满脸黢黑,少年并不在意。

    在明末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不稀奇,何况人家还留下一个摆设在这里装样子呢,已经很给面子了。

    卢象升是宣大总督,对这里面的道道更是门儿清。造火器的银子能有三成用在上面,就算是烧高香了。

    火铳十有八九会炸膛,没打到敌人,先给自己来个满脸花。

    火药里能掺一半的沙子,威力不如民间的二踢脚。

    火炮最好别用,那玩意先炸谁真不好说。

    至于训练,基本属于自残,哪个将军脑残了才会这么干。

    王无咎没有在这上面继续纠缠,而是拉着百户的手,倚着城墙席地而坐,装模作样地唠起了家常。

    “老人家,你在蓟州多少年了,孩子们还好吧。”

    老人手里攥着刚领到的银票,反复观瞧,脸上的肌肉有些抽搐。好半晌,将银票小心翼翼的递给少年。

    “少爷,小老儿祖辈就在这里,能见到你就是缘分。看你面善,有个不情之请,不知少爷能否答应。”

    王无咎连忙推脱,“老人家,有事情尽管开口,只要我能办到,定会全力而为,银子是不能收的。”

    高壮把银票往他手里一塞,“我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前些年都在喜峰口战死了,烦请少爷找人刻个碑,立在这山脚下,将来我们祖孙三代埋在一起,到了那边也好有个照应。”

    “老人家,他们为国捐躯,连块墓地都没有?”

    “尸首都找不到,哪里来的墓地。”

    见到少年不肯收银票,老人有些急躁,憋的老脸通红,干涩的眼眶中忽然噙了泪花,起身就要下跪。

    王无咎一把将他薅住,带着威胁说道:“你要是下跪,这事儿我就不管了。要是想给后辈立碑,就要听我的。”

    老人不再坚持,收回手里的银票坐在地上,少年继续道:

    “这些年,无数的边关将士埋骨在长城脚下,尸骨无存却无人问津,这是朝廷的失职。回京后,我一定秉明圣上,在长城脚下,为你老人家的子孙,也为所有边关将士们立碑。”

    卢象升和吴阿衡在一旁联合给与了鄙视的眼神,你的嘴真大。

    要是敢在朝堂上提出给这些臭军汉立碑树撰,那些文官的吐沫能把你淹死。

    士农工商,当兵之人正常地位都没有。在士大夫眼中,他们地位甚至不如妓。

    王无咎完全没有纠结是否能树碑立传,继续将心思放在此行的目的。

    “老人家,立碑的事情交给我,保准让你满意。不过小子也有件事情烦请老人家帮忙。”

    “少爷请讲,小老儿当定竭尽全力。”

    少年知道,人老成精。在边关呆了一辈子,说不定就有什么好的退敌之策。开口道:

    “高百户,你对这里的地形应该了如指掌。能否判断清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

    高壮眯着眼睛沉思了一会儿,拉着少年起身,指向东北。

    “清军通长绕道喀喇沁旗,向南是承德,向西是张北。从承德向东南可抵青龙,向西南可抵兴隆。从张北可直抵居庸关。具体走哪条路,小老儿也说不好。”

    听着百户的介绍,王无咎思索着,似乎抓住了什么,向南北两个方向观望一阵,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老人家,刚才你说这条防线有六处关隘,是不是都有道路通向兴隆,而且都有河流从隘口旁通过?”

    “不错,的确如你所讲。”

    王无咎紧锁眉头,看着自己的记录本继续发问。

    “依你所言,清军抵达兴隆后,其实没有明确的主攻目标,而是对每个关口进行试探性攻击,发现哪里薄弱,就从哪里入关?”

    高百户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努力地回忆这些年与清军交战的情况,想来还真是这么回事。

    每次都有数个关口发生激战,将明军的增援分散开来。一旦发现薄弱环节,就会猛攻。

    想到这里,高壮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少爷若是不说,我还真没往这方面寻思;你这一提醒,完全有这种可能。”

    少年在小本本上记录着,随后对卢象升道:“我想去趟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