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总有时
繁体版

第五章 深谋

    闻迅的愤怒持续了好一会儿。他已经很久没这么生气过了。

    他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被背叛的伤心多一点,还是曾经的小心思被发现的尴尬多一点。还有他和向天盏之间已经说不清是同事的情分多一点,还是家人的感情深一些。

    他可以一路披荆斩棘,算计别人,对别人雷厉风行不留后患,把所有可能的隐患消弭于萌芽之中,也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专心致志往既定的目标冲刺。但是对向天盏,这个他看着成长的孩子,这个他一手挖掘的天纵英才,心里感情是深厚的,并且多少有些纵容。

    当初的利用是真的,可是感情也是真的。

    他只不过是在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会议上同意了邱志杰提出的近五年战略方向由通信跨领域发展智慧医疗,否决了向天盏的深耕芯片产业链和新能源发展计划。

    他有自己的考量。

    公司目前的现金流支撑不起两个方向的运行,只能取其一。目前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如十多年前的通信领域一样,利润高市场大,现状是国外巨头霸占,国内品牌正在缓慢崛起。闻讯现有的渠道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人才优势,同时着力于软硬件设备研发,闻迅有信心,几年之后医疗设备市场一定会有闻讯的一杯羹。再加上闻讯天然的通信技术优势,率先进入智慧医疗领域绝对可以拿下一城。因为金融危机的寒冬导致的资金流不畅可以得到可见的回报。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闻讯和几大通信巨头的诉讼前景不明,暂时维持现状转战其他领域未尝不是一个好思路。

    再者,业界先驱,西门子,GE,飞利浦,佳能,富士……哪一个不是跨领域进入医疗器械?前站的成功自然激励着后来者。

    而向天盏为首的少壮派,坚持深耕通信领域,并且提出自研芯片,拓宽能源领域的研究和软件服务的范围,挺过这至暗时刻,前途一片光明。

    闻迅当然相信向天盏的技术敏锐度,那是经过千锤百炼市场验证过的。但是半导体领域同样是人才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产出,也许遥遥无期。

    闻讯已经经不起这样的豪赌。

    几经衡量,闻迅最终选择了站在邱志杰一派,把向天盏下放去开发拉美市场。同时为了弥补他,给了他最大的权限,所有决策可不必向董事会汇报,可先斩后奏。

    商场如战场,亲父子都能为了利益反目成仇,他已经很为向天盏考虑了,他自问对得起他。

    这些年对他尽心尽力的栽培作不了假,对他的喜爱发自内心溢于言表,就换来这样的结局么?

    好,很好!好得很!

    邱志杰得到消息时,正和许成带着一帮人在唐韵茶楼开务虚会。收到邮件时他只是扫了一眼,不知在想着什么,脸上并无太多的表情,只是眼神变得复杂而悠远。

    而许成则是被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砸得晕乎乎的,哪怕在人前,也丝毫不掩饰他的兴奋,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

    与会者都是极其会看眼色的人,知道两位大佬应该是收到什么了不得的消息,可能无心接下来的议题,于是非常识趣地提早结束了会议。

    等到大家陆陆续续离开,秘书也已收好了投影仪电脑等设备走人,整个会议室包间只剩下邱志杰和许成两人时,气氛从刚才的一本正经变得悠然自得起来。

    许成喜气洋洋,没了往日那种皮笑肉不笑的营业式假笑,笑得两眼眯成一条缝,嘴都恨不得咧到耳朵根儿上。他给自己倒了一杯茶,顺便给邱志杰也斟满,喜气洋洋地说,“这算是……瞌睡来了就有人给送枕头?哈哈哈……”

    邱志杰笑了笑,并没有立刻接话。心里头很是五味杂陈。

    他和向天盏之间,纷繁复杂,非三言两语能描述清楚。他们既是对手又是战友,既是同事又是师生——是的,各种意义上的师生。他们是校友,都来自中科大,向天盏本科时邱志杰在读博,在他大三时有门专业课是邱志杰给他们代课上了半学期。到了闻讯,向天盏虽然是闻迅本人钦点,但邱志杰亦是闻迅三顾茅庐请来的,因此向天盏正式入职后闻迅就安排邱志杰做他的导师。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向天盏喊邱志杰一声“师傅”或者“老师”都不为过。

    而邱志杰虽然长了向天盏一辈,其实也只是大了他6岁而已。都是少年班出身的天才,邱志杰更愿意向天盏喊他“师兄”。

    邱志杰作为闻讯当前的二号人物,同时也是驰名行业内外的技术专家。他是闻讯头号产品SPC007W的主架构师,且兼任主程开发,在当年的产品发布会上即兴做了个技术演讲,对通信领域的当前困境以及未来的技术趋势做出了十分精准的阐述,一战成名。

    无数人都记得当年那一场震惊业界的演讲,里面的大多数观点时至今日都不过时,展望的技术趋势这些年都在指导着大家前进。

    所以,他是有资格有底气骄傲的。无论在技术领域还是产品领域,他都是靠着自己的实力打下的江山。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

    邱志杰是个表面温和但实际眼高于顶的人,看起来对任何人笑嘻嘻但总有恰到好处的距离,他并不是太喜欢把时间浪费在人际交往上,哪怕做到了高层。这大概是大多数技术天才的通病。

    换言之,他有智商歧视,他只喜欢和聪明的人打交道。

    通信领域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高学历俯拾即是。但,高学历并不代表着高智商。

    他对向天盏的欣赏,不仅仅是校友的感情,更多的是出自天才的惺惺相惜。

    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是真心把向天盏当成自己的接班人,尽心尽力带着他,憧憬着他能和他一起带领闻讯的研发再上一层楼,能做到比肩西方顶级企业,甚至超越。

    但梦想还未成型,两人的矛盾却日渐尖锐。

    向天盏羽翼渐丰后,在多个重大决策事件中,他们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甚至好几次闹得人尽皆知。他当然看得出,很多时候向天盏并不是对他的方案或决策有什么质疑,纯粹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他当然也清楚,这必然是闻迅的手笔。一个单纯如白纸只沉迷于技术的小年轻,懂什么?

    呵,还是太年轻呵。

    自己愿意做刀,看起来还是八匹马都拉不回的架势,他还能怎样呢?当然是配合他的表演啊!给一个大家都想要的结局,多好。呵~

    邱志杰哂笑一声,无声地摇摇头。真没意思。

    这些年他和闻迅的矛盾日益显现,再也没了当初刚创业时的惺惺相惜肝胆相照。也不知道到底是如何走到这一步。

    对于他功高震主的传言从未断过,他嗤之以鼻,也不屑于去解释这种无中生有的事儿。

    但也许……闻迅当了真。

    或者说,真应了那句古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觉得他没有变,还是一如当初的肆意妄为,一如从前的为人处世,有看不惯的就直说,想做啥就做啥,但初衷从未改变,都是为了公司的发展为了通信技术的突破。

    闻迅好像也没有变,还是像从前那样装模作样的礼贤下士,但是胸有乾坤,坚定不移。

    看起来都没有变,可不知怎么,就再也回不到从前那种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关系了。

    变的,也许是环境吧。

    他是受人追捧的,但他是寂寞的。是那种无人理解的寂寞。

    他不喜欢一骑绝尘,,他更喜欢的是高手过招而不是还未酣畅淋漓便已无敌。那样,总是有些无聊。

    只是……他还没过瘾,就已惹来了猜忌。

    他不是不知道。好歹,他也是一路顶着天才名头走到现在的。

    他只是不屑,也懒得动。他知道如果他一动,那闻讯是真的会伤筋动骨。在这个节点,他只希望闻讯能够走得更远。所以再不爽,他也得稳住。行业利益在首位,个人委屈不值得一提。

    那种无聊且无谓的寂寞若有若无一直萦绕在心头,直到那个叫向天盏的少年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他还记得,当少年意气的向天盏被闻迅亲自领着过来,他其实有些冷漠。直到一番畅谈下来,他感觉这个小师弟就像一道光,照亮了彼时他有些意兴阑珊的内心。

    他欣喜自己后继有人,他欣喜他终于有了可以煮酒论剑的伙伴。

    然而没两年,他就敏锐感知到,当初那个腼腆内向的少年,在茁壮成长的同时,已慢慢成为闻迅手中那把砍向自己的刀。

    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总之,那种并肩作战的默契再也没有了。

    他以为还只是破土而出的小树苗,在不经意间已长成能够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并且已经开始掠夺他这个园丁的养分。这种认知让他感到些许的难受。

    尝试过独一无二的权威地位后,他的心态也早已不知不觉间有了变化,绝不容许有人背叛他,哪怕是最欣赏的徒弟。也绝不容许有人侵占他的领土,哪怕是一杯羹。

    …………

    刀光剑影这些年,不分伯仲的厮杀已经习惯,猛然间听到对手离职的消息,邱志杰的第一反应竟然不是开心,而是失落。

    邱志杰自己都有一瞬间的不可置信。

    但不管怎么说,闻迅少了一员得力猛将,于他们而言再好不过,也许,可以放开拳脚干了吧。他扯了扯嘴角,“董事会名额空出一个来,看看提哪个上来,运作要快。”

    “另外,小向的股份应该也会回收,回头看看,我们能争取多少。动作要快,步子要大。”

    邱志杰迅速收拾好心情,有条不紊地抛出一个个指令。

    闻讯现如今还未上市,公司最高决策权牢牢把握在现行的九人决策委员会手中。同样的,公司股份绝大多数也都掌握在这由创业团队组成的决策委员会中,按照所持股份的多少决定其表决权。

    毫无疑问,公司股份的大头在闻迅管明臻这对创业夫妻手上,尽管由于公司的发展和外来资本的引入稀释了不少股权,但按照公司现行的股权结构,他俩的股份再加上嫡系向天盏和中立派梁先繁等,足以把控公司重大战略的最终决策权。

    想要成为足以和闻迅抗衡的一方诸侯,如何获取更多的股份必然是重中之重的。

    向天盏作为闻迅树立的“嫡系靶子”,公司股份已经仅次于闻迅两口子,比邱志杰还多了将近一个百分点。这些股份无论是占为己有,还是给到亲信,对未来的发展都有着莫大的好处,也让他们的行事有了更足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