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海松原
繁体版

第八章、家里的顶梁柱(二)上

    (二)、相举每天只是他中医馆那点事,别的事什么都不干,都是春花给伺候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春花养了一大群鸡,一天鸡把蛋下在了牲口圈里,春花到马肚子底下去捡鸡蛋,刚弯下腰,马一个橛子踢到了春花的肚子上,春花口吐鲜血。儿子看妈妈口吐鲜血倒在牲口棚里,一下急了,立刻跑到中医堂找到了爹爹道:“爹,我妈倒在牲口棚里吐了好多血。”

    相举正在给病人看病,一听春花出事了,赶紧给伙计说了一声就往家跑,到家一看春花倒在牲口棚,嘴里还在往外吐着血,八成是让牲口踩着了,内脏出血,自己用中医治疗效果太慢。便找自己的好朋友柳向明,他是省城大医院的主刀医生,柳向明经过再三检查确诊是脾脏大出血。

    在医院里春花刚做完手术,相举和柳向明站在病床边上,看着春花的病例和拍的片子,柳向明说:“幸亏送来及时,要是晚些时候,可能就没命了,脾脏出血必须切除脾脏,否则流血不止会有生命危险。”相举拿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万法币,递到大夫手中,柳向明大夫摆手道:“咱们都是朋友不用这样客气。”

    柳向明从小和相举在一个私塾上学,两人差不多大,相举比柳向明小点,在学校里两人常受大孩子的欺负。所以,有点同病相怜的感觉。相举经常从家带些好吃的好玩的给柳向明,柳向明也给相举,一来二去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柳向明祖籍是山东人,他爷爷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奶奶带着最小的孩子改嫁后,剩下他爷爷和爷爷的兄妹六个在家靠着大哥、二哥们种地养活他们几兄妹,因生活拮据,饥一顿饱一顿的,刘向明的爷爷见一辆马车停在路边,车上有很多大缸,一层上面又一层,周围用麻绳捆着,他爷爷爬上马车,把瘦小的身躯藏在马车上大缸之间的缝隙里睡着了。

    车主人赶着马车走了一路都没发现车上还有个孩子,直到要住店,把车停进店家的院子时,才看见车上有个人,车主看着那个孩子问道:“你是从哪上来的?”孩子不说话,他又问:“你到哪去呀?”孩子也不吱声。

    车主一看问了半天也不吱声便说:“你是哑巴吗?”孩子说:“我饿!”车主一听心里一酸,忙说:“你饿了,那就跟我进去吃点儿饭吧。”孩子跟着车主进去,车主说:“坐这吧,等会儿给你要份儿米饭。”车主喊道:“小二!来碗米饭,菜,就来个红烧茄子吧,里面放点肉。”小二忙跑过来,一手抹着桌子,一手端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个茶壶,给车主和孩子到上茶水,问:“还要点啥?”车主说:“给我来碗肉丝面。”小二喊道:“好嘞!一碗红烧肉茄子盖浇米饭,一碗肉丝面!”

    没多一会儿,两个人的饭端上来了。车主把一大碗米饭和一盘红烧肉茄子推到那个孩子面前,那孩子看着那碗米饭,眼前一亮,风卷残云般往嘴里扒拉起来。车主看他的吃相,心想,这是饿了几天了,车主忙说:“慢点吃,喝口水。”车主慢悠悠的吃着自己的肉丝面,看着对面的孩子狼吞虎咽的吃完了一碗饭问道:“你几天没吃饭了?”那孩子说:“三天了,”车主道:“哟!那少吃点吧,别撑坏了,这一碗饭够了,想吃明天再给你买。”

    吃完了饭,车主喊道:“小二!打两盆水来。”领着这个孩子进到店里的房间。一会儿,小二端来一大桶水,把摞起来在底下的盆拿出来,放在地上,分别倒在两个盆里。

    车主说:“你洗洗你的身上吧,洗完了跟我在一个床上睡觉。”两个人开始洗了起来,那小子几天忍饥挨饿,衣不遮体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息,车主拿出自己随身换洗的衣服给他说:“给你把我这件衣服和裤子穿上吧,可能稍微大了点,但总比你那身又脏又破的衣服强多了。”

    那孩子拿过主人的衣服穿在身上,长短差不多,只是有些肥,他找了个绳子把腰间一系,看着也不像别人的衣服了。

    跟着主人回到家,他主动承担起家里的大部分活,主人干啥活,他干啥活,后来上手了,主人教他怎么做酱油醋,怎么做酱菜。他都是认认真真的学,兢兢业业的做,争取把活干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作,他对酱油醋制作的每到工序也了解的清清楚楚。

    主人后来索性把全套工作都交给他,不管家里的事,经常到省城去,而且老往省城跑。一年后的一天,主人对他说:“我在省城建了一个酱醋厂,这边这一摊活,你就做着。”他答应着每天起早贪黑的干活,从不懈怠一天。后来,主人把全家搬到了省城对他说:“我把家搬到省城,这片地方归你了。”主人在省城有更大的市场,可以开办更大的厂房和生产基地,比在这块小地方更有发展前途。

    这个酱油醋作坊交给他后,他从原材料选用开始,蒸煮的每到工序,都严格把关,遇到晴好天气,充分晾晒。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个任务就是去看自己的酱油缸和醋缸,看发酵的程度,做好的酱油醋首先自家尝试味道,从中找出味道的好与坏,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把酱油醋做到了极致。后来不光是十里八乡的村民来买他家的酱油醋,县城店铺的人们都慕名而来,点名要买他家的酱油醋。他做的酱油醋在周边乡、县都出了名。那些有钱人每年专门用马车拉着坛坛罐罐和各种器皿到他家来买酱油醋。

    他做酱油醋发了家,自然来说媒的人也踏破了他家的门槛,很多有钱人和老板都想把姑娘嫁给他。他没有忘记自己是怎样发家的,在选妻方面他也没有迷失,他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媳妇必须是能吃苦耐劳,和自己一起干活,会勤俭持家的。绝不要那贪图享受,好吃懒做,任意挥霍的。他说:“我不在乎你家有钱没钱,我只在乎你会不会干活,会不会持家。”因此,很多周边的大姑娘都慕名的来给他帮忙干活,他接触的女孩多了,知道每个人的脾气秉性后,从中选了一个看似很不起眼,但人很聪明、能干,而且还识字,会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