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
繁体版

后记 探微索隐,明察秋毫

    历时两年,35章,21万字。

    《探微》完结打卡。

    写下最后一章的时间是在深夜,合上手机却没有睡意。拉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橘黄色的路灯下还有不少行色匆匆的人们。远处有万家灯火,再远眺,就是工作的医院。

    “时间给予了世间万物一视同仁的残忍或者温柔”,这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一转眼已经毕业将近两年了,我实现了自己短期内的目标,成为了一名检验人。朋友们也各自安好,在各自的生活里乘风破浪。他们有的上岸了编制,有的继续深造,每个人都步履匆匆,每个人都还在路上不断前行。

    我的大学——济宁医学院坐落于SD省的一座古城,那里是孔子的老家,运河从那里流过,太白楼至今还守着天上的明月。在这座古城里我完成了三年的学校课程和一年的实习,时至今日我仍然怀念这段时光,怀念我们从最初的懵懂到后来成长成了可以依靠的“大人”。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学习如何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医生。

    《探微》的故事,与其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是一本成长日记。

    关于写作目的

    大学时我的专业叫做医学检验技术,也就是医院里的医学检验科。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很神秘的科室,房间里穿着白大褂的人端着血走来走去,机器里传来各种轰鸣,最后递出一张写满数据的化验单。

    一切看似轻松,甚至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至少在我真正走上检验工作岗位之前,当我还是一名普通患者的时候,我是这样认为的。

    可是当我真的走上了这个岗位,穿上白大褂接过移液枪时,我才真正能读懂检验人的不易。

    对于检验人而言,数据的精准是刻在骨子里。我们是临床的眼,临床看不到的我们帮他们看到。或许在哪一处细枝末节中,就隐藏着疾病的线索,或是生命的转折。检验人是幕后英雄,可是他们在临床工作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的努力不该被隐藏。

    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把检验人带到大众面前。

    另一个原因,大概就是对于朋友们的不舍吧。

    大学时结交了这样一群可爱的朋友们,我们吐槽过清晨的跑操和期末的焦虑,骑行几公里只为了去吃一口红豆糕。我们也曾在深夜里卧谈,谈未来,谈理想。青春里做过的傻事,每一样都有他们的身影。

    很荣幸,能够认识这样一群能够随时陪我“犯病”的朋友们。

    其实检验人也是一群普通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都是在这座城市里用力地爱着自己的生活。

    关于小说名字

    《探微》二字取自于大学时为学院某次活动写的介绍,“探微索隐,明察秋毫”,在微茫之中探求真相,这是检验工作最真实的写照。

    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这个故事,主角名敬威取自大哥的名字——小说里盛明明的人物原型,以感谢大哥四年以来对我的照顾。两个黑龙江人在山东相遇,最终一起上岸济南。另一层含义,谐音敬畏,与盛明明组合在一起,就是敬畏生命。

    诚如我们的誓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付源的人物原型是我大学时期非常好的朋友,我们能玩到一起去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就是脑子一样的不正常。他骗我去学生会帮他干活,他陪我去商场看手机顺便再坑他一杯奶茶,大学四年一起相爱相杀。付源的名字谐音“附院”,是当地人对于我们附属医院的简称。

    日成,田有为,杨能能,苏婉四个人的名字都是由他们本人自己设计敲定的,在小说里也有他们本人设计的剧情。由他们头脑风暴,再由我进行整理润色,最终呈现给各位。

    关于剧情

    基本上,小说里的剧情都是真实发生过的,或是我的亲眼所见,或是在工作时见到的典型病例。有时候我会对着这些病例思考,不过很多时候都是在钻牛角尖。印象最深的是第22章里那个吞药的女孩,人物原型是某天夜里被送来急诊的一个姑娘。现实里我没有机会对她讲出的话,在故事里借敬威的口讲出来。

    我不知道她经历了什么,我希望她在未来能拥有阳光与鲜花。

    在写作时经常会涉及专业知识,每次写到这部分的时候都要去查文献,查资料,最后请对应专业的老师帮我确定。曾经跟朋友吐槽写个小说跟写论文一样,

    作为医者该如何面对死亡?爱情是坚强如铁还是一触即碎?我们见过了多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少年?等等。

    这一切的问题我都有过亲身经历,在亲身经历后又有过深入地思考。《探微》的每一章都聚焦了其中的一个问题,我尽量地把故事写得轻松愉快,但是在每一份轻松背后,都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喜剧,我更喜欢说,这是一种黑色幽默。

    最后还想说点什么

    《探微》的故事讲到了终章,我们的大学早在两年多前就落下了帷幕。我们在新的生活里前行,但是前行的途中也会留恋身后的风景。前行与怀念并不冲突,怀念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在此感谢每一个与我并肩前行的朋友们,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还能分享生活,各自安好。

    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教导过我的老师们,虽然我不能把大家每一位都写进其中,但是每一位老师我都记在心里,再一次感谢各位老师的付出。

    跟着每一位提供素材和专业指导的朋友们,在大家的帮助下才有了《探微》的诞生。

    最后感谢那个不服输的自己,24岁的我可以很自豪地对18岁的我说,我实现了我们的梦想。希望未来的某天我还可以这样对24岁的我说,你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初心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明德仁爱,博学至善

    探微索隐,明察秋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