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白衣
繁体版

第九十四章 善恶必有报

    上元诗会,王伦非常愉快,不但宗泽接受了前往书院讲学的邀请。赵明诚夫妻也应了王伦的聘书,这对夫妻都没什么钱,赵明诚的老爹赵挺之虽然贵为吏部天官、左卜射,但不是贪官,家里也无太多积蓄,否则赵明诚也不至于靠临摹交换来换取金石之物了。

    上次花荣等清风山贼寇祸乱青州,让赵明诚夫妻的庭院付之一炬,现在还不得不借住在亲戚家。王伦现在不缺钱,大名府又有玉麒麟卢俊义这个大富豪,当即重金聘请二人来书院讲学,并声称不要他们每日治学,只要他们是时候点拨一下即可,主要时间还是希望他们用来搞学术研究。

    既可以完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又可以有丰厚的报酬,而聘任自己的人又是当今大才半季先生,这夫妻二人自然欣然接收。

    眼看易安居士夫妻都已经应了东篱书院邀请,在场的文士也纷纷表示愿意加入东篱书院,王伦自然来者不拒。至于是不是需要在考核一下,这简直是废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能和赵明诚夫妻相交之人岂是泛泛之辈?即便比不上他们,但又能相差多少?这样的人才还要考核?除非王伦脑袋被驴踢了。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王伦未雨绸缪的好处了,在恽州内外,王伦早就已经备下了房产院落,只是未有太多的贤才,故此大多闲置,如今来了不下三十个天下俊彦,如果不是王伦提前准备还真不好安排。

    这些名士见王伦准备的不但周到,而且给他们准备的衣食住行足以说明王伦对这些文人的重视,也是心怀感慨,从此这些人便在东篱书院开始讲学布道。有了这些才子,东篱书院的名声也是越来越响亮,慕名而来的学子也越来越多。

    在安排好东篱书院的事务之后,王伦在东篱书院又盘桓了两日,也在书院做了两日的讲学。

    正月十八晚上王伦本待休息第二日便返回梁山,忽然牛皋来报,说恽州情报负责人求见。王伦忙起身让牛皋把人带了进来,片刻后,一个面有此子的男子进房后拜道:“哥哥在上,小弟何涛见过哥哥。”

    原来此人正是以前恽州的三都缉捕使臣何涛,何涛自从在青州回到恽州后,虽然知府因为剿贼不利被撤职查办,恽州换了新知府。但何涛还是因为面上刺字之事不受重视,不久后被知府借故撸了职务,他的弟弟何清因为有功,再加上背后有人运作,反而接替了他的职务。

    虽然是亲弟弟接任,但是自己丢官罢职,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件好事,故此何涛一直闷闷不乐。

    后来,何清在合适的时候才逐渐将实情向他透露了出来,何涛听闻弟弟原来加入了梁山,先是大怒,后来经何清一再开导,也接收了现实,后来更因何清力荐加入了梁山的情报系统。他本就是个干吏,对破案更有独到之处,自从做了梁山在恽州情报的主官,一直干得有声有色,王伦也不止一次的称赞于他。这东篱书院能够开办的如此顺利,何涛也有大功在身,而王伦选在此处开书院,多少与恽州的情报系统完善也有关系。

    何涛施礼后道:“哥哥,能否给小弟换一个职事?”

    王伦笑道:“怎么,兄弟嫌这里不受重视?”

    何涛连忙摆手道:“哥哥误会了,哥哥的重视小弟焉有不知之理。只是小弟生来就喜捕盗抓贼侦破刑案,现在的职事虽然轻松自在,饷银更是丰厚,却非小弟所长,哥哥如果可以将小弟换个能破案的职事,小弟感激不尽。”

    王伦闻言失笑道:“人人都道自在好,你这个兄弟却喜欢给自己找麻烦,如此倒也好,为兄还真有个这种职事,让你干回老本行也可以。”

    何涛闻言大喜,连忙拜谢,王伦摆手道:“不过如此一来,你却要全家搬迁了,你可要考虑清楚。”

    何涛笑道:“哥哥放心,小弟的家眷都和小弟一般心思,我那婆娘见我总是闷闷不乐,问了缘由,还是他撺掇小弟来找哥哥相商的呢。”

    王伦道:“果然是贤妻,既然如此,你便先回家收拾一番,待等收拾停当,便来山寨报道,我自有安排。”

    何涛拜谢后喜不自矜的回去了,王伦看着他的背影也是摇头叹息,这何涛是个人才,仅凭蛛丝马迹便可在四日之内破获生辰纲大案,这可以说是难得的刑侦专家,但是却不被重用,实在是可惜。至于何涛的安排,王伦已有打算。

    恽州的总捕衙门虽然有李云这个经验老道的人负责,但李云抓治安是一把好手,可是对于侦破刑案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刑侦是个专业的东西。在恽州的时候李云就因此不止一次和王伦提议,让王伦换一个总捕,当时王伦便想起来何涛,不过考虑何涛在恽州做的不错,而且故土难离未必愿意离开,自己又不愿勉强,故此也就未提,现今何涛自己提出了这个要求,王伦自然不会拒绝。

    当然,李云是不会撤掉的,毕竟治安本身也是重中之重,王伦早有打算把治安和刑侦分开,一个总捕衙门专门负责治安,一个刑司衙门专门负责破案,两者互为补充,现在总捕衙门有李云坐镇,再有何涛担任刑司衙门的刑司大使,恽州的社会稳定便不需担心了。

    恽州事务安排明白后,王伦志得意满的回了梁山。

    这日,马灵来找王伦:“哥哥,您要的两个人已经带来了,现在聚义厅等候。”

    聚义厅里,金眼彪施恩和西门庆见到王伦,连忙起身行礼:“王寨主好!”

    王伦点点头,让他们坐下:“施恩、西门庆,你们的生意做的都不错,不过我并不满意,今天让你们来,就是向让你们做大一些。”

    施恩和西门庆已经在锦豹子杨林的领导下开茶楼,搞走私,为梁山挣了不少钱,后来知道自己在为谁打工以后,虽然也想过远离这些山大王,但是一来怕遭到报复;二来,这他娘的也太挣钱了吧?一旦不干了,这损失也太大了点儿吧?故此不但没退出,反而干劲儿更足了:反正干都干了,不如破罐子破摔了。

    现在听闻王伦让他们在干大点儿,眼中都露出火热的光芒。对这两个人,王伦还是比较欣赏的,除了施恩有点儿吃黑,西门庆有些好色,其他的地方倒都还算不错,比如施恩在武松落难后的义气,西门庆看到恽哥孤苦后的行善,都是可取之处。而且这一年来,经过梁山的调教,这两个人的坏毛病也改了不少。特别是西门庆,差点儿死在武二郎手下以后,把马灵当了救命恩人,听说武松是怀疑他和武大的老婆有染才杀他,连好色的毛病也戒除了不少。

    也是因为这两人的改变,王伦才决定给他加加担子,让这两个人能为梁山多做些贡献。

    王伦递给他们两个小瓶子,让他们好好看看,两人疑惑着打开一看,面上带着惊容道:“寨主哥哥,这莫非是精盐?”

    王伦点头道:“不错,叫你们两人来便是为的这个。”

    两人眼中顿时放出光来:“寨主哥哥,这个盐可是好东西,特别是这个品质,连最上等的官盐也比不上。”

    王伦笑道:“盐的数量和运输,我都有保证,关键就看你们是否可以卖得出去。”

    两人一听这个,更来劲头了,他们两人虽然没亲自干过私盐买卖,但是这俩人都是搞歪商起家的,关于歪门邪道的东西没有他们不精的,他们自然知道这个里面的利润有多大。别看两个人一个过去搞黑商,一个搞走私药材,但是这一年过跟着梁山才见识了什么叫大买卖,多了这一年的历练,再加上他们那些生意经,这个盐商买卖他们瞬间脑子里面就有了方向。

    这一年来,王伦的私盐买卖主要是通过萧山大寨进行,不过虽然利润丰厚,奈何萧山的几个人都不是做买卖的材料,好在有王寅这个能文能武的罩着,又再后来招收了几个商业方面的人才,故此才把私盐的生意在南方做的有声有色。不过王伦亦然不是很满意,卢俊义虽然是富商,但他确实不大适合做这种歪商的买卖,关于私盐买卖一直都让王伦头疼。

    现在施恩、西门庆这两个歪商天才已经历练的差不多了,王伦自然要让他们把嚼子赶紧带上给自己拉磨了,当然,自己也不是白使唤人,他们肯定也在中间可以得到好处,王伦不介意把他们当作梁山的官商培养。

    在给二人讲数了关键的一些规矩后,王伦便把神算子蒋敬叫了来,让蒋敬再给这俩人好好讲讲各种细节,忽然王伦心中一动,问西门庆道:“你们阳谷县那个恽哥与仵作何九叔如何了?”

    西门庆不知道王伦为什么问这两个人,不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回道:“那恽哥还是每日卖梨,不过自从他为了一顿酒胡说八道害的小弟差点家破人亡后,我就没在照顾过他生意,至于那个仵作何九叔,还是在做他的仵作。”

    王伦对一直在旁边的马灵道:“你给阳谷县的人发个消息,让他们找个机会做了那个恽哥,记住,要让他死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丢这条狗命,下辈子投胎做个好人。再看看有没有可能把何九叔请到山上来,我们恽州好像还少个仵作,何涛兄弟临行之前还和我提过这个事情。我听闻阳谷县那何九叔很有本事,仅凭几块枯骨便可以判断人的死因,不过要记住,不能用强,别吓到老人家。”

    马灵闻言一笑,当即领命。西门庆和施恩看的心中一寒:到底是强盗头子,动辄就一言取人性命,他在梁山动动嘴,就有人在几百里外替他杀人。

    不过西门庆心中倒是有些感动,拱手道:“多谢寨主哥哥给小弟出气,唉,小弟也从未想过,居然做好事做出祸事了,都说与人为善,谁能想到为善的却能让人家破人亡。”

    王伦笑道:“这也是律法不振的原因,如果是大汉朝的时候,像恽哥这种搬弄是非的小人,早就身首异处了。你现在也算我梁山兄弟,梁山兄弟不可辱,他恽哥既然敢害我梁山兄弟,自然不能让他做了坏事还能逍遥法外,否则天理何在?”

    西门庆道:“寨主哥哥说的是,小弟只是觉得他才十五岁,便不忍计较了,毕竟他只是个小人物,也做不了大恶。”

    王伦冷笑道:“那我就绝不许他活过十六岁,恶便是恶,没有大小,他为一顿酒便想害死恩人,这种恶乃是极恶,这种小人物害人最甚。”

    施恩忍不住道:“寨主哥哥勿恼,小弟在劳城营长大,这种恶人杀之不尽,从古至今便是如此。”

    王伦冷冷的道:“那我就杀一个少一个。马灵,不能让他死痛快了。”

    马灵笑道:“哥哥放心,小弟一定吩咐下去,让他死上三天三夜。”

    四日后,阳谷县的恽哥在郊外的一处乱葬岗上,经过了三昼夜的惨嚎,终于大张着眼睛——因为他已经没有眼皮了,如愿以偿的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不知道他死前是否为自己的恩将仇报、害人性命而痛悔,也不知道他是否想来生做个好人。但是这已经不重要了,他已经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他的尸体自然不会有人掩埋,也许被野狗分食,也许腐烂成泥化作野草的肥料。他不过是个小人物,他的死不过就像一粒尘埃,不过天下这样的尘埃死的多了,这个世界总会变得好那么一点。

    善恶必有报,这是王伦的理念,他也要尽力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