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白衣
繁体版

第九十二章 大名诗会

    过了几日,王伦把山寨武将的职事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传达了下去:

    马军:

    第一营主帅:金刀杨再盛

    第二营主帅:铁桓侯杜嶨

    第三营主帅:九纹龙史进

    第四营主帅:银戟太岁史文恭

    第五营主帅:北冥大将军石宝

    步军:

    第一营主帅:疯魔护法邓元觉

    第二营主帅:赤面虎袁朗

    第三营主帅:縻胜

    第四营主帅:滕戡

    第五营主帅:滕戣

    新兵预备司负责将领:

    摩云金翅欧鹏、赛敬德苏定、铁笛仙马林、跳涧虎陈达、白花蛇杨春、火眼狻猊邓飞、卫鹤、黑面叔宝酆泰、司行方

    王伦在都监府将任命逐一下发后,各路头领都是心潮澎湃,此后他们各领一军,可以好好比划比划了。

    随即王伦宣布,所有的马步军主帅都留在恽州好好操练,只等战事开启。

    众将闻言纷纷摇头,杨再盛等人道:“哥哥,我们都留在恽州,梁山如何守卫?哥哥还是将我等带回几营才是。”

    牛皋不乐意了:“几位哥哥,你们什么意思?莫非俺亲兵营的便不是人?”

    酆泰几人也纷纷出言附和:“就是,俺们新兵营虽然负责训练新军,但是也不是不能护住山寨的废物。”

    王伦笑道:“弟兄们,你们也知道咱们梁山多大,不是容不下这么多人,但是难以放开手脚。更何况,这恽州是咱们的大后方,更是咱们的家,在家里面多待待,以后打起来也让手下的兵士知道为谁在打仗。梁山就像是一张嘴,要不断的吞进来食物,但是消化还是要靠肠胃。”

    王伦耐心给他们讲解了几个时辰,众将才闻言纷纷领命,只是对牛皋酆泰众人千叮咛万嘱咐:我们这些兄弟都留在恽州了,你们要好好保护哥哥。总之就是一个意思:我们这些高手都不在,你们这些半吊子可必须小心。气的牛皋众人直哼哼。

    安排好了恽州事务,王伦才向恽州文武官员告辞,乘船返回梁山。

    王伦刚刚回到梁山,朱武便向王伦汇报,萧山的杨再兴送来三个人,现在被朱武安排在迎宾馆,等王伦回来处理。

    这三个人是玉爪龙成贵的好友,戏珠龙谢福、锦鳞龙翟源、冲波龙乔正,这三个人找到成贵,成贵听杨再兴说王伦曾抱怨水军将领不足,便将他们三个给推荐过来了。王伦自然欣喜异常,自己刚好缺少水将,阮氏三雄人数太少,王定六的水准还待提高,至于白虎山的李俊、童威这些王伦压根就不考虑,连浪里白条张顺这种水中蛟龙,王伦都不太想要。现在成贵推荐这三个人来,王伦自然求之不得,立刻吩咐朱武将这三人带到聚义厅,同时也着人将阮小二和阮小七也带了来。

    谢福、翟源、乔正三个人都是彪形大汉,两只手臂看起来甚至比大腿都粗壮,这是常年摆舟的特点。见到王伦,三人躬身施礼,王伦也以礼相还。

    王伦微笑道:“三位来投,王某异常欣喜。王某因不在山上,故此怠慢了几位,实在抱歉。”

    乔正道:“王伦哥哥不必客气,这几日在山上,我等好吃好喝,过的好不快活。这梁山果然是个风水宝地,成贵大哥没骗我们。”说罢哈哈大笑。

    王伦知道这几个人都是江上艄公出身,举止粗鲁实属正常,也不见怪。只是微笑道:“乔正兄弟快人快语,非常之好。既然有成贵和再兴兄弟作保,王某欢迎之至,不过三个兄弟都是一般心思么?”

    谢福道:“王伦哥哥,我们三个与成贵大哥如同一体,我们都是一条心思。”

    王伦点头道:“好,既然如此,三兄弟从今日其便入我梁山水寨便是。”说罢阮小七便将压箱银发了下去,这三人眼睛就是一亮,他们和成贵都是钱塘江伤的艄公,虽然本领高超,但却始终难得温饱,自己虽然早从成贵哪里听说了梁山的规矩,但是真的见到真金白银,难免还是心动。

    王伦笑道:“三位兄弟今日便由这两位阮家兄弟招呼了,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职事安排,他们两兄弟都会替你们招呼好。”

    乔正眼睛一亮,看着阮氏兄弟道:“你们谁是赢了成贵大哥的小七哥?路上俺们仨就商量了,到了一定要和你比一比。”

    阮小七笑道:“俺就是,那次俺也是拼了老命才赢了成贵兄弟一线,真的再比我未必能赢他,不过三位兄弟既然来了,咱们有的是比划的机会。”

    几人都是粗人,又都是水上人,说话自然投机。

    见阮氏兄弟带着乔正三人有说有笑的走了,王伦心里也出了口气,水军的实力有了不小的提升。

    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梁山又恢复了之前按部就班的状态,王伦每日里面忙着各种杂事,尽可能的去提高梁山的每一分力量。

    王伦回到梁山之时已经时近年底,今年的梁山又是恽州大丰收,又是得了高唐的给养辎重和沧州的马匹,又有不少头领上山,更难得的是以李纲为首的几名有真才实学的文官入伙,让王伦心情大好。是年元旦,道君天子又改了年号,改元宣和,王伦对道君天子这种无聊的瞎折腾嗤之以鼻,喃喃自语:“说书人前辈,你所说的宣和年间终于到了,也不知天下到底还是否会是你所言那样。”

    到了元旦,王伦为了庆祝梁山的蒸蒸日上,在山寨杀狗宰羊,与全山人马好好的过了个快快乐乐的新年。

    正月初十,马灵送来两封书信,一封来自恽州梁山客店,一封来自恽州的东篱书院,都是找王伦的。

    大宋书院之风盛行,民间开办的书院也比比皆是,最有名的便是石鼓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王伦一直都有开办书院的想法,不过之前自己的条件不足,自从和卢俊义的交往日深后,王伦便以卢俊义大名府第一富商的名声在恽州开办了一家东篱书院。自从东篱书院开办以后,王伦几乎每月都会在恽州盘桓数日,在书院中讲学布道。

    要知道,无论哪朝那代,读书人的作用都是举足轻重的,就算是武将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也难以成为一代名将。故此王伦未雨绸缪,在恽州开办了这家书院,现在已有一年的时间,虽然这家书院也是按照大宋的律令做的规规矩矩,不过其中也夹杂了不少王伦的理念,王伦自己也化名王半季经常去书院讲学。王伦本打算去大名开办书院,但是一来大名乃是大宋四京之一,风云际会的场所,梁山在那里开书院过于容易引起他人的调查,二来距离梁山相对远了一些,不利于王伦来往,故此无奈之下选在了恽州。

    王伦打开两封书信一看,面色变得有些古怪:“诗会?”

    这两封信却原来都是赵明诚夫妇所留,当日在蓟州的时候和赵明诚夫妇见过一面,未曾想这两人居然今日给自己留信,请自己在上元佳节前往他们组织的一场诗会,要以诗会友。

    邀请王伦,是因为王伦那一首在破庙中王伦书写项羽的《绝句》。邀请东篱书院的王半季先生,则是因为王伦重阳节在东篱书院所做的那一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一出,当即轰动大名,此日后,这首词在各大曲肆纷纷传唱。

    李清照夫妻都是文坛巨匠,早有在大名的文友将此词抄录送信给二人,此时二人尚在陆德夫家做客,看到这首词惊为天人。但文人相轻,何况这两人都是当世大才?特别是李清照,她最大的兴趣便是撰写这种婉约词牌,此时好胜心顿时大增,当天夫妻二人便闭门沉思,随即落笔成文,赵明诚写了五十首词,李清照写了二十首,然后将王伦所写这首词混在其中拿给陆德夫品鉴。

    陆德夫看后竖起大指笑道:“贤夫妻果然是我文人楷模,这些词句之妙让陆某叹为观止。”

    赵明诚说:“那你觉得这些诗词里面哪一首最好?”

    陆德夫说:“这些诗词之中,有不少都是佳作,但是在我心目中,有三句可以称得上是千古绝句。”

    李清照忙问是那三句,陆德夫道:“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夫妻的心马上变得拔凉拔凉的,不过对未曾一见王半季先生更有了拜会的热切。

    文人会友,不过就是一个共鸣而已。赵明诚与李清照二人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文人。故此夫妻二人回到山东,便迫不及待的组织诗会,想一见这王半季先生的真容,而诗会地点便选在了东篱书院所在的恽州。李清照还提起了那破庙之中的王伦先生,故此两人给二人分别写了一封信,邀请两人一会。

    王伦放下请柬,唤来朱武吩咐了一番,随即带着牛皋和酆泰下山直奔恽州。

    到了后,王伦在自己恽州购买的宅院住下。两日后,到了诗会之时,王伦带着牛皋二人来到霄云楼,这也是梁山的产业,王伦让两人在一楼等候,自己则上了二楼翠云阁内。

    待进了翠云阁,厅内直坐了二十人不止,皆是谈笑风生,正首坐得一对中年夫妇,左右皆是儒衫士子文人。

    这等文人聚会,虽然没有丝竹乐音,更没有其他奢华,唯有茶盏几杯,却是更显得气氛良好。头前夫妇自然是赵明诚与李清照,王伦刚上二楼,便听得赵明诚开口说道:“蔡相公之曹娥碑我倒是亲眼见过,字迹苍穹有力。只是稍差了一筹。”

    “哦?蔡相公字迹都稍差一筹,赵兄可是在哪里还看过更好的碑文?”一人问道。

    赵明诚拿起茶水喝得一口,点了点头道:“书圣之字,比之蔡相公如何?”

    曹娥者,东汉孝女,父亲失足溺水,曹娥在河边哭了十七日,投水自尽,五天之后曹娥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水面,感动天下。

    汉末会稽上虞令感念其孝行,叫人为其作了碑文。蔡文姬之父蔡邕手书文字,刻在碑文之上,蔡邕乃东汉之末书法第一人。此碑文乃金石绝顶之作,只是后来失散了。再到东晋,书圣王羲之复写文字作碑,也是绝顶之作,后来也失散了。北宋元佑八年,王安石的女婿,蔡京之弟蔡卞再次复写文字作碑。

    赵明诚说的的蔡相公自然就是蔡卞,而非蔡京。蔡卞书法也是极佳,不比蔡京差上多少。

    王伦见得众人谈论得极为投入,却是也不出言打搅,只在大厅末尾处落座。

    赵明诚一语倒是惊到了左右众人,便是头前开口那人又问:“赵兄莫非连书圣王羲之的碑文也亲眼看过?”

    赵明诚对于金石之道造诣极深,为此夫妇二人家财散尽,更是著有《金石录》传世千年,为后世研究留下了极为重要的史料。只听赵明诚答道:“书圣碑文无缘得见,却是拓印绢本有缘巧遇,侥幸收入家中,幸甚幸甚。”

    左右之人闻言大惊,便是有人连忙出言道:“赵兄可带了此绢本?”

    王羲之曹娥碑手迹之绢本,也是流传千年。赵明诚一生最为自豪的便是金石之事,见得左右惊讶之色,一脸自豪道:“此番到大名来,倒是未带,若是诸位有暇,他日青州一行,可到家中瞻仰,若是诸位手中也有精品,可带到青州来,在下临摹了几幅,可与之交换。”

    赵明诚与李清照夫妇,如今收入实在不多,收藏之法也只得如此,便是以物易物了。

    “赵兄临摹,必然深得其中几味,换之不亏,他日在下带些金石美物青州拜访。若是能见蔡邕手书,便是死也无憾了。”说话之人神采飞扬,想来也是此道中人。

    “蔡邕手书这辈子怕是无缘得见了,在下走遍各地,皆无音讯,生平大憾啊。”赵明诚听得蔡邕,一脸遗憾之色。

    又有一人开口问道:“赵兄,时下听闻一事,说是那魏武曹操与杨修见过蔡邕手书之曹娥碑文,却是不知此事真假。”

    赵明诚闻言摇了摇头,开口道:“我也听闻过此事,便是杨修与魏武还有字谜之争,实乃人之杜撰也,曹娥碑于会稽(苏州到绍兴等地),魏武一生未到江南,如何见得到此碑文。”

    此人一听,恍然大悟,说道:“还是赵兄造诣深厚,原道是人杜撰所出。多谢赵兄解惑。”

    王伦听了微微一笑,野史传说中记载过杨修才思敏捷,快曹操三十里的典故。曹操与杨修一起路过曹娥碑下,碑面有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便是一个字谜,杨修立马而解,曹操直到走出三十里之后才解出字谜。

    黄为色彩,绢为丝,色丝为“绝”。幼妇乃少女,少女为“妙”。外孙乃女儿之子,女子为“好”。齑臼是碾磨调料的器具,受辛辣,受苦甜,受辛为“辞”,古代“辞”也作“辤”。

    便是“绝妙好辞”。

    王伦对于李清照之夫赵明诚此时更是高看几分,这对夫妻治学态度当真带有一股魅力。待得这个话题谈得差不多,王伦才起身上前拱手道:“王半季今日来迟,见过赵兄,见过易安居士。”

    赵明诚见到王伦面露惊喜之色,连忙站起身来恭敬回礼道:“刚刚未见王兄,蓟州一别,王兄风采依旧,可喜可贺,但却未曾想到原来王兄便是半季先生。”

    李清照也连忙起身一福,说道:“王相公有礼!”

    要说这夫妇二人,如今一个四十有一,一个三十有八。如此逍遥治学,也算是人生大幸。奈何还有靖康大难,当真也是雨打浮萍,从山东之地一路流亡南下,艰苦也是无数。赵明诚过不得多久还又当了官,靖康之前,还先后出任了莱州与淄州两地知州,然后便是金人肆虐。

    左右文人士子皆是起身拜见,王伦拱手客气。王伦对于赵明诚李清照这样的文人,心中不自觉多了一份尊敬。这对夫妇也值得王伦尊敬,王伦心中,文人不过两种,一种便是治学有成,如赵明诚、李清照,《金石录》传承千年,为后世治学之人提供重要的史料参考,词作更动人心。另外一种便是治理有方,如张良、萧何。这两种文人才能称之为文人,其余识字之辈,如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