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人生40年
繁体版

第十九章雷小的六年级

    85年九月一号,雷小开学,马龙没让家长送,自己背着个小军用挎包就跑到学校报到,前世,一直到高中毕业,马龙一直用的都是这种小挎包,每天用到的书才会拿回家里,其他的各科书都放在学校书桌里,等到上了高中,在学校做学校发的习题试卷,家里用自己买的其他学习资料。

    插班到六一班,这个小学从五年级开始就固定了班级成员,老师也是跟班上来的。小马龙虽然岁数比正常年纪小两岁,但勤锻炼,有意识的均衡足量营养摄入,身高跟班里别的同学看不出区别,还反而属于个高的那批。

    跟老家一样,开学也是开局大扫除,然后进了班,别的同学交作业,然后领新书,马龙没有作业,只领书。待发下书来,一看版本跟老家一样,都是人教版的,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美术、历史等。再看课程表,在书籍之外还有体育、劳动课,在这个年代,京城的小学也没开英语课,不过马龙家里已经买了不少各类英语学习资料,重点是把很多遗忘或是没掌握的单词、词组、用法等趁着现在的强悍记忆力,赶紧都记下来。

    因为马龙是插班生,在老师点完名后,让马龙进行自我介绍,

    “我叫马龙,来自灾区,也是英雄的涅槃之地凤凰市,76年生人,今年虚岁十岁,因为父母在这边工作,暑假刚转过来,没什么特长,学习还算过得去,很高兴认识大家,谢谢!”马龙的介绍很简单,不过年龄确实让班里同学感到不可置信,比他们小了两岁好不好,这个头长得,能跟得上吗?不过大伙都没有啃声,只是带着善意的鼓掌欢迎。

    开学第一天就是半天课,马龙做完自我介绍后,老师讲讲话,安排些事情就宣布放学了。根据回家方向,同学们分成几队,然后在路上,再分别离队回家,没有后世那种一放学家长围满接孩子的景象。

    回到家,马龙掏出学校新发的书,想了想,为了不显得另类,还是遵照老师要求,把所有书都包了牛皮纸书皮。然后用钢笔划线,写上班级姓名。再然后,把书又都装进书包,拿起吉他弹了会儿,然后想了想,找出之前买的曲谱本,开始写(抄)歌谱曲。刚开始,写写画画的比较乱,一边写还一边弹,然后再改,慢慢的,谱曲顺当了些,再填上歌词,到下午再赶到饿了的时候,已经写了七八首。第一首就是《同桌的你》,印象里这是94年高才子发布的歌。

    感觉到饿了,马龙跑到了新街口路边吃了碗面,回来就拿起英语词典背单词,感觉会了就默写在自己制作的一个生词本上,这个生词本已经是第三本了,厚厚的英语词典也背了四分之三。以后再重复背几遍,词汇量基本上上大学都够用了。

    已经快九点了,天也黑了有一会儿了,老爸摩托的突突声传来,随后老妈小姑的说话声也传了过来。看来还是在讨论着分给她一个铺子的事。然后风风火火的三人吃了一顿水煮挂面打卤凉面,老妈又开始做起工作。

    基本意思是小姑也十八了,现在已经能独立挑起一个店铺了。这样把以前的念头重新拾起,老妈要把一个铺子彻底交给小姑,让她独立经营。还是老爸帮她上货,也可以自己选货,总之帮扶到位。说了很久,老爸也在旁边劝解,让她试试看,不行再交回来,小姑总算答应了试试看。

    老马又对马龙说,“之前找的那个中介给在银锭桥西偏北的位置给找了一个院,还不小,有临街门面,不过要价挺贵,得小五万,而且还有租户没到期,问咱要不要。”现在京城的人越来越多,房价也慢慢涨起来了。

    马龙听闻,说“那就等周末去看看吧,老爸,你再让他看看相邻相近的房子院子的,若有就一块看看。”

    老马点头应下。不过,小姑又提到说,以后就住大北窑那边了,时间有个早晚的,就别老往这跑了。看来真的对自己生意上心了,这是怕自己做的不好,对不起哥嫂的一片心意。老爸一听行,不过一个人住那儿不安全,老三也毕业了,开始上班,单位离那不远,就喊他过来住,就别再单位住了。正好隔壁也是一个小院,布局差不多,问问看能否买下来,将来送给老三结婚用。而这套就送给小妹了。

    马龙一听,这大哥大嫂当的可以,完全赞同。这两套小院将来拆迁了,能在附近换两三套面积不小的楼房,也算给三弟、小妹置办了一份家业。

    按部就班的,马龙开始了最后一年的小学生涯。周四,学校进行了一次开学考,只考数学语文,马龙又以几乎满分的成绩拿了全校第一。这个时候学校还没有禁止给学生排名的规定。所以老师在宣布成绩的时候,对于前几名不仅宣布成绩,还同时把全校排名说一下。这下老师同学们对小两岁的马龙学习能否跟得上不再怀疑。

    到了周六,老马带着马龙去看了银锭桥的院子,确实挺大,这边临街面向后海,另一边也是临街,不过是个小胡同。房屋质量一般,跟西海大院简直没法比,就是破破落落的普通民居,临街的门面分了三家,有开早餐铺的,卖纪念品的,还有一个卖磁带的,现在还在滴哩咣当的放着音乐。因为分很多家租户,私搭乱建严重,即便落实ZC院子要回来了,还有个别租户不愿搬走,房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催不动。马龙就跟中介说,跟房东侃侃价,四万拿下,院子过户后,咱再去想办法促迁。中介跟房东跑一边嘀咕一阵,同意了,等下周一去办理过户。

    隔壁的院子相对来说小些,不过人家不卖,自己家居住,多余的房间租了出去,门面房自己家开了个杂货铺。又隔了两家还有一个院子,沿街长条状,门面比较多,但院子纵深不大,那边临胡同的是另一家院子了。都是临时租户,临街的商户也会随着房屋过户而重新签租约,若不想再出租,可以提前告诉他们迁走。院子要价三万,估计还有得谈。

    马龙跟老爸说,都买下吧。老马对于这些也是言听计从了,立马跟中介说,让他去谈。

    马龙看了看两个院子,看看布局,再设想下如何改造,不过老建筑基本都不再保留了,基本上全部推倒重建。对于两边临街的院子,准备临后海这边变成纵深大点,净空高些的酒吧,设置一个小舞台,能容得下小型乐队表演,整个酒吧全部大敞间,不设一根柱子,然后还有二楼的半圈包间。酒吧后面则建设一圈二层小楼,仓库、厨房、厕所等放在一楼,剩余房间都成酒店似的含独立卫生间的标准间,给酒吧经营人员住,驻场乐队及歌手住,也可以自己过来玩,或许某天就遇见谁谁谁呢也说不准。

    心里算计好,然后喊来中介,跟他一起把两处院子都量好了尺寸,别忘了,马龙前世是土木的高工,这是他的老本行,接下来回家他准备自己去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