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历史:李世民要抓我做女婿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 亲征【求票票】

    唐王大点兵。

    大唐要出兵征伐东突厥,一报去岁之耻,二来永绝后患的消息早在半月之前便已经传开,举国上下的年轻人无不热血沸腾,纷纷踊跃的前往县城的征兵处赶去,想要报名,哪怕打仗在即,只能去当一名后勤补给的火头军,也自觉得幸有荣焉。

    年轻人们踊跃投军,倒不完全是打着热血报国,建功立业的心思。

    而是新军改革以来,待遇翻了数倍,当兵,已经是仅次于当工人以外,当下最受平头百姓追捧的职业了。

    当一名后勤,管吃管住,还有饷银拿,打仗也是走后面,面临危险的概率极低,随军一趟远游,公费旅游的同时还能增广见闻,何乐而不为!

    种种机缘巧合之下,这一届的民夫素质出奇的高。

    民夫们各自从家乡往预定的节点赶去,而正规军,则是集结长安,在李世民的率领下,登上了北上的铁皮火车。

    轨道初设,长度有限,仅有两百余里,一路向着东北方向,至汾水边,便停下了。

    再往前便是山脉,想要继续前铺,靡费甚大,但这也能为大部队节省两至三天的行程。

    火车到了站点,大军渡河,转骑马赶路,马匹是早已在此处马场备好的,倒也没有丝毫的耽误。

    这次出兵,李世民点兵四万,驰援隋国后合兵一处,便是七万。虽然比起突厥各部落合兵的十二万之众在人数上有着较大的差距,但是有着新式的武器加持,半点不带怵的。

    李世民带着队伍继续往定襄城方向赶,便进了山。

    山道两旁古树参天,山间怪石嶙峋,林中猿鸟乱啼,倒是生机盎然。

    四万人的队伍便顺着山谷间的官道一路前行,队伍便拉长成为前后绵延数里的一条长龙,在高空看去,仿若是在山谷间蜿蜒爬行的巨蚺。

    走在路上,还依稀可见安排走在前头的辎重队伍经行后留下的骡马粪便和或深或浅的车辙印。

    按照目前的行军速度,不出半月,大唐的军队便可以在定襄城与杨茹卿的人完成合龙,只是眼下最关键的便是,杨茹卿能否抵抗住东突厥的进攻,坚持到援兵的到来了。

    虽然李世民对杨茹卿个人能力很是认可,但毕竟是自己的女人和孩子在外边,心里不免还是有些担忧,心中也有些后悔,当时不应该将人放出去。那些工作,换个人来或许没有能完成得那么好,但总不至于会出问题。

    心下有顾虑,部队的行程自然赶得急了些,今天白日里部队整整行进了一整天的时间,比原定的计划多走了20里地。

    山里的日头总是比在平原上要短些,当太阳躲到了西边的山坳里,天色也黯淡了下来,秋末的山间,已经积累起了一层薄雪。堆积在河谷旁掉光树叶的枝杈上,远看群山,却早已因雪白头。

    太阳落山,山谷间便也刮起了晚风,山顶的霜雪寒气顺着沟壑,便如泄洪一般倾泻而下,让河谷中本就有几分寒意的空气,更感冻人。

    不得已,李世民下令让部队原地驻扎休整。

    夜间行军乃是大忌,且不说天色一暗下来,士兵中多有夜盲症患者,到那时便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极易走失。

    莫说点火把,点灯照明,那些都是应急的军需物资,若是用来赶路,还不知道要靡费多少。

    就说那到了夜里,山中活动的凶猛野兽也渐多了起来,如今这雪花覆盖下,动物们必然面临食物的短缺,贸然行军,极易受到攻击。

    士兵们以伍为单位,原地搭建简易的帐篷,埋锅造饭,围着篝火坐在一起,肩挨着肩,将篝火围得如铁桶一般,肆意的享受着火光的温暖,同时也将身后的寒风隔绝在外。

    篝火上挂着的铁锅里,炖煮的是这一天里难寻的佳肴,橘黄的火焰伸长着舌头舔舐着锅底,锅中传出的咕咚冒泡声让人难得的安心,敞开的铁锅口上升腾着白气,一股食物的香甜气息抚慰着每一个疲惫的旅人。

    士兵们围着篝火,一边揉着腿,舒缓着赶路一天的疲乏,有一句没一句的就开始聊起天来,一片其乐融融的欢快景象,反倒是让人一时间忘了这是一支即将要奔赴战场的军队。

    队员们不管你来自天南海北,只需要坐在一个篝火旁,一边分食着食物,一边分享故事,很快便也打成一片。

    星星点点的篝火点缀在夜间的山涧里,像极了逛庙会时,街边挂起的一排红灯笼,喜庆而又安宁。

    这便是让李世民无比怀念的军旅生涯,他阔别已久,今日又终于找回来了。

    这次亲征,李世民没有给自己安排马车与銮驾,一来嘛,是嫌耽误行程,二来便是为了体验这难得的戎马时光。

    “窸窣窸窣~”李世民快速解决了晚饭,将手中的餐具递给了一旁的亲卫,盘坐在篝火前的他舒服的伸了个懒腰,身子自然后仰,躺倒在了他的爱马‘飒露紫’宽阔的马背上,一种温暖,踏实的触感反馈回来,是难得的舒心。

    紫燕超跃,骨腾神骏,气詟三川,威凌八阵。此时这匹神骏的宝马也是感受到主人的平和心境,很是安心的陪着主人一起卧躺在篝火旁,细数着火星‘哔啵’作响。

    双手枕在脑后,看着头顶苍穹的漫天星斗,也不用去思考它们存在的意义,便是就这么看着,也是极美极美了。

    一人一马正享受着这难得的片刻安宁,山道一旁向半山腰的方向却是一阵乱鸟扑腾,显然是有动静。

    原本还躺卧在地的飒露紫,此时也抖落了李世民,骨碌碌的翻身爬起来。

    “嘘吕吕吕吕~”马儿嘶鸣,四肢蹄子焦躁不安的在原地踏跺着,发出‘踢踏踢踏~’的声响。

    这一反常的举动显然引起了周围士卒的注意,李世民也是站起身在一旁,执起飒露紫的缰绳,将马头拉向自己,贴着马头,抚摸着它的毛发,安抚它的情绪。

    “陛下,上面山上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