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持道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道尔胸中无一物

    脚步声小心逝去,室中渐归寂然。

    妫元鹰嘴开合,道:

    “于先生,这澜沧盟中倒也有识得高低之人,我老人家觉得,这间舱房却比那闹哄哄的二层好多了。”

    于持面色舒缓,挥挥衣袖,道:

    “其等还是看了姜道友的面皮,若是不然,区区两枚海贝,怕是上来不得这四楼的客舱。”

    “嘿,谁的面子不打紧,我等有得享受便好,采蘋,你说是也不是?”

    芈采蘋抿嘴一笑,却未曾回话。

    这客舱中正是于持一行。

    上得那澜沧道盟的法舟之后,于持两人一龟在船头流连甚久。

    知客道人得了陶三运嘱咐,在舱室门口等了良久,却不见那两人一龟入舱。

    那陶三运见过平长老,将疑似有沧溟宫客人登船之事仔细说了。

    平长老听后沉吟片刻,对于持毫无印象,虽心中稍有不定,却也不敢恶了沧溟宫,遂命陶三运主事,好生招待于持一行。

    担心船上知客不知轻重,将于持两人一龟等闲看待,陶三运便急急来寻知客道人,却闻得未见其等身影。

    几人一番好找,终于在船头见得那两人一龟。

    陶三运长吁了口气,小心翼翼的将于持一行领至四楼雅静客舱住下,又吩咐舱外侍从小心伺候,方才稍稍放下心来,眼下刚离去不久。

    随后几日,于持一行也略略于船上船下逛了一逛,见了不少道魔异修,亦领略了这澜沧道盟高明的经营手段。

    这法舟空间颇为宽敞,三楼船尾竟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坊市,多有各地来的修士在彼处交易修行资财,互通有无。

    过得数日,两人一龟有些腻了,便多在房中安歇修持。

    夜深人静,舱中突然响起妫元问话:

    “老龟我多日不曾入水,却有几分挂记,先生与采蘋两人自于此处修持,老龟今夜去这海里游玩歇息一宿,如何?”

    于持略加思忖,微笑回道:

    “妫老但去无妨,比之内陆河流,这深海大洋确实另有一番风貌。采蘋这两日丹田萌动,似有入道之象,在下却不能随妫老同去一开眼界了。”

    那老龟闻言大喜,四肢划动,摇头摆尾间发出了几声高兴的低吟,

    “过些时日,我等往那沧溟龙宫一行,其中景象定比这处更为壮观。”妫元眼神在于持师徒两人身上转来转去,嬉笑着说道。

    这老龟修行数百年,却依旧存了些赤子之心,倒也颇为难得。

    于持颔首称是,道:

    “这法舟虽是东海大派所有,航道当是熟悉的,但毕竟深海不比河流,还得多加小心为上,若有意外,妫老但呼于某便可。”

    妫元点了点头,边向外行边道:

    “我老人家省得,不过,想来这堂堂道盟法舟的航道之上,当是安全无虞的。”

    片刻之后,耳边响起一声轻微的入水声音,应是那老龟入了海中。

    摇了摇头,于持轻声一笑,旋即,看了对面结跏趺坐的弟子一眼,但见面色莹莹,似有元气自天际垂落,如丝如线、连绵不绝。

    于持面色稍稍一紧,正襟危坐,亦闭上双眼,细细品味元气流动。

    大致过了两三个时辰,东方水天相接之处隐有微光泛起。

    舱中,芈采蘋呼吸微不可闻,俄而,一丝看不见摸不着的气息随着呼吸投入鼻窍,直落下腹丹田气海而去。

    芈采蘋身躯微微一颤,经脉微感刺痛,犹疑之际,耳边响起了师父的温言细语:

    “定心正意,元气游走如水脉顺势而下,周天乃止。”

    福至心灵,芈采蘋适才略有慌张,闻得于持话语,那“清心行脉图经”中的文字图影顿时浮至脑海,当即定住心神,默念经义。

    元气如溪流潺潺,渐次汇入主脉,循周天而动。

    于持略微注视两眼,心中颇感欣慰。

    昔年范河入道之时,于持未在安远护法,幸得范河道心坚定,又赖于多年苦难经历锤炼,因此,虽稍有波折,最终仍是入了修行一道。

    不过,即便入了道途,范河对自己未能如师父一般感气入道,一直引为憾事。

    这芈采蘋确是天资不凡,数月修行,一朝感气,竟顺利迈进了入道一关。

    于持微微颔首,当即出言说道:

    “采蘋,继续行气,入道之时,元气流转最是灵动,若行得一百单八周天圆满,于你日后道途甚为有利。”

    芈采蘋闻言,面色严整,双手结印,趺坐不动如山。

    片刻之后,修持中的芈采蘋已渐入佳境。

    蓦地,船身轻轻一晃,接着,便有层层波浪朝这方涌了过来,越来越高、越来越急。

    于持立身而起,掌指变幻间于空中打出一道符文,朝芈采蘋当头罩下,口中喝道:

    “定。”

    船身摇晃得愈发激烈,外间传来无数痛呼咒骂之语,已入得定境的芈采蘋犹自不觉。

    隐隐约约中,于持的声音在泥丸深处响起:

    “你自修行,为师去去就来。”

    话音未落,于持闪身出了客舱,稍稍抬眼扶栏一看。

    层层叠叠的乌云已将这一方天空笼罩得严严实实,方才天际隐隐现出的红霞亦消失不见。

    云层之中电光闪动,霹雳不绝。

    法舟前方海面上,一个巨大的水涡凭空现出,水雾弥漫,波纹四散开来,方圆数十里水域的鱼鳖,水面飘荡的无数大小杂物,皆往那水涡深处坠落下去。

    腥风肆虐,骤雨如注。

    法舟晃动不已,无数人影狼奔豕突一般来回跑动,下方几层客舱和甲板上,已有十余人先后坠入海中。

    客舱顶上传来几人商议争论的声音,一道歇斯底里的嘶吼过后,接连响起“噌”、“噌”的两道剑鸣。

    就在楼上平岳两人纵声长笑之际,于持轻抖衣袍,身躯微微一转,高高的跃出了法舟。

    狂风暴雨之中,前方海面上腾地跃出一条百十丈长的可怖巨鲸,血盆大口中獠牙森森,擦着水面狠狠向这法舟当头咬了下来。

    “秋风萧瑟洪波起……”

    风帘雨幕、视线模糊之时,一阵清风凭空涌动,卷起漫天水雾,在半空中化作一道银色水墙,挡在了法舟与那巨鲸之间。

    法舟前方半空,于持右手自头顶发髻垂于身侧,一柄黑色的三尺长剑斜握掌中。

    下腹丹田深处隐隐传出森森寒意,于持吐出一口浊气,体内元气来回游走,将那寒意压制了下去。

    “轰”的一声巨响,那巨鲸猛然冲破水墙,于漫天腥气中跃身扑来。

    水纹涡流中,妫元疯狂划动四肢,口中连连吐息,欲止住下落之势,却无奈发现只是徒劳而已。

    水墙破散,半空中现出于持长衫飘飘的身形来。

    绝处逢生机,妫元嘶声吼道:

    “于先生救我。”

    海风猎猎,衣袍翻飞,于持倒持长剑,半空中与妫元相视一眼,道:

    “诚不我欺,守不如攻啊。妫老,萧瑟秋风挡不住那妖鲸,且再看这‘秋水长天共一色’如何?”

    说时迟那时快,话音未落之际,于持手中玄剑平举齐肩。

    稍倾,于持清喝一声:

    “起。”

    手中玄剑微微旋动,闪过一道弧状微光。

    半空中,于持身剑如一,一丝玄色光影自下而上跳动。

    长剑落处,那巨鲸自头至尾破开一线血色,旋即向外爆开,一时间污血四溅、血肉横飞。

    顿时,一声声震耳欲聋的长鸣响彻天际海空。

    雾散风歇,那妖鲸宽阔无比的乌黑脊背上,豁开了一道尺许宽窄,却有数十丈长的巨大血槽。

    伤处深可见骨,那妖鲸怒吼连连,霎时血色弥漫,将这一方天空水域染得一片赤红。

    “轰隆”一声巨响,水花四溅,吃痛巨鲸重重的轮回海中,数息间不见了身影。

    海面上不时泛起血水,越来越淡,漩涡亦越来越小。

    半晌之后,海面复归平静,天上亦有风停雨住之势。

    透过层层雨雾看去,东方遥远天际,隐有一轮红日冲破云层。

    这一番争斗说来甚久,实则不过盏茶的功夫。

    法舟上众多客人先后缓过神来一看,却哪里还有巨鲸、漩涡的半点踪迹,半空中那挥剑斩鲸的高人亦不见了身影。

    不过,渐渐变小的雨势中,海面上久久微散的污血,空中时浓时淡的血气却在提醒着所有人,方才之事并非一场噩梦而已。

    船上喧声四起,一阵混乱不提。

    且说法舟顶上,凝神戒备了许久的平岳两人长长的吐了一口气,相互对视一眼,俱感不可思议。

    良久之后,平长老咽了咽嗓子,涩声说道:

    “船上何时来了这样一位高人,剑锋之盛,几有五气之威,岳长老,你可识得其人?”

    那岳长老苦笑两声,连连摇头。

    思忖半晌,平长老忽然眼前一亮,朗声吩咐道:

    “来人,唤陶三运来见本座。”

    四楼客舱。

    “啧啧,我老龟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本道此番东海之行,见得深海远阔便是此生大幸了。不料于先生剑势之犀利,竟是老龟平生未见,那妖鲸亦不敢掠其锋芒,只一剑便骇然遁走了,当真可惜。”妫元心有余悸,却仍是不由摇头晃脑,笑道。

    于持脸色发白,只觉腹下寒意上涌,竟有愈演愈烈之势。

    当即挥了挥衣袖,盘膝趺坐,道:

    “那妖鲸着实有几分本事,若是不退,我等怕是有些麻烦。妫老,且容于某调息片刻再说。”

    “采蘋,若澜沧盟有人来访,便道为师身有不适,容后再谈。”略微沉思片刻,于持又转过身去,对芈采蘋吩咐了一句。

    芈采蘋双眼发亮,闻言恭声应是,朝于持躬身为礼之后,转身行至舱房门口盘坐下来。

    那老龟亦是个知情识趣的,见此情形,便知此番争斗虽只在电光石火之间,但看那妖鲸受创不浅,说不得于持亦有所损耗。

    妫元当即收缩四肢头尾,趴伏于舱中一处角落。

    日色向午之时,澜沧盟平岳两人领了数名下属联袂来访,那陶三运自是其中之一。

    闻得舱外动静,芈采蘋不待对方走近,便闪身出得门外站定。

    见芈采蘋站在门口,平岳二人俱是眼前一亮,心道好个钟灵毓秀的道门弟子。

    陶三运得了平长老示意,趋步上前,拱手言道:

    “这位道友,盟中平长老、岳长老欲拜会于先生,不知尊师是否得空?”

    “明人不说暗话,敢叫诸位知晓,家师眼下却有些不便,可否容后相见,若是两位前辈有暇,下船后亦可一叙。”

    雨过天晴的海面耀起淡淡金光,那陶三运心中却是乌云密布,闻言强自转过身去,颔首低眉。

    平岳两人脸上微有犹疑,旋即,那平长老轻声笑道:

    “便依道友所言,老夫扫榻以迎贵师徒。”

    黄昏时分,于持自定中悠悠醒转,于舱中四周环视一周,笑意俨然。

    “师父醒了,可有他处不适?”肃立一侧的芈采蘋眼前一亮,快行数步上得前来,急声问道。

    角落处的老龟亦人立而起,摇头晃脑的行至于持数步开外,圆溜溜的眼睛里尽是担忧之色。

    于持轻摆长袖,笑道:

    “于某无恙,多谢妫老护法,嗯,采蘋亦辛苦了。”

    芈采蘋神情一缓,道:

    “师父无恙便好,适才可把采蘋和妫老担心死了。”

    妫元晃了晃脑袋,瓮声瓮气的说道:

    “于先生,那妖鲸当真这般厉害,竟伤了你么?”

    于持闻言一愣,旋即站起身来,于舱中走了几步,转身回道:

    “妖鲸修为约莫与龙虎圆满修士不相上下,不过肉身甚为强横,加之这深海乃是鱼类主场,于某要拿下此妖,确实不易。”

    “不过,于某体内不适却与那妖鲸无甚关联,仍是前番天劫余威,一时三刻却也驱之不得,需用水磨功夫慢慢调理了。”

    说罢,于持摇了摇头,此番未竟全功,于那妖鲸遁走一事总归有所遗憾了。

    那老龟挥动前肢,道:

    “妖修异类,肉身本就远超道门修士,便如我老人家,若是拼不过敌人,缩回这壳中亦可稍稍保全自身。不过,于先生向来多用五行道术和符箓之法,却是何时修的剑道,今日晨间,老龟我大吃一惊?”

    “剑道么?”于持神情略有恍惚,似有追忆之色。

    稍倾,于持眼神一转,道:

    “于某有一多年好友,其人出身西北武林世家,其家中一门“狂风剑法”,数代传承不绝,到了于某这位好友这辈,更是胸有丘壑,融百家之长,将那狂风剑法推陈出新,更添三分威势。”

    “今日于先生所施剑式,竟是凡尘武学?”妫元猛的双眼一睁,道。

    于持哈哈一笑,道:

    “凡尘武学又如何,修行之事,殊途而同归也,道法与武学都讲究个日新、日日新,若人人皆固步自封,又何来今日之魔道诸派?论杀伐之利,莫过于剑法一道,于某这秋风落叶剑诀,便自那狂风剑法中化出,可惜如今只得两式,今日却未能将那妖鲸拿下,略为不美。”

    约莫七八年前,于持自安远北上边关,于邯都金明河上遇得那乐飞鹏夫妇,乐飞鹏有感天下大势不稳,担心完善后的“狂风剑法”就此凋零无着,便抄录了一卷托付于持保管。

    一路修行,于持先是勤修符箓云纹之道,其后又精研五行道术法门,虽多有奇思妙想,符箓道法亦颇有建功,但值此风云际会之时,于持颇有束手束脚之感。

    恰逢那朔州大侠交托剑法给于持保管,于持心下一动,剑法一道首在杀伐,其后数年便花了心思,至今已修得一守一攻两道剑式。

    “不过攻守两式剑法,便差点将那不知修了多少年的妖鲸斩灭当场,于先生当真手段高明,老龟佩服之至。”那老龟摇了摇头,两只前肢并拢,大声说道。

    于持摆了摆手,连道不敢。

    一旁默立良久的芈采蘋眼中精光闪过,问道:

    “师父,那玄黑长剑又是何物,前番采蘋手持之时,感觉颇有分量,然师父却能将其化为发簪,甚是奇怪。”

    于持闻言,微微一笑,右手轻轻挥动,将那发簪持于手中,道:

    “此发簪不过为师院中桃树一枝而已,待此行完结,采蘋与为师回到安远时,便可在院中看到那颇为不凡的桃树前辈了。”

    芈采蘋与妫元面面相觑,心中皆是啧啧称奇不已。

    看了看面前的一人一龟,于持心中哑然一笑,旋即,转身复归原位盘坐,朝门外朗声说道:

    “道友到此良久,不知有何要事相询,但请入内说话。”

    言说之间,于持挥了挥衣袖,示意芈采蘋打开房门。

    “吱呀”一声,自客舱门外袅袅婷婷走进来一名面目清秀的年轻妇人,身穿翠绿长裙,头挽发髻、身姿玲珑。

    在一人一龟的疑惑不解中,这妇人行至于持数尺开外,叩首拜道,口中说道:

    “小妖唐小竹,拜见真人,望真人指点迷津,传授真法。”

    于持双手虚扶,轻声笑道:

    “道友且起身说话。”

    翠裙女子闻言,并未起身,只是稍稍正身跪立,颔首低眉。

    于持见状叹了口气,道:

    “在下一介散修,却如何指点得了道友,道友又自何处见得,在下乃是高人呢?”

    唐小竹抿了抿嘴唇,轻声回道:

    “今日晨间与那妖鲸一战,惊天动地,船上道魔散修皆震惊不已,只不知是何方高人出手。奴家原身乃是一株异竹,本事不大,于潜行匿迹一道却略有几分心得,凑巧见得澜沧盟平长老等人往此方而来,便暗随其后,听得只言片语,由是猜测这间舱室中住着的,应是那击退妖鲸之高人。”

    沉吟数息,于持目光闪动,右手衣袍轻轻一挥,将这翠裙女子扶了起来,略带惊讶的说道:

    “不想道友竟有这般本事,如此一说,于某更不知道友何事相询了。这般法门,等闲阵法应阻碍不了道友行止才是,道魔诸派、仙岛高修,何处不可求教?”

    唐小竹面色戚然,躬身回道:

    “原来先生姓于,真人容禀,小妖流落红尘近两百载,神魂混沌、识念不清,前尘往事早已茫然无识,近三五十年来,渐渐回复得些许本来,欲求大道,却苦无门径可入,遂四处游历,冀有一日能得高人垂怜,助小妖重入道途。”

    这般情形,倒让于持想起眼下在万峰林石峰上修持的许寒英来,不过这竹木小妖,却比许寒英的情况要好上些许。

    当即,于持看了这小妖两眼,心中顿感有异,道:

    “竹道友,先前是否在那箜篌岛一处酒楼演过木偶戏?”

    唐小竹神情一变,道:

    “真人如何知晓?”

    “如此说来,那日在说书先生身侧帘幕后演练木偶杂耍的,便是竹道友了,不知道友所谓指点迷津一事,却是何意?”于持思忖数息,出言问道。

    “原来那日真人亦在酒楼,小妖却是有眼不识泰山了。”

    心头犹疑稍解,唐小竹略皱了皱眉,说道:

    “大约四十多年前,小妖神智清醒后,发觉自己化作一具木偶,栖身于邯都城中一名说书先生的行李中。那说书先生无儿无女,却甚有几分说书的本事,于彼处过得甚是不错。小竹无处可去,便在那说书先生的住处安身下来,依本能修持。”

    “后来,那说书先生年老归乡,并收了一名亲传弟子,便是此前与小妖同行的那位,小妖亦随之去了长山府。”

    “长山府?”于持心中微微一动,似有一根线将两名说书先生连了起来。

    这竹妖所说的邯都说书先生,应该就是昔年那茗客来茶楼那位,而箜篌岛上说卫去疾话本的说书人,便是昔年老先生的弟子了。

    这般说来,于持几年前去那长山府醉仙居沽酒之时,与那说书人已打过照面了。

    于持不禁轻轻一叹,当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

    只听这竹妖继续说道:

    “小妖修行略有所成后,老先生数年前仙逝,一应遗物自当焚去。小妖自不愿就此陨灭,却又茫然无有归处,便做了一场戏,将自己嫁于那老先生之弟子。”

    舱中两人一龟表情不一,却不同程度的被竹妖这一番言语惊到了。

    默然片刻,于持轻咳两声,道:

    “竹道友向道之心,于某佩服。”

    唐小竹闻言粲然一笑,旋即面露悲苦之色,道:

    “这些年来,小妖跟着老先生和善郎走了许多地方,亦曾遇得些修行中人。那魔道邪人,小妖自是不敢亲近,但偶有求教一位高人,其人言小妖道基有损,此生无望大道,便是遭魔道宗门捉了去,亦入不得药、炼不成丹,不过一把柴火罢了。”

    于持闻言心中一动,道:

    “却是何故?”

    唐小竹盈盈拜倒,语带绝望,道:

    “只因小妖腹中空空,胸中无有一物,乃是无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