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歌行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一章 回家

    山风带着丝丝寒冷,吹打着悲伤的人们。山中的一座座坟墓前,祭奠的人不多。有眼尖的人发现一伙人,与众不同,人人威武高大,看起来武艺不凡,尤其是其中那个大高个,简直是平生仅见,言谈举止中,有官威,应该是微服私访的官员。他们在远处的几座坟墓前停下,大高个男子,眼中含泪,跪下烧纸。

    那几座坟墓的四周围上木栅栏,并且坟墓前下山的路特意垫的平整,一级级。有人想到,那是谁的坟墓,立即招呼身边的人,议论纷纷。

    袁秀在坟墓前诉说着心里话,亲兵们见主将悲伤难过,心情也随着降到冰点,却没有忘记自身的职责,观察四周。袁秀将自己带兵打了大胜仗的消息,告诉给舅舅一家人,人死后是否有灵魂,是否有十八层地狱以及极乐世界,袁秀不知道答案。但他还是决定说一说,也许舅舅一家人的在天之灵,聚精会神的听着,并发出了开心的微笑,只是自己看不见而已。

    舅舅一家人都是好人,在自己人生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手,而自己刚刚让他们享清福,就遇到了古阳人的屠刀。可恨自己当时不在身边,以自己的武艺,也许能保住舅舅一家人安全脱身,命运的安排,真让人心痛。

    老天爷让自己成为了孤独者,幸好,没有夺走全部,留下了路琦雅,想到她,心里很温暖,并憧憬婚后的日子。

    祭奠不知多久,袁秀说完了英勇杀敌的故事,也烧完了纸钱,擦干了眼泪,正准备起身离去时,听见身后响起亲兵们威严的声音“何人,不许向前。”

    “军爷,这位是我家老爷,安平县于大人。”

    袁秀想起来,这位于大人是从外地调过来的县令,为官清廉,百姓们交口称赞,并且,上任后,组织百姓们,闲暇时,操练,以便战争来临,保卫家园。他转身,见到一伙差役拥簇着一位穿官服,三十多岁,气质沉稳的男子走来。

    “敢问,是镇北大将军?”于大人行礼,恭敬问道。

    “是我,不知于大人有何贵干?”袁秀答道。

    “真的是您呀,您的丰功伟绩,传扬天下,您是国家的英雄,多亏了您,守住了山隆关,否则,古阳军长驱直入,安平县再次,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闻听您带兵打了胜仗,我激动的彻夜未眠,一直想亲眼见见您的真容,全县百姓也想当面感激您。正巧,今日听我手下的衙役李根说,您回来了祭奠亲人,这才冒昧前来打扰,失礼之处,请大将军海涵。”于大人说完,仍难掩满脸的喜色与神情的激动,对于治下出了这样一位惊天动地的大英雄,他与有荣焉。全县百姓闻听英雄是本地人,一直想要见见袁秀,当面感激。可他们哪有机会见到袁秀。

    百姓们无缘当面感激,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在袁秀亲人的坟墓边缘,扎上木珊栏,将上下山的路修的整齐,让袁秀将来回来祭奠时,走的不搁脚。此事,袁秀在山隆关听说后,心里感激。

    袁秀见到衙役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此人与舅舅一家人交好。他笑着说道“于大人,多虑了,能与于大人这样的好官见面,三生有幸。李叔也在,听说,您儿子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军务繁忙,没时间前来庆贺呀。”

    李根没想到,以如今袁秀的身份,还能主动和自己说话,还用了敬语,感动的落泪,几个箭步靠前,说道“折煞我了,我是什么身份,担不起您这么称呼,看我,忘了规矩,拜见镇北大将军。”

    袁秀扶住了他,说道“李叔,如今,我脱下了官服,就是寻常百姓,您是我的长辈,别这么客气。”

    李根激动的泪水,哗啦啦落下。

    于大人向前一步,说道“大将军,本官有个不情之请,县里的百姓听说您来了,希望能见见您,只是不知道您是否能抽空?”

    袁秀立即说道“安平县是我的家,许多街坊邻居都还在,我回来了,一定要见见他们。”

    于大人立即吩咐属下,骑快马,返回县城,提前准备,他与袁秀一同下山。途中,袁秀问起了安平县的情况,不论大事小事,于大人对答如流,可见平时对政务上心,在见四周百姓看他的眼光,充满了尊敬爱戴,便知道,于大人是好官的传言,所言非虚。如果于大人是贪官污吏,残害百姓,那袁秀就绝不会让这样的人,害家乡的善良百姓。

    进入县城,人群如海,有许多熟悉的人夹杂其中,每个人脸上写满了喜悦,就像见到亲人回来。

    袁秀被浓浓的善意与温暖包裹着,心情大好。

    一位老者在众人的拥簇下向前,此人袁秀记得,是安平县最大的文官,告老还乡前是四品官,姓郝。

    袁秀行礼道“老先生,身体健硕,风采依旧。”

    “老夫拜见镇北大将军”郝老正要跪拜,袁秀手疾眼快,双手扶住他,笑道“老先生,我没穿官服,您就当我是离家多年的游子,回家,哪有长辈给晚辈跪拜的道理。”

    郝老是见过大世面的人,闻言,也不像寻常百姓般受宠若惊,表情自然,随即向下跪的姿势,改为直立,当即笑道“既如此,老夫恭敬不如从命。大将军,全县百姓委托我,说几句感谢的话。不知大将军是否有空?”

    “老先生说的哪里话,都是家乡人,在忙也能抽出空。”袁秀笑道。

    “好,那我就说说,安平县还活着的百姓们,始终记得古阳人的凶残,他们不是人,见人就杀,还活着的百姓们,无时无刻不想报仇雪恨,可我们这些人,又能做什么,面对古阳人,我们只不过是刀下之鬼。您做成了我们想做的事情,用手中的刀,杀的那些畜生,闻风丧胆。另外,老夫的弟子,有几位在朝中当官,他们写信说,古阳王驾崩,是听到了古阳军战败,气死的。是您,相当于亲手杀了他们的王,让十几万古阳军无功而返。日后,他们提起您的名字,梦中都会惊醒。十几万古阳人攻不破山隆关,他们的勇气被打没了,他们以前是狼,日后在您的部队面前就是绵羊。

    百姓们听说了,拍手叫好,激动落泪,您为百姓们出了气,为死去的乡亲们复了仇。百姓们打心底里感谢您。我们想要拜一拜,您这位大恩人。您不要阻止,这是百姓们唯一能做的。也包括我,我的一个孙子也死在古阳人的刀下,夜里想起他,泪流满面,他还那么小。“郝老说完,擦了擦眼泪,跪了下去,这是个信号,全城百姓都跟随。

    袁秀没法阻止所有人的举动,焦急的让众人起身。

    众人站起后,感激的话,不间断,他们大部分人不识字,说不出读书人那样好听的话语,但他们的话语出自真心,不含杂质,更暖人心。

    于大人说道“大家听我说,大将军路途劳累,同时,我还有事与大将军商议,请大家让开一条路。”

    袁秀在众人敬佩感激的目光与交口称赞的言语下,一路随同于大人来到了县衙的前院。

    县里的官吏们,有头有脸的人物等在门口,于大人为袁秀介绍众人后,一起来到了大堂,袁秀居上位落座后,于大人开门见山说道“大将军,本官有一事相求。安平县百姓痛恨古阳人,担心他们卷土重来,聚集在县衙门口,请求我这个父母官,将能拿的起武器的百姓组织起来,统一训练,将来能抵抗古阳军。本官觉得,此事可行。可,本官手下哪有懂得练兵之道的能人,而且,武器也没有。

    本官听说,大将军带兵阻挡古阳军,烧了他们的军粮后,敌人仓皇撤退,留下了许多破烂武器和辎重,那些东西,朝廷没要,您的部队自有朝廷拨给的上好武器与辎重。那些古阳人不要的破烂武器与辎重,本官和县里的富户们商议,如果大将军能给我们,我们花钱派人修补,这样百姓们就有了武器,不至于敌人杀到,连个武器都没有,任人宰割。”

    袁秀注意到于大人开口求人时,低着头,很紧张,没有刚才那股浩然正气,想来很少求人办事。

    于大人说完后,见袁秀低头不语,以为对方有为难之处,后悔自己的提议,可话已经出口,怎么能收回。

    “于大人的提议,我同意。我军中有几十个残废老兵,不能在战场杀敌了,您把他们安置在县里当做教头,一定能帮您训练出足以保卫家园的军队。武器嘛,我回去后,让人挑选能用的兵器与各种辎重,送到县里。各位富户们若有心,出的钱不如用在练兵上。另外,我派一位校尉来,结合县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如果出现敌人,如何防御的计划。”袁秀说道。

    “那多谢大将军了,本官代表全城百姓,感谢您了。”于大人说完,恭敬行礼,四周就坐的人,起身,带着满满的感激,行礼。

    “大家客气了。”袁秀说道。

    “大将军,连日奔波劳累,我们就不打扰您的休息了,今日天色已晚,如果您不嫌弃后院简陋,就请休息一晚再走。”于大人说道。

    “好吧,就听于大人安排。”袁秀说道。

    就在袁秀同于大人等人商议事情时,五十里外的山梁某处,十几颗歪歪扭扭的小树,绽放出生命的绿色,树下,三个戴斗笠的男子,坐在地上,啃着冰凉的馒头。

    “一人,毁一国,百姓们口中的英雄,就这样被咱们带走,你们说,咱们岂不是遗臭万年?”中间戴斗笠的男子,问道。

    左边的男子,没有说话,一口口吃着馒头,右边的男子开口“他违反了组织不得参与人间争斗的铁律,结局早已注定。吃完了饭,咱们快点赶路,晚上,拿下他。”

    如果袁秀在此地,会强烈的感觉到同类的气息。

    一把秀刀,斩妖除魔,身怀绝技,为天下人而战。这样的战士,有个好听的名字。

    秀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