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歌行
繁体版

第一百二十章 酒宴

    平正十四年三月七日,甘宁王,别鲁台走到了人生的末日。当天,平叛大军攻破了坚守几个月,号称固若金汤的钢铁之城,东都霍。如潮水般的大军入城后,随着敌人投降的越来越多,别鲁台见大势已去,站在王府最高处的楼阁顶层,呼喊“若无袁秀,山隆关破,与古阳大军合兵一处,天下可得。既生我,何生袁秀。”喊完,自刎,结束了作乱不成,遗臭千年的一生。

    持续近一年的甘宁王之乱,以失败而告终。别鲁台临死前的呼喊,被四周准备生擒他的平叛将士们,听的清清楚楚,并且,许多人亲眼见到,别鲁台站在高处,亲口喊出。此话,传的极快,将袁秀的威名再次提高到了新的台阶。许多人认为,他是帝国年轻将军的第一人,也许日后会成为帝国第一将。

    而等待了二个多月的朝廷封赏也下来了,袁秀,晋升为上万户,镇北大将军,赏赐黄金万两,封为镇北侯,食邑千户,赐良田万亩。陛下允许红袍军扩军,扩充为二万人。同时,将士们,各有封赏,人人欢喜。

    圣旨下达后,袁秀等将军们立即着手,扩军计划,号召东北四省,凡是被古阳军迫害的百姓,年轻力壮,入伍为兵,苦练武艺,报仇雪恨。消息传出后,从军者络绎不绝。山隆关外的招兵营,人满为患。

    四月一日,在外征战快一年的红袍军主力返回,秦安国,卫霁云等等将军们,风尘仆仆,在城外三里,见到了袁秀等将军们的身影,袍泽们见面,喜笑颜开,感动落泪,一同返回城内。一连两日,城内的庆丰楼,被红袍军将军们包下,座无虚席。

    这一夜,月圆厅内,就坐的是秦安国,卫霁云,袁秀,辛大人,除此之外,再无他人。

    “文权,你受苦了,这两日,老夫听曾副将等人说,这几个月,你甲不离身,手不离刀,经常熬夜军务,看你的脸色惨白,身体瘦弱,为了保住山隆关口,废寝忘食,老夫汗颜呀。”秦安国低头说道。

    “大将军,这是我该做的,大将军在外征战,无法救援,大家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没有人,会在心里怨恨大将军一句,如果有,此等小人,该杀。”袁秀提高嗓音,怒道。

    “各路平叛军队,互相掣肘,有好处,一个个冲的比兔子还快,有困难,一个个都想着让友军去吃亏。让别鲁台的军队,一次次死里逃生。还有波尔金那个混蛋,好大喜功,独断专行听不进去任何建议,和那个该杀的乙文康达是一路货色。平叛大军已经将东都霍围的水泄不通。抽调一支上万人的部队,救援山隆关,对大局没有任何影响,可他,固执己见,气的我当场都想拔刀砍他。”卫霁云直到今日,谈起此人,气的拍桌子。

    “不要乱说话,波尔金现在是正二品的都督,位高权重,他气量狭小,听到你的话,将来给你小鞋穿。以后,这样的话,不要在说了。”秦安国劝道。

    “今日,饮酒聚会,不要说,不开心的事情,老夫,说一件大喜事。文权与路姑娘的婚事,就别耽误了。前有新法练兵,日夜操劳,后有古阳军大兵压境,生死困境,没有时间,谈情说爱,一心鏖战。老夫看的清楚,两人心心相印,彼此心意相通。秦兄,文权与路姑娘都没有双亲,咱们就为两个孩子,主持婚事,你,意下如何?”辛大人眉开眼笑,嘴角,眼角都勾着笑意。

    “求之不得”秦安国大笑道。

    “文权,婚礼当日,让曾副将等人罚酒二十杯,他们一个个吹牛,火眼金睛,都是放屁的。我听说,城内粮食短缺时,某日,你与路姑娘在屋内,似乎要发生点好事,结果,这群不长眼的家伙,冲入,打扰了你们。也就是你脾气好,如果我和你嫂子那个的话,他们进来,我非把他们的屁股打开花。”卫霁云开玩笑说道。

    袁秀微微脸红,如今这件事,在军中传的人尽皆知,也算自己的糗事一件。

    四人又聊了一会,袁秀向秦安国告假,要回安平县,祭奠舅舅一家人,顺便将自己领兵打的古阳军惨败的消息,告诉给舅舅一家的在天之灵。

    如今两人的身份地位耐人寻味,红袍军的第一把椅子,仍然是秦安国,袁秀为副手,可两人都是上万户,军职,大将军,并且,袁秀,镇北大将军的称号,比秦安国的大将军,更尊贵一些。

    乾国的军队等级中,同样是大将军,前面加了名号的,待遇,地位,都要略高。

    熟悉官场风云的人,都明白,陛下有意让袁秀接替秦安国的位子,只是看在秦安国尽职尽责几十年,不忍心,让后起之秀,坐在他的头上。

    袁秀并没有因为军职,地位高于秦安国,而傲慢,自大,反而对秦安国的态度,恭恭敬敬,摆正了自己的下级位置。

    秦安国投桃报李,没有将袁秀当成下级看待,如今军中大小事,以袁秀的看法为准,军中将领们都看的出来,秦安国一点点将权利送给袁秀,顺利完成权利交接。

    对于两人的行为举止,众人佩服。一人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上级,依然尊敬,不论是表面,还是私下。另一人,大度让位,主动放权。他们的做法,避免了红袍军的内斗与派系斗争。

    “应该回去看看,路上小心。如今,想杀你的古阳人,很多。”秦安国善意的提醒,前几天就发生了一次十几个古阳刺客联手刺杀袁秀的行动,看似危险,却连袁秀的身边都没靠近,就被亲兵们合力斩杀。

    “老秦头,不用担心,如今文权的武艺,技压群雄,寻常高手根本在手下过不了几招,除非是宗师,可古阳也没有宗师高手。更何况,文权手下的季英,连雄等七位亲兵的武艺,是高手中的高手,尤其是季英的刀法,连我都占不到半点便宜。”卫霁云赞道。

    “说起来,还是要谢谢吴国公,季英等人,都是当初他送来的九百多勇士中的精英。”袁秀感激道。

    “吴国公助你们守城,功劳很大,却不贪恋功劳,奇人呀!”秦安国由衷佩服。

    “文权,路姑娘与你同去吗?婚姻大事,也要听听她的意见。如今,路姑娘是朝廷唯一的女将,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婚事,自然要征求她的意见。”辛大人笑道。

    “小雅,今日已经启程,去临川城取军粮,最近有传言,臣服古阳国的室叶,熙荣等两部落,受了灾,死了无数的牛羊,牧人们忍饥挨饿,准备打军粮的主意。我不放心,让小雅带着二千士兵,押运军粮,可保万无一失。”袁秀说道。

    “文权,做的对。室叶,熙荣两部落的百姓们活不下去,劫掠周遭部落,并将触手伸到我国边境,咱们这里有精兵强将,他们不敢来,但室叶,熙荣两部落对面边境的几座城池以及周边的村镇都遭到了洗劫。有的村庄被屠杀的干干净净,惨不忍睹。哎。”辛大人想起了早上听刚刚从那里返回的丘师爷,亲眼所见的景象,想起来,心情沉重。

    “古阳国一日不灭,这些鹰犬就会危害我国。如今,有了文权在,朝廷又允许咱们扩军,苦练几年,杀向古阳国,把这颗毒瘤清除,大快人心。”卫霁云豪迈拍掌道。

    “最近朝廷有多大臣上书,建议调集大军,趁着古阳国内乱,逐一击破,陛下似乎有意,已经专门讨论了几次。此事,文权,有何看法?”辛大人不懂兵事,询问袁秀的意见,而并非秦安国,卫霁云。辛大人在山隆关十几年,对兵事略懂,但看人的眼光很高明,以前他认为秦安国,卫霁云两人是难得的将才,可跟带领红袍军打赢保卫战的袁秀相比,略逊一筹。

    袁秀略微思考,说道“辛老,我入伍时间短,经验不足,还没有想好。”

    “文权呀,你不是没想好,而是考虑我和霁云的感受。坦白说,我们的领军才能不如你。”秦安国对袁秀的佩服,发自心底。袁秀比他年轻,武艺高,更聪明,有魄力,敢想敢干,将来红袍军在他的手里,将是天下第一强军。能与这样日后青史留名的名将,并肩作战,幸事。

    “大将军与霁云作战经验比我丰富,我还要向你们多学习。仗打赢了,是全军将士们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劳。世人都以为是我的指挥高明,却不知道,真正决定胜负的是将士们的齐心协力。”袁秀不自傲的说出了真心话。

    “文权,你太谦虚了,你的能力,功劳,大家都看在眼里。好了,就别谦虚了,我想听听你的看法?”卫霁云对这位好兄弟,越来越佩服。从袁秀立下大功劳后,依然不骄傲,这一点,难能可贵。秦安国私底下曾和自己说过,立大功,不骄傲,文权的成就,不可限量。

    袁秀见三人洗耳恭听的模样,直接将心中的想法说出来“要想打败古阳国,需要三个条件,第一,需要一支精锐,精通山地作战的部队,很遗憾,我国没有这样的部队。古阳国,山脉多,纵横交错,道路崎岖难行,不适应那里的地形,再强的部队,战力大打折扣。第二,粮食问题怎么解决,我国,开国以来的几次征战,都是败在了粮道被毁,无粮,军队只能退。第三,咱们同古阳人打了这么久,也了解他们的国民性格,没有外敌,他们为了利益,大打出手,可一旦有外敌侵入,就会联起手,对抗敌人。如今,他们刚刚内乱,还没内耗,只有等到他们打的精疲力尽,损失惨重时,根据形势的变化,决定是否出兵。

    陛下当年是皇子时,领兵败给古阳国,引以为生平奇耻大辱,如果陛下错误的估计局势,非要出兵,大军凶多吉少呀。”

    谈到沉重的话题,四人再也没心思吃饭,喝酒了。

    “咱们今天聚会是好好喝酒,好好吃饭,谈这些,干什么,来,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统统远去。喝好酒,吃好饭,才是正事。”卫霁云朗声,笑着说道。

    其余三人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顿时融入到欢乐的节奏中。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