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遥遥
繁体版

第十二章 上班

    公考的百分之一的概率没砸到自己,但虞子期又参加几个国企岗位的招聘,这就要比公考来的简单,而且有了基础,这次国企书店的应聘的历程要来的轻松,笔试成绩也没出意外就进了面试,当初为了能入职连岗位都选的基层的岗位,面试的三比一比例似也压力不大,在没遇到同岗位竞争者的情况下也就入职了。

    国企书店在旁人看起来也还是不错的,毕竟都是坐落于于城市的最繁华地带,原因就在于解放战争时,解放城市首先要做好文化宣传工作,于是便如此成为第一批进入城市选址建设的单位,在以前来说,这也算垄断行业,于是也是个待遇好福利优的单位,但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刺激,民营书店犹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而且民营书店为了适应市场,总是就地靠近学校,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市场,也就发展的比国营书店要好。如不是教材采购管理的强制要求,相信国营书店是更难生存的,门店的营收大部分都是持平或亏损,因为门店大部分都做为了开放的图书馆,从而导致书损书失较多,而员工也因为国企发展的历程而导致员工较多,年纪较大。

    虞子期来的书店也是这样,两层的楼房约莫一千平的面积,一层是文具通讯产品,二楼是图书工具书产品。他应聘的岗位是营销管理,不过这样的书店,营销也就是守株待兔,店长的管理更多是做好书店秩序和品牌的维护。虞子期到岗也没啥管理培训,便安排在图书区散放,一开始还感到有些闲散,于是便倒腾着各式图书的有序排列,虽然老店员都不问不闻,但也只是一人在哪收拾着,偶尔见到读者便主动的服务咨询,因为他还是想能做的更好些,但大环境如此一日又一日,也就磨损的没了脾气,自己也跟着找一两本爱看的书拿着一角靠墙阅读了。

    书店的管理就是早上的早训和整理,晚上下班的清理打扫,大部分都是自己叔叔阿姨的年纪,但鉴于都是同事也就姐、哥的喊着,国企书店也并不都是正式员工一大部分也都是招聘的非正式员工,正式的都是后端和管理。一个出入职的人都是喜欢写些意见建议,虞子期也写了一些,比如做好网络建设和门店宣传,领导也都给了面子安排了他来开展,但让自己做其实也就是没安排,虞子期那时也不知以为领导的重视,其实也只是让你去做能做多少是多少,但好在门店也算有了变化,上了部分的宣传标语也扯了部分老旧物品,就是网站建设没啥经费也没得到分管领导的同意,很快就搁置了。

    虞子期每天最不能适应的就是市县往返的倒腾,毕竟还是有些距离虽然不至于北京上海大城市那样的单趟个把小时,但也要走个四五十分钟。还要能遇上个往返回头车,不然每月的开销还真够他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