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多少事
繁体版

第二十二章:急行避心魔,轻车出上京。

    “陛下那里我明天一早去请命,临时更改行程,也更便于巡察清明。”“你这两天好好休息吧。明天朝会也不用去了,我替你跟陛下说。”王爷也是心疼儿子。

    正月二十五,巳时一刻,一辆马车从正门出京城,车里的孩子掀开帘子,看着逐渐变远变小的阿爹阿娘,并没有太多悲伤,至少,自己现在是哥哥,即使有再多不舍,也要忍着。

    两匹马拉着的马车,车里三个孩子,正是李新新,朱旭,朱瑶雪三人。外头架马车的,正是自从朱旭记事起,就跟李老一块儿看大门的宋老。宋老叫什么名字,朱旭也不知道。阿爹阿娘就喊他一声老宋,下人们都管他叫宋老,自己也跟着喊一声宋老。

    另有一队人马,已经先一步出发,是王爷替朱旭挑的,这一趟代天巡狩,是陛下执意,领尚方斩马刀,节制地方一切军政要务,所到之处,如朕亲临。不方便在规则之外行动。朱旭在明在后查官,这队人在前在暗观民。

    朱旭放下帘子,隐约中有鬼影闪烁,朱旭已经能够不动声色地忽略这些时不时出现的幻影。走吧,走吧,快些走吧,离开上京,把这些都甩在身后,把心魔都藏在心底。

    第一站,自然是雪岭。雪岭是上京门户,自然是由上位最信任的人镇守,不是别人,正是禁军统领燕青燕得意的亲哥哥燕贞燕守忠。燕家双得意,不知有多少画本戏折,天下传美名。副将也是老熟人——前朝降将、前雪岭守将洛清和。不过这两位倒不急,按理说,应该先去郡守府见一见这承恩郡郡守郑寅郑维一。

    不过这些也都不急,马车走得慢,赶快些也得三天才能赶到,这一回比上回出门从容了不少。

    一路无话,这转眼就过了两天时间,这两天,朱旭过得可不怎么好,孤身一人沉在陌生的黑暗中,无时无刻不在饱受心理的折磨,第三天一早,坐在马车中,实在撑不住了,倒在阿姐的腿上:“阿姐,我睡会儿。”朱旭再爱逞强,这两天的折磨也实在让他扛不住了,倒在阿姐怀里,伴着马车的颠簸终于能稍微睡个好觉。

    “哥哥,哥哥!起床了!”将近正午,阿瑶又喊又晃叫朱旭起床。“嗯,我起了。”在马车的颠簸中睡了几个时辰,实在称不上舒服,浑身难受,不过好歹恢复了些精神。

    “辛苦宋老了。”朱旭走下马车,随口跟一旁的宋老打了个招呼。“老奴分内之事,不辛苦。”

    出门在外,也顾不了太多主仆有别,四个人坐一张桌子,不过是朱旭向东,阿瑶向南,宋老向北,阿姐坐在末位。饭菜虽然比不得家里,也是有荤有素,有猪肉、有鸡蛋、有白菜、有米饭,做得也不错,叫人看着就有食欲。朱旭吃了几口,点了点头——怎么不比当年赈灾的时候舒服啊。

    吃过了饭,一行人马不停蹄赶路。这破环境也没法好好休息,索性拿出本书来看,这不是什么正经经史子集,也不是功法秘籍,是天下地理治,记载着楚国各郡县的详细地理风土,还有其余天下各国的粗略地理情况。楚国本地的就不用看了,朱旭看得够多了。翻到与楚国临近的赵国一章。因为接壤相邻。这一章说得也比较详细,各州道府县和各宗族门派的地理人文信息都有个大概。

    书上说,赵国已经连续两届没有在茶道会上占到十八甲的名额,江湖式微。也是因为这个,没少让爱看热闹的天下百姓明嘲暗讽。不过看在朱旭眼里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十八甲只是个名号,代表不了什么,个人的实力再强也有个极限,重要的是民心和军队。赵国官治民心怎么样,朱旭不大了解,不过朱旭知道赵国最强的一只边军,西北边军的战斗力,硬撼阿爹手下的虎贲恐怕也不是没有胜算。赵国与楚国接壤,虽然如今关系亲密,不过也得留个心眼,政局瞬息万变,不可不防。

    再翻一章,还是楚国邻国,宋国。这章朱旭随意翻过——宋国太子前两年在京城“做客”的时候,与朱旭相见甚欢,虽然大朱旭十多岁,但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相处这一年多,朱旭对宋国的情况也了解了个大概。再翻一章,是秦国,这可太熟了,不只是地理民风,还有军政民生,朱旭恐怕比秦国的那些个世子还清楚秦国的情况。强秦常怀虎狼之心,与其接壤的各国都与秦国或多或少有些摩擦,伐交频频,实在由不得不上心。

    再往后一翻——齐国。朱旭觉得自己的心里都变得轻松了一些,空气中充满了快乐的气氛。楚宋秦赵魏,等等大国,在各种各样的事情上都难免有矛盾,但在看齐国笑话这事儿上,从君臣到吏民,但凡有力气笑出来的,都毫不掩饰对赵国的嘲笑。天子储君不和,太子失宠,朝堂动荡,奸臣当道,贪官污吏横行,百姓起义不断——当然,赵国上一届茶道会也没捞着个第一的名号。

    笑归笑,朱旭也不能只知道看人家笑话。齐国是大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没了齐国联合对抗秦国,周围几国压力都要增加不少。几国表面上心照不宣隔岸观火,但朱旭知道,暗地里肯定有在齐国皇室扶持势力。朱旭倒是知道楚国是太子党,暗地里给太子提供了不少帮助,只等老皇帝归天,太子登基,就能稳住齐国局面。不过唯一令朱旭感到为难的事,几家似乎并不团结,其他各国应该也扶持了别的皇子,到时候万一咱这鹬蚌相争,叫秦国渔翁得利,可就本末倒置了。只能希望大家都能留一线,顾全大局,真到了时候,不要闹得太难看。

    “哥哥,哥哥,快看,快看!”朱旭的思绪被阿妹打断,顺着阿妹的手指,看向马车外官道外不远处的山脚下连绵的花线。桃花、杏花、梨花、樱桃花参错相交,开在一处。给朱旭看乐了——谁给整这么些个果树啊,怎么都是吃的。这要是等结了果了,那得多热闹。“嗯,嗯,看见了,看见了,好多花”“好漂亮啊!”新新也欣喜地望着这道上的风景。

    “坐好,坐好,不要探头探脑的。等到了雪岭,还有的看。”“雪岭,是不是都是雪啊?”“阿姐以前没去过雪岭吗?”“没有,小时候记不清了,记事以来都在京城。”“传说千年前雪岭城外有座高山,山高气寒,终年积雪,所以叫雪岭。”“千年前?现在没有了吗?”“嗯,传说是高山阻隔天地,百姓劳苦,圣人出世,移山改地,才有如今的兴盛。”“那圣人把山移到哪里去了?”“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我知道。”郡主忍不住出声抢答,“传说,圣人移山入海,以庇佑天下人不受此扰。”“那圣人是托着山一路走了很远走到海边的吗?”“这…应该是吧。”“真的?这么厉害!”

    朱旭拦住这俩越说越玄乎的姑娘:“都是传说神话,做不得数的。如今天下各处山川江河阻塞,怎么不见圣人出手?”“少主!”这话可把赶车的老宋吓坏了,天底下没有人能对圣人如此无礼。“知道了,知道了,我不乱说话。”朱旭对这些个圣人倒也不是不尊重。天下大势,各国征战,很多时候都靠圣人在茶道会上斡旋,六圣的名号,朱旭还是认的。只是有时候心里没点敬畏,什么话都敢说,难免不好听。

    “哥,你见过圣人吗?”“没有,这你得问阿爹去,他不是常去参加茶道会吗——宋老!你见过六圣没有?”“啊!见过,见过。上回我随王爷一块儿去茶道会,是武圣出面主持的。”“武圣是个什么样的人?”“不清楚!反正王爷说,王爷加上我加上老赵,我们仨对武圣一个够呛能活下来。”阿爹给自己交过底,有宋老在,就是碰上剑甲枪甲中的一个,想活下来也不难。那这么看,这武圣之名,实至名归啊。

    “那其他几个圣人实力怎么样?”“不好说,武圣肯定是最强。但几位圣人起码比枪甲厉害。”天下十八甲,以枪甲为魁首,那这六圣是真有东西啊。以前朱旭只关心天下各处局势,对六圣这种近乎天道的存在不怎么关心,如今倒觉得也该多了解一些。“哎,那听说医圣是半人半精灵,是不是…”“少主!”这也算无礼啊!那这么多规矩,问问身世来历都不行?“行行行,不提了,不提了,安心赶路,到了地方,还有正事儿要办。”

    朱旭没到,那头先行部队已经把情况摸了个七七八八。郡守呢,也没在意,他可没什么心思巴结上官,虚与委蛇。到时候钦差到了,差不多跪一跪,客气客气就完了,他一来不缺权势、二来不缺功绩、三来分得清大小轻重。平日里也就是小手不怎么干净,捞点好处,钦差也不能真追究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