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春秋
繁体版

第九章

    一晃又是五年过去了。郭林的身体一天天老了。他已经很久不出门找药了,自从那次遇到劫匪之后就再也没有出去了,他明白他的身体已经不能出去冒险了。

    创儿眼看着就已经像小大人了,每天除了带着弟弟妹妹去学堂,从学堂回来,还要帮爹做生意

    有时还要帮爹去收购药材。真是郭林的好接班人。创儿已经能接替爹了,郭林心里总算有靠了。他自感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仨个娃都去学堂念书,是他最大的欣慰。他一辈孑的心愿就是让娃去念书,终于了了他心愿了。

    大弟已经是三个娃爹了,他每天都要出门去做事,日子平静的过着,做了爹的大弟,不再惹事,做事很懂得分寸,常去看望老丈人和丈母娘,佳慧他爹有了这样的女婿,没有人敢沾他的便宜了,从前街坊看他老实,总会讨他点便宜,街坊有一个户人家,总想占别人的院子门口种菜,一次,他又想占佳慧娘家的院子门口一块空地,那天大弟正好过去看佳慧爹娘,他看出这位邻居的心思,他上前理论,说:“俺爹娘不用这块地,不是留着让你用。”那个街坊邻居一看大弟是个不好惹的人,以后就再也不占佳慧娘家这块地了。佳慧每天在家里照顾娃,还要给娃们上课,娃们每天跟佳慧读了书,到了学堂读起书来就轻松了

    小弟还是每天忙他的事,他在一家文局做事,家里的事都是玉莲张罗照顾娃,已经仨娃的爹,每天为了娃们,早出晚归,玉莲每天除了照顾娃,还得去娘家操持家,自从后娘死了,三天两头跑娘家照顾爹和弟弟们,巧音看她很辛苦,帮她照顾娃,让她去娘家,家里的事不用她操心。

    郭林的买卖始终是薄利多销,虽然没有太大利润,但买卖很稳定。郭林也知足了。巧音看创儿一天天长大,能帮他爹了,也终于让她安心了。给郭林解轻了担子。这也是巧音的愿望。

    创儿的弟弟妹妹也能帮巧音干活了,巧音心里舒坦多了,大弟和小弟的娃也跟着哥哥姐姐去学堂了,佳慧和玉莲接连又生了两个娃,家里人气越来越旺,那个院子似乎已经住不下他们这一大家人了。

    这天郭林正在叫卖他的草药,已经是太阳落山的时候,郭林看今天天气不太好,起风了,准备收拾回家,这时候有一个男人过来,问咳嗽的药有没有?

    郭林说有,给了他,他拿上药以后很快就走了,到了第二天,已经是晌午了,这个男人又过来了,说,他娃喝了药走了,问郭林的药是不是有问题?

    “俺的药一直都没有发生过这情况,你看看你娃还吃过什么药?”郭林虽然心理有底,但是遇到这样的事,不免要紧张起来,他卖出去的药从来没有发现死过人呀,一看来者不善。

    “昨天俺从你这里拿回去药,俺娃喝了第二天就走了。”那个男人说:

    就在这时候,创儿从学堂回来了,他一回来就来帮爹了,一来他接替爹回去吃饭,二来也让爹回去休息一会儿,每天他过来帮爹卖药,已经是他的习惯,当创儿过来,看到一个男人跟爹理论,他一眼认出了站在爹面前的这个男人,他就是他在学堂里的同学刘蒙的爹,创儿听说刘蒙今天早上死了,早上他爹看儿子走了,他立即就去学堂找先生理论他儿子的事,先生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昨天他儿子在学堂跟同学打架,受伤了,打架的起因是因为他儿子抢李毅的东西,让同学李毅打了他,刘蒙一贯在学堂习惯把别人的东西归为己有,不是抢同学的笔就是本,他也抢过创儿的,创儿用二叔教的拳术一拳就把他打倒了,打的他一时半会儿起不来,他于是没有抢成,以后再也不抢创儿的东西了。

    创儿从小跟二叔学过拳击的招数,二叔在创儿小时候,就开始教他习武,让他懂得拳术的几种打发,踢,打,摔,拿这四种打发创儿都掌握了,拳术是武术的最主要打法。仅仅拳术类创儿就学会了十多种打发,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背拳,劈卦拳,翻子拳,少摩拳,地趟拳,象形拳等,创儿本来就聪明,领会快,再加上创儿肯吃苦,每天跟着二叔练习拳术,一练就是几天几夜,创儿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对付刘蒙只用了一个简单拳击就把他打倒了。从此刘蒙再也不敢惹创儿了,二叔的武艺除了有拳术,还有马鞭术,还有棍子术,创儿都学过,二叔常说:

    “不掌握几个本领,你会被打的,尤其男娃,不学点防身本事,出去难免让人欺负。”学了武艺艺的创儿,在学堂里,没有人敢欺负创儿,有一个叫李庆的同学,长得个子矮小,常被同学欺负,创儿看他弱小,根本就没有还手的机会,创儿挺身帮他,于是李庆跟创儿做了好朋友,李庆家里是做小本生意的,他父亲卖糖葫芦,每天到戏院卖上十多个,挣上的钱刚够糊口,他来学堂,书也是问人借来的本也是用的别人剩下的,即使这样,还是有人抢他的东西,他只要带上好吃的,就被刘蒙抢了,创儿看他可怜,于是就出手保护他,创儿跟娘说了学堂的事,娘让创儿常常接济他一些书本,李庆,有了创儿这个好朋友,没人敢欺负他了,李庆每天到学堂给创儿带一个糖葫芦,创儿不吃,李庆让他给弟弟妹妹带回去吃,李庆家里种的苹果树,他常给创儿带来一布袋苹果,李庆去学堂不是给创儿带吃的,就是一些稀罕物,每天总要给创儿带些他们家的好吃的,创儿如果不收,李庆就会说:

    “郭创,你要是不要我的东西,咱们就不是好朋友了。”

    “咱们是好朋友,但是你家的日子也不是很好,不要总给俺。”创儿说:

    “你这样说,就不是好朋友了。”于是创儿只好收下了李庆的东西。

    今天创儿来接爹,他一眼就认出眼前的这个男人就是刘蒙的爹,想讹上爹,让爹陪他一笔钱,创儿看出刘蒙他爹的用意,他上去跟那个男人说:

    “叔,你儿子昨天在学堂好好的,没有病,是他昨天跟同学打架了,受伤了。今天不在了,是你儿子的伤不轻,你应该找那个打架的,不是应该找俺爹。”

    这个男人被创儿说穿了,只好灰溜溜走了。

    晚上郭林回家后,跟创儿了解今天晌午发生的那个事的情况:

    “创儿,今天晌午来的那个人是怎么回事?“

    “是俺同学刘蒙他爹,他儿子经常抢别的同学的东西,不仅强别人的东西还常无理取闹,占别人的座位,有的同学被他抢了,不敢惹他,就让他抢了,昨天他又抢一个男娃的位置,他刚要拿占那个男娃的座位,那个男娃就打了他,他还手,那个男娃打的更重。”创儿跟爹讲叙着学堂的事:

    “创儿,他抢过你的东西没有?”爹担心的问儿:

    “他谁的都抢,他敢要俺的东西,俺就把他打趴下了。”创儿接着说道:

    “俺二叔,教过俺拳术,俺的拳术掌握了十几种了,俺就用了最简单的拳击,俺还没有怎么用力,一拳他已经跌倒起不来了,他哪有办法对抗俺,他那本事就是欺负不还手的,他哪有对抗俺的本事,其他的招数俺还没有用,他已经跌倒半天爬不起来,俺要用力,估计他早没有命了。二叔教的俺本事俺还都没有用,不过对付他,根本就不用费力,再来几个俺也能对付得了。”

    “不能学你二叔,每天出去跟人打架。创儿,去学堂好好念书,不要惹祸。你是个懂事的娃,去了学堂好好照顾弟弟妹妹。”郭林嘱咐儿子道:

    “爹,俺不打好人,只打坏人。弟弟妹妹在学堂,有俺在,没有人敢欺负他们。你放心,俺能保护了弟弟妹妹。三娘家的舅舅,王勇,俺要是不帮他打架,他总吃亏”郭林没有吱声。

    王勇是玉莲的大弟,与创儿同年出生,与创儿在一个学堂读书,王勇不爱学习,总爱惹事,惹了事,他又常常打不过人家,创儿不得不帮他。才不至于让他吃亏。

    郭林的大弟小时候跟着村上一个习武的老人,学过武功,大弟学了之后,经常跟村上的几个游手好闲的人打架,大弟每次回家,都是胜利的给郭林讲叙他的身手多么厉害。大弟是家里几个兄弟最爱闯祸的,常常被村上的人家找上门,娘因为这事,不知道打了他多少次。

    村子上的这个习武老人以前是镖局的人,这个老人为了习武,他拜过各派名师弟子,曾经为了习武,走南闯北,拜了大江南北的师父,练就一身技术。仅仅是拳击就掌握了几十套,还有马鞭术,棍棒术,样样都精通,他遇到过十几个人围攻他,他照样都拿下了对手。平常的三五个劫匪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几下就让他拿下了。请他的镖路上从来没有被抢过,现在老人老了,回家了,不干这个行当了,大弟小时候总是找这个老人玩,拜这个老人为师父,喊他干爹,于是这个老人就交给大弟一些他的本事,大弟自从学了这些本事,经常跟村里的小伙伴练习,说的是练习,其实就是打架,大弟通过练习,没有人能打过他,大弟回了家,每天给小弟传授他的技术,小弟跟他学了几招,小弟不是一个吃苦的,跟着大弟练过一些日子,大弟说小弟练得不行,他说小弟;

    “你学下的这几招,最多打一个人,多了就危险,基本功就不扎实。不好好学,出去就会吃亏。”

    大弟每天教育小弟,小弟说:

    “哥,有两招对付就行了,俺尽量斗智少斗勇,哥留着你慢慢教俺,一下都学会了,你这老师就没有学生了。”

    “小弟,你以为哥这本事能随便传授吗?俺干爹目前就俺一个弟子,他传男不传女,他闺女都不会传授的。哥不是怕你出去挨打,吃亏,俺才懒得教你了,像你这样的笨学生,到了学堂先生也教不会你。”大弟跟小弟说:

    “哥,你怎么不教大哥呢?大哥每天出去打猎物,走南闯北的,真的应该学几招,要不哪天大哥出去碰个硬茬子,吃亏就吃大发了,你还是跟大哥说说,好好跟你学几招!”

    “小弟你说的对,俺也应该跟大哥说说,学点本领不是坏事,是真本事,创儿聪明伶俐,俺一教就会,比你聪明多了,再怎么教他,你也就会那几招。”

    一天晚上,大弟到堂屋跟大哥说:

    “大哥,最近生意怎么样?”

    “还可以。”

    “大哥,听说有一天,有个恶棍想讹你一笔?”大弟问郭林:

    “过去了,不用提了。”郭林说道:

    “大哥,啥时候也有恶人,你不学几招,他们还会下手的。”大弟说:

    “大弟,你这道理也不是到哪都有用,大哥用你那打架的本事对付城里的人!打完以后还能不能再干了?”郭林说:

    “大哥,话是这么说,可是那天那个恶棍,幸亏创儿知道他的底细,如果不知道,他讹了你怎么办?”大弟说:

    “不是有衙门吗?他凭什么讹俺?只要调查清楚,就是他有问题。跟俺就没有关系。”郭林说:

    大弟知道大哥是个实诚人,不会学他的那些武功,他只是跟大哥说说而已,况且大哥已经年龄大了,再干几年就该让创儿接班了。也不必折腾了。

    冬天的天黑的早,已经快腊月了,又一年又要过去了,掐指一算来了太原府已经近十年了,郭林已经从壮年步入中年了。今天想早点回家,快过年了,这几天巧音已经开始慢准备年货了,馍已经开始蒸了。每年腊月里巧音跟家里的女眷们一起要蒸几瓮馍和年糕,玉莲要去娘家张罗,玉莲家里虽然有老妈子,但是巧音知道玉莲不放心家里,自打玉莲后娘走了,一到年根巧音撵着玉莲让她回娘家备年货,佳慧娘家就在街口,她早早去娘家帮娘做一些年货,就回来了。

    一到腊月,家家都要备正月里一大家子人的吃喝,通常一家人要吃到十五以后,才能吃完,郭林也开始早点备一些药材,尽可能多收一些药材,以备年跟前后用。他刚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家,当他正准备走,看到张家舅过来了,张家舅拿着一个包裹给郭林,郭林问:

    “张兄,给俺是啥?”

    “快过年了,是几块上等的料子,拿回去给内人和家人做几件衣服吧!上次俺那店里小伙计的事多亏你帮忙,这事总算过去了,俺表示点心意。”张家舅说着把一包东西硬塞给郭林。随后张家舅离开了。

    郭林回到家,把那包东西给了巧音,巧音说:

    “这是给俺的?”

    “给你的。他娘”郭林说:

    巧音打开包裹,看到是几块上等布料,她一块一块的展开看,都是绸缎布料,当她展开最后一块的时候,发现有一对亮闪闪的金镯子,她问郭林:

    “你给俺买这干啥?这得花多少钱了?”巧音责怪郭林道:

    郭林以为巧音说的布料。没有在意,巧音说:

    “俺不带这,带着这不能干活。”巧音说到这,郭林才发现有些不对劲,他问巧音:

    “他娘,你说啥?”

    巧音把金镯子递给郭林,郭林一看这,他明白了,是张家舅给的东西。

    第二天,郭林带着金镯子去了绸布庄,到了门口,人挤的进不去。一到腊月,置办年货的人多了起来,张家舅的绸布庄火的要命,人流拥挤。郭林找到张家舅,从口袋里掏出一对金镯子,给张家舅。

    “张兄,这个俺不能要。”

    “拿上,拿上,郭兄,你不拿就是不认俺这个兄,以后俺就不能再见你了。”张家舅边说边推给郭林那副镯子:

    郭林无奈的拿上回家了。

    回到家,他把镯子交给了巧音,他说:

    “他娘,给你,这是给你的,你带吧,不想带你就收起来吧!”

    巧音拿着这一对金镯子,她真有些不知所措,这么个稀罕物,她这是第一次拥有,她诧异的看着这幅镯子,她真是想不到,她能有这稀罕物。

    “你给俺,那俺就收起来了。”巧音思索一会儿说道:

    首饰是女人的专属,没有一个女人,不爱首饰,巧音是个女人,她也会喜欢首饰,当郭林把这对金镯子给了巧音,巧音当稀罕物看了看,接着当贵重物品会把它保存起来,她认为这是家里的家当,有一天家里需要用钱的时候,她会把这个家当拿出来顶上。当她第一次见这样的镯子的时候,她总是想去欣赏一下,看看这镯子的花纹,这对镯子上面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做工上乘,没有一点儿瑕疵,拿在手里是沉甸甸的,说明分量不轻,这究竟值多少钱,巧音无法估计,她知道,灾荒年的时候,有人拿金镯子对口粮,只有万不得已,才有人用金镯子去换,她知道这对金镯子不是一个小数字可以买的了的,巧音把它用布包起来,收藏了起来。她又拿出昨天郭林拿回来的布料,她仔细的看着一块块布料,都是上等的绸缎布料,她以前没有穿过这样的布料,她知道那些布料不是她能花得钱起买的。当郭林把这些布料给了她,让她去做衣服,她想,这些布料,她哪舍得给自己穿,玉莲给她的布料她也收藏了起来,没有舍得给自己做,郭林拿回来的布料,她也都收藏了起来,她心想等娃们大了,给娃们娶媳妇用。

    巧音的柜子越来越满了,如今的柜子,不像刚搬进这个院子的光景了,那个时候柜子空空的,现在柜子里的东西越来越满,自从给大弟小弟娶了媳妇,柜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娶来的两个媳妇,只要回娘家,总要带回来大包小包的东西,不是穿的就是用的,带回来,总要给巧音拿过来一些,巧音不收不行,佳慧说:

    “大嫂,俺是给娃们穿了。你必须收下。”

    玉莲每到过节,总给创儿几个兄妹置办几件衣服,她总说:

    “娃们每天喊俺三娘,俺不能白让喊呀!”

    玉莲有三个弟弟,是后娘生的,每次回去,大姐大姐喊得很亲,玉莲也疼爱那几个弟,前年后娘死了,她不得不常回娘家了。想想后娘嫁过来才十年,就死了,死了后娘,她看三个弟弟可怜,没人管,就常回去看几个弟弟,爹见她回来总说:

    “莲儿,弟弟们需要你过来照顾,你多过来看看,大弟虽也不小了,平日里他只能能照顾他自己。两个弟,就得你当大姐来多照顾一下,你多来家看看,爹也年纪大了,也不能干了,找个外人,也不放心,听说眉心来了,对你们俩闺女虐待的厉害,你妹妹没有活过二十,听说是眉心虐待死的,俺知道这个事狠狠的收拾她了,她最终病死了,这是她该的。弟弟们都是你的亲弟弟,你对他们多带担待些吧。”

    “爹,俺是应该常回来,弟弟们需要俺。你放心爹,弟弟们都是俺的亲弟弟,他们的事俺操心了,有啥做的,俺就过来了,逢年过节,家里需要置办的东西,俺都过来,弟弟们的衣服,俺都记着给他们做,去学堂里需要的东西,俺也记得都给他们买上了。”玉莲跟爹说:

    “眉心走了,没有当家的,爹的钱都在柜子里,你拿上钥匙,该用的你去买,过两年给你大弟看的娶个媳妇,娶个好人家的,能当家的。”爹跟玉莲吩咐着:

    “爹,俺记得了,大弟跟俺大兄哥娃一样大,他两在学堂是同学,互相照应,你不用操心。大弟的媳妇俺看着呢!娶媳妇的被褥俺和大嫂已经缝好了,就等媳妇了。“玉莲说:

    玉莲的大弟王勇跟创儿在一个学堂里,他不爱读书,在学堂总是被先生批评,他的功课总是让创儿帮他完成,先生常罚他,罚他功课完成才能回家,王勇上课不听先生讲,功课不会做,创儿看他不会,就帮他做,陪着他,教他,王勇上课总是干别的,不听先生讲,功课肯定就不会做,不是创儿,他每天就回不了家,走不了。在学堂里,王勇,总爱惹事,有一次,他跟同学发生了口角,跟人打起来了,他打不过人家,创儿怕他吃亏,总得帮他。

    王勇每天上学要坐轿子,玉莲不让他坐,他说:

    “爹让俺坐了。”

    玉莲拿他没办法。王勇的两个弟弟去学堂不坐轿子,就他当哥的坐。王勇把爹给他的零花钱都坐了轿子买了吃喝了。两个弟弟把爹给的钱攒了起来。王勇看似不缺钱,其实他跟爹总说没有钱,爹见他就给他,不给了,他就问爹要,他知道爹有钱。

    日子就这样过去三年。

    这一年,一过年,巧音已经给创儿找了一个好人家的媳妇,是一个买卖人家的女女。女女是家里最小的,上面有两个哥,创儿春天就把茉茉娶进来了,娶了茉茉,创儿彻底接了父亲的买卖,郭林就不再出门了,在家歇了下来,年前,郭林在雪地里摔了一跤,把腿摔断了。巧音看郭林不方便出门,就想着赶紧给创儿娶媳妇了。创儿已经成人了,可以出去做事了。

    创儿看爹已经不方便出门,他干脆就替爹出去做生意了。

    弟弟妹妹,每天带着侄儿侄女去学堂也能照顾他们了,他也放心了。弟弟妹妹们,从学堂回来,也能帮娘做事。还能帮创儿接替一会儿买卖。

    玉莲一开春也忙的给大弟操办婚事,秋天给王勇找到一家女女,这个女女家里没有别的,只有一个娘,爹三年前走了,是个买卖人,家里有底子,王勇娶女女那天,女女娘赔了一车嫁妆。

    进了王家的蓉儿。

    第二天,就进伙房做饭,她不让用老妈子,把老妈子打发走了,家里事都是她来做,。

    玉莲看蓉儿,又勤快,又孝顺。一看蓉儿是个会持家的好女女,她也放心了,她就可以省心了,不用再为爹这里操心了,爹一天天岁数大了,需要照顾。

    蓉儿跟玉莲说:

    “大姐,这里有俺,你就放心好了,爹有俺了,你放心,俺在家里都是俺帮娘做了。家里的事俺会做,针线活俺都能给家里人做了。”

    “爹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到了秋天他总咳嗽,拿给爹拿过来治咳嗽的药了,你给爹按时吃了,爹的肚子不好,每天给爹做些粥。过两年你们有娃了,还得请老妈家里做这些事。大弟花钱手大,你多劝劝他,爹已经回家了,不能再像以前大手大脚了。”

    王勇到了衙门当差,在衙门里就是一个普通差事,每天依然要坐轿子,他爹年龄大了才坐轿,子,他从小出门就要坐轿子,去哪去都要坐轿子。

    玉莲对大弟好言劝说,大弟还是那样。只要不管他了。

    创儿自从接替了父亲,每天早上出去卖药,到了晚上才回来。郭林的身体还在恢复中,巧音不让他做活计,就让他歇着。郭林跑了大半辈子,不让他出门,还真难受。

    茉茉在家帮巧音做些活计,茉茉在家里做的少,只做针线活,家里有老妈子干,她来了郭家,跟巧音学饭,做活计。

    茉茉娘家有老妈子,她不用学着做饭。嫁过来了,巧音教她做,茉茉也是读书人,学东西快。她很快的就学会做饭了,茉茉学会了,跟巧音说:“娘,俺学会了做饭,你以后交给俺吧。”

    “茉茉,娘能做,就做,只要你帮称娘就行,娘做惯了,不能歇,歇了身体就不好了。”

    茉茉进门一年后,生了一个男娃,家里填了一口,气氛多了一分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