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世春秋
繁体版

第七章

    郭林和兄弟那天从晋北地区虽然幸运的脱险回来了,他们一进门,巧音看出兄弟俩这次回来跟以前不一样,尤其是大弟身上衣服被扯了一个大洞,浑身都是泥土,像是在地上打滚了。巧音问道:

    “这是怎么啦,有什么事吗?”

    “没事,嫂子,就是俺上山挂了一下,俺跌了一跤。你给俺缝缝吧!”大弟说:

    郭林他们一直悬着一颗心终于落地了。关于路上遇到劫匪这个事,他们并没有跟家人说,郭林也没有跟巧音说,他们认为没有跟家里人说的必要,说了只能让家人担心,大弟的衣服被劫匪拉扯的破了一个大洞,大弟回来想让嫂子缝补,只能谎称说是上山挂的。他不想让家人为知道有这样的事,,他们更不想让巧音知道后担心,如果巧音知道了,郭林想想以后再出门就是很难得事,虽然巧音不会阻拦郭林的事,但是她会牵肠挂肚,让郭林出门也不能安心的走。这次劫匪拦路,让他们深深体会,以后出去找药,要想避免这样的事发生,这是一个要琢磨的事。

    大弟遇到那天的事,之后说起来很轻松,可郭林听的一点儿也不轻松,他知道大弟的性格,大弟年轻不怕事,从小就胆子大,从小也会打架,打架从来就没有吃过亏。作为大哥,他不是怕事,他是考虑大弟的安全问题,尤其是那天大弟险些让劫匪拉下去,如果被劫匪拉下去了,劫匪肯定不会让他们兄弟俩痛快走了,那些劫匪不仅会把郭林的钱财强空,即使郭林给了他们钱财,他们也不会善罢甘休的?劫匪还会让他们交代一些事,他也略知劫匪闹事的目的,他不仅抢夺钱财,他还会让你给他们做暗底,哪有事给他们通风报信,让他们去抢劫。

    郭林想,这次幸免没事,以后出去,就不能不考虑劫匪问题了,以前出门考虑的最多是遇到猎物,看来劫匪比猎物难对付,郭林铤而走险了这么多年,这次是他第一次遇到劫匪。这次劫匪之事,他考虑最多的事,大弟还没有成家,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怎么能跟九泉之下的爹娘交代,大弟成家的事,是他回来当务之急的事,郭林一回来,就让巧音给大弟赶紧准备成家的东西,他也托人开始给大弟找好人家的闺女,尽早为大弟把终身大事办了,了了他心中的一件大事,接下来就是小弟的终身大事,他作为大哥,不能不为弟弟妹妹们的终身大事考虑呀,小妹看着也长大了,也该寻思找人家了,他准备为小妹置办一套嫁妆,让小妹体体面面的嫁出去,这样他才能交代了走了的爹娘呀,如今手头已经有结余,婚事都是可以操办的。

    巧音听了郭林对弟弟婚事的安排,她立即到街上扯了布料,布料选的都是中上档次的布料。她连又夜给大弟小弟缝制了一套新婚的被褥,还给他们定制了新婚的衣服,还准备了一些过日子的用品。就等新媳妇上门操办了

    目前他还有更重要的事事他已经再三敲定的,就是下定决心要改变买卖的方式,他决定做成药买卖,他考虑,做成药这是一条可行之路,也是一条必行之路,首先药材成本低,利润高,成药的价格是草药的价格的好几倍甚至更多,这是能看出来的利润,这样他就可以让草药的利用价值更大。卖成药是主要买卖,卖草药搭配的做。只要把现有的药材,做成成药卖出去,那样草药就足够用一段时间,也不用急着去找草药了,现有的草药可以做成很多成药,也能够卖很长的时间,如果成功,以后就不用太频繁出去找货,一个月甚至两个月出去一次足够了。天冷了,草药也很难找到,就没有必要出去了,只要把成药卖出去,就可以产生足够的利润。大弟跟小弟,就可以安排到外面做工,尽量不让家人过风险的日子了。如果成药卖的不错,他想打听到有些人手里收购草药,因为成药的利润远远大于草药的价格,为了能顺利收购草药,他就可以在成本上再抬高一些。他听说有些人只是出去找草药,自己不卖,脱手给别人卖。他接下来可以寻思找这些人,找到这些人,以后让他们给直接供货,这样就省去了以后出去找药的麻烦。

    做成药的方法,是父亲当年留下的配方和手艺,郭林想先从治妇科的成药汤做起,他想起娘在的时候,就有妇科病,就是爹给治好的,村子里的许多女人也是父亲给治好的,他发现许多女人因为有妇科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而且因为妇科离世的女人总是不断有。他常看到女人年年轻轻就得了妇科病,许多没有钱,买不起药,不治身亡的时常有,他看到女人生来就命苦,宅荒年,小闺女遇到的灾难更多,再加上女人生孩子走了也是常事,再遇到有病,女人的命运真的让他很同情,他常常为那些苦命的女人惋惜,郭林看上去是个粗人,表面上他很冷漠,不言语,其实他心肠非常细,非常懂得照顾人,巧音跟了他没有受过制,娘在世的时候,他也总为娘担心,深怕娘有个病,他时常提醒娘出去活动,娘常带着创儿出去,他很支持,娘离开的时候,是村子里年龄最大的,尽管他希望娘活的更久,但是人命在天,不是他能左右的,父亲虽然走的早,但不是疾病,是因为意外,他知道家人都有健康的基因。

    为女人治妇科病,其实他早有这个想法,把草药做成药汤,让患病的女人直接拿回去就能喝,省去了回去熬制,有的人买回去也不会熬,不仅费时间熬制,还不一定能掌握熬制的方法,关键还的准备熬药的用具,让病人感觉是件非常麻烦不方便的事,只要有了现成的汤药,郭林想一定会有需求。

    当他动手开始熬药的时候,他先少熬了一些汤药,熬好后拿上街上开始叫卖,当他刚叫卖了几声,一个老妇人路过,停下来问道:

    “这怎么喝呢?喝上能治女人妇科病吗?”妇人接着说:

    “咱家娃,感冒发烧,有没有治感冒发烧的汤药?”

    “明天就有感冒的药。你明天过来吧!”郭林答应她说道:

    “这汤药回去直接就能喝吗?”

    “如果凉了,到锅上热热,然后就能喝。”郭林说:

    “那就给俺拿上一天够喝的量。”郭林按照妇人说的,给她拿了一天的量。很快又有一个女人听到吆喝声过来了也是要了一天的量,没有一会儿工夫,郭林手里的汤药已经没有了,然后他回去又开始熬制,这次他熬了很多,第二天他接着出去卖,昨天的那个妇人又来了,说:

    “老郭,你的药昨天拿回去让俺媳妇喝了,俺媳妇的病感觉好点了。今天俺再给她买回去。多买几天的吧!”,接着老妇人又说:

    “再拿上给俺孙子感冒的药,多拿一些。拿上五天的。俺另一个孙子咳嗽了,你有没有咳嗽的药”

    “有。”

    老妇人拿了三天的量,又拿了一些感冒的汤药。临走说:

    “明天再来买咳嗽的药,过几天喝完这些俺再来买。”老妇人穿着一身体面的绸缎衣服,一看就是大户人的妇人。打发走了妇人,郭林又开始吆喝,吆喝中,会有路过的人停下来询问。

    郭林教会巧音熬制这些药的方法,让巧音在家里熬制,熬好了让小妹送出来。这些熬制的方法都是父亲当年教给郭林的,在他小时候,村子里病了人,就会找他父亲买药,父亲在瘟疫那年用他熬制的汤药救了许多病入膏肓的村民,他看着父亲给那些病人熬药治病,他也都记在了心里。

    晚上,吃过饭,郭林告诉巧音:

    “除了熬制妇科的药,感冒的药,再泡上熬治咳嗽的药,明天一早拿出去卖,巧音连夜熬好了治咳嗽的药,因为这个季节,咳嗽的人也很多。他叮嘱巧音,熬制要的时候一定不能离开,水一定要放适量,把熬好的药汤,装到罐子里封口,让小妹送到街上。巧音一天不停的熬。出了一锅接着下一锅,只要有活干,巧音从来就不觉的累,她看家里日子越来越有盼头,她愿意不停的干活。似乎对于巧音来说,人活着,没有活干才是累

    巧音已经彻底掌握了方法,一天她熬了一锅又一锅,到了晚上,她也不停的熬,一天熬出了十几锅,因为锅小,还没有来得及买大锅。巧音白天熬治妇科的,晚上熬治感冒的。夜里熬治咳嗽的,熬药的间隙,她还要做香囊。她用手工缝制的香囊袋里面装上草药粉,看上去非常精致。拿到街上,许多娃们想要。

    自从巧音做成药后,她再也没有空闲的时候,每天晚上,她要跟创儿在灯下读书,除了陪儿子读书她不能熬药,等儿子睡了,她就接着要再去熬药,她看儿子读书,她也想读书,她打小没有机会去学堂,她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她利用晚上儿子读书的时间,她也想跟儿子读书,所以她每晚看儿子读书,儿子读什么,她也读什么,她问创儿:

    “儿,你把在学堂读书的内容跟娘说说,让娘学学。”

    “娘,俺就是你的老师,俺学什么,娘学什么。”创儿接着说道:创儿在学堂就把先生布置的作业已经写完了,回家后他只是预习明天先生要教的内容,于是他边预习边跟娘读书。

    “娘,今天俺们学的事毛笔写字,今天写三字经,你跟创儿学。”

    “你教娘吧!”

    “人之初,性本善。”创儿教娘认字:

    “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意思,跟娘说说。”巧音问儿子:

    “娘,就是说,人出生之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创儿跟娘说:

    “哦,说的多好呀!”

    “性相近。习相远。”创儿认真的念:

    “性——相——近,习——相——远”巧音跟着读:

    “性相近,习相远,是说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后来因为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不同,差异越来越大。”创儿给母亲讲解道:

    “好,说的真好。”巧音说:

    “娘,俺们先生还让学写毛笔字,你看俺怎么写?娘也写。”创儿说着开始写:

    “一,二、三、四、五这是今天学的。”创儿说着用毛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二、三四、五。

    “乖娃,娘写不了那么多?”巧音说:

    “娘你能写几个?就写几个,不会了,俺教你”创儿说:

    “娘试着写。”巧音写下了一二三。四写不下去了。

    “娘你慢慢的写,俺教你。”创儿说:说着创儿握住娘的手,写下了四、五。

    “这样写,会了吧!娘你再练练。”创儿跟娘说道:巧音歪歪扭扭的写下来了四和五。

    “娘,你会写了。娘你要多写,多练,就都会了”创儿鼓励娘:

    “真是娘的好娃,你也是娘的好先生。”娘说:

    “娘,俺再学堂,先生让俺教其他同学示范。”创儿说:

    “娘,每天俺教你。你就跟俺读书。”创儿跟娘说道:巧音看着创儿学的这么好,教的又那么认真,她问创儿

    “儿啊,学堂的先生批评过你吗?”

    “没有娘,先生还一直表扬俺呢?先生让俺教学生念,先生说俺念的非常标准。”创儿回答娘:

    “那就好,娘放心了。你让娘为你高兴,也让你爹为你高兴。”巧音听了创儿说的,她不知为啥留下了眼泪说,她含着泪跟儿说:巧音终于能理解郭林为啥要下决心让创儿去学堂了,他看出创儿从下机灵懂事,他发誓绝不能耽误了儿。一定不能让儿像他一样没有文化,错过了读书的机会。他拼命的出去赚钱,就是想让儿子长大出去做事,不能像一样做个粗人。

    “娘放心好了,俺会好好学。先生说俺是学堂里学的最好的。让俺在学堂里教其他的学生读。”创儿跟娘说道:

    “你真是娘的好娃。”巧音接着说:

    “爹知道了,他会很高兴的,你爹一心想着就是让你学堂。好好学,长大了,做个文化人,这是你爹的愿望,你爹受苦人,没有文化。他也想做个文化人,就是没有机会。”巧音说:

    “娘,俺学会了,也可以教爹。”创儿说:巧音听着创儿说,心里不知有多么欣慰,她知道郭林来太原府就是想为创儿,他希望创儿不能像他一样,做个粗人,他希望创儿以后不要像他这样受苦,希望创儿做个体面的文化人。巧音听了创儿在学堂的优秀,她心里暗暗为创儿的成绩高兴。

    “娘,这么晚了,爹还不回来?”创儿问娘:

    “今晚你爹不回来了。”巧音说:

    今晚郭林去城外找以前的一个老朋友去了,他听说那个朋友有一些草药,一直没有出手,他想收了那个朋友的草药,巧音看时间晚了,去了就不早了,今天肯定是回不来了,他临走,巧音劝他明天再去,郭林执意要去,白天他要卖药,没有时间出去,他已经决定让两个弟弟出去做事,不再让弟弟们为草药的事东奔西跑了,两个弟弟已经到了成家的年龄,眼下要成家娶媳妇了,很快就会有了家小,他不能让弟弟们过不安定的生活了。他这个做大哥的,自己受苦受累,不要紧,只要家人们平平安安的过日子,他就知足了。他也考虑弟弟们对有关药材的功效没有他知道的透彻,一直是他对药材的作用最清楚,只有他每天出去叫卖药材更合适。

    所以他白天要出去卖药,只有到晚上才有空闲出去,城门要关,出去当晚就不能回来,他只能晚上在外面讲究一夜,明天回来。郭林只因担心草药的货不全,量少,所以他只要听说有人有草药,他都会第一时间赶去,深怕人家出手了,他现在不用担心草药的价格问题,做成药的利润远远大于草药的价格,所以郭林决定以后可以收草药,不用再想着出去找药材了,这样就可以省去了找药的时间和精力了。也可以让弟弟们做他们的事了

    第二天早上郭林回来了,巧音已经给准备好了早饭,一进门,他就问:

    “创儿走了吗?”。

    “走了,创儿早早起来,吃过饭已经走了,他说他让早点去,为先生做些事。”

    “哦,他爹,今天准备卖的药俺已经都准备好了。”巧音说:

    “好,你不要晚上熬了,白天熬就够卖了。”郭林说:

    “没事的,货多了不愁卖。”巧音说:

    “大弟小弟的婚事准备的怎么样了?”郭林问:

    “被褥俺都缝好了,生活用具都全了,昨天街口有一个刘性家的闺女,托人来说媒,你看看合适不?”巧音说:

    “他娘,你今天去问问,是什么样的人家,如果合适了选个好日子就给大弟娶进来。”郭林说:

    郭林吃过饭去街上卖药了,巧音收拾了家里的家务事,去街口的刘家去打听了,她经过了解,刘家是学堂的先生,家里就有一个闺女,小名,佳慧,生的俊俏,打小跟父亲读书写字,是个文化人,他们听说,郭林家里有两个儿子没有成亲,家里人都为人厚道,他希望闺女能嫁个好人家,也放心。

    晚上郭林回来,巧音跟郭林说了刘家的情况,郭林听了非常满意,他把大弟喊过来说了这个事,大弟也很喜欢这样的人家。于是郭林就决定看个好日子,定了就去操办。

    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就在下个月初,现在已经是月底了,没有几天了,巧音已经每天忙的就是张罗大弟的婚事,该做的谟还有办事吃的油糕,出去到城外挖了不少野菜,各种需要置办的她都一一去打理了。娃们的花炮,也去街上买了。她看家里都已经备齐了,心里太踏实了,她让小妹准备往家里窗户上都贴上窗花,门上都贴上了喜字,大弟的新衣都也准备妥当了,门上挂上了灯笼,跟过年一样。街坊的邻居她也都通知了,张家舅舅,郭林送去了请柬,婚事那天街坊邻居都过来热闹了,有个给带的日用的礼物,有的带着礼金。整个街的街坊邻居都来了,平时街坊邻居只要谁家有个病痛,到郭林这买药,郭林都不收他们的钱,他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们看他硬不收,就只能找机会给些吃喝喝的,所以家里总有邻居们给娃们送的礼物。

    婚事这天从早饭到晚饭,郭林让巧音都准备好,让左右邻居大人娃们都通知过来吃饭。热闹一天。

    这天终于来了,一早,大弟已经被街坊的妇人开始穿衣打扮成了一个新郎官了,早早就准备出门了,郭林说:

    “早点娶进来。”郭林希望早点娶进来。俗话讲,娶媳妇要早,赶集要晚。

    在小弟的一阵鞭炮声下,大弟跟着花轿出门迎亲了,不到半个时辰,大弟已经在街坊朋友们的簇拥下,随着一阵鞭炮声,娶回了新媳妇。新媳妇在热闹的人群中下了花轿,穿着一身红缎子衣服,小小的脚穿着一双亲手缝制的绣花鞋,盖着红盖巾,在相邻们的簇拥下进门了。一阵热闹之后,新媳妇终于进了新房。

    中午张家兄弟跟他舅舅都来了,郭林上前迎接,让他们就做,巧音张罗了伙房的几桌子饭,鸡,鸭,羊,猪肉都上桌了。满满的一桌子菜,前来捧场的左邻右舍的街坊朋友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又热闹了一下午,这一天终于过了。大弟的媳妇终于娶进来了。亲家给女儿陪了一车陪嫁,风风光光的把闺女嫁了,佳慧临出门,看娘哭着很伤心,她也跟着伤心,娘就她一个闺女,从小对闺女疼爱有加,闺女从没有离开过娘半步,这一走,娘知道以后的日子不能每天跟闺女在一起了,做娘的哪能不伤心呢?于是佳慧跟娘哭着劝慰说:

    “俺会经常回来看你的。俺也没有嫁的远,俺就在街上的人家。娘有什么事,就喊俺过来。”

    “娘,俺让佳慧会常回来的。”

    这一晚,郭林虽然觉得累,可他累的心里高兴,终于把大弟的大事办了,也跟爹娘有一个交代了。过一阵子,该考虑小弟的婚事了。接着又是小妹,他知道这都是他当大哥应该做的。三个娃也慢慢长大了。他都得为娃们考虑学堂的事。巧音是个好帮手。大弟媳妇进门了,填了家眷,这一大家的越来越旺,可惜爹娘都没有看到。

    大弟婚事第二天,大弟陪着媳妇佳慧拿着几包巧音准备的吃的穿的给亲家拿了过去,亲家母亲看到闺女回来,满眼都是笑脸。看到厚道的女婿,欢喜的不得了,早已经给闺女姑爷准备了饭菜,一家人热热闹闹欢欢喜喜的度过了一天,到了太阳下山的时候,大弟陪着媳妇回家了。

    亲家刘庆是个读书人,也是个明事理的人,自从郭林来了太原府,在街上叫卖草药,街坊邻居都已经关注到这个朴实厚道的人家了,他们看到这一家认不仅勤劳,善良,还很能干,尤其是待嫁闺女的人家,已经悄悄的打听郭林弟弟的婚事,当郭林托人寻亲的时候,已经有人等着跟他说了,这不巧音刚想打听谁家的姑娘还没有出阁,马上就有人家回应。

    街口的刘家,是城里的老住户了,佳慧的姥爷就是一个私塾,他在学堂看见佳慧的父亲很聪明机灵,于是就早早的定下这门亲,刘家世代是做买卖的,因为祖上经营不善,让管家趁火打劫,拿走了家里的钱财,于是刘家就破产了,刘家老爷子也遇遭到了不行,早早走了,于是刘家后人就不在做升生意了,到了刘庆这一代,他做起了先生,来养家糊口度日。刘家以后不在做买卖了。佳慧的父亲从此就靠父亲留下的一些产业度日。日子过的还是很平稳的。

    佳慧这个新媳妇从一进门,就给家里带来了喜气,她打小跟父亲到私塾去读书,父亲走的哪儿带的她哪儿,佳慧是见过世面的女人,她很懂得事理,举止知书达理,她对家里人都很热心,对每个人都要问候到位,她尽可能的做好自己,娘叮嘱她,做了媳妇,就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她很快就跟嫂子相处的情同姐妹,这下巧音有了帮手了,她的香囊活交给了佳慧。她熬药,小妹跟新嫂子一起做香囊,香囊的买卖也不少,她们每天不停的赶制。

    郭林每天早早出去叫卖成药,大弟和小弟到城里找了事做,不要再接手草药的事了,草药暂时不用不出去找了,郭林不停的找人收购药材,他出的价格是市场上最高的,所以很容易就找到的草药的供货商,目前他已经有足够的草药的供应量,所以他和兄弟不用再东奔西跑,找药材的日子已经是过去了,成药目前每天都在卖。街上的人们能接受成药的人越来越多。草药反而卖不动了。创儿每天早早自己去学堂,自己回来,郭林很放心,还有那两个娃在院子里东跑西跳,由巧音在家看着。一大家人各自忙着各自的事,这一家人的吃喝问题已经不再发愁了,日子已经是越来越有盼头了,只是每天闲下来,郭林会去想爹娘。想起爹娘,就是郭林最大的痛。失去亲人是人生最大的苦,虽说这是人生谁也避免不了的事,道理谁都知道,可是面对亲人的离去谁也接受不了,郭林一个大男人,接受不了了,任何人都接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