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
繁体版

✩马政浮海✩

    ✫靖康耻✫

    弧桑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右调《满江红·写怀》

    ꧁❦❦꧂

    卷一

    马政浮海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秋七月四日,登州(今山东蓬莱)知州王师中向朝廷奏报:“有辽国蓟州(今天津)的汉人高药师、僧郎荣等人,驾船渡海,在文登县(今山东烟台)登陆”。

    宋徽宗下诏令王师中派人前往文登探问并向朝廷汇报。

    起初,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朝廷差童贯出使金国,以郑允中为副使。

    童贯出使途中,私自结识了一个名叫马植的辽国人。

    马植是辽国燕京霍阴(今北京通州区)人,熟读中国历代典籍,颇有见识,善于谋略,见辽国被女真侵凌,辽金边境地区烽烟四起,盗窃之徒乘机作乱,预知辽朝的灭亡屈指可待了,遂阴谋投靠我朝,将辽金边境的形势向童贯和盘托出。

    当时,童贯正奉徽宗的密旨侦探辽国军情,遂与马植约定投奔我朝,并改名为李良嗣。

    马植归附后多次上书给徽宗,献“联金灭辽”之策,徽宗非常赏识他,于是赐他姓赵,以示褒奖。

    蔡京与童贯支持赵良嗣的策略,图谋从气数将尽的辽朝收复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以邀功名。

    【注:幽云十六州,又称“燕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山前代北十六州”。

    后唐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石敬瑭因与后唐末帝李从珂相互猜忌,起兵造反,坐困于太原,遂向契丹求援,以割让幽云十六州给契丹为报酬。

    天福元年(公元936年),辽兵攻入洛阳,后唐灭亡,石敬瑭称帝建立后晋,并如约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

    燕云十六州在五代后晋时具体指:幽州(今北京市区)、顺州(今北京市顺义区)、儒州(今北京市延庆区)、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省河间市)、漠州(今河北省任丘市)、新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妫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武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蔚州(今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应州(今山西省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市)、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云州(今山西省大同市)。

    获得幽云十六州后,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使得北宋政权受到严重威胁,也是导致北宋亡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上述十六州以太行山为界,又分为山前地区与山后地区,即太行山南段地区与太行山北段地区。

    十六州中,最北面的是武州,最西面的为朔州,最南面的为瀛洲,最东面的为蓟州,其余各州在此四州之间,沿长城两侧展开。

    辽朝将十六州中的幽州、云州、新州和武州分别改称为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奉圣州、归化州。

    “燕云”一名,见于《宋史·地理志》。由于辽太宗耶律德光将幽州设为南京,后改称“燕京析津府”,又将云州建为“西京大同府”,故合称为“燕云”。

    辽南京道辖一府八州,一府即南京析津府(今北京市房山区一带)、八州即涿州、檀州、平州、易州、营州、顺州、蓟州、景州。

    辽西京道辖一府八州,一府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八州即武州、应州、朔州、蔚州、奉圣州、归化州、儒州、妫州。

    十六州中的瀛洲、莫州在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北伐时已收复。寰州在契丹占领不久后被废弃。契丹在从石敬瑭手中得到十六州后,石晋又将景州献给契丹。

    营州(今河北省卢龙县)、平州(今河北省昌黎县)两州在后唐李嗣源末期被契丹占领。

    易州(治所今河北省易县)则是契丹于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从北宋夺得。于是宋辽以白沟河(今拒马河)为分界线】。

    大臣薛嗣昌、和诜、候益等人揣猜到朝廷有乘契丹衰乱之机收复燕云地区的意愿,于是迎合附会朝廷旨意,倡议对辽用兵。

    雄州(今河南商丘)知州和诜,重金贿赂结纳燕云地区的豪杰,北方失意之士纷纷前来投靠,并为和诜送来一副名为《收燕山图》的军事地图,奉献给朝廷。

    此外,中山(今河北定县)的守将张杲及高阳关(位于今河北高阳东)的安抚使吴阶也向朝廷献计,认为燕云之地可以乘机取回。

    河东(今山西西南部)经略薛嗣昌但凡获得河朔地区【注:河朔,泛指黄河以北地区】侦探的谍报,往往修饰润色以迎合徽宗的旨意,每次到京师谒见皇上,一谈到边境之事就极力恳求朝廷兴师北伐。

    薛嗣昌又委托代州(今山西代县)安抚王机侦探辽人的边防漏洞,谋划进攻的策略与时机。

    当时武州、应州有不少辽人南下投奔大宋,王机不遵辽宋和约【注:辽宋和约即宋真宗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北宋与契丹订立的“澶渊之盟”】之规定,擅自予以接纳。

    当初,徽宗之所以授叛辽投宋的王师中为登州知州,就是要他伺机进攻辽朝,然而此后一年之内,并无可乘之机。

    恰好次年王师中向朝廷奏报:“有辽国的两条船被海风吹拂,漂荡到驼矶岛(今山东烟台驼矶岛),原来是辽朝的百姓高药师、曹孝才与僧人郎荣等人带领他们的亲属老少约二百人,为了躲避辽金边境的战乱,乘船前往高丽(今朝鲜)避难,不料被海风吹拂,迷失方向,漂流到本州”。

    据高药师等人供称,辽人因专注于平定渤海国【注:渤海国是末曷族在东北地区建立的政权,公元925年被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灭,但此后反复叛辽】的叛乱,被女真人乘虚而入,侵凌暴掠。

    女真与辽国己经开战数年【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统治女真后,于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九月,召集女真各部落于涞流水(今松花江支流拉林河口),誓师伐辽,距政和七年已有三年】,女真所掠夺的辽国疆土己越过辽河”。

    登州守臣王师中将高药师等人所供述的辽金边境情况奏报朝廷,徽宗命内官持奏状送到太师蔡京的府第,由蔡京与童贯协商。

    经蔡京、童贯合议,共同备文上奏道:“我朝建立之初,女真经常向我朝纳贡,太宗皇帝(宋太宗赵光义)也经常向女真购买马匹,后来由于契丹切断了我朝与女真的贸易通道,便逐渐断绝了交往。

    如今朝廷可颁降诏书,遵循以往的惯例,命使臣以购买良马为名义出使女真,试探与女真联手夹攻辽国的可能”。

    徽宗欣然准奏,下诏命王师中招募适宜的人员会同高药师等人持市马诏书渡海(今渤海)前往女真探问虚实。

    此後宋朝与女真频繁往来,商议共同举兵,相互接应,夹攻并灭亡辽国,此事史称“海上之盟”,而导致北宋亡国的“靖康之变”,也正是由此萌芽。

    …………༺࿈༻…………

    蔡修(蔡京第四子)《北征纪实》:

    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童贯与副使郑允中奉旨出使辽朝,当时辽主天祚(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召见童贯,意在探听宋朝是否有北伐攻辽的企图,童贯见天祚帝荒淫无道,便向天祚帝贡献奇珍异宝、玉帛古玩,又将浙东、浙西上贡给朝廷的桌椅书柜之类的漆器馈送给辽主,以麻痹其防范之心。

    童贯回国时,天祚帝回馈给他的珍玩也极其丰厚。

    当时的两名使臣,郑允中官居尚书,童贯官至节度使【注:童贯当时为武康军节度使】,其官衔之高,前所未有。

    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辽朝燕人马植来投靠我朝,徽宗尚犹豫不决,不知可否接纳此人,于是御笔书写了“马植”两个字,命童师敏(童贯的养子)送给童贯,询问能否接纳马植。

    而此时马植早已藏身在童贯府中,后来徽宗为马植赐名赵良嗣,官至修撰。

    朝廷接纳辽朝叛亡,原本是违背两朝盟约之举。

    辽国也侦知到此事,并且遣使要求朝廷遣返赵良嗣,但由于当时女真攻势猛烈,辽朝国势已汲汲可危,故无暇穷究此事,赵良嗣也得以逃脱辽国的惩处,安心在我朝作官,可谓如鱼得水。

    赵良嗣经常说辽朝政事如何不堪,以此怂动朝廷。

    并且妄称辽天祚帝是弑了他的祖父老国主而篡位的【注:辽末帝耶律延禧是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寿昌七年(公元1101年)即位,并无篡弑之事】,在国内没有威信。

    童贯便命赵良嗣由登州海道出使女真,北宋亡国的祸患由此肇端。

    …………༺࿈༻…………

    封有功《编年》:

    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春,辽朝的马植秘密遣人前来雄州,向朝廷投递蜡书称:“鄙人马植,原本是汉族人,向来居住在燕京霍阴,自从远祖已来,历任辽朝官员。

    虽然全家食禄于北朝,然而心中从没有忘记中国的风俗,时刻不忘改投中国、背弃夷狄,但长期不能遂愿。

    天祚帝嗣位以来,排斥忠良,引用群小,遭到女真侵陵,以致官兵败北,盗贼蜂起,攻陷州县。

    边境失利的消息接踵而来,契丹人民惨遭涂炭之苦,大辽宗社有倾覆之危。

    天祚帝又下诏声称要亲征女真,军民无不惶恐惊骇,因为辽人都知道辽军面对女真军队的猛烈攻击,早己丧失斗志。

    鄙人虽然愚赣无知,但揣测事势,以为大辽难逃亡国的命运,所以我以及族人生活在辽朝,恰似涸辙之鲋,将来恐怕无立足之地,心焦如焚。

    于是省悟到《周易·系辞》中“见几而作,不俟终日”【注:此句的大意是看到合适的机会就果断行动,不要犹豫观望】的训谕,确实不无道理。

    《国语》中不也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注:此句出自《论语.泰伯》,并非出自《国语》。大意为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在混乱的地区停留】的教谕吗?

    鄙人长期受圣贤礼教所感染,斗胆将圣贤之言付诸实践,希望举家南归圣朝,恢复汉家衣裳,这也是鄙人梦寐以求的宿愿。

    伏望朝廷体谅鄙人的苦心,体恤鄙人全家危如辙鱼的厄运,接纳鄙人举家投奔大宋,同时也可感化幽云地区的汉人归顺南朝”。

    和诜将此事闻奏朝廷,徽宗命太师蔡京与太尉童贯共同商议。

    蔡京与童贯上朝,共同奏称:“自古以来,招徕远方的人民,都是国家的恩德与职责,更何况辽朝长年对女真用兵不利,军民都有离散之心。

    马植弃暗投明,理当收留。请皇上密谕和诜,令和诜与马植约定于四月一日夜间从辽国偷渡进入我境”。

    当天,马植一行于夜间渡过界河(白沟,今河北保定拒马河,当时的宋辽界河)。

    初九日,马植等人来到雄州府拜见和诜,和诜对马植一行礼敬有加。

    四月十八日,徽宗在延庆殿亲自接见慰劳马植。

    徽宗问马植叛辽来朝的因由,马植奏称:“臣之国主天祚皇帝,嗜酒好色,荒淫无道,斥逐忠良,任用小人,百姓苦于苛政。

    近年以来,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知道天祚帝不得人心,于是连年对辽用兵,攻陷州县,士卒溃散,百姓涂炭。

    辽国的灭亡己成定局,恳求陛下体恤朝廷旧民【注:燕云地区在五代石晋之前由中原汉族政权辖治,故称当地汉人为旧民】所遭遇的苦难,恢复中国昔日所失去的疆土【注:失地指燕云十六州】,代上天惩处契丹。

    一旦朝廷举师北伐,辽国燕云地区的人民必定手捧壶浆前来欢迎。恳求陛下迅速下令讨伐辽国,倘若错失良机,恐怕女真捷足先登,正所谓‘先动则制人,后动则制于人’【注:谚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徽宗欣然接纳了马植的建议,授赵良嗣为朝请大夫秘阁待诏。

    …………༺࿈༻…………

    《编年》:朝廷已决定对辽用兵,以收复燕云地区,于是徽宗命蔡京等官员大肆向民间征收香茶盐矾等税赋以备军需。

    又巧立和籴【注: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义向民间强征粮食称和籴】、均籴【注:宋代按民户家产、土地多少,摊派征购粮食,称均籴】等名目,以备军食,商人农民负担加剧,四海困穷。

    八月三日,登州守臣王师中被诏选择将吏七人,借兵船护送高药师等人前往女真,侦探辽金边境情况。

    二十二日,高药师等人在女真边境北岸泊船,差点被女真巡逻士兵所追杀,于是仓皇从原路逃回宋境。

    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正月三日,高药师等人回到真州(今江苏仪征)。

    高药师一行经过青州(今山东潍坊)时上奏称:“虽然一行人已到达女真边界,远远望见海岸上的女真兵马众多,厉声叫嚣,因而不敢靠岸泊船,只得打道回府”。

    青州守臣崔直奏闻朝廷,徽宗赫然震怒,下旨命宣抚司委托童贯重处,所有此前招募的过海交涉人员包括将校一行人,一并发配至僻远恶劣地区。

    命王师中选择有勇有谋的官吏与高药师等人再次过海探听虚实,并请求通好,恢复交易马匹,又下令不许军民官吏反对此事,如有违抗,一律以“违御笔”【注:以御笔手诏处理政事始于宋神宗朝,至徽宗朝制定了违御笔法,使御笔手诏变成了合法诏令,违反御笔等同于欺君罔上】之罪惩处。

    四月二十七日,武义大夫马政以及平海(今福建莆田市平海镇)军人呼延庆会同高药师等人,渡海来到女真军府前议事。呼延庆精通女真语,护送高药师到女真军府的有将校七人与士兵八十人。

    当时太宰郑居中上奏请求中止向女真通使,并在朝堂上责问蔡京道:“朝廷欲遣使者至女真军府议事,与女真联手夹攻大辽,这只不过是出自赵良嗣的私意而己。

    大人作为首辅,又是国家元老,竟不遵守两国盟约,制造事端,恐非国家大计。

    从前章圣皇帝(宋真宗赵恒)与大辽的昭圣皇帝(辽圣宗耶律隆绪)立誓至今,已经一百三十余年,士兵不知刀枪为何物,国家不必令民户增加徭役,即便汉唐对蕃族的和亲政策,恐怕还没有我大宋输纳岁币的策略高明啊,大人怎能出此下策?

    况且古训说“兵者,不祥之器”【注:本句出自老子《道德经》,大意是:兵器是不吉利之物,万不得已才使用它】。

    从前景德年间,辽人举国来寇【注: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秋,辽朝萧太后与辽圣宗,亲率大军南下侵入宋境,双方以签订“澶渊之盟”议和】,真宗采用宰相寇准的策略御驾亲征,然後遣使议和,此后三十九年,双方谨守合约,不再进入对方境内侵扰。

    及至仁宗庆历年间,契丹以要求宋朝归还关南十县之地【注:关南十县,即瓦桥关以南的十个县。瓦桥关位于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县城西南郊。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亲征北伐契丹,周军收复了益津关、瓦桥关以南的漠州、瀛州等三州十七县,到北宋建立,辽国仍有十县未收回】为名,聚兵边境,耀武扬威。

    宋仁宗采用富弼的计策,同意增加对辽岁输金帛二十万匹两【注:宋仁宗庆历年间,李元昊称帝,北宋与西夏连年战争,北宋屡战屡败,辽国乘机于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向北宋索回关南十县,挑起争端,宋辽于当年九月达成协议,在“澶渊之盟”规定的岁币基础上,再增加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以了结此次争端,此事件史称“庆历增币”,辽朝称“重熙增币”】。

    真宗与仁宗的本意,是不忍用兵,恐怕残害生灵,所以谨守在澶渊所签订的誓约,至今己有一百多年【注:从景德元年“澶渊之盟”至宣和七年,共114年】,天下太平。

    而今如果盅惑皇上背弃盟约,企图收复燕云地区,恐怕天怒敌怨,务必深思熟虑,不要留下无穷后患,事关社稷宗庙,岂可轻率浮躁?

    况且用兵之道,胜败无常,即便认定必胜无疑,也要考虑到国库缺乏犒赏的金帛,百姓困于供赋与徭役,蠹国害民,没有比战争要厉害的了,万一不能取胜,那祸患就深不可测了”。

    蔡京说:“皇上早己厌烦了每年向辽输纳岁币五十万匹两,所以才有这个旨意”。

    郑居中说:“岁币五十万匹两【注:“澶渊之盟”约定宋对辽岁币三十万匹两,“庆历增币”后,宋对辽岁币增至五十万匹两,包括绢三十万匹,银二十万两】,与汉代和亲匈奴单于相比,并不为多。

    汉朝向匈奴输纳岁币总计达一亿九十万钱,又向西域地区输币,七年间总计四百八十万钱,可见如今输纳岁币未为失策。

    另外后汉明帝(东汉汉明帝刘庄)永平初年(公元57年),诸羌反叛达十四年,当时耗费军资二百四十亿钱。后来又经过七年鏖战,耗资八十万亿钱。

    古代的圣帝明王会忍心拿中国的财富去填卢山【注:卢山位于今山东诸城,此处代指高山】的无底洞、白白扔在夷狄所居之地吗?

    只是圣人珍惜民命而已,这些事迹都分明记载在史书上,不是我信口胡说”。

    蔡京答道:“皇上已经定夺了的事,怎么可能中止?”

    郑居中道:“使得百万生灵肝脑涂地的人,就是大人您啊,不知大人将来的下场何如!”于是愤愤退出。

    …………༺࿈༻…………

    知枢密院事邓洵武上书请求朝廷恪守誓约、停止兴兵、保护国境、休养生息。

    邓洵武《传记》:

    当时徽宗欲兴师伐辽,收复燕地,然而每当蔡京等人议论时,邓洵武总是加以阻挠,于是蔡京秘密上书,不令邓洵武参预伐辽的筹划。

    邓洵武便约见童贯,将兴兵的利害仔细剖析,不料童贯反而嘲讥道:“枢密,您老人家在皇上跟前参议朝政十来年之久,还不知道凡事不要与皇上相拗的道理吗?皇上正要重用相公呢,您说这些扫兴的话,恐怕您将来的官帽要被别人抢走啊!”说完哈哈大笑。

    我便请求单独面见皇上,竭力申述社稷大计,奏道:“太宗雍熙年间(公元984至987年),经常有北伐攻辽的举措,当时大将曹彬从河北(今河北省西南部与东南部)出兵,大将潘美从河东(今山西省西南部)出兵,宰相赵普在南阳(今河南南阳),听说朝廷北伐的消息后,立即上疏切谏,后来曹彬、潘美果然无功而返”。

    于是我取出赵普的疏本以及史藉中曹彬与潘美的相关传记,进奉给徽宗皇帝,朗声说道:“请陛下仔细考量,如今出谋划策之臣,其见识有谁超过赵普的?将帅的优秀,有谁超过曹彬、潘美的?如今的武备之精良与士兵的精练,是否可与国家建立之初相比?

    凭借太宗的英明神武、赵普的谋略,曹彬、潘美作为杰出的将领,百战百胜,征伐作战无不克捷,惟独在燕地遭遇辽军,一败涂地。当时尚不能取胜,何况如今?怎能轻率地谈论用兵?

    况且百余年来,两朝都恪守盟誓,一旦违背盟约,凭什么认为我国必定可以取胜呢?臣诚恐一旦大动干戈,中国的昆虫草木都不得安宁了”。

    徽宗似乎恍然大悟,对蔡京说:“北方的事如果实在很难办的话,干脆罢了,祖宗立下的盟誓,违背了恐怕不吉利”,蔡京顿时脸色大变,起兵攻辽的议程逐暂时搁置。

    然而眼看契丹日益衰弱,宰相王黼又提出“乘敌国衰弱混乱之机,发起兼并攻击”的权术,试图说服皇上改变主意。

    邓洵武再次从容进谏:“自从在西方用兵【注:在西方用兵指北宋对西夏的战争】,禁军大量损耗,近年来,连郊祀的立仗人都不够用了。假使突然传来战争的警报,难免令人惊悸寒心啊!”

    徽宗听到这番话,也深感震惊,邓洵武便乘机劝徽宗保境息民,谨慎防备,不应主动挑起边境冲突。

    又说:“王黼所谓的‘兼弱攻昧’,臣以为此计决不可行,至于推翻无道之国,巩固有道之邦的志向,如今不单是武备兵力不足实现。

    加之国家财政匮乏,百姓穷困艰苦,这是人尽皆知的情势,不必从官员口者去获取。

    臣如今将诸路廉访使者所上奏的去年全国各地军费的实际数目作了一个统计,辑为一册,愿陛下置于御座之上,经常恩赐御览,则可以知道天下财力的虚实了。

    况且与血气方刚的女真作邻居,难道比与衰弱年迈的契丹为邻更安全吗?”于是朝廷出兵攻辽的议程再次中止。

    …………༺࿈༻…………

    朱胜非《秀水间居录》:

    政和末年,雄州知州和诜奏称契丹在燕云地区不断征兵,燕地人民颠沛流离,纷纷反叛。

    有个名叫董庞儿的人,率领部众落草为寇,契丹无力禁制。

    蔡京当时主持三省【注: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总称】军政事务,希图乘契丹大乱之际,侥幸立功,于是招安董庞儿,许诺将来以燕地封给董庞儿为王候。

    董庞儿给朝廷上表时自称“扶宋破虏大将军”,董庞儿后来投奔了我朝,徽宗赐名为“赵诩”。

    赵诩请求朝廷派兵马援助他,声称要为我朝收复燕地故土。

    蔡京大喜,于是增加了宋辽边境在陕石(今河南三门峡陕县)地区的边戍部队,又命江外【注:江外即长江以北地区】州军【注:“州军”又名“厢兵”,是北宋承担各种杂役的军队】制作锦袍腰带,以备用于赏赐给新附的燕地汉人作服饰。

    邓洵武之子邓常经常向蔡京献言,但求辽宋双方友好,共享太平,如今蔡京却轻信一名叛国奴才之言,要破坏宋辽两朝恪守了百年的盟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