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之孙吴
繁体版

第11章 迁徙治所

    “君理,吴郡一下子走了这么多青壮,不会对生产造成什么影响吧?”送别了队伍,在回侯府的路上我向朱治问道。

    “回主公,吴郡人口众多,区区三万人不值一提,且请主公放心!”朱治回答道。

    既然作为太守的朱治都如此回答,我也就不再多问了。

    “子布,迁移的事务准备得如何了?可有什么难处?”我又对旁边的张昭问道。

    “回主公,迁移治所,不外乎搬运粮草,及府库内的财货、兵甲等物资。昭这几日正带人在统计,准备所需的车辆和牲畜,并组织民夫,并不会有一分一毫的差错。”张昭回答道。

    “我让仲谋他们到了秣陵以后,便着手扩建城池,敢问子布,修建吴郡这般大小的城池需要花费多少?”我又接着问道。

    “如吴郡这般大小,不外乎拆除城墙后,再建造十万间民房及商铺,再扩建官府、府库、粮仓等等,所需花费仅仅两亿钱,咱们的库存绰绰有余。”张昭说道。

    这就是我的长史,回答得令我十分满意。

    “敢问主公,秣陵将作为江东的治所,还是日后主公治下所有领地的治所?”张昭的问题有些猝不及防。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有想过,哈哈。”

    “若如此,昭建议主公暂时先不修城墙,如此一来,倘若以后秣陵的人口再次有所增加,也不用担心。”张昭不愧是内政专家,给的建议都如此贴心。

    “好,那就听你的。”

    …………

    回到侯府,我发现里里外外所有下人都在忙碌着,连我走过,居然也没人搭理。

    毕竟迁移治所,连带着整个侯府也要进行迁移。侯府上下除了我们一家老小之外,还有着好几百名侍女、家丁。

    而作为老牌地方豪强,吴郡新晋士族,堂堂吴侯府的搬迁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就和官府一样,侯府内也有数不清的财货、粮食要忙着统计、打包、整理、装车,所以一个个都忙得不可开交。

    当然,忙得也仅仅是管家和账房先生,以及侍女、家丁了。作为我的家庭成员,大乔还是每天都很清闲的,见到我从军营归来,大乔自然是喜出望外。

    于是,在接下去的日子里,我也就迎来了幸福的时光。而且因为中秋佳节的到来,一家人在一起过了一个团圆节。

    ………

    直到中秋过后又过了几天,秦松和陈端终于不辱使命,带着一堆表状,以及朝廷的封赏,从许都平安返回。

    而几位新晋太守早已前往各郡赴任,毕竟是在我的领地内,朝廷的表状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但我也出于对他们的尊重,分别派人给他们一一送了过去。

    而这时候,大家也都已经作好了迁移的准备。

    第二天一早,当我来到城外时,浩浩荡荡的队伍已经准备就绪。

    我按照习惯,安排五千本部将士担任前军,在前开路。由我和手下官员们的家眷,以及几支一同跟随前往的士族队伍,一起组成了中军,紧随其后。

    而张昭率领的辎重车队,因为十分庞大,所以就组成了后军走在最后面。

    如此多的辎重,都是我江东这些年来的积累,我自然放心不下。于是,我便找到孙翊,让他从前军点了一千精兵沿途进行保护。

    “兄长,二哥都做中郎将了,我怎么也得有个官职吧!”孙翊求官道。

    “哈哈哈,你小子,那就先当个别部司马吧!等日后你立了功,兄长再给你升官!”我给这三弟先画了个大饼。

    这小子听了后,顿时喜出望外,认认真真地去点了一千精兵,干起了保卫工作。

    而对这小子的能力,我自然也放心。

    等到“三军”全部出发后,我骑着马转身来到朱治面前,说道:“君理,此去秣陵,咱们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吴郡,我就托付于你了。”

    “主公言重了,此乃治职责所在。”

    我点了点头,转身告辞。

    朱治带着一众吴郡佐官,一路送别,直至吴县城外十里处,这才止步。

    我回头望了望他们,以及那座巍峨的吴县县城,心里有些不舍,但也没再说什么。

    而这次离去,将会是我踏上霸业的第一步。

    注:朱治,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人。孙坚时代老臣,孙策安定江东后依旧委以重任,长期担任吴郡太守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