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游精英
繁体版

番外 留学生的独白(上)

    我是严诗诗。大学毕业后,我就去香港读研究生。当时我已经被学校保研了,但是,在学校至少要读两年才能毕业,去香港读书,如果勤奋一些,只需要读一年就可以了。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用一年时间换取硕士学位,而且是名校的硕士学位,我觉得非常值得。

    课程安排得很紧张,修满了学分,就可以提前毕业。如果没修满,还要继续读书。大学里,大陆的学生占了大半,我的整个宿舍都是国内从各个地方过来的同学。书本是全英的,授课也是全英语授课。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容易。我花了好大的劲才适应了看英文教材,听英语授课。每天三点一线,教室、宿舍、饭堂。就这样忙碌了一年,终于毕业了。

    在香港工作满七年,就可以申请香港永久身份证。毕业后,我留在香港找了一个多月工作,终于有一家小型的软件公司愿意收留我。于是,我就留在了香港,希望在那里工作满七年后,拿到香港身份证,成为香港居民。

    拿到香港身份证,并不是我的执念。那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有它更好,没它,我也活得潇洒。

    我是广州人,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粤语。一年下来,我的英语口语突飞猛进。可以说,无论用粤语、英语还是普通话交流,我都完全没问题。留在香港工作,认识了很多广州人。他们都跟我一样,在这座城市里奋斗着。

    这份工作,我一做,就做了将近五年。五年来,我一直在做着产品设计方面的工作。先是为公司设计自营产品,后来也接客户的单,为一些公司设计系统。

    期间,我认识了一位研究生校友,和他谈了三年恋爱。他来自珠三角城市,跟广州相隔不过200公里。他在香港读了博士,比我早一年毕业。他是医生,工作很忙,幸好假期不少。我每天都盼着假期,这样我们就可以四处浪,可以去海喝胡吃。

    我想走遍全世界。再不济,走遍全中国也行。

    可是,我的希望时不时落空。

    2014年底,我28岁生日那天,跟他谈起了未来。我们已经相处四年了,他也即将32岁了。这个年龄,不是该结婚了吗?

    我希望他主动提起,暗示他,我们年龄不小了。可是,他都无动于衷。

    难道就这样算了吗?

    我不甘心,于是,我笑着问他,“我的姐妹要结婚了,你说,我们要不要凑个热闹?”

    我已经说得这么明显了,没想到,他没接我的话,反而对我说,“你要不要考虑换家公司?你那家公司太小了。”

    我愣了一愣,难道我的工作很让他没面子吗?说实话,我是个没事业心的人。我喜欢旅行,想要丈量天下,喜欢吃喝,想要尝遍天下美食。

    公司小,那又怎么样?我也有努力工作呀!公司交代的任务,我都完成了,而且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公司没交代的任务,我也用心去思考,去做了。我只是,没有在下班时间考虑工作的事情,而已。

    公司小,我也养活了自己,不靠任何人,也活得有滋有味。

    我想,这就足够了。难道,这还不够吗?难道,我的婚姻,还需要公司名声为我背书吗?

    我问他,“公司小,跟我们结婚,有什么关系?”

    他慢悠悠地说,“没有直接关系。”

    再怎么笨,我也听出了弦外之音。

    生日过后没多久,我就离开了公司,离开了香港,也离开了他。如果他挽留,我肯定会留。但他没有。

    我不是因为他是医生,不是因为他所在的医院,才喜欢上他的。我想,他当初也不是因为我的工作而喜欢上我。可是,涉及到婚姻,就这么复杂了吗?

    我的父母是大学教师,他的父母是医生。我想,至少在这点上,我们是门当户对的。我只是学历不如他,工作不如他。他真是鸡蛋里挑骨头。

    我在心里把他臭骂了一顿,在他面前却舍不得说出口。

    回广州也好。

    回到广州后,我还是爸妈的宝贝女儿。没有人嫌弃我。

    我本科学校在广州,将近一半的同学毕业后直接工作,还有超过一半读了研究生,大部分留在广州读研,有的去了北京,还有几位到国外留学。留学的都没回来,最远的在美国工作,最近的留在香港。在国内读研究或工作的,三分之一同学留在广州,三分之一去了深圳,其他的分布在全国各地。

    回广州两个月时间,我到处探访昔日的同学们,主要是探访在广州和深圳工作的同学。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就算是本科出来,也混得比我这个世界名校毕业的硕士生好。有的公司比我有名,有的级别比我高。

    他们高谈论阔,聊金融,互联网,就像很多钱从天上掉下来,恰好掉在他们头上。听他们龙凤凤舞地描述他们的工作,我有阵恍惚,我是不是做错了?可是,那时候,我不承认自己有错。

    就算是大学时最不起眼的、工作后公司小级别低的同学,也已经结婚生子,我差点被她的幸福笑容闪瞎了眼。

    就在这时,一位中年男士电话找上我,开门见山地对我说,他是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的总经理,希望我加入他们公司。

    这位创业公司的总经理,自称和我是大学校友,用诚恳的语言表达他对人才的渴望。在前一家公司,公司虽小,我跟总经理却接触不多,直接接触到的“官”,最大只到部门经理。这通电话满足了我的虚荣心——起码,我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

    短暂的虚弱心后,我开始怀疑电话的真实性,怀疑对方是不是皮包公司。我只在一个招聘网站上更新了简历。当我查到这家公司才成立几个月时,那份虚荣心才真正烟消云散。

    可是,这位郭姓总经理每隔一天就给我打一通电话,在他打第三次电话的时候,我同意面谈。郭总把我约在大学校园旁边的咖啡厅,似有拉近关系的嫌疑,我没有拒绝。

    在郭总营造的气氛下,我们就像是久别重逢的校友,谈论着最近的工作和生活。不知为何,和郭总聊天,比和我的那些大学同学聊天,感觉好多了。就像是,在拉家常。

    我们很愉快地达成了协议。我一周后入职公司,成为公司的产品经理。促使我入职的,是他对公司的规划,他身上的那股让人亲近却充满睿智的气息,当然,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给我的薪资,足够让我在同学中赢回面子。

    谈好工作之后,我知道得更多。他叫郭庆,之所以是我校友,是因为他在我的大学里修读了EMBA学位。他还聊了他的过去,他创办公司的初衷。所有这些,无不打动我。相比之下,前公司如一汪湖水,平静,安详。新公司,我料想,大概是像条小河奔流不息吧。

    我们愉快地握手之后,我提出去公司看看。我捕捉到了郭庆眼中那一闪而过的迟疑。我更要去看看,说得天花乱坠,搞不好真的是皮包公司。

    来到了公司租用的办公楼,站在门口,我就为它的破陋不堪感到难过。郭庆向我解释,公司现在需要省着点用,把钱花在刀刃上。

    我没有吭声,心里却已经打起退堂鼓。

    当我来到办公室,看到朝气蓬勃的团队的时候,我又改变了主意,算了,已经谈好了,就不食言了。办公室里只坐了三分之二的位置,每个人都在忙碌着,似乎没察觉到我的到来。甚至连郭庆到了,他们都没抬起眼皮,仿佛跟他们无关。

    员工这般无视老板,我喜欢极了!感受到郭庆在公司的“待遇”,我的心情反而变美了。郭庆说得没错,这里,真是自由的空间啊!

    在公司看了两眼,我就离开了。离开前,我愉快地跟郭庆说,“下周见!”郭庆的笑容迅速挂在脸上。看着他满意的笑脸,我忽然有点担心,他会不会对我期望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