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的故事们
繁体版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四个人的故事

    人群里又走出一位老者,温和谦恭但是又带着一丝威严,让人愿意亲近却又不敢放肆。

    “我是皋陶,我来讲讲我的故事。”

    皋陶,辅佐尧舜禹治理国家的功臣,和尧舜禹并称为“上古四圣”,他掌管司法,制定相关的刑法系统,成为中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刑法开端,被称为中国司法鼻祖。

    皋陶不光是提倡法治,更是主张德治,他提出“兴五教,立九德”,还形成了皋陶文化,对以后的儒家思想还有后世的法制都有深远的影响。

    我最喜欢的是他提出的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个中意思你们可以自己查阅,我就不再占用篇幅解释了。

    “后世的人常常追想我们的时代,君王有德,民风淳朴,兄友弟恭,路不拾遗。后世的官员大都想要积极地努力,想要恢复往日尧舜的风采。

    说简单也很简单,因为我们就是这么做到的。说难也是很难,因为后世的人做到的并不太多。

    人人都说我能力强,百姓感念我的德行,其实我什么都没有啊。我哪里能做什么呢?只不过是按照君王的命令行事,只不过每天思想如何辅佐好君王而已。

    尧舜都是好王,他们忧国忧民,他们上感于天,下连于民。他们深知身为君王并不是自己的功劳,而是上天的托付。上天把万民托付给他们,他们就要对万民负责,就要兴国安邦,造福百姓。

    君王尚且不敢居功自夸,君王尚且日夜为民为社稷鞠躬尽瘁,我身为臣子,更要死而后已。

    我所能做的不过都是君王让我做的,我有什么能力呢?不过按照他们的吩咐制定刑法,鞭策百姓。制定刑法的目的也不是为了要惩罚百姓,而是为了天下不再需要刑法,为了天下不再有人犯罪。

    一边用德行教化百姓,一边用刑法提醒百姓,最终要让百姓感悟,修身养性,远离罪恶,行在光明之中。

    越是做君王,做臣子的更要以身作则,提高德行,给百姓们做个榜样,让他们看到远离罪恶是容易的事情,让他们看到以德待人是美好又舒服的事情。

    做臣子的很重要,做君王的更重要啊,要知人善任,不嫉妒臣子的功劳。这样做臣子的才有做事的空间,不怕功高盖主,不怕君王猜忌。

    君王和人臣齐心为国为家,就可以团结,奸佞小人就没有可乘之机,只能远远逃离。

    好像很简单,又好像很难,是不是?

    四五千年过去了,希望你们可以踩在我们的肩膀上,可以考察我们的历史,更上一层楼,让国家更富强,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对你们的祝福。”

    说完这些,皋陶就笑着转身离开了。

    看着他的背影,想着他的祝福,我也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我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一天,国家强盛,民风淳朴,路不拾遗,人人安居乐业。

    真是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