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个人的故事们
繁体版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三个人的故事

    人群里又走出来一个人,满脸忧思,面容枯槁,腰上却佩戴着洁白无瑕的玉佩。

    “我是屈原,我来讲讲我的故事。”

    屈原,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了,每年的端午节吃粽子,也是为了纪念他投身汨罗江。

    屈原不仅是位爱国大诗人,更是著名的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虽出身贵族,但是在民众中成长,从小就知道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后被楚怀王重用,对内制定法治安邦立国,安定百姓,对外接待诸侯,落落大方。

    有忠臣就会有奸臣,奸臣嫉妒他的才华,在楚怀王身边不断地诋毁他,可惜屈原满腹才华又忧国忧民却屡次被放逐,被楚王疏远,不得重用。

    屈原主张联合齐国对抗秦国,当时张仪是辅佐秦王破坏六国合纵。张仪来到楚国欺骗楚怀王,要破坏齐国和楚国的关系,楚怀王上当相信张仪,却不听屈原的谏言。

    后来秦楚不断交恶,屈原谏言楚王不听,还屡次流放他,楚国被秦国一次次地进攻打败割地求和。最后秦国攻到了楚国的首都,屈原见国家无望,自己也不可能再被用,于是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我知道后世很多人都说我,说我不至于以身明志,没有必要牺牲自己,看环境不行就隐退,看王室不行就换个国家重新开始。

    这些问题我又何尝没有想过?可是我读过的书我学过的道理都过来告诉我,难道我一开始的坚持都是假的吗?难道我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错的吗?难道不应该从一而终,坚持真理吗?

    如果我改变自己适应时代,如果我逃离现状只为保身,如果我另寻他国以谋高位,那我拿什么来安身立命呢?那我拿什么来宣告信仰呢?那我拿什么来顶天立地呢?

    那我接下来的日子又该怎么生活呢?如果再遇到不如意,我再逃避吗?我再去改变自己的立场吗?我随波逐流,变来变去,最后我是谁呢?我还是我吗?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活着又是为了什么呢?

    总要有人来证明真理,总要有人来照亮黑暗,总要有人来告诉世界,总要有人来宣告信仰。

    我愿意做那样的人,我愿意永远不改变我的品行与节操,我愿意勇敢向前永无止境,我愿意葬身江中只为明志。”

    说完这话,屈原就转身走了,他身上的那块玉被太阳照的闪闪发亮,在他转身的一霎那,那块洁白无瑕的玉刚好反射出来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眼睛,也照进了我的心里。

    我的心里瞬间变得明亮通透,我明白了,我懂得了,我也坚定了,我也会守护的,我也会宣告的,我也会证明的,我也会继续照亮的。

    每个时代总有爱国的诗人,每个时代总有坚定的信仰,每个时代总有勇敢的人,每个时代总要有榜样和战士,每个时代总要有用笔说话的人,每个时代总要有不惧牺牲的人,每个时代总要有坚守国家的人。

    而我愿意成为这个时代里这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