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那点事
繁体版

第四章前因

    公孙瓒以三万步兵,排列成方阵,两翼各配备骑兵五千多人。袁绍令麹义率八百精兵为先锋,以强弩千张为掩护,他统领步兵数万在后。公孙瓒见袁绍兵少,下令骑兵发起冲锋,践踏敌阵。

    麹义的士兵镇静地俯伏在盾牌下,待公孙瓒的骑兵冲到只距离几十步的地方,一齐跳跃而起,砍杀过去;与此同时,千张强弩齐发,向公孙瓒的骑兵射去。公孙瓒的军队遭到意想不到的打击,全军陷入一片混乱,骑兵、步兵都争相逃命。麴义的军队则越战越勇,临阵斩杀了公孙瓒所署冀州刺史严纲,获甲首千余人,又乘胜追到界桥。公孙瓒企图守住界桥,但再次被打败了。麹义一直追击到公孙瓒的驻营地。

    袁绍命令部队追击敌人,自己缓缓而进,随身只带着强弩数十张,持戟卫士百多人。在距离界桥十余里处,听说前方已经获胜,就下马卸鞍,稍事休息。这时公孙瓒部逃散的骑兵二千多突然出现,重重围住了袁绍,箭如雨下。别驾田丰扶着袁绍,要他退入一堵矮墙里,袁绍猛地将头盔掼在地上,说:“大丈夫宁可冲上前战死,躲在墙后,难道就能活命吗!”

    他指挥强弩手应战,杀伤了公孙瓒的不少骑兵,公孙瓒的部队没有认出袁绍,也渐渐后退。稍顷,麹义领兵来迎袁绍,公孙瓒的骑兵才撤走了。黑山军首领张燕派部将杜长等为公孙瓒助阵,也被袁绍击败,黑山军与袁氏开始结怨。

    但是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回到十八诸侯时代!

    在讨伐董卓的十几路军阀当中,有一支豫州刺史孔伷。孔伷这个人记载比较少,只知道他善于清谈高论,但缺乏军事能力,被李傕、郭汜劫掠而死,他与曹操一样,也是徐荣的手下败将之一。

    当场豫州刺史的位置空了出来,袁术立刻表孙坚为豫州刺史。孙坚这个时候与袁术可以说是一种附庸关系,属于袁术的势力。豫州与袁术所在的南阳接近,另外豫州还是汝南袁氏的所在地,袁术以孙坚为豫州刺史,可以绕过古代的地方监临官回避制度,来插手豫州的事情,利用豫州的资源。袁绍与袁术的关系已经破裂,他也想要争夺豫州,“阳城之战”就是出于二袁对豫州的争夺。

    《后汉书·袁术传》:“遣其将会稽周昕夺坚豫州。术怒,击昕走之。”《吴录》:“袁绍遣会稽周喁为豫州刺史,来袭取州。”《会稽典录》:“(周喁)后与坚争豫州,屡战失利。会次兄九江太守昂为袁术所攻,喁往助之。”《三国志·魏书·公孙瓒传》:“是时,术遣孙坚屯阳城拒卓,绍使周昂夺其处。术遣越与坚攻昂,不胜,越为流矢所中死。”《后汉书·公孙瓒传》:“术遣越随其将孙坚,击袁绍将周昕,越为流矢所中死……绍遣小将盗居其位,断绝坚粮,不得深入,使董卓久不服诛。”

    综合这些史料可以还原一个大概的轮廓。孙坚攻入洛阳,但是没有其他诸侯联军的响应,他自己的实力又不足以继续进攻长安,于是屯兵在洛阳东南方的阳城。由于阳城距离南阳悬远,让袁绍起了争夺豫州的心思。

    袁绍一方的人分别是周昕、周昂、周喁三兄弟,三者均参与了“阳城之战”,周昂等人利用切断粮道的方式,准备攻占孙坚所在的阳城;周喁、周昕继续与孙坚争夺豫州,具体战斗的地点不清楚,似乎处于下风。

    这个时候袁术派遣孙坚和公孙越进攻阳城的周昂,周喁也引兵协助周昂镇守阳城。在这次战役中,孙坚、公孙越处于下风,不仅没有攻破阳城,公孙越也被乱箭射死。

    虽然这一次战役以周氏兄弟的胜利告终,但是孙坚背后有袁术的支持,而阳城距离袁绍所占的冀州太过悬远,得不到太多支持。最后袁术、孙坚取得胜利,将周氏兄弟驱逐出豫州。

    总的来说“阳城之战”并不是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它只是在初平元年到初平二年之间,诸侯联军分裂过程中的战役之一,代表袁绍和袁术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公开摆在桌面上。不过它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在“阳城之战”中被射杀的公孙越是公孙瓒的族弟,公孙瓒这个时候与袁绍的关系非常紧张,因为袁绍抢走了韩馥的冀州。就像江东以“擅取湘关米”的理由偷袭关羽,战争总要有一个正当的理由,而公孙越的战死正好成为公孙瓒对袁绍用兵的导火索。于是公孙瓒屯兵在磐河,准备对袁绍的战争,随后发生“界桥之战”、“巨马水之战”、“龙凑之战”等大规模战役,袁绍与公孙瓒开始争夺冀州以及青州。

    另外一个影响,则是促成东汉末年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阳城之战”导致二袁关系彻底破裂,袁术联络与袁绍有仇恨的公孙瓒,加上陶谦的加入;袁绍则联络袁术所辖南阳郡以南的荆州牧刘表,加上自己已经拉拢的近邻曹操,六股势力在一段时间里呈现对立状态,最后在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袁术被刘表、曹操联合逼迫到淮南地区,与陶谦接壤,双方关系恶化,袁术、陶谦、公孙瓒这个短暂的军事集团就这样解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