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那点事
繁体版

第二章造反

    熹平元年(172年)十一月,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县造反,自称“阳明皇帝”,和他的儿子许韶招集了数万人马。朝廷派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寅,率军讨伐。

    孙坚这时已是郡司马,招募了千多人奉命讨伐许昌。

    熹平三年(174年)十一月,政府军大破变民,斩杀许昌,平定乱军。

    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在淮泗三县任职的近十年间,孙坚已有意培植人气名望,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百。

    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首领张角在魏郡起事。由于这次起义八州并发,所以来势迅猛,起义火焰很快燃遍了整个中原地区。百姓风起响应。起义军所到之处,焚烧郡县官府,处死地方官员。官吏豪强抱头鼠窜,刘氏江山摇摇欲坠。

    在三十六方一旦俱发的起义声威面前,东汉统治者惶恐不安。他们调动一切力量,对起义军进行镇压。车骑将军皇甫嵩、中郎将朱儁奉调围剿威胁洛阳的黄巾军波才部。朱儁奏请孙坚担任佐军司马。孙坚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9],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后,孙坚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随朱儁南征北战。

    朝廷派兵镇压,中郎将朱儁带军,表请孙坚为佐军司马,众多少年听说后皆愿跟随,孙坚得千余人,与朱儁并力攻敌于宛城,他身先士卒,率先登城,遂以军功封别部司马。

    他在作战中特别英勇,有一次他乘胜追击,不慎受伤坠地,躺在草丛之中。

    当时部队人员分散,大家打着打着找不到孙坚了,只见其马跑回营来,原地呼叫。众人随马寻踪,这才在草丛里找到受伤的孙坚,将其扶回营帐休息,几天后伤好一些,他便继续作战去了。

    当时孙坚在自己家乡吴郡招募乡勇,号称“淮泗兵”,而后每战必身先士卒。攻打重镇宛城时,孙坚亲自上阵,率先登上城墙,为攻城队伍开辟通道;

    西华野战时,孙坚部受创,孙坚本人也被敌军挑落马下,临危之际他只能躲在野草里自求多福,也是孙坚命不该绝,他的坐骑颇通人性,跑回营地后蹬地悲鸣,将士们跟着战马才一路找到了孙坚,此战孙坚身负重伤,但是才不过短短休息了十几天就立马再次出战,在整个平定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孙坚这种九死一生、命悬一线的次数估计数不胜数!

    正是因为孙坚在平定黄巾之乱中悍不畏死的优异表现,他的直属上司朱儁在战后特地向东汉朝廷为孙坚请功求赏,朝廷也升任孙坚为别部司马!(别部司马是大将军的直属将官,直辖一部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