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那点事
繁体版

第一章狂人?

    破虏以雄才壮略,遭汉衰末,慨然有拨定之志。崛起吴会,陵蹈中原,讨灭黄巾,劝诛董卓,识度远矣。逮卓废立劫迁,奋其忠烈,以偏师追亡逐北,使不敢东。修塞园陵,保完汉玺,威震函洛,向非袁术掣肘,扶义而西,汉未必亡。

    孙坚年少年时为县吏,性情宽广豁达。他十七岁那年,随父一起乘船去钱塘(今浙江杭州),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孙坚见状,对父亲说:“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让我去。”他的父亲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远在南方扬州的会稽,出现了一个狂人。

    狂人名叫许昌。

    好一个许昌!居然与日后成为东汉国都,也是曹魏五大都之一的许昌撞名,光是名字就真够狂了。

    这个狂人许昌,竟突然在会稽揭竿起义,自称为“阳明皇帝”。

    至于许昌造反的动机是什么?这可以从《三国志》的叙述当中,寻得一些蛛丝马迹。首先,《三国志》许昌称作“妖贼”,许昌给人煽动民心、妖言惑众的形象。这样的特征带有浓浓的宗教气息,换句话说,许昌可能是会稽当地的宗教领袖。

    汉朝对于“谶纬”之说相当流行,就是预言、占卜一类的学说,而当时流行的一部谶纬书籍《春秋佐助期》,有这么样一句话:“汉以许昌失天下。”这谶词后来还被曹丕作为篡汉的依据。

    不知道许昌是不是受到这句话的影响,才让他如此大胆地贸然称帝,而且“阳明皇帝”这个名称也很有意思。是不是许昌认为这个世道实在太过黑暗,因此他这个教主皇帝要为黎民百姓带来光明呢?

    许昌带着他的儿子许韶,以会稽郡的句章县约今日浙江宁波为中心,到处宣传鼓动:

    “大家午安大家好,今天小弟来跟各位乡亲拜托,恳请支持『阳明皇帝』许昌,再讲一次,是『阳明皇帝』许昌。相信阿昌仔得光明,阿昌仔祝你阖家平安,多谢!”

    许昌父子登高一呼,竟然有数以万计的百姓响应,声势十分浩大。

    不仅如此,许昌还将自己的老父亲给请出来,并且封他为“越王”,真是狂到天荒地老。

    会稽当地的政府得知消息,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派遣了一位年轻的郡司马,也就是当地的最高军官,来负责这次的平乱。当时还不是群雄割据的年代,会稽政府没有什么兵力,只得让郡司马募集壮丁,勉强凑了一千多人。

    这位郡司马倒也指挥若定,配合其他邻近郡县的行动,一举讨灭了许昌。

    “不可能!朕有一万多个子民,怎么可能被你这小子打败!你究竟是谁?”许昌问道。

    “你听清楚了,老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孙坚、孙文台。”那郡司马回道。

    会稽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阳明皇帝”变成了一个笑话。许昌心中的野心之火,要一直等到十二年后的黄巾之乱,才真正蔓延在这个腐败不堪的汉王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