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超市
繁体版

第二十章 两步走

    没去深究话中的含义,陆远用工作人员递来的毛巾简单擦拭一番,拿上随身物品就撤了。

    此刻已过正午,饿得他前胸贴后背,便在附近的小摊上点了一份凉皮一笼小笼包。

    手机开机后显示两个未接电话,等吃完再打回去,反正没什么着急的事。

    老板看他浑身湿成那样就知道刚从比赛现场出来,特意嘱咐他先吃东西垫饱肚子再喝水。

    其中的原因与中医讲的阴寒理论有关,暂时不能喝寒物——绿豆汤,甘、凉。

    “挑战任务圆满完成,结算任务奖励”。

    这就是他匆匆退场的理由了,每次见这个烟花特效倍感亲切,期待已久的礼盒如约而至。

    统哥之前传授给他关于《无敌》这首歌的舞蹈及唱功自然保留下来,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达到“一法通,百法通”的神奇效果。

    想端业余歌手这碗饭那是不可能的,充其量也就哼哼两句“无敌”。

    找到水龙头稍做清洁,擦干净嘴角边的麻汁与油渍,陆远找了个阴凉安静的地方搓搓手开“盲盒”。

    “农场之心1.0:雾尽风暖,大地丰盈。可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覆盖范围:一万亩。”

    怎么回事,不是说要干超市吗?

    什么时候干超市也要去种地了。

    陆远忽然想起第一个大礼包开出的“德国移动房车养鸡图”,要是把这两个结合起来,种上它一万亩优质草来养蛋鸡,收获生态蛋。

    一个绿皮鸡蛋卖它一两块钱不过分吧,不比他们平时买的那“工厂鸡蛋”好得多?!

    工厂里养殖的蛋鸡,从生到死就没有离开过鸡笼半步,吃的全是鸡饲料,连根草都吃不上,更不用说地里的虫子这些天然的东西。虽然这样的鸡蛋也能吃,但是和散养的生态鸡蛋味道完全不一样。

    中国每年的鸡蛋需求量在3000亿枚,而这些鸡蛋绝大多数都来自养鸡工厂。粗略估计一下,也就是一个人每年会消耗125枚鸡蛋啊。

    真是好大一座金山!

    让同胞们早日吃上健康美味的生态鸡蛋义不容辞,舍我其谁!

    陆远越想越亢奋,心绪激荡,旋即一想,这个“农场之心1.0”才是根基啊,没有它自己的生态鸡场很可能玩不转。

    “统哥,这个农场之心怎么搞”。

    这次没有等他发动言语攻势,系统就有说明。

    “万象超市开业之后”。

    明白。

    也不知道有没有养鸡专业,看来还是要回去找人咨询一下。

    陆远打上车就往回赶,想早点目睹超市真容。

    路上翻出未接电话,打过去问贵姓,谁能想到是老丈人啊。

    本来靠在后排休息的陆远听到老郭的话立马从松松垮垮的样子变得正襟危坐,准备听他交代事情。

    原来是他上午已经把材料转交给相关负责人了,告诫他从现在开始别乱打听,中午就有人赶忙取证去了,有消息会告诉他的。

    县城里碰到这样的大案不容易,直接把饭喂嘴边了能不吃么。虽说有“宁可架上药生尘,但愿世间人无病”的理想,但现实中的队员更有立功受奖升官加薪的实际需要。

    陆远自然满口答应,他又不是不识好歹。老郭虽然说话难听了点但还是能感受出爱护之意的,一旦进入程序那才是麻烦。

    虽然“程序”是维护一个人口众多的社会保持稳定的必然选择。

    还没到门口就能感受到乐安购物广场的变化,真可谓焕然一新啊。

    陆远直接走电梯去二楼,还好超市门前还没有人蹲守。

    进去之后。

    门口配备专门的宠物寄存处,洗手液、消毒液、排泄卫生袋一应俱全。

    吸引眼球的还是各种款式的购物车,婴儿购物车有正向的和反向的,方便父母带小孩购物;老人购物车不仅配有小板凳方便他们逛累了就地休息,还附有一块放大镜方便看价格。

    购物,本质是一场感官盛宴,商品的颜色、气味,店内的光线、装修、布局等都能让顾客进入一种情绪亢奋的状态。

    传统大卖场中光线明暗过度不明显,内部明亮的环境虽然让人心情愉悦,但不注重功能区域划分,容易产生炫光,惹得顾客发晕。

    小型、精品超市喜欢用灯光照明充分突出商品,产生较强的视觉冲击,但又不注意周围铺垫,昏暗的环境让人舒适感降低。

    相比传统大卖场复杂的迷宫设计,系统将复杂的大空间发挥到极致,分出不同的功能区,蔬菜水果区,肉类水产区,零食饮料区,日用杂品区等等。

    动线即天花板的灯带指向性明确,不让顾客走迷宫,不会进入死胡同,确保每条路都“琳琅满目”,始终让更多的商品,呈现在消费者的视野中。

    只不过目前的超市货架上还空空如也。

    与传统超市相比,增加了过道宽度,扩大走动空间,来应对节假日客流高峰,顾客也可“多车道”来回走动。

    过道地板采用白色,货柜区则是深色,用色彩区分出“快速区”和“沉浸区”,秩序井然。

    主干道一通到底,便于快速移动;支流一步一景,增加停留时长,培养购物欲望。

    增加45°的斜向走道,高效利用空间,用扇形布局打开视角,比起“十字路口”,能看到更多展架的侧面,吸引顾客注意。

    货架和灯光的配合,不再各自为战,重点商品突出,每道灯光都有其“服务对象”。在货柜隔板底部,设置补充灯光,立体感强,增加明度,色彩鲜艳饱和,而且这样的照明方式也更节能。

    根据产品大小,设计展柜每格的高度,充分利用空间:比如售卖书籍杂志的展柜刻意斜放约30°,避免“图书馆式”的单调排列,达到更宽的视觉面积;

    在挂着招牌的家纺区,定制“仌”型枕头货架方便顾客观察、触摸,按压斜板可以增加牢固度,底座能提升稳定性。

    这样一区一景进行的场景化沉浸设计,用粗狂与细腻纹理反差强烈的木饰面、柔和坚硬的不锈钢和轻盈柔美的清水水泥板材料相互结合起来,再用光影进行绝妙的控制,美轮美奂,营造出宽松舒适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