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秦之启灵
繁体版

第六十四章 将者专于战

    白起露出了一丝怪异的表情,随后说道:

    “武王力抛举九鼎,结果一时间体内气不及运…灵气运转出了岔…便被砸……咳!总之后来便是宣太后与穰候扶昭王登上秦国王位,太后摄政,穰候执掌大权。”

    听到这里,白起也是目瞪口呆。

    那些诸国往事本让人听得津津有味。

    哪晓得这秦武王……

    啧啧!

    真是莽啊!

    “如此数十年,渐渐地穰侯魏冉、华阳君芈戎、泾阳君公子芾、高陵君公子悝把持国事,听闻其家财大于国富,此事我也知晓!大王欲巩固王权,清除四贵,也属必然。然则,穰候为我妇翁,又极力推举我为主将,率军征伐……”

    白起将此事的来龙去脉与白十八细细讲来。

    白起倒没有别的想法,只是觉得既然带白十八来了咸陽,那么这咸陽宫之中的局势,还是得让他知晓的。

    既然将白十八与他亲儿一般对待,自然要加以培养,世事见闻也是学习的一方面。

    “……所以昨日我没奈何,只言归府休养,不迎宾客。”

    白十八闻言恍然大悟,这事情曲折复杂,身处漩涡之中的白起自然是左右为难。

    然而白十八想了想却说道:

    “然则,依小侄所见,其实此事伯父应当应下。”

    “嗯?为何?”白起皱眉,疑惑不解,他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他并不愿意刀刃向内,为何白十八还有此一说。

    “按伯父所说,大王要清除四贵,摆脱太后的掣肘,此事应该是张禄献计。而且此事为大势所趋,若为了秦国愈加强大,此事非做不可,伯父以为然也?”

    白十八也看到了白起皱起的眉头,怕他误会,遂细细分析起来。

    “自然!”白起点头肯定。

    “那么,大王为了清除四贵,必然是全心投入,容不得任何人从中作梗,因此不惜拜求伯父。然则,便是伯父婉拒,大王也没有任何不悦,反而如释重担。那说明大王本来就没指望由伯父来主持此事,所料不差,该是由张禄为主导,小侄猜测可对?”白十八摸着下巴说出自己的猜测,然后反问白起。

    “唔~张禄此人能言善辩,心有沟壑,大王对张禄确实依靠甚多。然则,靠辩言得势,还使大王数跪而求教,何其倨傲!”白起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

    不过话里话外的意思,十有八九就是张禄主导清除四贵之事了。

    而且白十八还听出来一点东西。

    伯父应该是瞧不上张禄此人。

    估摸着,是因为他自己是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而张禄是靠耍嘴皮子上位的。

    白十八心中偷笑,说别人倨傲,您心中的傲气也不见得少到哪去~

    不过毕竟是自家伯父,白十八当然是向着自己人。

    “所以呀,伯父您想。若是您应下此事,即可保穰候性命无碍,又能被人赞一声知晓国事,大义灭亲。由此即巩固了大王之权,也增加了您的影响力。大王也会对您信任有加,今后便是有了变数,大王念及您的功劳和恩情,您也当全身而退!伯父以为然否?”

    白起恍然,继而又皱眉说道:

    “我白起岂是靠谄媚立家,便是我袖手旁观,大王难不成还要发罪于我?”

    白起不仅治军严谨,治家亦是如此。

    所以除了大王赏赐之物,平时生活也甚是朴素,武安君府也从没有违法犯禁之事出现。

    “大王自然不会轻易发罪伯父。不过若由张禄主导此事,其必然登上高位。而伯父虽然没有插手,但是也没有与大王同进退,如今秦国还要仰仗伯父率领军队对抗六国,大王自然不会对伯父如何。但若今后有谗言献进,大王思及往事,恐对伯父不利。”

    白起闭眼,细细想了会,然后洒然一笑。

    “我白起戎马一生,又岂会怕那些鬼祟之事!但求为我秦国南征北战,便是马革裹尸亦九死不悔!”

    白十八默然。

    他忽然明白了,白起或许不太懂政治,但更多的是不屑。

    为将之人,若终日里钻研政事,又如何能取得百战百胜的战绩?

    所以他讲这么多,都是白讲了……

    “倒是你……你这般年纪,便能看的如此通透,实属不易!”白起没将自己的事情当一回事,反而对于白十八能够有此见地赞赏不已。

    他虽然对于白十八的建议不置可否,但并不妨碍他对白十八的的欣赏。

    能有如此敏锐的心思,好好培养一番,便是将帅之姿。

    “……是小侄思虑不周,想到什么便说什么,伯父勿要见怪。”白十八从椅子上起身,拱手告罪道。

    白起摆摆手,不以为意:

    “甚好!不过,如你今后志在沙场,便不要过于沉迷那些权谋钻营之事。为将者若不专与战事,御兵则畏首畏尾,胜败就在反手之间。”

    白十八拱手弯腰:

    “谨遵伯父教诲!”

    白起点了点头,对白十八十分满意。

    心地正直,又不拘于俗套。

    胆大妄为,但不违法犯禁。

    心思缜密,又能虚心求教。

    为人种种,从他在郿邑干的那些事以及一路行来的表现就可以看得出来。

    比之亲生儿子白仲,不知道优秀了多少。

    想到这白起就有些苦闷。

    怎么就生了一个老实巴交的儿子!

    不若回头将其调回咸陽为闲散官罢了,不然在军中也无甚前途。

    知子莫若父,白起知道白仲就不是为将的料,若是让其统率一军,必定是大败亏输。

    所以尽管白仲从军数年,混了不少军功,还在大夫之爵,想升官大夫怕是难上加难,于公大夫爵更是终生无缘了。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便更立了军功制度。

    由军卒斩杀的首级越多,或是集体军功分摊而下,便能授予军功爵位。

    秦国的军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级,分别为:

    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良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

    大夫以上就相当于一般官员的级别,公大夫以上者,见县令、丞就可揖而不拜,岁俸三百五十石。

    左庶长以上就可独领一军,指挥战役了!

    便是白起,如今也不过是大良造之爵。此爵便已是执掌军事最高的爵位了。

    再往上基本都是荣誉爵位,没有实权。

    武安君之封号属于卿士之爵,并不影响他统兵作战。

    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