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观止之气吞万里如虎
繁体版

第二十章 刘亲卫

    众人慌乱地挤上东边城头,远远的看到,在东北方向,雨后的雾气中,秦军的旗帜隐隐飘动。不多时看得真切了,果然是一队队秦军骑兵,威武壮阔、排山倒海而来。

    数万秦军,花了一个多时辰才在城外列队完毕,也不着急进攻,先遣人进城送信。

    城门是早就关了,而且门后用木桩顶死,晋军从城头上放下一个系着绳的篮子,秦军使者将信放在篮子里,晋军再把篮子拉上去。

    秦军的信呈到刘袭面前,他打开只看了一眼,就递给身边诸将。诸将看完,一言不发,面面相觑。待传到后面,终于有人忍不住骂道:“这什么也没写啊,几个意思?”

    刘袭道:“彭超这是要我给他写信啊。”他语气平和,倒是显得颇为镇定。

    “给他写什么信?”

    “自然是写降表。”

    “这……”

    原来这封无字书信,是傲慢的招降。

    众将无不气愤!

    孙无终道:“秦军先是攻下彭城,又拿下淮阴,此刻正在进攻淮南。彭超虽然傲慢,但他确实也是有傲慢的本钱啊。”

    次话一出,众人纷纷声讨。

    “这说的什么话?”

    “这不是长秦贼志气吗?”

    ……

    刘袭喝道:“好了!说这么无用,还是想想如何应敌吧。”

    诸将于是不语。

    刘袭问:“前些日子发现败坏的城墙,一共三十七处,可都修补完了?”

    刘轨站出来说:“还有十三处,正在抢修。”

    刘袭追问:“还要多久?”

    刘轨答:“日夜赶工,也得三日。刚修补的墙体不牢固,须得太阳烘烤半个月以上才行……”

    刘袭不等弟弟回答完毕,又问:“弩车和箭簇库存如何?”

    诸葛侃答:“城墙上二十步一弩,都是全新的;箭——可能只够半个月!其他兵器倒是齐备。同时已命人收集石块、油料等物充作军用。”

    刘袭继续问:“存粮如何?”

    孙无终答:“军中存粮共三万石,够二十天之数,百姓家中的存粮也都有登记在册,随时可供征用,约有五万石。”

    刘袭听完,用自己的佩剑剑鞘轻轻敲打着女墙,叹道:“都是坏信息,都是坏消息。”

    孙无终道:“也不尽然,至少水路还通,秦军即便断了陆路,我军也还可以走水路,从广陵获得源源不断的补给。而且,连日阴雨,城外沟壑众多,积水成渠,相当于替我军多挖了几十条护城河。”

    在所有人都在说坏消息之时,孙无终一番话,稍微振奋了下人心。

    刘裕就站在孙无终身后,听到这番议论,对自己这位上官,不由得多了几分好感。刘袭、刘轨、诸葛侃等人,都是早就进了城,进城之后再没出去过,只有孙无终,因是不久前才进的城,进城之前顺便查勘了附近的水文地理,于是才能“贡献”这么一个“好消息”。

    一个时辰前,本来孙无终刚下了将刘裕押送军法处的命令,不曾想营中忽传秦军到来的消息,于是他就命刘裕跟着自己,不得随意走动。嘴上说的是:“你小子命大,赶上秦军来了,暂且罢了,你就带着这把剑跟着我,哪儿也不许去,若是打仗立了功,死罪可免,若是死在战场上,就权当替军法处执行军法了。”心里想的却是,正好不用操心后面如何去军法处捞人了。

    商议间,北、南、西三处也先后传来发现秦军的消息。

    刘袭并未给秦军任何回信,倒不是他很有信心打胜,不过是还没想好作何策略罢了。此刻秦军也似乎没有立刻攻城的打算,那就且等一等吧。

    城外很快竖起来秦军的营帐,虽有近十里之远,但只要没有雨雾,依旧可以清晰地看到。

    刘袭仔细布置了了防御事项,诸将就各自领命散去,回归自己的岗位。

    刘裕跟着孙无终去检查粮秣。

    路上,孙无终问详细问了朱怀石去世前后发生的事情。刘裕从睢陵说起,一直说到船上,除了抛尸的情节——这部分太冷酷了——简略过去,其他的倒是说得仔细认真。

    孙无终道:“怀石跟了我很多年了,没想到,我连他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哎!他把自己的佩剑交给你,让我带给我看,是真的看好你,向我引荐你呢。也不知道你是不是真如他所期待的那样。”

    刘裕不知怎么接话,但孙无终显然等着他说点什么,于是他就吐了句“朱大哥,他、他是个好人”。

    孙无终楞了一下,停下脚步,扭头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在他看来,自己已经表达了准备提携他的意思,这时候,但凡是个有点脑子的,都应该奉承一下自己,然后再发些宏愿,再不济也是“好好干”、“不辜负将军”之类,然而眼前这个人,却是说了这么一句不轻不重的话。然而转念一想,这话倒是显得朴实,远比一般人真诚些,于是嘴角一扬,轻轻笑了一声。

    刘裕又被问了些家世背景,他不敢隐瞒,也还没学会说谎,都一五一十说了。说到爱亲的事情,心里隐隐有些想念。

    孙无终听完,突然想起什么,问道:“我是不是之前就见过你。”

    刘裕道:“是,在京口的谢家宅子里。”

    孙无终恍然:“哦,对,对!”那一夜他是颇为狼狈的,不愿再提。“从今天开始,你就做我的亲卫吧。”

    刘裕之前听何无忌说过,在刘牢之营中,何无忌也不过是给舅舅做个亲卫而已,孙无终跟刘牢之都是谢玄参军,那么,自己与何无忌,也就都是参军亲卫,身份对等了。这么一想,他心里很开心,连忙道谢。

    “别高兴得太早,做我的亲卫,虽然比其他人看起来是荣耀了些,但说到底,也还是普通兵士,升官发财那等事,最好别想。”

    “现在秦贼就在城外,就算我想,那也得先有命活下来。”

    “算你还清醒!是啊,得先有命活下去。这盱眙城的粮草,现在都交在我手上,这是重中之重。此刻,秦军围城,我军就剩下水路一条道了。你小子可习水性?”

    “就在江边上讨生活的,哪能不会!”

    孙无终赞了句“好”,走到营中,给了一张水文舆图,让刘裕先研习下。

    刘裕大字也不识几个,哪里会看什么舆图!好在营中还有几个文字先生,都是刘穆之在徐谦之帐中那种角色,他便经常找人家请教。一来二去,水文舆图学会了,山川舆图也学了些。通过这些先生,他还有机会看到一些军报、军令,长了许多见识。原以为,做亲卫只是身份高些,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好处,他心里是愈发感激朱怀石了,同时也为自己前十几年不学无术感到后悔,于是闲暇之时,都会去向先生们求学。

    这一日,刘裕领命,乘小船沿河道出东南水门,接应次日到达的粮草。同行这有一百多人,分了十几艘快艇,领头的人姓诸葛。

    他们借着夜色出城,一路上小船不敢划得太快,怕声响太大吸引到岸上巡逻的秦军,也不敢走主河道,因为主河道已有秦军弓箭手沿途埋伏。小心翼翼地在曲折的河道上行进,近两个时辰,终于到了宽阔的水面。领头人说,现在已经离开了秦军的巡逻区,可以休息了。大家分了工,谁守夜谁休息,多久轮换一番,如此安排。

    天亮之后,由广陵运粮来的大船到达,粮食都分批卸下装进小船,然后等天黑,再沿着原路返回。出城时是顺流,回时逆流,花了一整晚才回到城中。一路上又要划船,又要防备秦军,十分辛苦,回城之后,另有他人卸货,他们只管回营睡觉。如此连干五六天,才能将一大船的粮草全部运进来,其他补给的运输也是如法炮制。

    跟着那个姓诸葛的小吏办了这几回差,大家渐渐熟络,刘裕知道了他名叫长民,祖上是琅琊(今山东临沂一带)人,也是南迁的士族。这个诸葛长民是个急性子,一路上都在骂人,不是骂手下人做事太慢,就是骂秦军“不是亲娘养的”,总之难有一阵心平气和的时候。

    有一次,他们碰上了巡逻的秦军骑兵。以往的做法,都是将小船划到岸边草木深处,借着夜色和草丛,跟敌人玩灯下黑——秦军在哪一边岸上巡逻,他们就得靠着哪一边,秦军在岸上来回行走,更容易看到对面,相反容易忽视脚下。秦军都是骑兵巡逻,来去迅速,一般不用等太久。这一次,诸葛长民也是吩咐照常执行,但秦军不知怎么地,就是一直原地打转,许久也不见离开,不时还用长矛往草丛中刺。

    他们栖身的河道,水面跟河岸有近一丈的落差,加上草木掩护,只要秦军不下马,单凭长矛乱刺,是伤不到他们的。但诸葛长民等得不耐烦了,竟然下令上岸与敌人拼杀。

    刘裕首先出言阻止。他说:“我们的任务是护送粮草,不是杀敌,还是静待为妙。”

    诸葛长民却反驳:“他们要是一直不走,等到天亮,我们还是会被发现。”

    几人谈话都极小声,但还是惊动了秦军。眼看着秦军纷纷下了马,朝着草丛摸过来,就不得不应战了。

    诸葛长民首先爬上岸去,带头冲杀。一百多人除了每条船留下一两个看守,其余人也都陆续爬上岸,奋力杀敌。

    运粮队遭遇巡逻队,有人数上的优势,片刻功夫,便解决了这一行十几个秦兵,己方仅有几人受伤,无人战死。但也是这片刻的功夫,失了照料的运粮船,被水冲走了五六艘——逆水停船,全靠人用手抓着岸边的藤曼之类固定船身,满载粮草的快艇,一两个人的力气是不够停船的。

    回营之后,诸葛长民还想炫耀战功,却被孙无终以“鲁莽行事致使粮草有失”为名处以仗十下的刑罚,他不服,又被加了十下,一共打了二十下,生生打晕过去。

    诸葛长民就是这样一个急性子、甚至有些莽撞的人,刘裕不喜欢他冲动的性格,但也喜欢他豪爽的一面。两人由此深交。

    自然,盱眙城中一起办事的两个普通士兵,谁也想不到以后几十年,他们会成为彼此亲密的战友,更想不到再亲密的关系,也终有破裂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