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采石残卷
繁体版

第十三章 哭祭姜太公(一)

    姜子牙骑着四不像一路上跋山涉水,攀岩渡渊,几经辗转,终于到达了楚都郢。

    距离楚都郢尚有十里远之时,姜子牙因担心自己行踪暴露,被当地官吏百姓认出,遂弃了四不像,让其自行在楚都郢附近自行游赏,自己则是带着赑屃只身徒步入城。

    方至郢都城外,远远便看见城墙各处垛口女墙哨塔之上遍插白幡素旗。

    此刻正是春寒料峭,乍暖还寒时候,一阵阵凉风吹过,那些丧幡便随风飘动,猎猎作响,甚是瘆人。

    进了楚都郢城,但见城内大小建筑满眼俱是布置着治丧物件。驻足城内,放眼望去,只见此处酒肆对对白灯笼高悬门前,那边茶楼张张素丧幡长挂屋顶。

    姜子牙走在大街上,环顾四周,只见城内人人身穿缟素,个个面带丧色。但闻得此间哀嚎声尚未停绝,那边哭啼音又在起伏。

    “莫非自己来得不是时候,此刻郢都城内正在为哪个大人物举办丧事?”姜子牙于心中暗自问道。

    见了眼前此种凄凉颓废的景象,姜子牙不禁疑窦顿生,当下好奇。他于心中思量着,此刻须找一个居住在城内的百姓问个究竟。

    拿定主意后,他在城中专拣偏僻地方行走,几经弯拐,不久便去到了一处人烟罕至之处。

    去到无人处,他便停留在此处稍作乔装打扮,装扮成一个刚从深山幽谷出来前往城里的樵夫。

    待乔装之后,姜子牙自认无人能认出自己后,便开始在城内四处打听着,这原本好好的郢都城内,此刻究竟发生了什么巨变,竟引得全城百姓披麻戴孝,哀恸不已。

    “这位老嫂子且慢走!当今周天子励精图治,政通人和。当下内既无萧墙之祸,外又无攻伐之战,天下百姓俱是安居乐业。为何此时这郢都城内却是满城缟素?”

    姜子牙见路上一名身穿一身麻布衣裳的老妪从自己身旁经过,连忙将她拦了下来,好奇问道。

    那老妪看了一眼眼前这位满脸褶皱,须发尽白,身后背着一捆柴火的老樵夫,上下打量了一番,随后便是眼睛一红,只顾默不作声地低着头。

    姜子牙见那老妪一言不发,继续说道:“老嫂子,而今天下,上有英明天子垂拱,下有贤良将相辅弼。鳏寡孤独具有所养,黄发垂髫皆有所乐,可谓是四海一片升平景象!”

    “可是为何在这郢都城内,却是人人沉浸在这丧色之中?莫不成这楚国境内,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殁了么?”

    “呜呜……”

    那老妪被眼前这位老樵夫接连问起了伤心事,竟是忍不住当场嚎啕大哭起来,那哭声凄厉无比,令人闻之亦是不禁动容,潸然涕下。

    “老嫂子,你快先别哭,老朽是城外深山中砍柴的樵夫,许久不曾回城里一趟,今日恰逢家中无粟米了,特意背了些薪柴前来城中换些钱银,然后再去米铺籴些粟米回去。”

    姜子牙看了看满脸泪痕的老妪,见她只顾恸哭,并没有理会自己。

    见老妪不言不语,他接着说道:“谁料到了城里,却看到这满城缟素,遍地白幡。”

    “哎!老朽此刻还不知城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生怕一不小心便触犯了城中禁忌,还请老嫂子不吝言语,给老朽说道说道,此刻城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妪见他实在是不知情,便擦干了泪水,抽泣着道:“难道你这老头是真不知城中发生了何事?看来你还真是这山中伐木的樵夫啊!”

    “老身此时告诉你也无妨,此刻郢都城内并无什么大人物殁了,而是……而是在那镐京城内,那天子身旁的姜丞相……呜呜……”

    言罢,老妪又是一阵痛哭。

    “姜丞相?姜丞相他怎么了?老嫂子你快别哭啊!那姜丞相如何了?”

    姜子牙闻言,心中暗自觉得可笑,自己此时好好的,又能有什么不测之事发生?

    只不过此时心中作何想法,他还是不能显露出来。毕竟而今面对着这位伤心欲绝的老妪,他还需装作激动痛心的模样,免得老妪起疑。

    那老妪见这老樵夫如此盘根究底个没完,心下大怒。

    只听得她训斥道:“你这老樵夫,这一生只顾着在那山中砍柴,只待家中无粟米了方才想起到城中换粟米!”

    “你眼中除了薪火粟米外,对这尘世间之事竟是一无所知!此间更是连姜丞相殁了此等大事都不知晓,如你这般苟活于世间,你心中不觉汗颜愧疚么?”

    老妪愈说愈激动,最后竟然不住猛烈咳嗽起来。

    “是是是,是老朽孤陋寡闻了!只是在这半年之前,不是还见姜丞相替那周天子康王殿下草拟圣旨,大赦天下么?”姜子牙被老妪无端指责,面露尴尬,但还是继续询问道。

    “那都是半年前之事了,姜丞相殁了是这几个月前的事情了,呜呜……”

    言至动情之处,老妪又忍不住大哭起来。

    “姜丞相殁了!姜丞相竟然殁了!老嫂子,你说姜丞相殁了?这话是谁说的?真是岂有此理!”

    姜子牙愈想愈怒,不禁怒道造谣之人目无法纪,竟敢散布谣言,诅咒自己殁了。

    “还能是谁说的?天子的讣告文书都下发至各诸侯国了!此时此刻周天下八百诸侯,亿兆百姓俱是知晓此事了!”老妇呜咽道。

    “哼!老朽正是姜子牙!如假包换的周王朝的姜丞相是也!”姜子牙心下大怒,竟然忍不住自报身份。

    “快别胡说了!你这深山老樵夫!怕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不知死活了!”

    “你可知道这段时间,普天之下有多少人冒充姜丞相?这些冒充姜丞相的人,无一例外的,全都被推到那菜市场里,当众斩首示众!你若是不信,且看看那城门头!”

    老妪见姜子牙说自己是姜丞相,吓得急忙让他赶紧噤声,莫要再胡说八道,旋即又转身指向了城门。

    姜子牙顺着她所指方向看去,果然看到那城门头上整齐地竖立着一排排,共计有数百支长矛。

    而在那些整齐排列着的长矛上,竟然串着数百颗或老或幼的男子头颅。

    只见这些头颅,有些因斩首日久,早已被风干变黑。有些斩首日短,上面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白色蛆虫。还有一些是新斩的,上面的鲜血正不断地从那碗口般大小的脖子截断处汩汩流出。

    “这些人是怎么回事?都是犯了什么事?竟然被枭首示众?”见了此惨状,姜子牙心下大惊,急忙问道。

    “还能因什么事情?这些罪恶滔天的人,竟然胆敢冒充自己是姜丞相本人,四处招摇撞骗。周天子知晓此事之后,龙颜大怒,当即传召天下,但凡有胆敢冒充姜丞相者,就地正法,无需上报!”

    老妪言至此处,亦是气恼地眉目扭曲,指着城墙上那些头颅怒斥道:“这些可恨的骗子,连姜丞相都胆敢冒充,真是死有余辜!”

    “哎!看来此前自己心中所担忧之事终究还是发生了!如今天下百姓均道我姜子牙已殁,就算我此刻赶往镐京,面呈周天子康王殿下,想必这世人不会再信我姜子牙尚在人世!”

    姜子牙闻老妪所言,不禁摇头默默叹息着。

    沉思良久,他当下掐指算了一算,这不算不打紧,一算之后,但见他眉头紧锁,愁思连连。

    他于心中自言自语道:“想不到自己阳寿既然早已走到了尽头!倘若自己此前不服用那九阳续命丸的话,自己此刻早已在阎王殿上了!”

    “也罢!既然天下皆道我姜子牙已死,这世上就再也无姜子牙了!”

    “天地之中,我姜子牙活了一百三十又九年,这寿命也算是人间鲜有的长寿了!兴周伐纣之后的几十年间,自己亦是享尽了人间富贵!而今若非奉师伯之命捉拿妖狐,恐怕我也早已死去了!”

    思虑至此,姜子牙此刻心中也是豁然开朗了不少。

    只不过,他如今除了缉拿妖狐外,还有一件事尚需解决。

    那便是早些查清楚那两个盗取自己蜕皮的年轻人的身份,顺带设法从他们身上找回那八颗遗失了的九阳续命丸。

    如若找不回那八颗九阳续命丸,自己日后怕是再也没有任何面目去面对师伯了。

    “老嫂子,你可否告知老朽,到底是谁将姜丞相仙去的消息告知周天子的?”姜子牙平息心中之气,平心静气问道。

    “这可是天下皆知的事情啊!就是那彭祖彭大人和王俭王大人!若不是这两位大人拼死从那龙吟山上,将姜丞相的尸骨带回镐京,姜丞相的尸骨恐怕就要,就要……呜呜呜……”

    老妪言罢,又哭哭啼啼开来。

    “彭祖?王俭?”姜子牙不知此两人是何方人士,遂反复念叨着他们的名字。

    “休得无礼!你这樵夫真是愈老愈懵懂!愈老愈不懂得礼数了!”

    “这彭大人和王大人的名讳,岂是你这深山中砍柴的老樵夫直呼得了的?你若是胆敢再如此无礼,老身这就抓你去报官了!”

    老妪见姜子牙直呼彭祖和王俭二人的名讳,脸色一黑,愤然怒道。

    “老嫂子!老朽久在深山,平日里只是和那些飞禽走兽、花木鸟虫打交道!不识这人间礼数,言语中多有冒犯,你且莫要见怪!老朽乃山野粗人一个,又怎会晓得如此多的繁文缛节?”

    姜子牙见老妪愤然,欲要报官,急忙辩解道。

    “看你这模样,的确是终日呆在深山幽谷的榆木疙瘩,难怪如此不善言语!此番你还有什么要问的不?若是没有了,老身此刻还得赶去那菜市场呢!”老妪催促道。

    “去菜市场?莫非当前又有人冒充姜丞相,被推到此处问斩了?”

    姜子牙听闻老妪要赶去菜市场,还道她是着急着赶往此处围观杀头。他看了看城门头悬挂着的那些头颅,凄然问道。

    老妪闻言,摇头急道:“非也!非也!世间哪有如此多的骗子?那些冒充姜丞相的人被斩了之后,此间的确是起到了杀一儆百之效用!这几日不知少了多少的不法之徒!”

    “自从姜丞相殁了之后,周天子念天下百姓思虑姜丞相之情急切,特意下令八百诸侯开仓放粮,周济百姓,以安民心!此刻每个百姓可领粟米五升!”

    她看了看姜子牙,思索片刻,接着道:“你这老樵夫不是来城里籴米的吗?此刻要不要随着老身一同前去?老身这就给你带路!”

    姜子牙听闻周天子开仓放粮,周济百姓,亦是心生好奇,兴致陡生。

    他寻思稍许后,便想着前去那里看个究竟。此刻见老妪提起要待着自己前去领粟米,于是便点头答应着。

    老妪让姜子牙好生在自己身后紧紧跟着,莫要走散,免得迷了路,找不到官府开仓放粮之所。

    那老妪走在前面,拄着拐杖,迈着蹒跚步伐,徐徐走向菜市场。

    到了菜市场,果见当地粮官早已号令士卒,将满仓粟米扛到了菜市场开阔处。

    而郢都城内,许多尚未领取粟米的老百姓,此时亦是拿着斗箩簸箕等盛米器皿,早早来到此处排队等候着。

    “诸位乡亲父老!本官奉天子之命,今日继续在此放粮!以此悼念姜丞相!愿他老人家在天之灵,护佑我周王朝江山永续!百姓福泽绵延!”

    那负责开仓放粮的粮官,一身麻衣短褐,满脸泪痕地站在满仓粟米堆前,向着那密密麻麻排着队的老百姓,不无悲戚说道。

    前来领取粟米的老百姓,本是心中忧伤,此时再闻听姜子牙仙逝一事,俱是忍不住泪洒当场,嚎啕大哭起来。

    那阵阵哭声很快就在郢都城内蔓延开来,整座都城此时此刻又陷入了那无尽的恸哭声中。

    姜子牙混在在这衣着缟素的人群之中,见此刻人人俱是在伤心不已地哭着悼念自己,心下虽是哭笑不得,但却又被老百姓情真意切的诚挚情感感动得泪如雨下。

    他伸手擦掉了脸颊的泪水,不顾老妪四次三番的拒绝,硬是将自己领到的那五升粟米,悉数赠予给她,以答谢她那淳朴真诚的善良之心。

    辞别了老妪,姜子牙看着这满城缟素,听着这全城恸哭,摇头叹息着,随后心情复杂地匆匆离开了郢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