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逝水,转头空
繁体版

第三十七章 谶言

    过山城滩口军营校场内,不仅有三路人马,还有一股却未在李枭意料之中。

    “猴子你不在巡城卫中,来此作甚?”今日的李枭虽是轻甲,却也穿戴齐全,抱盔在手。

    同样穿戴整齐的廖阳金如何也掩藏不住脸上的笑意:“头儿准我领一千人清扫北部。”

    过山城往北不远便是天府郡内,想来是大哥见这猴子坐不住吧。李枭如是想到。

    这几日,人马未动,原本不知该如何进行裁撤的廖阳金,直接大手一挥,将巡城卫中不听号令者、风评不好者、偷奸耍滑者,不管是明火伍还是执棒手全数打发了。

    如此一来,虽说搞得巡城卫中人心惶惶,却难得有了几分模样。

    廖阳金自觉整顿完毕,赶紧上报,请命出战。

    张仁倒是苦笑着应了他的请命,但此时还有后续需张仁自己来处理,毕竟大棒威慑定要再许利才行。

    而正好北方盘踞的贼寇原就较少,张仁便命廖阳金领些兵马往这方去。

    “为过山城、凌川府之安稳,诸君务必旗开得胜!”出征前,必有训话,但张仁只说了一句,接过郑随性还来的虎符便要回太守府。

    毕竟府中如今政事不少,如原先封存的官仓要开始清点,各卫中各类文书、库存也需与太守府进行对接。

    不提一摊政务,却说领兵的七人各自道过珍重后,各自领兵出城去,临走时李枭将标注后的地图以郑随性的名义发了出来,因为事急,郑随性便没说什么,只待李枭回城后再问。

    而李枭与周善这部,出南门后所行之路,大体是他与闵丘回来时所走过的,这一路锦福山余孽只有一处,便是近阳明郡的黑石山。

    至于他们回转西北后,倒还有两处,但依楚湘所给信息来看,皆不如黑石山。

    三千余人行走,速度自然不比昔日轻装简行的二人。行到一山脚处时,天已逐渐暗下来。

    周善倒是还想行一阵,他想若能遇到个城镇,便可在城镇旁扎寨。但李枭倒是有不同看法:“贸然摸黑,若是有贼人听见风声于半路埋伏,那时该当如何?”

    “听闻我过山城出兵讨伐,那些家伙只怕噤若寒蝉,哪里来的胆子埋伏?李秘书未免太过小心了些。”周善看了李枭一眼,哼哼道。

    对于周善的轻视,李枭看在眼里,却没直接与他对上:“虽有我二哥所给舆图,但郡中各处贼人实际聚集何处我等不知。还需缓行,而多撒斥候才是。”

    周善转念一想,今次出兵是为平定郡中贼人,虽有郑随性给的舆图,但其中标注不多,我原本想至城镇问清,只是,这些城镇官员也是些二不挂五之人,倒不如依这厮所说,多撒斥候。

    不过,周善想是如此想,说法却变了:“你如何不知我已派遣斥候?既然秘书郎非要嫌摸黑行进过于冒险,那便在此地安营,待天明时再出发。”

    行军至今,派出的斥候全是李枭下的令,不过李枭懒得多说,只是见一道道军令传递,而营寨扎好还需些时间,便自领了十数亲卫在周边游走起来。

    期间倒是钻小路经过了原先设伏的茶铺,只是无人打理,又时日一久,难免有些破败了。

    一行人又往前走了些,待天彻底暗下后打算回转时,李枭指着前方问道:“前面是否有一道观?”

    有亲卫回道:“正是,传闻此观甚灵。传闻刑房功曹王德江大人年轻时屡试不中,失意返乡时曾于此观借宿。观中有道人言其再试必中,王大人不信,那道人便留了王大人,请他下次选官时再尝试一番。王大人有些愧对家中父老,便留在观中,待再试时,果真中了。”

    李枭回味一阵,摇摇头道:“此地幽静,是个读书的地方。只怕是王大人在此地发奋读书,才中的。”

    不过,李枭问过后得知离着道观不过百余米,倒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干脆领着人去看看有何门道。

    等十来人走至道观门前时,有一须发皆白的黑袍道人正慢慢打开观门,而道人手中还提溜着个葫芦,见到李枭一行人喜道:“睡梦间有红月缠身,想来是有客临门。客人可带酒来?也省得老道往他处打酒了。”

    “......”

    李枭不语,自有亲卫上前笑道:“老道你看我等谁似有酒之人?”

    老道一一扫过众人,指着李枭道:“我看这位先生,便是有酒的。”

    “不得无礼!此乃过山城秘书郎李大人。他此次公干,如何带得有酒!”有亲卫喝道。

    “公干?”

    老道微微抬眉,一双眼似睁未睁:“可我见诸位身上皆有火气,而这位最浓。观中可自酿,缺的正是这般烈火。”

    李枭唤下亲卫,自上前与老道说话:“我等皆是阳刚男儿,有些火气也属正常。不过却未带酒,只是听闻此处甚灵,特来一观。既然道长还有事要做,我等也不便叨扰了。”

    说罢李枭便要领人离去,却听身后老道高喊道:“且慢!可否请阁下再转身来,容贫道一观?”

    这一喊,倒是喊住李枭,不过如这般举措,李枭不是没见过,他只是好奇这道人到底要说个什么。

    老道晃悠着要贴近李枭,却被亲卫拦住,好在李枭不惧那道人近身发难,便挥开亲卫,任由那老道近前,围着自己打量一番,岂料那老道又问起其生辰八字来,李枭自是报给了他。

    半晌后,老道捋须道:“阁下倒是有富贵的。只是这富贵能否安然入手却是难说。”

    李枭心中暗道,少不得要说我性命,嘴上笑道:“为何?”

    果不其然,那老道沉声道:“阁下所行之事,却是易丧命的。”

    闻言,李枭大笑不止,与老道拱了拱手:“如道长这般言论,已听过不下百句,实不相瞒,在外闯荡时,我也曾扮作游方道人与人解忧。道长留步,我等告辞。”

    那老道并不羞恼,朝李枭背影道:“信则有,不信则无,阁下自处。老道处有一谶语相告。青铜鼎儿,三脚立;一过龟蛇,中天日;二过龟蛇,天有变;三过龟蛇,见玉盘。”

    李枭也不管那老道能见与否,自是双手抱拳斜举过头拱了拱,头也不曾回过。如这般谶言,他可没少说。

    走出数十米后,他低声对亲卫道:“留一机灵之人,盯着些。能在密林之中过日子,难保不是贼子留的眼睛。”

    “喏。”

    待李枭一行人回到山下时,一处枪营已然搭好,李枭自回自己那处营帐休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