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老家风云
杨小平挤上回老家的公交车,这次没有那么幸运,没有空座位,只能站着。
一路上,杨小平都在想这次买的牡丹花和郁金香是否能够养活?还能不能像上次一样幸运?
到了小镇,杨小平一下车就看到了妈妈刘枝,她坐在电动车上,应该等了有一会儿了。
“妈,你来多久了?”杨小平提着行李上前,跟妈妈打招呼。
“没多久,才到几分钟,上来吧,赶紧回家。”妈妈刘枝看上去不太开心。
其实,她几乎没有开心的时候,没能生个男孩,让她抬不起头,丈夫杨成又是惯于精神打压的男人,这么多年了,他几乎把刘枝贬得一无是处了,刘枝也由没出嫁时的大大咧咧,变成了现在唯唯诺诺的样子,
想到家里的爸爸杨成,杨小平也开始不开心了。
“你爸跟你大伯、四叔吵架了,你回去不要惹他。”电动车行驶在长长的河堤上,两边的杨树发了绿芽,看上去比之前好多了。
这长长的河堤路程,就是母女俩少有的单独谈话时刻。
“咋又吵架了,这次又是因为啥?”杨小平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裹得更紧了点,初春的风还是很凉的。
“还是你奶的事,你大伯说你爸没有儿子,没资格插嘴。唉,还是瞧不起咱家,欺负人哩。”说起这个,刘枝的声音都有点哽咽了。
没有儿子,这是杨成和刘枝一辈子的痛,自己心里过不去这个坎儿,村里人的嘲讽也是最大的打击。更何况这次的打击直接来自亲兄弟,怪不得刘枝觉得委屈。
杨小平的奶奶,今年已经70多岁了,年轻的时候很厉害的一个老太太,杨小平的爷爷都是听她的。
因为杨小平四叔(也就是老太太的最小的儿子)生下来腿就有点坡,所以老太太很疼爱小儿子。据妈妈刘枝讲,以前老太太把小儿子惯得那叫一个金尊玉贵,70、80年代的乡下,老太太就能顿顿白面馒头地喂着他。
分家的时候,老太太更是几乎把心偏没了,杨小平的爸爸和大伯几乎都是净身出户,他俩到自己的宅基地上想办法盖房子,老太太没给一片瓦。
老太太扬言道不用老大老二养老,自己要跟最疼爱的小儿子在宽敞的老宅生活,而小儿子也满心欢喜地应下了。
谁知这么多年过去了,四叔再也不想养着已经成为累赘的老太太了,天天找老大老二商量,三家轮着养。老太太也是个硬脾气,即便脑袋不太清醒,也不愿挪窝,对外人说死也要死在老宅。
老太太自己也知道,当初分家的确是自己做得不对,现在才没有脸去老大老二家养老。
于是,关于老太太的养老问题,就这样留存了数十年。
根据梦境提示,老太太是在杨芜大二开学的时候去世的,也就是说,关于老太太的养老问题,还要再吵3、4年。
到了家,果然是低气压。
日落西山,各家的烟囱都冒起了烟,刘枝也从外面抱来柴火,点火烧菜了。
晚饭照常的一个胡萝卜炒白菜,掺了面糊的米粥,重新加热了的发面馒头。
“嘭!”杨成重重地把筷子拍在碗上,“孩子回来了,你还做这饭,炒个菜跟水煮的一样,一个女哩,连饭都不会做,你还能干啥?!”
又来了,杨成心里不舒服就会把气撒在刘枝或女儿身上。这次大概是看杨小平才回来,不好意思找她茬,就直指刘枝了。
“那~那我再去炒个鸡蛋”刘枝唯唯诺诺地放下碗筷,就打算去厨房重新生火炒菜。
杨小平瞥了一眼杨成,站起身,一把拉住刘枝:“妈,别忙了,我晕车,这菜正好清淡合胃口,赶紧吃完我还得写作业呢。”
杨小平知道杨成和刘枝最在意什么,一句“抓紧时间写作业”,完全可以平息一场怒火,现在的自己还不能直接杠上自己的爸爸杨成。
不能吃面做的馒头,也不能喝掺了面糊的米粥,杨小平吃了几口胡萝卜白菜,就收拾碗筷刷锅去了。
“明天想吃点啥?我去集上买条鱼吧,多吃鱼脑子聪明。”刘枝一边在旁边案板上和着明天早上要用来蒸馒头的发面,一边问杨小平。
“不用麻烦了,一高伙食不错,啥都有。”
“那我看你怎么瘦了,得瘦有5、6斤了,眼都凹进去了。”
“哈哈哈,妈,我这是深眼窝,看着精神。”
杨小平坚持了一个月的低碳水饮食,还进行了一日一餐,除了第一天拉了一整天的肚子,之后的状态都很好,连午休都省了。至于瘦没瘦,杨小平真的没有注意,主要是没钱买体重秤,也没有大镜子可以照。
“妈,我们学校开学的时候体检了,我检查出了麸质过敏。”杨小平想了很久,还是决定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告知刘枝,这样回家也比较方便执行。
当然了,学校体检只是走个过场,是怎么也检查不出麸质过敏的,但是刘枝不懂呀,一般杨小平提到学校,她就会认为是权威。
“啥是麸质过敏?”刘枝停下手里的活,有点呆愣地看着杨小平。
“就是对面食一类的过敏,不能吃小麦做的一切食物。”
“啊~那你还能吃啥?天天喝水呀?”
“可以吃蔬菜、各种肉蛋奶。”
“咋得了一个这个病?那、那明天你咋吃?稀饭也喝不了了,煎饼也吃不了了。”
“给我多煮俩鸡蛋就好了,医生建议我一天吃一顿,我就吃晌午饭,其他时间就不用做我的了。”
“唉~好,我明儿个晌午给你煮4个鸡蛋,家里还有一箱牛奶,你就着喝。”
终于过了妈妈刘枝这一关,杨小平舒了一口气。
只是这口气还没完全放下来,一个超大的吵闹声就从大门口传进来了。
“杨成,你给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