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83 朝议

    小太监打着灯笼,正迈着碎步,小心翼翼的给朱植领路,后面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

    朱植回头看去,却是一个陌生面孔。

    “前面的可是闽王殿下?”

    朱植停下脚步,一眼就看到对方的官府,乃是正二品官服,疑惑道:“请恕本王不常在京城,不知大人是……?”

    此人忙鞠了一躬,道:“殿下折煞下官,下官姓郁名新,如今在户部任尚书一职。”

    朱植回了一礼,道:“原来是郁尚书,早啊。”

    户部尚书郁新笑道:“殿下早,敢问殿下这么早起床是否是去上早朝?”

    朱植点头道:“正是,不知郁大人有何事教本王?”

    郁新苦笑道:“下官哪里敢教殿下,下官之所以喊住殿下却是想让殿下教下官一些事。”

    朱植摇了摇头,道:“郁大人作为我大明的户部尚书,德才兼备,本王岂敢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他说的话很前辈,但说话的口气很是轻松。

    朱元璋手下的朝廷六部官员,走马观花,几乎过不了多久,就会换一茬,无怪朱植记不住这些人,所以他也不会太过于看中这些官员,他之所以说话还算客气,那是因为他要给朝廷个面子,给朱元璋一个面子。

    郁新其实算是在朱元璋手下做官很长时间的了,能熬下去这么多同事,想来此人有一些特殊的本事不为外人所知道。

    “殿下抬举下官了,不知殿下这次回来,可是为了禁钱之事?”

    朱植笑道:“郁大人有防止宝钞贬值的对策?”

    郁新摆摆手,道:“下官哪里有这等本事?如今宝钞不仅面临着……贬值的风险,有一些地方,宝钞甚至已经有滞易的苗头,若是再不行禁钱之法,恐怕宝钞的价值会越来越低。”

    朱植道:“嗯,既然如此,那本王就没什么要和郁大人聊的了。”说罢,朱植一甩衣袖,便径直离开了。

    “哎?王爷……别走啊!”郁新赶忙往前追去。

    但朱植好像并未听见这话,没有丝毫留步的意思,自顾自的往前走。

    到了值房,朱植也全当旁若无人,又找了个位置眯了一会儿,等到上朝的太监来通知,才随所有人一同进入奉天殿,因为他是藩王,所以位置在靠前的地方。

    站着了一会儿后,朱元璋才姗姗来迟,跟着他的还有朱允炆。

    礼仪是不能少的,众人喊了一遍皇帝万万岁后,早朝正式开始。

    朱元璋正坐龙椅,正色道:“禁钱之事,在朝堂上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了,前些日子,闽王向咱上了道奏疏,奏疏中所言各位也都看了,不是没有道理,现在咱把闽王从福建叫过来,就是让他和你们在一块讨论一下此事。”

    礼部尚书任亨泰率先站出来道:“陛下,闽王虽然说了禁钱的坏处,但若不解决我大明缺少金银的事情,说的再多都无济于事,微臣觉得禁钱势在必行。”

    朱植低头听着,他有些不明白户部尚书都没有先说话,礼部尚书怎么先跳了出来,但这不管他的事情,尽管对方提到了他,他却没想站出来反驳对方。

    等礼部尚书说完,郁新才走出来道:“微臣也同意实施禁钱之事,尽管此举会让宝钞的贬值情形严重一点,但民间若是继续使用银钱,那迟早有一天,我大明宝钞会被弃之如敝履。”

    等他说要,众大臣纷纷出来,都对禁钱发表的看法,并且大部分都同意施行禁钱之策。

    朱元璋见朱植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直接点名道:“老十五,你对他们的看法怎么看?”

    朱植直接拱手道:“陛下,儿臣觉得诸位大臣的话,都有道理,可诸位应该懂得一个道理,那便是下达禁令是容易的事,但以后若是再想放开,一定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儿臣不想再谈禁钱的好坏,只是觉得假如没有好的方法去解决此事,而这件事还不会在短期造成太坏的结果,不如就先把此事搁置,等以后商讨出更合理的政策与方法,再施行这个政策。”

    想解决朝廷缺少金银的事情,对朱植来说轻而易举,但他是不可能说解决办法的,因为他同样缺钱,他缺的不是明面意义上的钱,宝钞和银子对他来说,都可以作为货币使用,但这只在前期,东番人口少的情况下,一旦未来人口太多,牵扯到的贸易越来越广,他便不能再稳定东番宝钞的币值,所以他需要一种锚定物来辅助他发行货币,而这个锚定物在现阶段只能是金银,所以他需要储备大量的金银,来决定宝钞的金银本位。

    而且朱植并不喜欢一出现什么事情,就立刻先一禁了之,他觉得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态度与方法,政策一刀切最后伤的还是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

    朱元璋对身边的太监挥了挥手,道:“这是昨日闽王与咱说的解决宝钞之事的方法,皇太孙已经整理好了,你们都看一看,商议一下此法是否可行。”

    朱植也被发了一份,他打开纸张大致看了一遍,发现里面写的是银行之法,于是明白朱元璋还是对此法更为中意,但此法究竟能不能实施,还需要讨论。

    大臣们看完以后,都皱起眉头踌躇不定,毕竟他们也不是后世之人,面对新鲜玩意,并不能在段时间领悟其中的精髓所在。

    郁新第一个开口道:“陛下,闽王爷这一建立银行之法,的确新颖,别出心裁,可这种新方法能不能奏效,就很难评估了,就像闽王爷所说的,禁钱之后,再想放开,是有风险的,但这种风险是可以预见的,而银行的风险究竟有多大……恐怕无人可知。”

    工部尚书严震直出列道:“陛下,微臣觉得闽王此法倒可一试,不过具体的章程还需要下朝后,再详细商议。”

    任亨泰道:“不可,此法看似新颖,陷阱却处处皆是,比如利息一事,若是开设银行,则大明朝的所有商人百姓,都不会再把钱存入钱庄,钱庄无钱可入,必然会破产,要知道我大明的采买事宜,都要经过钱庄,没有钱庄,这些事情该由谁去办?银行既要给别人分利息,还要自己承受原本不应该承受之事,长此以往,必然会入不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