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闽王
繁体版

67 效率提高,成本下降

    朱植道:“当然是发放给他的后人啦,难道发给你啊。”

    他白了张浩海一眼,道:“回去以后,你也要写一份告示贴到各个工坊,把此事与众工匠讲明,任何能够改善工艺流程,提高效率的提议,只要实行起来有效,都可以汇报上来,王府同样会以照此等案例,根据他们提议的贡献大小,给他们发放相应的专利费,专利费发放的结束时间,一样是他们死后的二十年。”

    朱植现阶段已经有了自知之明,光靠自己一个人,想要快速的推进工业化进程,犹如天方夜谭,唯有依靠广大的人民群众,集思广益,才能让工坊变得更加优秀。

    看起来这二两银子不多,但确实一个正式工匠一个月的俸禄,并且这个俸禄是额外发放到工匠死后的二十年,如此积累起来,合计的银子也不小。

    朱植没有问何云清的年龄,但张浩海说他是一个年轻人,假设对方二十岁,活到六十岁,他死后,这份专利费继续发放二十年,也就是总共发放六十年,一个月二两银子,一年就是二十四两银子,六十年就是一千四百四十两银子,这么多银子,对一个工匠来说可是笔巨款。

    这笔银子之所以不一次性发放,倒不是朱植想占这个年轻工匠的便宜,相反,他是为何云清好。

    朱植在后世看了太多突发横财的人,最后都变成了什么样子,若是每月把这笔钱分开发放,那么不管这个何云清最后发生了什么意外,都有一笔雷打不动的收入来养老,不至于混的太惨。

    表面上看,朱植额外出了笔钱,算是吃亏了,可若是把目光放的长远一些,朱植相信自己赚到的钱只会越来越多。

    当专利费被这些工匠知晓,绝对会大幅度提高这些工匠改善作业工具的积极性,而每一次工具的改良,都对这些时代有着莫大的影响,在这些技术一点点的积累下,哪怕朱植自己的技术知识没有多少,到最后工坊的产出,也绝对远超想象。

    当然,朱植把银子分批发放,还有一个私心,那就是把这些出色的工匠都留在王府的工坊,用蛮力强留他们是一个方法,可最后未必会有一个好的结果,若是拿利益稳定住工匠,就比用蛮力高明许多了。

    而朱植又是大明藩王,所以他手中不仅握有巨大的权力,还愿意拿出利益分给工匠,如此双管齐下,这些工匠肯定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他,不会再起离开王府的心思。

    至少在现在,王爷的震慑力,对工匠的心里压迫还是挺大的,他们在想离开之前,肯定会谨慎思考,以防召来临杀身之祸。

    不出朱植所料,这份告示一贴出去,果然在工匠群体中产生了极高的讨论度,其中话题最多的,肯定是羡慕这个叫何云清的。大明的一个普通人,每月收入二两银子,已经足够过活了,这些人都在幻想自己也能琢磨出一个专利出来,这样自己就能再也不用干活,只悠哉悠哉的混吃等死,快活一生便足够了。

    很快,工坊的管理人员都收到了很多改良方案,其中的小部分都是不能实施的,因为想要实施这些方案,需要解决其他问题,相当于前置科技,大部分目前看来,用处不大,还有一小部分,是立刻就能实施的。

    朱植已经提前交代下去,不管工匠们提出的方案能不能实施,都要记录在案,可能这些方案现在用不到,但等到未来那一天,也许用得上。

    其中能实施的,以何云清的奖励为基准,提高两成的工作效率,奖励每月二两银子,增加的效率越多,得到的奖励就越多,其中有一些提高的效率太少,不好做统计的,工坊的管理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评估,不把这些提议作为专利,而是酌情提高提出建议工匠的工资,好的方案,俸禄就涨个几百文钱,不理想的,也有十几文二十几文的安慰奖励。

    这么做肯定不是一个好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所有人提出的建议,全部都交给朱植来审查,因为这些工坊管理,作为古代人,见识有限,未必能真的辨别哪些是好的方案,那些方案不太行,但王府这么多工坊,工坊里的工匠所提建议,每天都跟雪花片一样,朱植哪里能看得完。

    所以他对下面的人要求,一旦这个建议能提高半成的效率,都要送上来由自己亲自检查。

    可别小看这一点点改良,比如让工匠们少动一次手,少转一次身的建议,这么多改良合并积累下来,竟然让所有工坊的效率都提高了一成到两成左右。

    朱植在这段时间,也去各大工坊巡视一圈,看到的情况让他大为吃惊,吃惊的不是作业器械工具有了多大的改善,而是工坊的作业流程竟然正在向标准化作业转变,后世有一个更为合适的词语形容这种情况——流水线。

    虽说这种标准化程度很低,但朱植对此也是非常欣慰了,他相信不用多久,王府的工坊产量就能更上一层楼。

    标准化作业带来的另外一件好处,就是产品的成本降低,而目前,商会所销售的商品,都是垄断商品,这就表示销售这些商品,能给朱植带来更高的利润。

    目前,王府工匠的工资,在大明已经算不上低,所以朱植也没有给他们涨工资的必要,同时又因为他是垄断销售商品,和其他人不存在竞争,所以也没有降价的必要,不过朱植想了半天,还是决定将肥皂和白糖降一点点价格,每降一点价格,肯定会增加销量,同时还能防止有人研发销售这些东西。

    这两种东西并不难造,若是有心人,经过多次实验,或者运气好一点,没准还真能研制出来,所以朱植为了防止这种情形的出现,将这两种日用品降价,这样就会导致其他人即使把这东西研制出来,也不可能赚钱,从而放弃研制销售,最终自己就能一直垄断下去。